图片

在线展览 | 袁复礼旧藏西北科考团摄影·新疆(二)

摘要: 按语今天,我们继续推出“袁复礼旧藏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摄影·新疆”线上展览第二期,展现袁复礼及其团队在新疆进行科学考察的珍贵影像资料。文中文字部分取自袁复礼《蒙新五年行程纪》(简称袁复1937)、《三十年代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简称袁复礼1982)、《西北照片编号册》(简称袁复礼1954)。作为本次展览的特别策划,我们还特邀袁复礼先生之 ...

按语

今天,我们继续推出“袁复礼旧藏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摄影·新疆”线上展览第二期,展现袁复礼及其团队在新疆进行科学考察的珍贵影像资料。文中文字部分取自袁复礼《蒙新五年行程纪》(简称袁复1937)、《三十年代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简称袁复礼1982)、《西北照片编号册》(简称袁复礼1954)。作为本次展览的特别策划,我们还特邀袁复礼先生之女袁刚女士朗读了其中三段文字。袁复礼先生去世后,袁家后人本着天下公器的理念,无偿地捐献袁复礼先生旧藏的西北科考团资料,并配合与之相关的展览策划。疫情期间,已过八旬的袁刚女士在家自行录制了视频和音频,为展览留下珍贵的影音资料。现在,让我们一起透过袁复礼先生旧藏的照片与袁家后人的声音,感受西北科考的艰辛与收获。

袁复礼在地质考察前测绘地形图,1928摄。

▲(以上二图)袁复礼绘制的迪化地质剖面图

01

一进大龙口

三台南五公里为大龙口洪积扇……1928年9月下旬,我们七人一行迈过大龙口冰碛堤这垛黑墙……在这巨大的厚层上下两处都找到了化石,而且分布面积很广,我和同行诸人兴趣高涨,认为加详细作,当有重要的发现,我决定在此多留几天到几十天,把化石、地层年代和构造都考查清楚。为了加快进度,我让同队七人中的六人都投入采掘工作(即除采集员白万玉、靳士贵外,还让识字的丁同仁以及驼夫方、周、库尔班参加,只剩一名刘姓老人做饭和照顾骆驼)。

  

(袁复礼1982)

  

▲ 准东考察大龙口工作帐房,1929摄。

根据袁复礼测量大龙口天山速写描绘的地图

从9月16日开始,我们集中在第三个小山——东红山逐层细做,在第六地点连续发现了四个相距很近,并较完整的个体,一大三小。我在地上划出方格网,每人四格,每格约9平方米,让大家小心采掘。最要紧的化石采出后要按顺序排好,尤其是长条形的肋骨易断,脚骨、趾骨数多,它们的顺序不得有误。标本由我或白万玉、丁同仁编号,然后包装后携回驻地。

(袁复礼1982)

  

▲ 红土坡全架化石

袁复礼在昌吉县红山口的恐龙化石挖掘笔记

▲采集员白万玉在水磨沟

我多次写信给乌鲁木齐的我方团长徐旭生报告工作的进展情况。正值瑞典一方的团长赫定第二次来新疆,10月5日抵乌市。他们得知我已发掘了7个完整的三迭纪爬行动物的化石后十分高兴。赫、徐二位团长通电国内外,要求作为科学上的一项重要发现进行报道。北京《晨报》和天津《大公报》都以头条位置登出,一时国内外报纸争相登载。法国的一家报纸更渲染为:“七个活的恐龙在中国新疆发现。”瑞典一家报纸的标题是“沙漠中发现大如驴的恐龙蛋”,则更是极尽了夸大与想象之能事,消息一时轰动了全世界的学术界。

(袁复礼1982)

  

▲ (以上六图)准东考察大龙口的工作情形,1929摄。

▲袁复礼,“The great unconformity between

the Late Paleozoic and Mesozoic rocks in Sinkiang” ,(《论新疆古生代与中生代》)。

▲(以上二图)袁复礼与戈定邦合作,“On the discovery of a new fossil fish from Tihua, Sinkiang”,(《论新疆乌鲁木齐鱼化石》)。

02

阜康、昌吉

1929年春,天暖冰雪消融,我带靳士贵去阜康、南泉和南沙沟。去年多次途经此处,见有红色泥页岩及棕红色泥质砂岩,判断它即为二迭一三迭纪的早期爬行类化石层。自5月13日至6月7日的26天内,我们发掘到一具相当完整的二齿兽个体,还采集到不少零散的肱骨、脊椎骨、肋骨、趾骨等,计属10个个体。

(袁复礼1982)

  

▲(以上两图)准东考察阜康泉水沟化石地点,1929年摄。

03

二进大龙口

  

袁复礼先生之女袁刚女士朗诵)

  

1930年夏季,我在天山上的工作结束后,于9月26日至10月16日又一次来到三台大龙口内。这次的重点是沟南端近天山脚下的背斜北翼,这里晚二迭—早三迭世的红层出露甚好。经过寻找,发现了丰富的化石,化石属于15个个体,其中一个相当完整,采集时我还绘下了水龙兽的骨架位置图。

(袁复礼1982)

  

▲(以上四图)准东考察大龙口岩层与化石,1930年10月摄。

袁复礼野簿中关于大龙口的笔记

04

奇台白骨甸

  

袁复礼先生之女袁刚女士朗诵)

  

1930年10月下旬,我率方姓驼夫等三人向东北行,去准噶尔盆地东缘——自奇台县到北塔山一线进行考察。

(袁复礼1982)

  

1930年10月24日至11月30日,我从奇台到北塔山南麓的小乌里雅苏台测绘了一幅路线地质图,对地层、岩石、构造、矿产和地貌等各方面都作了综合考查(见《地质学报》第38卷第2期113—132页)。

  

袁复礼绘制的准噶尔东部地质图

袁复礼论新疆地貌手稿(节选)

袁复礼论新疆地貌,“Some Data on Geomorphological Zoning of Alpine Mountains and Basins in Xinjiang”。

12月初南归,6日行至奇台县北77公里的白骨甸(哈萨克语称为凯利施),在晚侏罗世泥质砂岩的一个风蚀残丘上,发现了两个大型恐龙骨骼,保存相当完好。我先在地面划出了大方格,每方又划分成25个小正方块,以使有顺序编号不致弄乱,然后组织随行的3名驼夫与我一起仔细挖掘。时适寒冬,气温始终在零下,还经常有五六级大风夹着砂土袭来。为保持骨骼不被掘坏,我们便把左近积雪煮成开水,浇化冻地,然后再刮去骨骼上的泥砂。挖掘了32天,终于胜利完成了工作。我却为此冻伤了脚,2月15日回到乌鲁木齐进行手术及养伤,三个月始愈。

(袁复礼1982)

  

袁复礼冻伤患足病时留影

袁复礼记载的关于气象与测量信息的野簿

白骨甸克力施化石地点南区

袁复礼野簿中关于气象测量的记录

奇台白骨甸挖掘工作情形

▲ (以上两图)白骨甸考察宿营地

总计四年中断续采掘到各类爬行动物共72个个体,其中比较完整并已定名的有:(1)新疆二齿兽;(2)布氏水龙兽;(3)赫氏水龙兽;(4)魏氏水龙兽;(5)袁氏阔口龙;(6)袁氏三台龙;(7)奇台天山恐龙;(8)宁夏结节绘龙。如此众多而完整的爬行类化石,在当时世界各国是很少见的。

(袁复礼1982)

  

袁复礼(左)和工友在清理化石

准东考察发现白骨甸恐龙化石,1930年12月12日摄。

▲(以上三图)奇台北煤窑工作场景

  

袁复礼先生之女袁刚女士朗诵)

  

1928年5月25日,我们在水西沟西侧的大隆口遇见旧土尔扈特两位年轻王子。他们说:山中正患瘟疫,那里的蒙族都要搬到北塔山东南居住。必须等到夏秋季节高山新雪部分融水下冲后,河水变清,才好进山长驻。我们感谢他们相告的厚谊,随后就改道去邻近的唐北庭遗址,进行考古工作。

(袁复礼1982)

  

北庭都护府西庙台

▲(以上两图)北庭故城遗址

多年以来,左近农户来此掘挖积土作为肥田之用,埋存的古物已经极少。掘出来的都是一些泥盆瓦罐。只在两个土坑内,找到九枚开元铜钱,证明是唐朝713~714年间铸的。另外,有一个在城南东门处,被人搬运而又放弃的一个佛头,高二尺半,由白色细晶质的石灰岩雕刻而成。眼帘下垂,仪态安祥,可见当时艺术已臻上乘。可是城内已无任何庙宇遗址可以寻找。

(袁复礼1982)

  

▲袁复礼绘制的《北庭故城遗址测绘图》,1:10000,1928年7月测绘完成。

北庭考古时发现的佛头

新疆乌鲁木齐市之东的博格达山是天山有名的高峰,常年积雪,高耸入云。……笔者在新疆的三年多期间内,曾两度上天山考查。第一次是1929年7月24日—8月20日,地点在博格达峰一带。……目的是测出包括博格达峰和天池一带的地形图。

(袁复礼1982)

  

第二次考察时间是1930年7月26—9月16日。工作范围和工作方法与第一次同。

(袁复礼1982)

  

在博格达山左近测图

博格达湖上的庙宇

▲袁复礼于博格达G山顶,1930年9月5日摄。

天山博格达峰下冰川

天山冰川擦痕

▲(以上二图)天池湖光山色

考察人员在天池上测量水深

袁复礼测绘的天池图与谷歌地图中的天池轮廓高度重合

袁复礼的部分科学考查笔记本(野簿)

袁复礼野簿自题

▲(以上二图)袁复礼手绘的路线图

袁复礼于古牧地的速写

袁复礼于吉木萨的速写,1928年5月绘。

*本展览照片名称均据袁复礼《照片登记本》著录(部分地名括注今名),说明文字据袁复礼《蒙新五年行程纪》(简称袁复礼1937)、《三十年代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简称袁复礼1982)、《西北照片编号册》(简称袁复礼1954)。

感 谢 观 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至文研院官网,浏览完整版在线展览。公众号也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学术顾问

朱玉麒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会

鸣谢

袁复礼先生后人

袁疆、袁刚、袁扬、

袁方、袁鼎

刘卫东、刘蓉晖 等

往期精选

在线展览 | 袁复礼旧藏西北科考团摄影·新疆(一)

刘卫东、刘子凡:袁复礼新疆出土文书未刊稿研究

朱玉麒:丝绸之路研究的发轫者——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群像

黄 珊:八千里路云和月——北京大学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刘 坤:先生之风 山高水常——怀念中国地质学先驱袁复礼教授

  

  

展览策划:胡甲鸣、刘雨桐

责任编辑:黄秋怡、崔 璨

      

    分类: 中文 图片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