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在线展览 | 袁复礼旧藏西北科考团摄影·新疆(三)

按语
“袁复礼旧藏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摄影·新疆”到本周已经推出第三期了。前两期,我们通过袁复礼的记述文字和旧藏照片看见了西北考查团于漫漫征途中的衣食住行与科学考察现场,既有冰天雪地里的艰辛,也有考古发现的喜悦。今天,我们继续跟随袁复礼的珍藏,目睹90多年前新疆的历史人文风情。
“西域风情”,分为上下两期推出。上期展现了首府迪化和天山南路所见,下期展现了天山北路风情与民生百态,敬请期待。
袁复礼在乌鲁木齐南关宿舍及哈萨克包前
乌鲁木齐意为良好牧地。1928年我们前去时,它仍沿袭旧名,称为迪化。解放后,才恢复旧日有意义的名称。
(袁复礼1982)
01
迪化城的门楼
▲ 乌鲁木齐南关财神楼
▲ 乌鲁木齐东门城楼
▲ 乌鲁木齐新南门
▲ 乌鲁木齐东门远景
02
迪化气象站
考查团先后在额济纳、迪化、库车、若羌建立了四个气象站,“这四个气象站都送给了新疆省政府,作为答谢。
(袁复礼1982)
迪化的气象站作为一项科学的新事物,在新疆文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婚礼的合影、学生的实习、骏马的留影、外国人的聚会,都在这里举行。更重要的是,乌鲁木齐第一次系统的气象资料被保存下来。
▲丁家夫妇来迪化气象站吃茶,1929年6月摄。
▲ 英人商倍格来迪化气象站吃茶。
▲ 迪化气象台来了一匹焉耆蒙古马
▲ 袁复礼(右一)与白万玉、李宪之、刘衍淮、丁道衡等在迪化气象台合影,1930年摄。
▲ 赫定与安博尔等在气象台帐篷前合影
03
迪化街景
“一炮成功”是乌鲁木齐水磨沟区的一处地名。同治四年(1865)阿古柏入侵新疆,左宗棠受命收复失地。光绪二年(1876),清军在乌鲁木齐六道湾山梁上架起了大炮,向被占领的迪化城开了一炮,城内遂溃不成兵,清军光复乌鲁木齐,标志了收复新疆的决定性胜利。为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当地民众命名其架炮的山梁为“一炮成功”。此炮台今已不存,2001年在其山梁东部的水塔山重建新炮台。
▲一炮成功
▲总署旗杆
▲江浙会馆
▲ 迪化清真寺
▲ 左公祠
▲(以上两图)1928年刚在迪化启用的碾路机
▲(以上两图)迪化街头的交通工具
04
西公园、西大桥
乌市西北门外左近有一小公园,由一道士主管,花卉多样,风景幽雅。乌市西北门外,地势低洼,为乌鲁木齐河向北流泄处,时常有洪水泛滥之虞。人们利用它东西两侧的高地,建一新式铁桥,重载卡车也能通过,来往称便。
(袁复礼1982)
▲(以上两图)鉴湖纪念堂
▲(以上两图)西公园
▲北斗宫
▲西大桥送刘衍淮、李宪之两君出国,1930年3月2日摄。
05
雅玛山、老满城
乌鲁木齐的西山为雅玛山,意为山羊之山。每年春草初生,山羊成群来此放牧,啮食幼芽,因之得名。汉人按口音近似,误称为妖魔山,似乎应当改正。山的东坡下有一旧哨所,通称老满城,已经多年无人居住。
(袁复礼1982)
▲乌鲁木齐河东岸所见雅玛山全景
(雅玛)山的东坡下有一旧哨所,通称老满城,已经多年无人居住。(袁复礼1982)乌鲁木齐西山中的老满城,约在乾隆年间。此片的目的,为的表示该时西北的房屋建筑格式。
(袁复礼1954)
▲(以上两图)西山老满城
06
红山
乌鲁木齐海拔为912米。城北为一条低梁,由黑褐色板岩组成。从西端豁口可以看到它的横剖面为一个有小褶皱的背斜。从北面看,它显示为隆起的断块山。东端露出它下伏的黑色薄层理的油页岩,部分带铁锈色,并含鱼化石。西端以红山咀豁口相隔,有两个小的低山丘,本地人称之为蛤蟆山,含同一层位的油页岩;后来经过和许多地方的岩层比较,定为二迭纪的地层,标志着由天山石炭纪海相石灰岩转变为陆相的开始。
(袁复礼1982)
▲红山塔
▲ 乌鲁木齐红庙子变质的二叠纪岩层
07
南郊风景
南郊地势平坦,西侧的乌鲁木齐河向北流动,左右迂回于较低的宽谷中,间有细草茵芸的宽广盆地,也有断断续续的茂密丛林,足以点缀风景。
(袁复礼1982)
▲南郊风景
08
石人沟、水磨沟
乌鲁木齐东郊水磨沟区的石人沟,即以此石人而命名。附近的石人子沟遗址,是青铜时期延续至隋唐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疆师范大学筹建中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馆”,即将建在其左近。
▲石人
▲水磨沟
01
哈密、鄯善、吐鲁番
哈密古伊吾卢地,唐为伊州,详在各书,兹不赘述。有回汉二城,汉城即团部驻地。回城内有哈密王及其属民,吾人客店则在两城北之一商街中,回汉杂处,新疆通内地之第一大城也。
(袁复礼1937)
▲哈密回城北门
▲哈密回王府
辟展(鄯善)街道清洁异常,居民雅静,无喧哗声。……城南约五里为大沙山。辟展城处河渠中之高地上,城北农田遍布,据云梁后之南乡尤丰登。
(袁复礼1937)
▲鄯善县郊外农村
午时至土峪沟,由本地乡约招待,遍视沟东之佛洞。虽历经各国考古家发掘,亦仍有未动者。余等只就已发掘地点试掘,有随行缠头儿童多人帮助,掘得破碎经片数百张,其中字迹尚多良好。”“吐鲁番城东六十里为苏公塔,唯一保存之早年建筑物也。其左近庄村,则皆废圮矣。”“胜金口处小山西端,其西北有贝滋克利克(柏孜克里克)亦唐时佛洞,未经前人掘毕者。
(袁复礼1937)
▲吐鲁番郊外苏公塔
▲ 吐鲁番三堡破城
▲ 吐鲁番三堡高昌遗址
▲吐鲁番旧城木头沟博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以上两图)吐鲁番吐峪沟千佛洞,1929年2月26日摄。
02
焉耆
▲(以上两图)焉耆四十里城明屋发掘情形
▲焉耆四十里城明屋
▲焉耆四十里城发掘的泥像
▲雩拉山旧庙壁画
▲焉耆巴伦台喇嘛庙
▲ 焉耆珠勒都斯草原蒙古骑兵营
03
轮台
▲(以上三图)轮台街景
04
沙雅
▲沙雅通古斯巴什遗址
▲沙雅和阗河畔
▲(以上两图)明屋千佛洞
05
库车、新和
1928年5月10日,郝德又率狄特满(Dittmann)和李宪之去若羌。5月22日华志(Walz)和刘衍淮去库车,两地各建立一个气象站。……刘、李分别于1929年冬季和1930年5月返乌。由于刘、李二人工作有成绩,1930年6月,赫定出资送他们去德国留学深造。
(袁复礼1982)
▲库车喀拉古尔山中气象观测站
▲托克苏(新和)旧庙
▲(以上两图)库车千佛洞
▲(以上两图)库车赶巴扎
06
乌什、蒲犁
1928年4月,黄文弼、龚狮醒经阿克苏去南疆,龚至乌什逗留,冬季返乌鲁木齐,……黄君在南疆的喀什噶尔、莎车、叶城、和阗、于阗工作了一年多,后由阿克苏返回乌市。1930年初,又为黄君去吐鲁番、罗布淖尔办理护照获准。黄君2月去吐鲁番,4月抵罗布淖尔考古,当时湖水水势很大,水面宽阔,鱼凫翱翔于水上,洵为海景奇观。但是因食粮缺乏,而未能沿海东行,引为憾事。在那里他考查了楼兰遗址。
(袁复礼1982)
▲(以上两图)乌什公园
蒲犁厅,即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928年4月,丁道衡、詹省耕动身去南疆,经焉耆、库车去喀什噶尔。詹君冬季返回,就随徐旭生东归。丁君在南疆工作两年多,并西行到边境作图。以后著有《新疆矿产志》等书。
(袁复礼1982)
▲蒲犁县(塔什库尔干)葱岭山地
▲蒲犁厅塔吉克族民居
*本展览照片名称均据袁复礼《照片登记本》著录(部分地名括注今名),说明文字据袁复礼《蒙新五年行程纪》(简称袁复礼1937)、《三十年代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简称袁复礼1982)、《西北照片编号册》(简称袁复礼1954)。
感 谢 观 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至文研院官网,浏览完整版在线展览。公众号也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学术顾问
朱玉麒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会
鸣谢
袁复礼先生后人
袁疆、袁刚、袁扬、
袁方、袁鼎
刘卫东、刘蓉晖 等
往期精选
在线展览 | 袁复礼旧藏西北科考团摄影·新疆(一)
在线展览 | 袁复礼旧藏西北科考团摄影·新疆(二)
延伸阅读 | 走近袁复礼——展览背后的故事(上)
延伸阅读 |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荒漠绝响, 无问西东
延伸阅读 | 高尚者的墓志铭——西北科学考察团介绍
展览策划:胡甲鸣、刘雨桐
责任编辑:黄秋怡、崔 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