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众神所栖:新疆历史上的宗教(上)

摘要:     对于大多数吃瓜群众而言,说起新疆的宗教,印象中大概就是伊斯兰教,但事实上,伊斯兰教是最晚进入新疆的宗教。稍微进阶一点的吃瓜群众,则会知道新疆还有一个在历史发展中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宗教:佛教。  其实新疆从古至今,有着多种宗教此起彼落,互相碰撞交汇,除了佛教与伊斯兰教之外,还有其他的宗教,在历史上都非常突出。一般来说,都会表述为新疆为七大宗教的汇聚之地。也就是说,新疆从古至今,至少有过七种宗教


  

  于大多数吃瓜群众而言,说起新疆的宗教,印象中大概就是伊斯兰教,但事实上,伊斯兰教是最晚进入新疆的宗教。稍微进阶一点的吃瓜群众,则会知道新疆还有一个在历史发展中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宗教:佛教。

  其实新疆从古至今,有着多种宗教此起彼落,互相碰撞交汇,除了佛教与伊斯兰教之外,还有其他的宗教,在历史上都非常突出。一般来说,都会表述为新疆为七大宗教的汇聚之地。也就是说,新疆从古至今,至少有过七种宗教流传过。因此新疆也被称之为众神栖落之地。

  那么七种宗教是哪7个呢?分别是:萨满教、祆教、摩尼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景教、道教和伊斯兰教。这些宗教有些依然存在,有些则融汇到了人们的传统文化之中。

  这7个宗教,有些人只熟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其他的就多少有一点懵圈了,个别的可能连读音都不知道咋读,比如祆教,音 xiān(仙),反正我至少就听过有人把“祆”字念做棉袄的“袄”和妖怪的“妖”的。

  这个字的确和“袄”很像,区别是,“祆”左边是示字旁,右边是“天”字,而“袄”则由衣字旁和“夭”组成。

在中国字中,凡是示字旁的字,都基本和祭祀、鬼神之类有关。

“礻”是“示”的变形,象形祭祀的台子,所以只要是和神神怪怪、祭拜之类有关的字,大都带示字旁。

比如大家都再熟悉不过的:

“神”、“祖”、“祝”、“福”、“祥”、“祸”、“祀”、“礼”等等。

  

  而“衤”则是“衣”字的变形,所以衣字旁的字大都和衣服有关,如:

  “褂”、“裤”、“裙”、“袍”、“襟”、“袜”、“衬”、“衫”、“被”、“补”、“裸”等等。

  搞清楚了这一点,就会明白,“祆”肯定是和神神怪怪之类有关,而不会和衣服有关——顺便自豪一下,这就是中国方块字牛叉的地方。

  如果你实在记不住这个“祆”字,那么祆教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拜火教。记住这个也行。

  

  那么新疆历史上这些宗教都存在于什么时候?起过什么作用?怎样兴起?有些又是怎样衰落的?这些宗教各自又都讲的是什么?

  这些内容只是稍微认真讲讲,估计每种也得讲上好几万字,因此在这里就简单梳理一下,进行一个大致了解。

  

  萨满教

  

  严格地说,萨满教和其他宗教都不大一样,而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更具体一点说,是早期人类共同存在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

  早期人类所信仰的,都是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

  所谓自然崇拜,就是万物有灵,认为世上的一些都有神灵,因而什么鬼神都信,什么东西都拜。更直白的说,就是太阳、月亮、星辰、大地、树木、河流、泉水、风火雷电等等什么的,都认为是神灵,所以拜日月星辰、山神河神、神木神泉、风神火神等等。

  所谓图腾崇拜,简单地说是从动物崇拜发展而来的,认为某种动物是自己氏族、部落的守护神,能够保佑自己的集体,比如图腾崇拜狼、虎、豹、熊、鹿、鹰、刺猬等等,所以有种说法是古华夏族就是统一征服了有着不同图腾的氏族、部落,然后每征服一个,就将其图腾动物的一部分安在自己的图腾动物身上,最后就形成了后来有着蛇身、鹿角、鱼鳞、牛首、虎掌、鹰爪、狮尾等等组合的龙。

萨满教用于通灵的法器——熊掌

  

  除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之外,原始宗教还有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而萨满教,则是原始宗教晚期的一种形式,之所以说萨满教不是后来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是因为其没有统一的神,也没有统一的仪式,没有其他宗教的“始祖”或者“创世”之说,也没有成文的、统一的典籍和寺堂庙宇,更没有系统的教义。共同的特点就是继承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都搞通灵、求福避祸、驱灾辟邪,换一个表述方式说就是都搞巫术,有巫师巫婆,都跳大神,这样说很多人就有概念了。

  同时,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也是萨满教的主要内容。

  

  学术界将萨满教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萨满教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仅流传于亚洲北部与中部,甚至包括欧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而狭义的萨满教则为阿尔泰语系诸民族。

  狭义的萨满教广泛存在于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的所有区域,所以,今天的满、锡伯、鄂伦春、达斡尔、蒙古以及突厥语族等多个民族,都在其中。

  在新疆,除了满、锡伯、达斡尔、蒙古之外,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均有着萨满信仰,因为没有统一的教义与神祇,所以大家伙儿信仰的神灵各不相同,通灵的仪式也五花八门,对于各自巫师的称谓也都不一样。

今天民间依然存在的巫师,有着浓厚的萨满气息

  古代史料中对于中国北部、西部的诸多族群信仰萨满教的记载非常多,大家伙儿也都有各自的巫师。比如吐鲁番的洋海古墓群就出土过2500——2800多年前的萨满巫师干尸。

  而萨满教至今仍然存在于新疆各个民族之中,求神问卜、祈福祛病等等无所不包,很多已经融合到文化之中,这方面我以前专门发过相关的文字,感兴趣的可以点击《维吾尔巫术:信仰萨满的维吾尔人》《白魔法与黑魔法:维吾尔萨满的黑白巫术与巫师》《走进维吾尔巫术之门》查看。

  

  

萨满教关键词

主要教义: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

主要形式:祈福免灾、求神问卜、跳大神

主神:

创始人:

诞生时间:史前

在新疆流传时间:史前直至现在,融合于各民族文化之中

  

祆 教

  

  祆教的祆,前面介绍过,这是一个根据外来读音而造出来的字,最早见于唐代,据说和古代于阗语中的“灰烬”有关,一个“礻”一个“天”,自然表示的意思是祭拜上天。

  不过在西方,祆教被称为“琐罗亚斯德教”,而祆教徒则自称为“马兹达教”,这是因为祆教的创始人就叫琐罗亚斯德,而祆教的主神,则是阿胡拉·马兹达,在汉文典籍中,这个阿胡拉·马兹达也被称为天神、火神、胡天神、祆神等等。

  至于琐罗亚斯德,还有一个名字是查拉图斯特拉,这个名字广大文艺青年可能会熟悉一点,因为德国大哲学家尼采,有一本著作,就是借着这个琐罗亚斯德之口,或者说是借着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经典哲学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顺便说一句,如果没有经过西方宗教、哲学系统的学习,而直接读尼采这本书的话,基本都看不懂,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尤其是没有西方宗教文化背景的中国人能看懂这本书,反正我当年十几二十岁左右的时候翻了一遍根本就跟读天书一样,然后就撂在书架上再也没翻过。

  

  言归正传,继续说琐罗亚斯德。

  关于琐罗亚斯德到底是哪儿的人,一直有多种说法,比较公认的说法则认为他是古代波斯(今伊朗)人。而关于他确切的出生年份,也有很大争议。一般认为他大约是公元前10世纪到前6世纪的人。祆教徒则称其生于公元前628年,卒于公元前551年,这个年代在中国内地正是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知道宗教大体上可分为多神教和一神教,区别就是所信仰的是多个神还是唯一的神,比如道教就是典型的多神教,神仙系统无比庞大;佛教也是多神教,除了如来佛还有弥勒佛、四大菩萨等等。

  而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则都是一神教,只信仰一个真神、一个真主。实际上这三个宗教也是一脉相承发展出来的,所以这三个宗教也被称为亚伯拉罕诸教。

  祆教,则是一种从多神教往一神教过渡的宗教,也就是说,祆教虽然与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均为一神教,但仍然保留着一些多神教的痕迹,比如祆教认为,主神阿胡拉·马兹达就创造了六大天神作为其助手,而这六大天神却不同于多神教中诸神的关系,也不同于基督教中上帝与大天使的关系,而是一种“父子”关系。

  祆教主要教义为善恶二元论,即认为宇宙有光明和黑暗两种力量,两种力量反复较量,光明最终战胜黑暗。这一点和后来的摩尼教很相似,因此很多人往往会将祆教和摩尼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光明与黑暗对立的学说,是摩尼教从祆教中继承的。

今天依然存在的拜火习俗

  祆教之所以也被称为拜火教,就是因为崇拜火,认为火是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的儿子,代表光明和正义。

  很多人不清楚的是祆教还崇拜水,认为水是阿胡拉·马兹达的妻子,人类之母。这一点与汉文化水火不容,水火相克的观念不同。

  

  除了原本就存在的萨满教,祆教是最早传入新疆的外来宗教,一般认为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进入新疆,而根据史料记载,最迟到3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祆教就已通过新疆传入内地。

  史料记载,祆教曾广泛存在于新疆,《魏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宋会要》等都记载过新疆境内的高昌、焉耆、疏勒、于阗、龟兹等地的祆教流传情况。而信仰祆教的,主要是经商的粟特人以及部分突厥人。粟特人通过经商,将祆教带往内地,所以历史上从敦煌到长安,凡都城大邑,都有祆教徒和拜火祠。而汉文史料中记载来自西域的胡僧、波斯僧等,也大都是这些祆教徒。

  所以今天我们看古装影视剧,尤其是武侠剧什么的,包括最近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里面出现的西域胡僧、异人什么的,就是这批人。所谓内地幻术,皆出西域,就是这么来的。

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出现的各种西域幻术

  

  这样的情形,在随后的历史上一再重演,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都是从西边进入新疆,之后再进入内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所谓丝绸之路,更是一条宗教之路。

  

  今天出土祆教文物最多的地方是吐鲁番。这也好理解,吐鲁番干燥炎热的自然环境,文物自然容易保存。

  在吐鲁番盆地,曾出土过部分关于祆教的文献、文物,最为著名的,则是1981年在吐峪沟中出土的祆教陶棺。

  按照祆教的教义,人死后要把尸体放入“寂静之塔”中,待鹰鹫啄食肉之后,再将骨头存放到特制的容器中,这种容器国际上通常称为“纳骨瓮”。由于“纳骨瓮”的制作材料多为陶器,所以又被称为“陶棺”。而“纳骨瓮”的形状主要为长方形或帐篷形两种,分别模仿当时定居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居住场所。

吐峪沟出土的祆教陶棺

  

  当年在吐峪沟出土的陶棺内,安放的是粟特人祆教徒,时间大约在唐代。而在鄯善胜金口,德国人曾于本世纪初出土过4件祆教雕塑,包括主神阿胡拉·马兹达,以及粟特祆教文化中的娜娜女神。

  和萨满教一样,今天祆教虽然在新疆早已失传,但很多遗俗却融入了今天多个民族的生活中,比如维吾尔等民族结婚娶亲的时候都要过火堆,麻扎里要点油灯等,就都是拜火教的痕迹。

来自祆教遗俗的点油灯

  

  甚至有学者推测,维吾尔语中,对真主的称呼不是“安拉”而是“胡大”,很可能就是来自祆教主神的名字阿胡拉。而在塔吉克人的生活中,祆教的遗留更为众多和明显,比如塔吉克人要过“迎水节”、“播种节”等,就都是祆教的节日。

  但如果要说起今天最主要的拜火教遗俗,则是诺如孜节。

  新疆人都知道,每年春分后,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都要过盛大隆重的诺鲁孜节,一般都要过好几天。诺如孜节,正是祆教教历的元旦,是所有节日中最为重要的。因此诺如孜节才相当于汉文化中的春节,而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古尔邦节。

  

  祆教关键词

别称:拜火教、波斯教、琐罗亚斯德教、马兹达教等

主要教义:善恶二元论,光明必将战胜黑暗

主要形式:崇拜火与光明

主神:阿胡拉·马兹达

创始人:琐罗亚斯德

诞生时间:公元前600年左右

诞生地:波斯

在新疆流传时间:公元前4世纪至10世纪,后融合于各民族文化之中

  

  摩尼教

  

  摩尼教在中文典籍中,以往也被译为牟尼教、末尼教,其实都是该教创始人名字的不同音译。

  和祆教一样,摩尼教也是源于波斯。

  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起源于波斯,曾经兴盛一时。创始人摩尼出身于一个基督教家庭,自称为佛祖、琐罗亚斯德(祆教创始人)和耶稣的继承者,也是一位先知。摩尼认为,摩尼教以前的宗教都不过是一条条河流,而最终,这些河流都会汇入摩尼教这个世界之海。

  所以摩尼创摩尼教有点集大成的意思。但是摩尼教基本上是以祆教为基础,杂糅了基督教、佛教教义而形成的。不过摩尼在传播摩尼教的过程中,遭到了当时波斯正统宗教祆教的抵制,所以摩尼最后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这一点倒是和耶稣一样。随后摩尼教被宣布为异端邪说,摩尼教徒从波斯四散逃往各地,摩尼教的中心一度从巴比伦转移到了中亚的撒马尔罕。最终,摩尼教驻足于吐鲁番盆地。到8世纪中叶,摩尼教在吐鲁番的达到了鼎盛,直至12世纪,吐鲁番都是世界摩尼教的中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摩尼教文书在吐鲁番出土发现最多的原因,没错,又是吐鲁番,这回不仅仅是因为那里的干燥炎热,还因为那里曾是摩尼教的中心。

吐鲁番出土的粟特文摩尼教文书,信中间绘制着乐师,上方则画着一顶摩尼教

特有的白色高帽,乐师中间金色的文字为:“致承法教道者的辉煌伟大的荣光”。

  

  在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38号洞窟,有一幅壁画和其他的洞窟都不相同。壁画正中绘有三棵并生在一起树,树两旁,则或跪或立着众多的人物,其中还有生着翅膀的天使。这显然不是一幅佛教壁画,而是摩尼教的壁画内容。

  摩尼教的核心教义简单的说就是“二宗三际论”,“二宗”继承于祆教,认为世界分为光明和黑暗两个国度,光明之国占据着东、西、北三方,而黑暗之国占据着南方。“三际”则是指初际、中际和后际,也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摩尼教认为初际,光明之国在上,黑暗之国在下,彼此对峙,互不侵犯,但在初际之末,黑暗之国侵入光明之国,虽然最后光明之国取得了胜利,但是光明之国本身也不纯正了,光明和黑暗已经互相纠缠在了一起,这就是中际。那么后际是什么状态呢?就是世界最终彻底毁灭,一切从头开始,恢复到初际的状态。

  而我们现在都是在中际,中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38窟的这幅壁画中的三棵树,就是象征着光明的东、西、北三方。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38窟的摩尼教壁画,右侧为复原的线描图

  

  摩尼教的最高主神,就是管理光明之国的大明尊,也被称为大明神。

  同时摩尼教也有着所谓“三封”、“十戒”等一套清规戒律,比如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严格吃素等等。

  

  摩尼教最初传入新疆,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或者说分为了两拨,第一拨大约在公元6—7世纪。

  公元6—7世纪,中原地区正是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到唐代建立的阶段。而摩尼教最早正式进入内地,则是在武则天时期,也就是大约比新疆晚了个一百来年或者几十年。

  最初在新疆信仰摩尼教的也是粟特人。反正粟特人的信仰非常的杂,当时粟特人中信祆教、摩尼教、佛教、基督教的都有。

  公元6—7世纪,摩尼教在新疆传播的第一阶段,只是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一些点上存在。在和田的丹丹乌里克、巴楚的图木舒克都出土过粟特语的摩尼教文书,楼兰、焉耆等地也被证明有摩尼教的存在。但当时摩尼教在新疆并不成什么大的气候,影响十分有限,摩尼教在新疆的辉煌壮大则要等到回鹘西迁。

  

  回鹘人在唐代以前一直生活在蒙古高原,信仰的也一直是萨满教。安史之乱后,摩尼教开始在回鹘上层流行,并逐渐成为回鹘人独尊的正统宗教。

  公元840年,回鹘人被黠戛斯人击败并遭遇雪灾,开始西迁,分成了葱岭回鹘、西州回鹘和甘州回鹘三支,其中的西州回鹘,也叫高昌回鹘,最终落脚吐鲁番盆地并以此为中心创建了高昌回鹘王国,史称第二高昌王国,以区别于唐以前汉人创建的高昌王国。摩尼教也因而随之成为国教,遍布整个新疆,自此迎来了鼎盛时期。

  这也就是说,作为当初回鹘高昌王室寺院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最初是有着大量摩尼教壁画的,但因为回鹘人不久转而皈依了佛教,因此摩尼教壁画均被佛教壁画覆盖或销毁。事实上,柏孜克里克千佛洞38窟的这幅摩尼教壁画,就是在后来洞窟的清理中,从一个被覆盖的泥层后发现的,这也是目前在国内,所发现保存最完好的摩尼教壁画。

  到了公元9世纪后期,佛教逐步代替摩尼教成为回鹘高昌的国教,定于一尊,摩尼教因此逐渐在吐鲁番衰落。

  

  摩尼教的衰落有着多种原因,一般认为其主要是过分依赖于政治,不重视对平民百姓的传教,导致回鹘高昌对佛教感兴趣后,因为没有群众基础而迅速衰落等等。

  吐鲁番出土的摩尼教细密画残片,表现的是摩尼教乐师演奏的场景。

  

  不过在中国内地,摩尼教却一直顽强存在着。或许很多人对内地摩尼教的存在非常陌生,但如果说起明教,说起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以及圣火令、左右光明使,相信绝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而明教,正是摩尼教在内地的一个称呼。

  事实上摩尼教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大都和改朝换代、政治动荡有关。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造反领袖方腊,历史上就是当时江南地区摩尼教的教主,其所率领的起义军均为摩尼教信徒。因为摩尼教吃素,所以当时也被成为“食菜事魔”。

  直到清末民初的白莲教、红灯照等组织,实际上都是在佛教、道教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摩尼教的内容。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摩尼教教徒,或者说曾经的摩尼教教徒,就是创立了明朝的朱元璋。明朝的这个“明”字,就和摩尼教(明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就持这一种观点。

  而摩尼教或者说明教之所以后来不为人们所熟知,也是因为朱元璋。当了皇帝的朱元璋为了统治稳定的需要,全面禁止摩尼教的传播,并竭力销毁自己和摩尼教的所有痕迹,从而使摩尼教随后在中国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杂糅,一直秘密存在于民间,也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

  不过关于这一点也有争议,有人认为明教与明朝和朱元璋并无直接关系,明朝的得名也并非是因为明教,反而是因为明教“上逼国号”,也就是和大明的国号撞车了,被朱元璋下令打击。

  

  摩尼教关键词

别称:牟尼教、明尊教、明教、食菜事魔等

主要教义:二宗三际论,光明必将战胜黑暗

主要形式:崇拜光明、吃素等

主神:大明尊

创始人:摩尼

诞生时间:公元3世纪

诞生地:波斯

在新疆流传时间:公元6-7世纪进入,8世纪达到鼎盛,公元12世纪衰落

律师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一刀西域图志」的所有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均受《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保护,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不得转载、摘录和编辑,不得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果用于非商业用途,应明确标明来源和作者;如果用于商业目的,那么应提前征得作者的书面同意。

凡侵犯本公众号版权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本律师受权利人委托,特此郑重声明!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 陈栋律师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半路一把刀

更多信息...

丹丹乌里克遗址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