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佩特拉古城——湮灭而又重现的历史建筑奇迹

摘要: 佩特拉古城的瑰宝——卡兹尼神殿 它,是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它,是隐匿于峡谷内的古代重要商路中心。它,被诗人伯根赞颂为“像时间的一半那么古老”。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佩特拉。佩特拉古城位于约旦南部沙漠,距首都安曼约260公里、海拔1000米的高山峡谷中。它几乎是全在岩石上雕凿而成的,佩特拉遗址的岩石带有珊瑚宝石般的微红色调 ...

佩特拉古城的瑰宝——卡兹尼神殿

它,是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

它,是隐匿于峡谷内的古代重要商路中心。

它,被诗人伯根赞颂为“像时间的一半那么古老”。

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佩特拉。

佩特拉古城位于约旦南部沙漠,距首都安曼约260公里、海拔1000米的高山峡谷中。它几乎是全在岩石上雕凿而成的,佩特拉遗址的岩石带有珊瑚宝石般的微红色调,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亮。特殊的地貌使它呈现出绝美的颜色,所以被称为“玫瑰古城”。

  

  佩特拉也被称作“失落之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在此定居,勤劳的纳巴泰人在陡峭岩壁上雕凿出这独特浩大的城市,并使其成为运送丝绸、香料与其它贸易路线的重要枢纽,连贯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南部以及埃及、叙利亚、希腊和罗马。

  

  如今在佩特拉见到的大部分遗址都是纳巴泰人建造的。纳巴泰人选择在这里建造佩特拉不外乎三点原因:易守难攻;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利于游牧。

随着时间的推移,佩特拉先后被古罗马、拜占庭、伊斯兰帝国统治,公元12世纪这里又被十字军东征占领,短暂的作为防御要塞。

  

然而不断的地震灾害几乎毁灭了这里的供水系统,逐渐的,这座城市被废弃了,公元14世纪后,佩特拉完全消失在西方世界的视线中。关于她的历史和风霜,在几百年的岁月里只被保留在沙漠荒原中几个游牧阿拉伯部落之中。

直到1812年,一位名叫约翰·贝克哈特的年轻瑞士探险家假装成一名从印度来的阿拉伯人,希望到先知亚伦墓前献祭,才得以绕过严密的保卫,进入佩特拉。跟着当地的向导走过狭长、险峻的希克峡谷 (Siq),突然间,一座粉红色的巨型宫殿出现在他眼前,他不露声色,匆匆观看了法老宝库和厄恩墓,心里断定他脚下废墟就是传说中的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在世人面前的这次惊艳亮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形容为人类文化遗产中最珍贵的文化财产。1985年,它被评为世界遗产。近年又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希克峡谷是进入佩特拉古城的唯一通道。其实是一道岩石裂缝,因为细长蜿蜒,也被称做蛇道。这里时宽时窄,两旁石壁高耸,有时候抬头仅有一线青天入眼。

  

  峭壁上仿佛刀削斧砍,几千年的风沙雨雪在石壁上雕琢出的千奇百怪的纹理,玫瑰色中间或掺着一些赭色、白色或者黑色的斑纹。太阳升起,峡谷顶部也披上炫目的金色。

  

  似乎这座古城的工匠们也懂得中国私家园林里“曲径通幽”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现手法。“你在看风景,而你又是风景中的一人”的画面浑然天成。就在稍有倦态的时候,峡谷尽头的光亮让人重新振奋起来,向前两步走到尽头,豁然开朗。佩特拉最气势最精美的建筑—法老大宝藏,又名卡兹尼宫殿,瞬间占满了整片视网膜。所有人都怔怔的愣在那里。

  巨大的石刻浮现在峻峭的玫瑰色的岩石上,柔和的阳光赋予了它金黄的血色。此刻周围所有的东西都黯然失色。这里是电影《印第安纳琼斯·最后的十字军》里秘藏耶稣圣杯的地方。它最早是在公元一世纪早期被雕刻而成的,作为纳巴泰国王的坟墓。后来当地贝都因人传说其顶部藏有宝藏,因此一直被称作法老的大宝藏。

  

  沿山谷继续前行,地势逐渐开阔,两边山壁上雕凿着许多的大大小小建筑物,有陕北窑洞的感觉。有些简陋如洞穴,有些巨大而精致。

  台梯、装饰和廊柱一应俱全。这里大部分是老百姓、贵族和历代国王的墓穴和陵寝。古时这里被称为门面街,现如今也俨然是佩特拉最热闹的“集市”,游客和商贩们相互交织。

  

  和古埃及人一样,纳巴泰人非常注重对祖先坟墓的维护。他们选择天然介于红色和白色的岩石之间的胡布萨山来修建出宏伟、壮观的贵族墓群,并饰以美丽的雕刻,用来彰显他们祖先的身份。

  

沿路攀登上去,最先到达的是规模最大的墓群--厄恩墓,建于公元40年-75年之间。古罗马人占领时期,下面增建了拱形建筑,设立了司法人员的办公室和监狱,当时是罗马帝国佩特拉行政区最高的司法机构所在地,所以贝都因人也称此地为“法院”。

  

  

  5世纪中期,这座墓穴曾经在拜占庭时期变成一间教堂。从墓穴的规模和位置来看,应该属于纳巴泰某个国王的。它正对着佩特拉最重要的庙宇Qasral-Bint,供奉纳巴特人的神Dushares。

  

  Qasral-Bint庙位于佩特拉古城的中心石柱街一旁。相传当年城市缺乏水源,国王下令如有人能引水入城,愿以公主相许。后来有一名建筑师从谷外的穆萨村,劈山筑渠,引水入城,国王便将公主下嫁给他,此宫遂改称“女儿宫”。

  

  现在峡谷进口处石壁左边的水槽,即是当年的引水处。女儿宫建造于公元1世纪前半期。作为佩特拉最重要的神庙,周边的居民都来这里朝圣。这座神庙是佩特拉为数不多的不依着岩壁开凿的建筑结构。

  虽然整体结构已经不完整,但站在其面前可以辨认出其20多米高的门面。它的宽度是佩特拉之中建筑之最,中心轴间柱间距跨度是8米,比约旦杰拉什的阿尔特弥斯神庙和安曼的赫拉克勒斯神庙都宽得多。这就意味着每根立柱需要承受的重量更大,对建筑工艺要求更高。

  

  走出石柱街,便踏上了前往最远景点Ad-Deir(Monastery)修道院的道路。走走停停一个小时,巨大的神庙赫然出现在山的背面。神庙是纳巴泰时期宗教首领的聚会以及举行宗教仪式的地点。到了古罗马和拜占庭时期,这里被改造为修道院。因为远离主要景点,这里的恢弘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就连当时的约翰·贝克哈特也无缘一睹它的尊容。

  

  随着太阳的西下,白天的人潮退去,佩特拉古城变得宁静而又温柔,传说中的玫瑰色在这一时刻得以显现。佩特拉就像埋藏在风沙中的一个迷。我们的想象在历史长河的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曾经有位英国诗人威廉·伯根在诗里赞美它:“令我震惊的唯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