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景教

摘要: 景教的背景  中国人喜欢多偶像崇拜,什么都可以当成神,是严重的实用主义在作怪。“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信仰看似自由,其实主要受到当朝皇帝的喜好,而有所影响。各种宗教都曾在这个国度里流行过,比如三夷教(景教、火祆、摩尼)都有过一些信众,但又很快消失了。如果不是《长安十二时辰》的火爆,基督教的分支——景教,也不会被世人认知,它早已湮 ...

景教的背景

  中国人喜欢多偶像崇拜,什么都可以当成神,是严重的实用主义在作怪。“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信仰看似自由,其实主要受到当朝皇帝的喜好,而有所影响。各种宗教都曾在这个国度里流行过,比如三夷教(景教、火祆、摩尼)都有过一些信众,但又很快消失了。如果不是《长安十二时辰》的火爆,基督教的分支——景教,也不会被世人认知,它早已湮没在历史中,仅仅在学术中还有所提及。

  

《长安十二时辰》——景寺

  

  景教,是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景”取字义光大之义。该教自称景教,因此教堂为景寺(波斯寺、大秦寺),教会叫景门,教主曰景尊,教徒是景众,教士谓景士,僧之命名者有景净、景福、景通、景甜等。

  

罗马——长安

  聂斯托利是叙利亚日尔曼尼西人,大约生于公元380年,死于451年,曾任君士坦丁堡主教。他主张耶稣具有神性与人性两个“位格”,神性附在人性本体上,玛利亚是人母而非神母,这个主张与教会的传统说法不同,于是遭到了“顶格”批判。

  

古代叙利亚地图

  罗马教会认为:耶稣基督只有一个“位格”,神性与人性是一个统一的本体。耶稣是上帝所生的独子,拥有完全的神性,他是真正的神,也拥有完全的人性。

  

布拉格圣维塔大教堂——慕夏绘画

  

  

  而反对基督教的观点,主要来自其他宗教:

  •   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耶稣基督是救世主,那么耶稣就只是人

  •   伊斯兰教认为耶稣只是圣人,不是神,真主是唯一的主,唯一的神

      

  

  

  于是,聂斯托利被革职,焚烧其著作,流放到国外,断绝与罗马教会的关系,被定性为异端邪说。他的追随者自成一派,远走叙利亚,波斯、中亚等地发展,并在撒马尔罕建立了一个大主教区。

  

叙利亚佩特拉古城

  景教的主要活动如下:

  •   不礼拜圣母玛利亚,不用偶像,但保留十字架

  •   不承认死后涤罪说,教徒可以祭祀祖先

  •   在中国的景教总教主可以有妻室,不提倡独生,允许教士牧师娶妻生子

  •   教徒留须,削顶,行落发礼,不用奴婢,不聚财,济困扶贫

  •   斋戒较多,每日行七时赞礼,每日七次祷告在七个时辰进行

  •   提倡素食,不食肉

  

景教在大唐

  公元635年(唐太宗贞观九年),波斯人将景教传入大唐,其寺院一开始叫波斯寺,后来发现出自大秦(罗马帝国)后改称为大秦寺,在《唐会要》卷四十九记载如下:

  大秦寺

  贞观十二年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波斯僧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详其教旨,元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所司即于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廿一人。”

  天宝四载九月,诏曰:“波斯经教,出自大秦。传习而来,久行中国。爰初建寺,因以为名。将欲示人,必修其本。其两京波斯寺,宜改为大秦寺。天下诸府郡置者,亦准此。”

  

《长安十二时辰

  

  景教得名于《大唐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此碑在明朝天启三年至五年,在西安出土,碑文上写,“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碑文中,把“上帝”称为“天尊”,把“主教”称为“上德”,他们借用了道教词汇,是非常接地气的称谓。

大唐景教流行中国碑

  

  唐朝有过一本经文《序听迷诗所经》,可能是最早的汉语景教文典,译者可能是波斯僧阿罗本。

  

  “天尊当使凉风向一童女,名曰末艳。凉风即入末艳腹内,依天尊教。当即末艳怀身。为以天尊使凉风伺童女边,无男夫怀妊。令一切众生见无男夫怀妊,使世间人等见即道,天尊有威力。即遣众生信心清静回向善缘。末艳怀后产一男,名为移鼠。”

  主要词汇解释:

  天尊:上帝耶和华

  凉风:圣灵

  末艳:处女玛利亚

  移鼠:耶稣

  

《序听迷诗所经》

  

  唐太宗信仰道教,但对其他宗教比较宽容,使得景教、摩尼教、祆教(统称三夷教)都可以自由传教,建造自己的寺院。

  武则天称帝后,大力提倡佛教,对其他宗教有所打压。

  玄宗在位,恢复太宗宽容宗教的政策。

  由于各部族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肃宗、代宗对三夷教还是支持的。一些粟特人会改掉胡人姓氏,或更换郡望,来消除民众对胡人的不满情绪。

  

龙门西山现唐代景教墓葬遗迹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洛阳

  唐武宗当政后,鉴于各宗教太兴旺,寺院占用大量土地,出家人太多,僧侣又免除赋役,税收大量减少,于是改变了对宗教宽容的政策。会昌五年,下令禁佛,拆除寺院,毁坏佛像,同时让“三夷教”约三千人还俗,不杂中华之风。会昌五年八月,对毁佛规模进行过统计,“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会昌六年,武宗驾崩,毁佛停止,宣宗继位后重新鼓励佛教发展,但并不鼓励三夷教。

  

武宗灭佛

唐代高昌地区壁画中的聂斯托利派神父在庆祝圣枝主日

“伊斯”其人

  《大唐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碑文中,有两处提及“伊斯”这个人。有的学者认为景教碑是伊斯的墓碑,有的说是伊斯自己出钱建造此碑,也有的认为是景教徒借用伊斯的名气立的纪念碑。

  那么,伊斯这人是谁?

  

《长安十二时辰》——伊斯

  景教碑记“大施主金紫光禄大夫(文官,正三品)、同朔方节度副使、试殿中监、赐紫袈裟僧伊斯,和而好惠,闻道勤行。远自王舍之城,聿来中夏。术高三代,艺博十全。始效节於丹庭,乃策名於王帐。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子仪,初总戎於朔方也,肃宗俾之从迈……餧者来而饭之,寒者来而衣之,病者疗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节达娑,未闻斯美。白衣景士,今见其人,愿刻洪碑,以扬休烈。”

  

《大唐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

  伊斯此人在历史中真实存在,但不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义宁坊大秦寺主教。他来自佛陀居住过的王舍城(印度地区),在平定安史之乱时期,投军郭子仪的部队,他应该精通医术,对西域各地也非常了解,因为有军功,被封为正三品的文官。伊斯信仰景教,但不出家,在长安当大官,是过着世俗生活的圣职人员,他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热心捐助,帮助教友,由此立此碑来弘扬他。

  

武宗灭佛后的景教

  “会昌灭佛”,禁断了三夷教,使得一部分景教教徒从中原亡命漠北,此时蒙古草原信仰摩尼教的回鹘人迁徙中亚地区,信仰的空白被景教填补。突厥的一些部落开始流行景教,比如突厥浑部和克烈部。

  

元代松州城故址发现——景教瓷墓志

十字架上边各有一行叙利亚文:仰之 信之

( 十字架下面八行回鹘文:亚历山大帝王纪年一千五百六十四年(公元1253年);桃花石纪年是牛年正月二十日。这位京帐首领药难——部队的将军,在他七十一岁时,完成了上帝的使命。愿这位大人的灵魂永久地在天堂安息吧!)

  到了元代,在西北操突厥语和蒙古语的游牧部落如克烈、乃蛮、汪古、蔑儿惕等部落,都有大量的景教信徒。甚至在黄金家族中,有的女眷就是景教徒,比如蒙哥汗、忽必烈的母亲。

  

鄂尔多斯出土元代景教透雕十字架铜牌

元代景教铜牌

景教十字架四条边基本等长

察合台汗官邸阿力里麻里遗址——景教墓碑

  借助蒙古人占领中国,景教由叙利亚、波斯、蒙古部落再度入华,并在泉州(刺桐城)设立主教区,当地人称为“也里可温教”。目前,在泉州发现了大量的景教墓碑,有的雕刻叙利亚文字拼写的中亚地区方言、有的掺杂蒙古语,有的是回鹘文字拼写的当地方言,还有雕刻蒙古的八思巴文字拼写的汉语。石刻的装饰图案来看,是景教传统的十字架图案(接近马耳他式十字架),还有飞翔的天使、华盖、云纹、莲花、海水等不同文化元素的点缀,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刺桐十字架”。

  

泉州出土景教墓碑

  泉州除了景教外,还有受到东罗马帝国教皇派遣,由海上布道的基督教圣方济各派。此时的泉州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容纳了所有宗教,泉州现成为了“世界宗教的博物馆”,犹太教、婆罗门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摩尼教、佛教、景教等均有发现遗址。

  

世界唯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泉州草庵)

  明王朝的建立,蒙古皇帝纷纷改变信仰,皈依伊斯兰教,便疯狂掠杀景教徒。此后,中国景教也不再有什么历史记载,其他地区的景教也逐渐衰落了。

  

北京房山景教寺院遗址——十字寺

  现在的中国基督徒都是明末清初以后的事情了,又是另一群人传的教。

  

天主教墓碑(泉州)

参考资料:

《中国景教》 朱谦之 著

《唐代景教文献研究》 聂志军 著

《中古中国的粟特胡人》 毕波 著

《丝绸之路 宗教研究》 李进新 著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荣新江 著

《松漠之间》 林梅村 著

《大朝春秋 梦元考古与艺术》 林梅村 著

《刺桐城》 王铭铭 著

《敦煌学十八讲》 荣新江 著

《西域文史 第三辑》——几块带基督-叙利亚碑文的中亚新墓碑考释

《景教遗珍》 葛承雍 编

感谢阅读,记得点击“在看”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景教

作者:蓦的世界

更多信息...

佩特拉

十字寺遗址

王舍城

关键词:景教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