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罗布泊南古城(海头古城)

摘要: 罗布泊南古城遗址.汉至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古遗址..第五批罗布泊南古城遗址(即斯坦因编号LK和LL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南荒漠中,由LK、LL古城和住宅址组成。分布范围约64平方公里。以LK古城为中心,西北3公里是LL古城、8公里接住宅房址。城址城墙为夯土(间红柳和胡杨枝)建筑。住宅址主要为木柱框架编排红柳枝外抹草泥的“木骨泥墙”式建筑。自然破 ...
罗布泊南古城遗址.汉至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古遗址..第五批

海头故城遗址 : 位于若羌县境东北部,在距楼兰故城西南约50公里,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罗布泊地区仅次于楼兰的第二大城。故城墙的东北和西南长约189.1米,东南和西北长约106.5米,城墙残高3~5.4米,瓮城房屋、城门依稀可见,遗址总面积约20 139平方米。4世纪30年代后,楼兰城废弃,海头故城即成为西域长史府治所在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英国人斯坦因雇用的维吾尔族向导托克塔阿訇首先发现了该城。清宣统二年(1910),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员橘瑞超在该城获得李柏文书。民国三年(1914)2月,斯坦因再次来到海头城探险,采掠文物170余件,其中有细石器、陶器、建筑木雕、铜铁器和钱币等。 斯坦因将该城编号为LK,同日本探险队一样,误认海头故城为楼兰故城。在斯坦因二进海头城探险掠夺的同年,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考释橘瑞超所获李柏文书时,发现李柏文书中有“今奉台使来西,月二日到此”句中的“此”字被圈去,旁注“海头”二字,在另一件文书中则直写为“月二日来到海头”,王氏认定:“此地决非楼兰,其地当前凉之世,实名海头。”(罗振玉、王国维著《流沙坠简》)1959年5月,日本学者森鹿三根据橘瑞超提供的李柏文书出土地点、照片,进一步判定李柏文书的出土地点在海头,斯坦因命名的LK城遗址,即为海头故城遗址。

罗布泊南古城遗址(即斯坦因编号LK和LL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南荒漠中,由LK、LL古城和住宅址组成。分布范围约64平方公里。以LK古城为中心,西北3公里是LL古城、8公里接住宅房址。城址城墙为夯土(间红柳和胡杨枝)建筑。住宅址主要为木柱框架编排红柳枝外抹草泥的“木骨泥墙”式建筑。自然破坏严重,大部分遗址半埋在沙漠。这两处遗址是丝绸之路楼兰道上著名城址,对研究汉晋时期楼兰、鄯善地区的历史文化及与中原地区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罗布泊南古城遗址主要以LK古城为主体。LK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墙长163米、南墙长82米、西墙长160米、北墙长87.5米,面积约20000平方米。夯土建筑。城墙残损,一般残高约3~5.4米,顶部残宽1.5~6.5米,墙基厚度约7米,东墙北段局部用土块垒砌,土块尺寸为44×25×10厘米。城门开于东城墙南端,门宽2.3米,门道两侧壁底部有木础,其上各有9根立柱,门内一侧有两个横木与木础连接构成门框,门框是用27×20厘米的方木榫卯相连构成,方木加工平整,保存完好,但因流沙覆盖难以看清门的全部结构。已经倒塌的城门,木材均散乱分布在城门内外。在古城西南约300米处的风化土堆中,有一建筑台地,台地长约20米、宽约8~10米,高约2米,台地上散布着许多有榫卯结构的木材,如:完好的柱础、八角柱等,地表可见陶片、铜镞、冶炼渣等。东北角和东南角以至整个东墙已被流沙覆盖;南墙下是一长40米、宽20米、深约2米的洼地。建筑物主要保存在城的南半部,也大部被流沙掩没,但房屋仍然依稀可辨。主要是一组东西长46米,南北宽13.5米的房屋,其北面还有两间,长7米、宽3.5米;南面紧靠城门北侧有一大间,呈长方形,规格5.7×5.5米。房屋都是木框间夹以芦苇,外涂草泥的墙壁。框架多已倒塌,但仍有个别柱子与架底横木相连而耸立着,其间,也发现保存完好的柱础、斗拱等。

罗布泊南古城的LK古城在楼兰古城西南48.3公里处,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罗布泊地区仅次于楼兰的第二大城。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LK古城附近是罗布泊地区另一个遗址集中区,在其西北约3公里处有LL古城,再向西北4.8公里有LM住宅群遗址。1914年斯坦因在罗布泊探险时将其命名为LK城址。

LK古城是1907年斯坦因的维吾尔向导托克塔阿訇首先发现。1910年日本人桔瑞超在罗布泊探险时在此城获得李柏文书。当时他误认为此城是楼兰古城。同年,我国学者王国维在考译李柏文书时发现,两件文书均注明“海头”二字,日本学者森鹿三也根据桔瑞超提供的李柏文书出土地点的照片证实这里不是楼兰古城,而是LK城址。以后人们就将罗布泊南古城LK城址称作“海头古城”。在公元4世纪30年代后,楼兰城被废弃,西域长史府治所即迁到了海头古城。

1914年,斯坦因考察时发现并命名的LL遗址。此城位于LK城西北约3公里处。站在LK城北墙之上朝西北远望,在沙丘与雅丹地形之中,城的轮廓依稀可见。古城平面呈长方形,除西北角和东墙北段有残缺口外,城垣保存基本完整。经测量,并按复原线计算,东城墙长71.5米,靠北段有31米的残缺口;南墙完整,长61米;西墙长76米,西北角有16.5米的残缺口;北墙长49米,西端有7米的残缺口。城墙残高3~4米,顶宽1.2~5米,底宽8米以上。城墙的筑造方式与LK古城相同。因城的南半部已被流沙覆盖,房屋的具体结构、布局难以判明。城内北墙下也有一沙堆,惟从西北角残缺口到东墙残缺口方向因风蚀未被流沙掩埋,已不见建筑遗迹。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