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摘要: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于西安市南郊少陵原之上。2019年至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少陵原区域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了三座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编号为焦村M25、M26、中兆村M100,出土共计278件随葬器物以及土雕建筑、壁画。 少陵原,是西安市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处于浐河以西、潏河以东。海拔高度为470米到 ...


海报设计:崔晓雪)

▲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视频资料

发掘单位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王艳朋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于西安市南郊少陵原之上。2019年至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少陵原区域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了三座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编号为焦村M25、M26、中兆村M100,出土共计278件随葬器物以及土雕建筑、壁画。

少陵原,是西安市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处于浐河以西、潏河以东。海拔高度为470米到630米之间。2019年发掘的焦村十六国大墓位于此原西北部,2020年发掘的中兆村十六国大墓位于此原中北部。

  ▲ 图一 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置图

  

其中焦村M25、M26为东西并列的两座十六国大墓,相距32米,海拔509米。

图二 焦村M25与M26位置关系

中兆村M100,距焦村十六国大墓5.6公里,北距汉宣帝杜陵3.6公里,南距许皇后陵4.1公里,海拔596米。

图三 焦村M25中兆村M100相对位置

01

焦村M25

  焦村M25南北向,由墓道、两个过洞、两个天井、甬道、前室、中室、后室组成,总长80.7米,深18米。墓道长斜坡,东、西两侧各置三层生土台阶。墓室前、中、后均为土洞结构,顶部均已坍塌。

图四 焦村M25墓道

图五 焦村M25墓室

在墓道上方,由南向北排列土雕建筑三处,第一土雕建筑位于第一过洞上方,呈单体房屋状,屋顶无存,表面涂彩绘,底部台廊绘有装饰。第二土雕建筑位于第二过洞上方,其样式、高度、大小与第一土雕建筑基本一致。第三土雕建筑位于墓道最北端,建筑仅存建筑南侧部分。

图六 焦村M25第一土雕建筑南面

前、中、后室四壁皆绘有壁画,大多已脱落,保存状况较差。残块内容可见仪仗图、题记、人物。

出土器物有陶罐、陶井、陶灶、陶仓、方形釉陶扁壶、九盘连枝灯、武士俑、合欢帽俑、十字髻俑、陶马等共计68件。

02

焦村M26

焦村M26南北向,位于与M25西侧。由墓道、甬道、前室、东侧室、后室组成,总长66.7米,深13.5米。

墓道长斜坡,东、西两侧各置三层生土台阶。墓室前室位于甬道北侧,土洞结构,平面近方形,长3.3米,宽3.3米。东侧室位于前室东侧偏南位置,土洞结构,进深2米,宽1.1米,高1.4米。后室与前室有过道相连,后室也为土洞结构,平面近方形。长3米,宽3米。墓葬盗扰严重,仅出土器物12件,有骑马俑、九盘连枝灯、陶罐、帐钩等。

图七 焦村M26墓室

03

中兆村M100

  中兆村M100南北向,由墓道、两个过洞、两个天井、四个壁龛、甬道、前室、东侧室、后室组成。总长80.74米,深11.86米。墓道长斜坡,东、西两侧各置三层生土台阶。

  图八 中兆村M100发掘现场全景

  

天井下东西两侧各置壁龛,第一天井下壁龛保存完好,第二天井下壁龛盗扰严重。墓室前室西侧,与东侧室对称位置做半开假门,残存下半部分。后室东西两侧放置南北向棺床两具。

墓道上方排列土雕建筑三处,体量由南至北逐渐变大、变宽,高度逐渐升高。

  ▲ 图九 墓道上方土雕建筑全景

  

第一土雕建筑呈三层楼阁状,由上至下呈阶梯状排布,中间红色板门紧闭。

▲ 图十 第一土雕建筑南面

第二洞顶土雕建筑,呈单层房屋状,面阔三间,正脊东西向。第三土雕建筑,呈单层房屋状,顶部不存,仅见门框和左右两侧对称窗棂。

▲ 图十一 第二土雕建筑南面

壁画主要分布于第二天井下北壁、西壁、东壁底部。北壁封门上壁画内容为单体建筑;西壁壁画绘有屋檐、立柱;东壁壁画内容与西壁壁画相似。

▲ 图十二 第二天井北壁壁画

随葬器物有陶罐、陶井、碓房、陶仓、牛车、虎子、陶鸡、陶狗、武士俑、鼓吹仪仗俑、陶马等共计198件。其中陶仓、牛车中含有大量的可观察到的植物遗存。

  ▲ 图十三 鼓吹仗佣

  ▲ 图十四 鼓吹仪仗俑

▲ 图十五 中兆村M100牛车内植物遗存

本次考古发现的三座墓葬,规模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又出土土雕建筑模型、巨幅壁画且皆为两室以上的大墓,应是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对研究十六国时期大型高等级墓葬的分布、结构等中国古代陵墓制度考古具有重大价值。

▲ 图十六 壁画分析

▲ 图十七 出土器物拍照

三座墓葬尤其是焦村M25与中兆村M100,不论从整体形制、布局到随葬器物,既有显著的中原传统汉文化特点,又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该墓的发现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极具价值的资料;体现出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反映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图十八 清理随葬器物

▲ 图十九 清理随葬器物

本次发现的彩绘土雕建筑,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接近中国传统古代土木建筑原型的实例。

▲ 图二十 清理土雕建筑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 转载文章 请在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十六国,少陵原

分类信息

作者:王艳朋

更多信息...

作者:宁琰

更多信息...

作者:辛龙

更多信息...

关键词:十六国

关键词:少陵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