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考古新疆 | 张帀千人丞印:楼兰考古发现的唯一一枚印章

摘要:   沧桑楼兰  罗布泊盆地又称罗布泊洼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北,地处塔里木盆地东侧,其北为库鲁克塔格山,南为昆仑山,东通过阿奇克谷地与敦煌绿洲相通,西与塔克拉玛干盆地相连。盆地东部是著名的罗布泊,闻名遐迩的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北,是西汉初年西域诸城郭之一的楼兰所在地。公元前77年,楼兰更名为鄯善。公元前60年,西汉在 ...

  沧桑楼兰

  罗布泊盆地又称罗布泊洼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北,地处塔里木盆地东侧,其北为库鲁克塔格山,南为昆仑山,东通过阿奇克谷地与敦煌绿洲相通,西与塔克拉玛干盆地相连。盆地东部是著名的罗布泊,闻名遐迩的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北,是西汉初年西域诸城郭之一的楼兰所在地。公元前77年,楼兰更名为鄯善。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首任西域都护,至此“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包括楼兰在内的西域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东汉至魏晋沿袭西汉旧制,先后设立西域都护府和西域长史府管辖广大西域地区。

  楼兰古城是魏晋前凉时期西域长史的治所,罗布绿洲也拓展成为当时中央政府在西域的屯戍重地。公元4世纪末,由于自然环境急剧恶化,曾经河网密布、芦花飘香、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繁华绿洲,渐渐淹没于茫茫荒原之中,直到19世纪末,楼兰古城才以满目疮痍的面孔重现于世人面前。

  

罗布荒原上的楼兰古城

  印章的发现

  

  为了综合研究楼兰乃至罗布泊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014-2018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牵头,组织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队,我有幸成为考察队的一员。科考工作持续了四年,重点是对楼兰古城及周围区域进行拉网式考察,取得的成果颇丰,其中考察过程中发现的一枚印章,引人瞩目。

  

考察途中

  

  记得那是在2015年9月13日的下午,太阳西斜,科考队决定将营地扎在楼兰古城东南的一条干涸古河道内。待到车轮卷起的巨大黄尘纷纷散去,大家纷纷下车,为构建未来一个月共同生活的营地而忙碌开来。平整沙地、卸物资、搭帐篷……营地雏形渐具,一切开始变得井然有序起来。接下来,一部分考察队员开始准备第二天的考察用品,一部分则三两一组,在河道及两岸蝌蚪形的小雅丹间开始踏查。

  

考察中工作人员用无人机摄影

  

  黄昏时分,踏查的队员们开始陆陆续续返回营地,此时进入了营地一天最为热闹、兴奋的时刻。队员们聚集在一起,一边交流当天的所见所想,一边将采集的各类文物集中、登记造册。蔚蓝色的玻璃珠、洁白如玉的玳瑁纺轮、花纹繁缛的残镜、古朴但依旧锋利的箭镞……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呈现在大家眼前,不时引起一阵阵赞叹声。

  

采集残铜镜

  

采集铜箭镞

采集陶片、石器等标本

  

  这时候,考察队中一位敦厚和蔼的长者,站在人群外,双手背在身后,看着大家微笑。他慢悠悠将握成拳头的右手从背后伸出来,缓缓张开手指,只见掌心上,一件略带绿锈的器物,泛着古铜色光泽。这件器物下面有一个方形基座,上面立着一只动物,因长期暴露在外,久经风吹日晒沙磨,通体发红、发亮。花押?印?大家七嘴八舌的猜测起来。长者小心翼翼将基座底面翻转向上,那一刻大家不约而同喊道:“印”!夕阳映照下的营地顿时沸腾起来,远处的人也都跑过来,争相一睹这件宝贝的真容。没错,这是一件地地道道的来自1500多年前的印章。自19世纪末以来,中外探险家和科学家们在罗布泊地区进行了数十次考察,所获遗物中尚未有印章,这枚印章的发现意义不一般。

  

张帀千人丞印(正视)

  

张帀千人丞印(后侧视)

  印章的解析

  

  此印为红铜铸造,通高2.25厘米。上部是一只站立的动物形象,头部尖圆,五官轮廓不明显。头向左转与左腿相连,颈下部有一小孔。细腰,背部正中施数道横短线,两侧各刻划一、二道纵向凹弦纹。四足立于四角,尾垂于两腿间。整体形象略显简略,写意较强,可能是羊钮或橐驼的变形;下部方形基座边长2厘米,一角稍有残缺。印面阴刻二行三列共六个篆字,为“张帀(zā)千人丞印”。因使用过久多有磨损,笔划宽窄、深浅不一。印文间残留少量绿锈。

  

  印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用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殷墟出土甲骨文中就有“印”一字。印“信也”、“执政所持信也”。古代印不仅是人与人交往、公文交接的信用凭证,也是辨尊卑、明身份的重要标志。印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官印由国家政府机关颁发,代表权力,彰显官阶和爵秩。官职品级高下不同,所用印形状、大小、印文、纽式及绶带也不同。“皇帝,玉玺,虎钮;皇后,金玺,虎钮;诸侯王印,黄金橐驼钮,文曰玺,赤地绶;列侯、黄金印,龟钮,文曰印: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御史大夫章;匈奴单于黄金印,橐驼钮,文曰章;御史、二千石,银印,龟钮,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铜印,鼻钮,文曰印。二百石以上皆为通官印”。从传世和考古发掘出土的印章看,目前所见官印的质地主要有金、银、铜、玉等。钮式有魑虎、龟、鼻钮、蛇、马、羊、鱼、橐驼等。使用魑虎、龟钮者身份比较高,羊钮、橐驼钮则多见于中原王朝颁给边疆少数民族的官印中。私印规制不如官印那么严格,尺寸一般较官印小,印文多附姓名,如果不附姓名,便有私刻官印之嫌,是犯法的。

  

  “张帀千人丞印”印文为六字复合结构,由“张帀”和“千人丞”两部分组成。“张帀”可能是西域长史管辖下的某一地名。“千人”为武官,在史籍、出土文献及传世印章中多有记载。中尉“有两丞、候、司马、千人”; 西域都护“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丞”为千人的属吏。“张帀千人丞印”,可能是属于魏晋时期西域长史营下一名秩三百石的普通官吏的官印。

  

张帀千人丞印印文

蜕文

  

  印章的意义

  根据历代中央职官制度,各级官员皆佩印绶。不仅如此,西域诸城郭“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包括“张帀千人丞印”在内,新疆地区发现的属于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印章如著名的“司禾府印”“汉归义羌长”印,都是当时中央政府颁给西域军政官员和当地地方官员的官印,通过授予印绶的方式,任命诸城郭官员,并将其纳入政府职官体系中,从而有效地行使着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张帀千人丞印”的发现,填补了楼兰历史研究文物资料上的空白。这枚小小的印章,对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魏晋时期西域长史营的职官体系、深入研究两汉至魏晋时期西域职官制度,以及实证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有效管治,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楼兰古城佛塔与官署(三间房)遗址

  

  沧海桑田,“张帀”早已不知所指,曾经杨柳清风、鸡犬之声相闻的楼兰绿洲也已满目荒凉,幸存的佛塔、三间房倔强地矗立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雅丹地上,仿佛在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丝路名城昔日的辉煌,诉说着边陲热土上屯戍将士及寻常百姓的点点滴滴,诉说着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维护祖国统一,扎根边疆、默默奉献的不朽精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吴勇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