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讲座纪要‖刘国祥: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及其影响

摘要: 2021年4月26日下午,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国祥先生以《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及其影响》为题,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历史学院223会议室为校内外考古、历史、文博相关专业师生带来一场生动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南 ...

2021年4月26日下午,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国祥先生以《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及其影响》为题,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历史学院223会议室为校内外考古、历史、文博相关专业师生带来一场生动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贺云翱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专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刘国祥研究员

刘先生主要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现与命名”“典型遗存揭示的文化崛起”“辽西地区青铜时代文化格局”三个部分展开。

夏家店下层文化命名地——夏家店遗址全景

讲座第一部分,刘先生首先强调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狭义上是指夏家店下层文化,这是本次讲座的重点。西辽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其中两个关键节点。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是一个以平底筒形陶器为主的文化圈,夏家店下层文化之后,三足陶器开始崛起,彻底结束了本地区延续四千年之久的平底筒形陶器传统,这是社会变化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简要介绍夏家店下层文化命名过程及典型遗址后,刘先生指出,夏家店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是在同一个遗址上发现的两类不同的遗存,文化面貌差别较大,并不连续(中间存在魏营子类型),它们代表辽西地区青铜文化不同发展阶段。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非常密集,从遗址的性质来看,目前可以将其大致分为日常居住址与墓地、防御性建筑和山顶祭祀遗址三种类型,它们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研究的核心。

讲座第二部分,刘先生以教来河上游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数量和规模的变化为例进行分析,指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聚落数量较之前剧增,遗址点的分布数量和密度超过以往各个时期,聚落分化明显,出现了大型城址和超大规模的祭祀中心;社会内部贫富分化加剧,等级制度明显;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经济成为获取食物资源的主要方式;家畜饲养业也十分发达;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随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迅速崛起,辽西地区迎来了继红山文化之后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步入高级文明社会阶段。

刘先生进一步结合具体遗址文化内涵剖析夏家店下层文化社会结构。

大甸子彩绘陶(王苹绘制)

大甸子彩绘陶(王苹绘制)

大甸子遗址发掘了804座墓葬,它们是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埋葬习俗及社会结构极为重要的资料。大甸子墓葬发现了鬶、爵、盉中原陶礼器,说明它与二里头文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无论从居住址还是墓地方面考察,大甸子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级别最高的一处遗址。

城子山遗址

城子山遗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中心性祭祀遗址,是目前夏家店下层文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祭祀中心,它与大甸子遗址存在密切关系。城子山第一地点最特别之处是山顶修成方形,中间为圆形,边缘为多角形。这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尽管结束了本地区数千年的陶器传统,但是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天地祭祀、人神沟通活动还在延续。

城子山遗址巨型石雕猪首

城子山遗址大型石雕猪首对着正南7公里的鸭鸡山,鸭鸡山跟城子山通过巨型石雕猪首,组成了一组有机的祭祀建筑。从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巨型的石雕的猪首,反映出对天地的崇拜现象。

三座店山城遗址

松山区的三座店遗址由大、小两座并列的石城组成,城内共发现圆形建筑基址65座、窖坑49座,还发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墙和整齐的马面等防御设施。这类聚落具有防御性,与城子山祭祀性遗址不同。

二道井子遗址

二道井子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中小型居住址,与三座店遗址完全不同。F8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个建筑,形制特殊,门道保存较好,内外墙之间还保留隔墙。另外在二道井子还发现了院落,院落与院落之间都有垒砌的石墙,这是距今4000年至3800多年前的小巷。刘先生在《赤峰二道井子聚落的形制布局与社会关系探讨》中认为,二道井子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懂礼仪、守规矩。

刘先生特别强调,夏家店下层文化对外关系让人感受到暴力和冲突,并不是聚落内部之间的冲突,而是外部敌人经常来掠夺。夏家店下层文化防御的敌人,最初可能是石峁文化集团。除了对抗,还有交流的一面。比如口簧,孙周勇先生认为,口簧在石峁出现得最早,夏家店下层文化也发现了口簧。还有石峁的一些雕像,明显受到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影响。

二道井子出土彩绘陶器及玉器

刘先生接着举二道井子墓葬出土的三件彩陶器、玉器和普通陶器进一步说明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发生的质变跟中原地区相关。刘先生强调,在研究视角层面,我们既不能弱化中原的地位,也不能弱化周边区域的地位。中原对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影响看得非常清楚。如果没有中原的因素,辽西地区文化不会发生质变。红山文化没有彩陶,焉何称之为红山文化?三足陶器如果不进入辽西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面貌很难形成,这是研究辽西地区考古材料得出的认识。

由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发现了金属器,尤其是青铜器,刘先生将其称为早期青铜时代。出土的一件铜柄戈铸造工艺水平较高,仅发现于水手营子遗址。发现的石器,如宽身石钺,红山文化遗址或墓葬里均有发现,但这种石钺不是本地区的,而是受到凌家滩文化或崧泽文化的影响。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出土的玉器有典型的红山文化斜口筒形器,大甸子墓地出土的一件玉镯,有繁缛的纹饰,这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典型纹饰,但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并不发达。

红山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之间存在小河沿文化。苏秉琦先生将其称为“后红山”。小河沿文化的筒形罐是代表性器物,也存在彩陶器,但三足陶器尚未出现。那么是将小河沿文化划归“后红山”还是“前夏家店”?刘先生认为从文化性质的角度考虑,它确实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在青铜时代早期到来的前夜。这是因为小河沿大南沟墓地存在男女之别,纺轮都出现在女性墓地;石斧、石锛、石刀等生产工具都出现于男性墓地,这种随葬方式跟大甸子墓葬较为接近。也就是说它的社会形态跟红山文化不同,它跟夏家店下层文化比较接近,所以小河沿文化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前置。

刘先生结合自己的田野经历为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研究新石器考古学文化,一定要学会辨认纹饰。刘先生曾在兴隆洼遗址数了五年陶片,做了大量笔记。数陶片积累的经验时至今日仍是自己从事考古学研究的核心知识。为什么要数陶片?因为纹饰能够分期。比如之字纹,东北地区之字纹出现于兴隆洼文化中期(距今约7600年),此后在东亚地区传播,日本列岛、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均有之字纹。红山文化结束,之字纹随之结束。小河沿文化筒形罐中的绳纹从何而来?为什么说小河沿文化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前夜呢?因为到小河沿文化时期,红山的传统没了,之字纹消失了,绳纹进入辽西地区。绳纹的出现,是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结束的标志。所以说认识陶器,一定要辨识纹饰。

兴隆洼文化玉器

讲座第三部分,刘国祥先生首先从宏观层面介绍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在本地区的传承与发展。刘先生认为兴隆洼文化玉器是中国玉文化的源头,兴隆洼文化先民最早使用透闪石。

赵宝沟文化陶器纹饰

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创了玉文化,赵宝沟文化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猪首龙形态。红山文化玉龙到底是猪还是鹿,可能有不同说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6700年前猪首龙的形象。红山文化有发达的用玉的传统,继承了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传统。小河沿文化可以看到彩陶,一般都理解为后红山,但是从彩陶纹饰上来看,那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源头。

红山文化玉器

其次,刘先生对夏家店下层文化与中原和其它地区的交流与互动做了精彩地分析。

大甸子和二里头陶爵、陶鬶对比

夏家店下层文化作为早期青铜文明的代表,与中原地区的二里文化存在文化交流。至少从二里头开始,中原地区玉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二里头绿松石龙的眼睛和鼻梁都是较为高级的玉雕工艺。夏家店下层文化学习了中原的传统,大甸子墓地出土鬶、爵、盉共24件,分别出自13座墓内。其中除一座墓(M1215)为中型墓位于中区外,其余均系位于北区的大型墓。鬶、爵、盉同出一墓的有10座,盉和爵同出一墓的有1座、单出鬶的2座。在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这三种器物的完整器只见于大甸子墓地,在其它地点只发现一些残片。上述器物的形制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非常相像,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大甸子墓地所出的绿松石制品主要包括绿松石片和绿松石珠,特别是大量绿松石镶嵌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也与二里头文化有相似之处。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与红山文化出土玉器比较

夏家店下层文化与殷墟文化也存在文化交流和互动。妇好墓出土玉器中有28件为前代遗玉,主要有玉玦、勾形器、勾云形珮、璇玑、玉钺、玉戚、玉琮、玉璧、有领玉璧、柄形器、鹰形笄等,来自于燕山以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以及中原及海岱地区的龙山文化、陶寺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等。其中发现的勾形器在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大甸子墓地中也有出土,器型几乎一致,表明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器上的某些图案,同商代铜器上的图案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通过对中原和北方地区出土卜骨的研究,可以看出二里岗早期商文化中以卜骨为载体的宗教文化,主要是承袭先商文化发展而来,但先商文化中以卜骨为载体的宗教文化,更多的是吸收相邻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岳石文化,特别是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燕山南北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在推动中原地区的商文化发展方面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夏家店下层文化与石峁遗址也存在密切联系,如两地均发现了形制极其相似的口簧,石峁石雕与大甸子彩陶均存在极其相似的神面纹图案,这与良渚的玉兽面纹饰所表达的含义也应该是相同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纹饰中的菱形图案与良渚手镯龙头上的菱形,还有二里头绿松石龙上的菱形,均是对方位的一种表达。这些形象其实都是对敬奉天帝思想观念的一种表达,无论是夏家店下层文化、二里头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它们都属于农业文明,它们对天帝的祭祀,秉承的都是同一个文化传统。

刘先生最后进行总结,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辽西地区人口数量迅猛增长,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明显,社会内部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有力,在对内关系中邻里和睦、和谐相处,在对外关系中,战争因素非常突出。从考古学文化面貌看,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社会变化非常显著,三足陶器取代了延续数千年的平底筒形陶器,出现大量注重防御功能的大型石城址和建在山梁顶部的大型祭祀中心,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时期盛行的彩陶消失,彩绘陶兴起,金属制品不断增多。夏家店下层文化社会强调布局和规划,管理有序,等级分明,已进入早期国家阶段。从对外关系来看,夏家店下层文化与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交流与互动。辽西地区以大甸子为代表的社会上层与中原王朝在早期青铜时代存在高层次的密切交流,互有影响,战争与冲突因素表现不明显。骨镞的大量出土,可明显地看出夏家店下层文化社会冲突加剧,大型城址与小型聚落的布局均重点强调防御功能。不同于中原与辽西地区的交流模式,石峁的文化输出带有更多的扩张与战争因素。拥有发达农业和多样经济结构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粮食与人口资源充足,可能成为当时石峁统治阶层向外扩张掠夺的对象之一,这也许是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普遍强调防御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先生结束演讲后,贺云翱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刘先生谈到的许多方法论问题,让人印象深刻,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

第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老师都是集中在某个地区,某个文化类型,甚至是某个遗址长期发掘、整理、研究,这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做研究时把一个点做深、做透、做细,然后由点到线再到面。

第三,刘先生综合运用统计学方法、空间表达方法和文化比较方法对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化的源流、性质和内外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非常值得学习。

随后的提问环节,张良仁、吴桂兵和赵东升三位老师以及学生衡雪分别就学生的考古基本功训练、游牧因素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关系、夏家店下层文化与石峁遗址的关系、夏家店下层文化青铜器来源、彩陶器的产地等问题展开积极、热烈的交流,刘国祥先生一一解答,在场师生受益良多。

最后,贺云翱教授代表参会师生再次向刘国祥先生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在场师生向刘国祥先生致以热烈掌声!

与会老师合影

左起:赵东升 张良仁 贺云翱 刘国祥 吴桂兵

文稿:李 倩 张效儒

图片:刘国祥 张效儒

审核:刘国祥 贺云翱


投稿邮箱:dzkaogu@163.com

欢迎订阅2021年《大众考古》 每期20元

邮发代号:28—448

官方淘宝店:populararchaeology.taobao.com/

● 扫码关注我们 ●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