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发现 | 山西侯马虒祁村发现北魏洛阳时期纪年墓,具有南北文化交融特征

摘要: 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建设区域内发现的820余座东周祭祀坑和37座西汉、东汉、北魏、宋金时期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即虒祁遗址的第九次发掘。发掘地点位于山西省侯马市高村乡虒祁村西北约2.5公里处(图一)。在发掘的37座墓葬中,有北魏墓4座,其中一座(编号M1007)保存完整,出土器物丰富,且纪年明确。现将此墓发 ...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建设区域内发现的820余座东周祭祀坑和37座西汉、东汉、北魏、宋金时期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即虒祁遗址的第九次发掘。发掘地点位于山西省侯马市高村乡虒祁村西北约2.5公里处(图一)。在发掘的37座墓葬中,有北魏墓4座,其中一座(编号M1007)保存完整,出土器物丰富,且纪年明确。现将此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 墓葬形制


M1007为长斜坡墓道穹隆顶单室砖墓,现墓口距地表0.9米。墓葬由墓道、过洞、天井、墓门、甬道和墓室组成,总长26.1米,方向137°(图二)。

图二 M1007平、剖面图

墓道 位于墓室南侧中央。斜坡式,长19.43、宽0.8、深8.24米。墓道开口北侧为第一过洞,拱顶,长1.7、宽0.8、高1.57米。第一过洞北侧为第一天井,竖井式,长4.8、宽0.8米,底面为斜坡式。第一天井后为第二过洞,斜平顶,顶部与斜坡底平行,长2.1、宽0.8、高1.57米。第二过洞北部为第二天井,竖井式,长4.11、宽0.8米,底面南部为斜坡式,至墓门南侧0.78米处改为平底,直至墓门。


墓门 位于墓道与甬道之间。系用砖错缝平砌封堵,高1.76米。

甬道 位于墓室南侧正中。平面呈长方形,底部与墓室底平齐,长1.89、宽1.25米。东西两壁错缝顺砌,由于外部压力,中部向内凹,至高1.4米处起券,券顶高1.7米。底部用砖横纵平铺。

墓室 平面近方形,南北长4.72、东西宽4.69米(图三、四)。四壁均为单砖错缝平砌,自高1.78米处起券,穹隆顶,顶部坍塌。

图三 M1007墓室平面图

1.铜钵 2.瓷唾盂 3.铜鐎斗

4~8.瓷碗 9.绿釉陶壶 10.陶灯

1.砖墓志 12.祭骨 13~15.漆盘

16、17.铁棺环 1823.铁棺钉


图四 M1007墓室


墓室四隅各砌出两转角立柱,立柱自下而上第15层处以单层横砖隔断,第33、34层处以两层横砖隔断,其上为3层砖的单立柱,立柱均高1.77米(图五)。立柱两侧墓壁上的第12、15层局部上下平齐做两牙砖装饰。墓底以单层砖平铺,南部铺砖较为散乱,中部及北部为“一横一纵”平铺,共7组。墓室西部偏北处置南北向木质葬具,现仅存底板,呈头大尾小状,外棺底板长3.19、宽0.83~1.03米,内棺底板长2.21、宽0.45~0.72米。棺内葬一人,仰身直肢,头向南,头骨已移至棺西南角。


图五 M1007墓室东南角砖砌立柱

二 出土器物

此墓共出土器物23件,包括瓷碗、瓷唾盂、绿釉陶壶、陶灯、铜钵、铜鐎斗、漆盘、铁棺环、铁棺钉及砖墓志,其中一件漆盘内放有祭骨。

图六 出土器物

1~5.瓷碗(M1007:4~8)

6.绿釉陶壶(M1007:9) 7.陶灯(M1007:10)

8.瓷唾盂(M1007:2) 9.铜钵(M1007:1)

10.铜鐎斗(M1007:3) (6为1/10,余为1/5)

瓷碗 5件。均位于墓室东部,其中4件放置于大漆盘内。器形相近。敞口,尖唇,深弧腹,饼足。灰白胎。釉色青黄,釉面满布细碎开片。器内施满釉,器外施釉不及底。标本M1007∶4,口近直,饼足较小。釉面污浊。口径13.5、足径4.2、高7.8厘米(图六∶1;图七)。标本M1007∶5,内底残留三处垫烧痕。口径13.8、足径6.1、高6.8厘米(图六∶2;图八)。

图七 瓷碗(M1007∶4)


图八 瓷碗(M1007∶5)


标本M1007∶6,口径14.3、足径5.8、高6.6厘米(图六:3;图九)。标本M1007∶7,腹中下部平行饰两周凹弦纹。口径13.7、足径5.5、高6.6厘米(图六∶4;图十)。标本M1007∶8,内底残留三处垫烧痕。口径13.6、足径5.8、高6.7厘米(图六∶5;图十一)。

图九 瓷碗(M1007∶6)


图十 瓷碗(M1007∶7)


图十一 瓷碗(M1007∶8)


瓷唾盂 1件(M1007∶2)。位于墓室东北部。盘口,束颈,广斜肩,扁圆腹,饼足。足心有一周凹弦纹。灰白胎,胎质较坚致。釉色青黄,釉面满布细碎开片。器内施满釉,内底刮釉,器外施釉不及底。足底有火石红。口径9.4、最大腹径13.6、足径7.1、高8.9厘米(图六∶8;图十二)。

图十二 瓷唾盂(M1007∶2)


绿釉陶壶 1件(M1007∶9)。位于墓室东部。敞口,平沿,长束颈,扁圆腹,假圈足外撇,平底。颈肩交界处及腹部均饰三周凹弦纹,肩部两侧有对称的铺首衔环。壶底留有烧制时粘附的泥条。红胎。器表施绿釉。内壁口部以下未施釉。口径17.1、底径15.6、高39厘米(图六:6;图十三)。


图十三 绿釉陶壶 (M1007∶9)


陶灯 1件(M1007∶10)。位于墓室西南角。泥质红陶。由灯盏和底座组成,二者连为一体。灯盏敞口,平沿,斜直腹。底座呈半球形,平底。底座中上部对穿两孔。口径9.1、底径8.2、高11.4厘米(图六∶7;图十四)。


图十四 陶灯(M1007∶10)


铜钵 1件(M1007∶1)。位于墓室东北角。敞口,尖唇,斜腹内收,圜底近平。内底主体纹饰不清,其外两周平行凹弦纹间饰波浪纹,内口沿、外口沿及外壁上腹部均饰凹弦纹。器内外均有铜锈,局部露出金黄本色。口径13.7、高3.9厘米(图六:9;图十五)。


图十五 铜钵(M1007∶1)


铜鐎斗 1件(M1007∶3)。位于墓室东部。侈口,斜折沿,腹部较直,平底微圜,下接三兽蹄形足,足部外撇,呈竹节状。口沿一侧出凹槽状流。与流直角相对处的上腹部置扁平状实柄,末端呈半圆形,其前有一对称凸起,近器身处曲折。口径10.9、高8.8厘米(图六∶10;图十六)。

图十六 铜鐎斗(M1007∶3)


漆盘 3件。均位于墓室东部。圆形。尖圆唇,腹部较浅,盘壁微内敛。内壁及内底髹红漆。标本M1007∶13,直径63、高12厘米。标本M1007∶14,直径32.2、高4.2厘米。标本M1007∶15,朽甚,尺寸无法统计。


祭骨 1件(M1007∶12)。位于大漆盘内。系狗的肩胛骨、肢骨及肋骨。

铁棺环 2件。位于棺侧挡两侧偏南处。表面锈蚀严重。圆环形,截面呈圆形。一侧有一处凸起,应为与棺相接的部位。标本M1007∶16,外径10.3、内径6.4厘米。标本M1007∶17,外径9.9、内径7.1厘米。


铁棺钉 6件。形制相同,大小相近。均呈方头锥形。标本M1007∶18,长9厘米。

砖墓志 1件(M1007∶11)。位于棺南侧,出土时为两砖扣合,上砖为盖,下砖为志。砖长29.7、宽15.1、厚4.6厘米。志文阴刻,6行,满行21字,共110字(图十七)。录文如下:

后魏河东裴君讳经字仲略之铭。」解褐为宣武皇帝之元弟京兆王常侍,出为齐州」征虏府中兵参军,入为奉朝请,后为孝文皇帝之少」弟司州牧高阳中正,除宜阳猗氏二县令,入为襄威将」军司徒府铠曹参军,春秋丗有七,以熙平元年丙申岁」正月五日而卒于官。妻赵郡李葳罗之女。


图十七 砖墓志 (M1007∶11)


三 结 语

据墓志志文可知,M1007年代为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墓主裴经于该年正月五日卒于官位,享年37岁。此墓是继曲沃秦村首次发现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李诜墓后,晋南地区又一次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北魏洛阳时期墓葬,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北魏时期,无论平城还是洛阳,高等级贵族墓几乎都采用了长斜坡墓道弧壁砖室形制,但此墓墓室为直边方形,且墓室四壁及甬道东西两壁皆以砖错缝平铺,不同于司马金龙墓、元淑夫妇合葬墓、宋绍祖墓、封和突墓、破多罗氏墓、元睿墓墓壁“两顺一丁”的砌筑方式。

此墓葬具仍沿用头大尾小的木棺,棺体前挡高阔且朝向墓道,后挡低窄,这种形制早在扎赉诺尔早期墓葬中已出现,此后呼和浩特美岱村北魏初期墓葬及平城周围北魏墓继续使用,具有浓郁的鲜卑民族风格。

随葬器物中,陶灯及细颈壶在北朝时期较为常见,青瓷器则具有明显的南朝风格,铜鐎斗与贵州平坝马场M55所出同类器相似。同时,此墓墓室东部大漆盘内发现了动物骨骼,这种葬俗在以往发现的拓跋鲜卑与东部鲜卑墓葬中常见,尤以汉魏时期的早期鲜卑墓为多,平城时期仍部分保留了这一习俗,迁洛以后则鲜有发现。

M1007纪年明确,墓葬形制符合北魏时期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墓的特征,墓室砌筑方式及直边方形形制又带有自身特色,还出土了具有南朝风格的铜鐎斗、青瓷器,同时保留有墓内殉牲的鲜卑习俗,反映了拓跋鲜卑民族文化与中原地区汉晋传统以及南朝文化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杂相糅乱”的文化面貌。本次发掘为晋南地区北魏洛阳时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附记:考古发掘证照为考执字(2014)第(579)号。本次发掘领队为王金平,参与发掘的人员有王金平、段双龙。

执 笔:段双龙、王秦岭

陈海波、杨及耘


END

图文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原标题为《山西侯马虒祁北魏墓发掘简报》

原文刊于《文物》2021年2期

责编 | 静 静

初审 | 段双龙

终审 | 郑 媛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