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置遗址

百年考古记|当尘封两千多年的悬泉置大门被打开……

摘要: 悬泉是戈壁大漠中露头的地下水聚汇而成的泉水,是东西120公里大道上唯一较大的水源地。在汉代悬泉置遗址未发现之前,悬泉最早见于唐代的文献记载。198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过三次探查,在淤土中发现一枚写有“悬泉置以亭行”六个工整的隶书大字的完整的邮封简,汉代悬泉置遗址由此被发现。“经过发掘我们打开了悬泉置已关闭了二千多年的大门,看到 ...
悬泉是戈壁大漠中露头的地下水聚汇而成的泉水,是东西120公里大道上唯一较大的水源地。在汉代悬泉置遗址未发现之前,悬泉最早见于唐代的文献记载。
198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过三次探查,在淤土中发现一枚写有“悬泉置以亭行”六个工整的隶书大字的完整的邮封简,汉代悬泉置遗址由此被发现。
“经过发掘我们打开了悬泉置已关闭了二千多年的大门,看到了毫无生气的馆舍、倒塌的房子、掉落的墙皮、破门烂窗、残简废纸……一切显得那样的败弊。”当时参与遗址发掘的考古工作人员何双全在文中写道,“它究竟是个什么单位?这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从他们丢弃在院外的垃圾场里找到了新气息……”
汉代悬泉置遗址

汉代悬泉置遗址

甘肃是全国最狭长的省份,东西长1800余公里,东接陕西,西连新疆,是古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东部有多条通道,聚入河西地区后却形成了一条大道,于是便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在这条地段上,二千多年来,曾有多种人物穿越,各种事件发生。东汉人应劭《风俗通》说:“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盖行旅宿食之馆也。……汉改邮为置,置者,度其远近置之也。”《后汉书·西域传》记曰:“立屯田於膏腴之野,列邮置於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於时月。商胡贩客,日款於塞下。其后甘莫抵条支而历安息,临西海以望大秦,拒玉门、阳关者四万余里,靡不周尽焉。”这些记载描绘了丝绸之路的繁盛景象。时过境迁,当时的胜景无从知晓。谜惑之中,悬泉置遗址的发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证实了丝路的存在,展现了辉煌的历史,不可不敬仰矣。
悬泉的传说
悬泉是戈壁大漠中露头的地下水聚汇而成的泉水,是东西120公里大道上唯一较大的水源地,是大自然留给人们的生命泉,在此不知存在了多少年。但人们利用它却是很晚的事。2006年夏天的悬泉

2006年夏天的悬泉

在汉代悬泉置遗址未发现之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资料,仅有唐代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唐代文书。唐以后不见经传,连悬泉这一地名也不见了,明清以后人们叫吊吊泉。从唐代文献记载看,唐代悬泉一名不但存在,而且继承了汉代的遗产,在这里设有地方政府悬泉乡,中央邮驿系统悬泉驿,保证着丝路的畅通。《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记载:“陇右道沙州敦煌县,悬泉水,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出龙勒山腹,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湧出,即此也。水有灵,车马大至即出多,小至即出少。”敦煌文书《沙州都督府图经》(伯2005号)记曰:“悬泉水,在州东一百卅里,出于石崖腹中,其泉旁出细流,一里许即绝。人马多至水即多,人马少至水出即少。《西凉录·异物志》云: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回至此山,兵士众渴乏,广乃以掌拓山,仰天悲誓,以佩剑刺山,飞泉湧出,以济三军。人多皆足,人少不盈。侧出悬崖,故曰悬泉。”“悬泉驿,在州东一百卌五里,旧是山南空谷驿,唐永淳二年录奏奉勅移就山北悬泉谷置。”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悬泉置遗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