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推进工作会议纪要

摘要:   2017年2月10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七家机构负责人及各省区课题承担者在西安召开“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 课题推进工作会议。  陕、晋、蒙、甘、宁五省区的课题代表分别汇报了各省区的课题规划和筹备工作,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一致推选赵辉教授和王炜林研究员 ...
  2017年2月10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七家机构负责人及各省区课题承担者在西安召开“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 课题推进工作会议。
 
  陕、晋、蒙、甘、宁五省区的课题代表分别汇报了各省区的课题规划和筹备工作,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一致推选赵辉教授和王炜林研究员为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各省区考古机构负责人及其指定人员为课题领导小组副组长。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总课题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各省区制定相互关联的田野考古及子课题规划。会议成立了秘书处,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以及各参与单位的联络协调,秘书处设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课题组还将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任学术顾问。会议充分讨论了课题的宏观目标、运作模式和子课题设置原则等重要事项,并责成秘书处和各省区尽快完成课题规划书,为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做好准备。会议还决定,今年三月中旬将在山西召开本课题年度工作会议,具体部署2017 年度考古工作和相关事项。
 
  会议确定“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 课题以中国北方文化区形成、社会复杂化历程及文明起源模式为研究目标,并就各省区下一步工作计划、工作方法等达成一致意见。陕西分区将陕北的工作对象划分为三大区块,陕北东北部以石峁城址为依托,通过长期发掘以期树立当地聚落考古个案研究的典范,结合不同层级聚落的试掘、勘探,以及秃尾河流域龙山时代聚落专题调查,继续深化区域内同期聚落的空间关系研究;陕北东南部将依托佳县石摞摞山等遗址的大面积发掘,带动葭芦河以南地区龙山时代聚落专题调查,探索双鋬鬲文化圈内部的文化整合历程和聚落形态;陕北西南部以延安芦山峁遗址为发掘平台,做好延河、洛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聚落调查,打开延安地区史前考古新局面,并为探索客省庄文化、齐家文化与北方双鋬鬲文化圈的关系提供文化背景支撑。山西分区的工作重心为晋西北地区黄河峡谷地带,以碧村等核心遗址为主要发掘对象,带动蔚汾河、岚漪河等流域的专题调查和研究。此外,积极开展晋西北与汾河流域之间的区域田野考古工作,为探索河套地区与襄汾盆地的文化关系提供线索。内蒙古分区以河套地区南流黄河两岸为主要工作区域,以岔河口、石城塔、白音敖包等遗址或墓地发掘为切入点,探索当地史前聚落与文化的历时性变迁历程,深化龙山时代石城聚落的源流与空间关系研究,并开展洞室墓、朱开沟文化、西岔文化等子课题研究,而板城遗址发掘是对岱海地区龙山时代聚落考古的补充和深化。宁夏分区主要选择固原黄土高原地区,拓展沙塘北塬遗址的发掘,对渝河等流域开展调查,结合年代序列遗址的试掘,在完善文化序列标尺的前提下,重点探讨齐家文化、菜园文化的起源、分支、流布等文化框架,为河套地区龙山时代复杂的文化因素和人群来源研究开拓新领地。计划对银川平原和盐池等地开展探索性的田野工作,带动毗邻的榆林和鄂尔多斯西部的考古研究。甘肃则以子午岭以西、六盘山以东的庆阳地区为主要探索对象,开拓性地开展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在构建文化序列标尺的同时,拟选择龙山时代核心遗址进行长期发掘,以马莲河流域的龙山时代聚落调查支撑当地聚落与社会研究,与固原、延安地区的考古工作相呼应。
 
  1980 年代之前,以河套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地区由于考古工作较少,学界对这一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了解甚少。1979-1989 年,国家文物局支持吉林大学等机构在张家口、保定、晋中等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的考古工作,大体同时,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机构在岱海、大青山南麓、河套及陕北地区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工作,不同程度地构建起这些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文化框架。2000 年, 张忠培先生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人类文化、生业与环境》一文,对河套地区先秦考古的工作任务、方向、方法进行了指导性论述。2001 年,国家文物局支持陕、晋、蒙三省区继续沿着冀西北及晋中考古的工作思路,启动了“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生业与环境研究” 课题,完善了河套地区新石器时代至两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框架,并对了解该地区龙山时代以石城聚落为代表的区域聚落内涵和文化聚合背景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陕西石峁、山西碧村、内蒙古后城咀、下塔等龙山时代城址相继发掘,使得以河套地区为核心的北方地区龙山时代石城聚落与社会文明进程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对象。由于这些城址分布在不同省区,并且这一地区复杂的文化聚合背景与西北地区密切关联,因此,陕、晋、蒙、甘、宁等五省区统一协调工作计划,整合学术研究目标成为新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在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十三五” 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以及2017 年工作要点中,“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长江中上游文明进程、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 三个项目被确定为推进区域文明化进程研究的重点课题。其中,“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 课题以龙山时代(含庙底沟二期文化阶段) 考古学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仰韶时代至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框架的构建和当地聚落历时性演变的探索。工作空间以河套地区为核心,东至太行山,西至六盘山,北至阴山南麓,南至晋中、延安、庆阳、固原一线。
 
  本次会议之前,课题组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筹备工作。2015 年11 月,课题组在汉中市召开会议,讨论了课题的时空范畴和宏观学术目标。2016年1 月17 日,国家文物局在陕西神木召开课题启动会议。2016 年6 月,各省区在北京大学参加田野考古工作技术规范讨论会。同年,陕西课题组开展神木石峁、府谷寨山和延安芦山峁遗址的主动发掘,并首次在陕西开展了榆林葭芦河流域史前聚落区域系统调查,拟以此项调查作为构建课题ArchGIS 系统的前期尝试。内蒙古、山西及宁夏等省区也开展了相关田野工作,取得初步成果,为制定工作规划提供了借鉴。
 
  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 课题组将充分借鉴前期工作经验,科学规划、多省区联动、多学科合作,继续深化既定的“一处大型遗址发掘、一片区域考古调查、一组序列遗址试掘” 的工作技术路线,突出中国北方文化区形成、社会复杂化历程及区域文明起源模式的探索,开创北方地区考古研究的新局面。(作者:“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组)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2月24日6版)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