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贾伟明:欧亚草原青铜文明与新疆青铜时代考古

摘要: 2022年10月17日晚7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考古系、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贾伟明老师应我校邀请,以“欧亚草原青铜文明与新疆青铜时代考古”为主题,在博雅楼三楼会议室以线上视频的方式为我校师生做专题讲座。我院教师郭璐莎担任此次讲座主持。 讲座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是欧亚草原西部新石器-红铜(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其次是欧亚草 ...


2022年10月17日晚7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考古系、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贾伟明老师应我校邀请,以“欧亚草原青铜文明与新疆青铜时代考古”为主题,在博雅楼三楼会议室以线上视频的方式为我校师生做专题讲座。我院教师郭璐莎担任此次讲座主持。


  讲座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是欧亚草原西部新石器-红铜(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其次是欧亚草原中东部的新时器-红铜时代、青铜时代中期(2500BC-1900BC)、青铜时代晚期(1900BC-1400BC)以及青铜时代完结期(1400BC-1000BC)的文化,最后是关于欧亚草原青铜文明对新疆史前考古的启示。


欧亚草原西部新石器-红铜时代

1

东欧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

库库坦尼(Cucuteni)文化

(5800BC-3000BC)

  库库坦尼文化由两河流域西亚文化发展而来,年代为公元前5800年至公元前3000年,流行浅色地红彩的彩陶器,外观与马家窑文化同类器十分相似,两者是否有联系仍有待研究。库库坦尼文化最出名的便是其大规模的聚落,其中塔利安基(Talianki)聚落是最为典型的遗址之一,城内居民普遍居住于2层或3层楼房,这个遗址呈现出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和房址分层次分布的聚落规划。总体而言,库库坦尼文化对颜那亚(Yamnaya)文化有过重要影响,这其中最主要的是畜牧业和农业。


2

铜石并用时代:

颜那亚(Yamnaya)文化

(3300BC-2600BC)

  //  

  颜那亚文化源自黑海-里海北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主要来源是莱品恩(Repin)文化(3900BC-3300BC)。莱品恩文化起源于顿河中游,经济形态以畜牧业为主,狩猎为辅;墓葬为土坑竖穴墓,单人葬为主,也有少量双人葬,死者为仰身屈肢,与后来的颜那亚文化一致,基于此,有时也被归为颜那亚文化的早期阶段。


  公元前3300年,颜那亚文化完全形成,也迎来了它的繁盛期。颜那亚文化是铜石并用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继承了莱品恩文化的经济类型,主要以驯养牛,马,羊等畜牧业为主,并且食用马奶。其红铜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比如红铜矛等大量发现,考古学家认为颜那亚人是最初的欧亚游牧人群,他们使用牛拉动的实心木质四轮车到处迁移。颜那亚文化墓葬大量发现,但遗址却相对少得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可能存在短暂的季节性营地。另外,颜那亚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石人雕像,从其雕刻形象来看似乎是一位武士。除此之外,根据故遗传学的研究发现,颜那亚人群基因中的R1b直到今天在欧洲人的基因里仍十分普遍,可见其对现代欧洲人的影响之大。颜那亚文化发展至高峰期后开始向外传播,并被认为是早期印欧语系扩散的证据之一。西方研究者多数认为颜那亚文化向东在米奴辛斯克盆地形成了阿凡纳谢沃文化(Afanasievo),在乌拉尔地区衍生出了辛塔什塔-安德罗诺沃文化(Sintashta-Andronovo),经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形成了印欧语系的第二次扩散,一直到达南亚地区。但这些说法仍需要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学科论证。


欧亚草原中东部

1

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

  欧亚草原中东部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的典型文化,包括克里特米纳(Keltermina)文化(6500BC-3500BC)、博台文化(Botai)(3400BC-3000BC)、诺沃依林克三号(Novoilyink III)文化(3700BC-2400BC)、鲍尔舍梅斯文化(Bolshemys)(7000BC-3000BC)、阿凡纳谢沃文化(Afanasievo)(3500BC-2500BC)以及新疆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


  克里特米纳文化分布的范围几乎占据了整个中亚地区,是我国新疆考古学研究要非常重视的部分。其特色在于该文化有一种分布范围广泛、数量较大的偏铤石镞。这一文化的晚期则有红铜出现的迹象,由此进入铜石并用的时代。


  目前有关博台文化的相关资料较少,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关家养马的发现,过去很多学者将家马的起源与之进行联系,但后来遗传学研究发现当时的饲养马属于普氏野马,与现代家养马没有关系。另一个特点则是木刻楞式(Mukeden)房屋的发现,这些房屋十分有特色,每一个都是用圆木头搭成多边形,再将木头往上堆,多层交错的多边形,形成了圆锥形房顶。这种房址有时和马圈修在一起。该文化中使用红铜,但目前尚不清楚是自我发明还是由外部传入的。


  阿勒泰北边存在三个文化圈,分别是阿凡纳谢沃文化、鲍尔舍梅丝文化和诺沃伊林克三号。


  阿凡纳谢沃文化发现于米努辛斯克盆地(Minusinsk Basin),在人类学研究中,阿凡纳谢沃与颜那亚这两种文化主要人群的基因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但两者物质文化的表现差别较大。故阿凡纳谢沃文化被认为是颜那亚文化的直接继承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目前发现阿凡纳谢沃文化曾传播至我国新疆地区,贾老师认为这至少说明中国的新疆存在铜石并用时代。


  鲍尔舍梅丝文化分布于阿勒泰地区的西南部以及东哈萨克斯坦一带,其年代较为久远,从公元前7000年延续至公元前3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向铜石并用时代过渡的文化。鲍尔舍梅丝文化属于定居的采集渔猎文化,有临时的季节性营地。该文化中的墓葬葬式较为特殊,以仰身直肢为主,墓主人的头向东或者东北。人类学研究认为该文化中的人种是蒙古人种和印欧人种长期融合形成的混血变异形态。贾老师认为该文化是当地土著人与中亚南部、西南部的人群,包括克里特米纳文化交流互动后形成多种文化结合的产物。


  诺沃伊林克三号存在于公元前3700年到公元前2400年,该文化陶器非常有特色,除了和具有圆底和尖底筒形罐的欧亚草原文化拥有共同特征外,其陶片上之字形蓖点文又与新疆阿勒泰考古发现的蓖点纹相似,若有联系,则或是新疆地区的又一个早期铜石并用-青铜文化的类型。


  贾老师提到自己在2011年时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做《寻找新疆本土文化的尝试——浅析新疆地区的早期遗存》。他根据当地调查材料并结合自己的有关经验,认为新疆地区发现的很多细石器和一些在地表采集的粗陶片,无法归属于当地青铜时代之后的任何一个遗址中。这些遗存很可能是某个早于青铜时代,属于新石器时代末或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遗存,具体查证还有待新疆地区未来考古发掘工作的持续推进。


2

青铜时代中期文化(2500BC-1900BC)

  欧亚草原中东部青铜时代中期的几个典型考古学文化分别是耶鲁尼诺(Elunino)文化、卡拉卡利(Karakali)文化和奥昆涅沃(Okunievo)文化和切木尔切克文化。


  耶鲁尼诺文化中发现有马头的装饰品和鱼叉、箭头等渔猎工具,说明其可能有马的饲养,畜牧业发达,兼营渔猎。体质人类学证实了他们的基因混合了欧罗巴人种、地中海以及蒙古人种。


  继续向东是卡拉卡利文化的分布区,这个文化继承了圜底陶器的传统和阿凡纳谢沃文化的小陶豆,还有小的人形雕刻。在石棺的内壁有暗红色的人形彩绘图案,与切木尔切克文化有密切关联。阿勒泰地区流行两种葬式,一种是欧亚草原西部传统的屈肢葬,一种是蒙古高原和贝加尔湖一带的仰身直肢葬,卡拉卡利文化包含了这两种葬式,表现出了东西方交汇的文化特征。


  奥昆涅沃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仰身直肢葬的代表性文化。该文化的突出特征是流行人面石刻像,石刻像的形象非常抽象,具有神的含义,反映了他们的原始宗教信仰。


  与这几个文化相关并且主要分布在中国阿勒泰地区的是切木尔切克文化。该文化中发现了许多石人。在贾老师看来,石人文化传统应当继承自颜那亚文化,向上可追溯到欧洲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铜石并用文化。除此之外,切尔木切克文化中的墓葬与阿凡纳谢沃文化有着密切关联,而小陶豆则和颜那亚文化和奥昆涅沃文化的有一定传承的关系。


3

青铜时代晚期文化(1900BC-1400BC)

  青铜时代晚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安德罗诺沃联合体(Andronovo)的广泛分布,其分布范围大,内部分期和类型复杂。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西天山西侧的大利和塔什巴遗址是安德罗诺沃的文化的重要发现之一。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团队提出了内亚山地走廊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内亚山地走廊,翻过阿尔泰山进入新疆,以及通过阿尔泰山的东部,即草原通道进入黄河流域,成为西亚新石器时代农牧业向东传播的一个重要通道。目前通天洞的遗址发掘给予内亚山地走廊理论很大支持,遗址中发现了较早的小麦、大麦和蜀黍,而蜀黍应来自于我国北方地区。


4

青铜时代的完结期文化(1400BC-1000BC)

  公元前1400年到公元前1000年是青铜时代的完结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文化分别是别尕曾-丹登别叶夫(Begazy-Dandybai)文化和卡拉苏克文化(Karasuk)。  别尕曾-丹登别叶夫文化分布于哈萨克斯坦的东部,该文化中的陶器与阿勒泰地区发现的库希类型中一种曲浮寰底陶钵非常相似,而与卡拉苏克文化中的折肩陶钵有很大区别。与他们相似的文化在其它地区也有发现,例如新疆石河子南山墓葬中存在与库希类型相似的曲颈陶钵,但由于目前发现的材料还不够充足,无法确定这些遗存是受到该文化的影响还是属于这一文化分布区。


小结


  新疆地区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是与欧亚草原文化的联系非常密切。公元前2500年前后,西西伯利亚的草原文化南下进入新疆,一部分向东与甘青地区西进的文化混合形成了天山北路文化。通过对欧亚草原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末期考古文化的介绍,可以看到新疆地区需要寻找本地的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新疆石器时代文化究竟与克里特米纳文化类似,还是受其文化的影响,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工作。进入青铜时代完结期时,别尕曾-丹登别叶夫文化对新疆的影响非常明显,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互动对新疆史前社会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欧亚草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天山以北地区,而对塔里木盆地的史前文化认识则需要更多参考中亚南部的考古资料。



供稿:王艺丹 刘洁妮|排版:王艺丹|责编:王艺丹

审核:贾伟明  郭璐莎  刘中伟



 河大考古文博  

微信号|hndxkgwb

邮箱|hndxkgwb@163.com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