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吉林省地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摘要: 吉林省地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上下)(精)ISBN: 9787030528834《吉林省地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是2017年06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文名吉林省地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作 者赵宾福,杜战伟,张博,郝军军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6月ISBN9787030528834目录1内容简介2目录内容简介播报编辑本书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
吉林省地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上下)(精)

ISBN: 9787030528834

《吉林省地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是2017年06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文名吉林省地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
作    者赵宾福,杜战伟,张博,郝军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ISBN9787030528834
目录
1内容简介
2目录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本书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两汉时期、高句丽时期、渤海时期、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等11个部分,系统地搜集和梳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吉林省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地下文物资料,全面总结了吉林省在地下文化遗产揭示和认识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主要成就。对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地下文化遗产进行了考古学文化的划分和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的界定,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构建其时空框架、探讨其谱系格局。对两汉及其以后各阶段的地下文化遗产进行了认真的分类和总结,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与周邻地区同期同类遗存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彼此间的交往和联系。 [1]
目录
播报
编辑
绪论
(上)
前言 (1)
第一章 旧石器时代的地下文化遗产 (13)
一、西流松花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17)
(一) 桦甸仙人洞遗址 (18)
(二) 前郭王府屯遗址 (23)
(三) 蛟河砖场遗址 (25)
(四) 蛟河仙人桥洞遗址 (28)
(五) 榆树周家油坊遗址 (29)
(六) 榆树大桥屯地点 (32)
(七) 长春红嘴子地点 (35)
(八) 长春合发砖厂地点 (37)
(九) 吉林西山遗址 (39)
(十) 辉南邵家店地点 (42)
(十一) 抚松仙人洞遗址 (44)
(十二) 抚松西山遗址 (46)
(十三) 安图立新遗址 (48)
(十四) 安图沙金沟遗址 (51)
(十五) 安图海沟金矿地点 (54)
(十六) 安图石人沟地点 (56)
二、图们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58)
(一) 安图石门山遗址 (58)
(二) 汪清新兴村洞穴地点 (60)
(三) 珲春北山地点 (60)
(四) 和龙石人沟遗址 (63)
(五) 和龙柳洞地点 (65)
(六) 和龙青头遗址 (71)
(七) 和龙西沟地点 (75)
(八) 和龙石人沟林场地点 (78)
(九) 和龙大洞遗址 (82)
(十) 图们下白龙地点 (83)
三、嫩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86)
(一) 镇赉大坎子遗址 (86)
(二) 乾安大布苏地点 (89)
(三) 前郭青山头遗址 (91)
四、鸭绿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94)
(一) 集安头道南台子南遗址 (94)
(二) 集安北屯孤山遗址 (96)
五、旧石器时代的工业类型及其特征 (97)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的地下文化遗产 (100)
一、西流松花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102)
(一) 左家山下层文化 (103)
(二) 左家山上层文化 (115)
二、图们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120)
(一) 以迎花南山 H1为代表的遗存 (120)
(二) 兴城下层文化 (122)
(三) 金谷文化 (128)
三、嫩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134)
(一) 长坨子类型 (135)
(二) 哈民忙哈文化 (137)
(三) 靶山类型 (141)
(四) 昂昂溪文化 (145)
四、新石器时代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151)
第三章 青铜时代的地下文化遗产 (153)
一、嫩江流域的青铜时代文化 (156)
(一) 小拉哈文化 (157)
(二) 古城文化 (159)
(三) 白金宝文化 (163)
(四) 汉书二期文化 (168)
二、西流松花江流域的西团山文化 (175)
(一) 房址特征 (178)
(二) 墓葬特征 (180)
(三) 遗物特征 (182)
(四) 分期与年代 (187)
(五) 渊源与流向 (188)
(六) 生业方式 (190)
三、图们江流域的青铜时代文化 (192)
(一) 兴城文化 (193)
(二) 柳庭洞文化 (201)
四、东辽河流域的青铜文化 (211)
(一) 风水山遗存 (211)
(二) 以后太平Ⅱ H8为代表的遗存 (213)
(三) 后太平遗存 (217)
(四) 宝山文化 (224)
五、鸭绿江流域的万发拨子三期文化 (233)
(一) 房址特征 (236)
(二) 墓葬特征 (236)
(三) 遗物特征 (237)
(四) 年代 (241)
六、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41)
第四章 两汉时期的地下文化遗产 (244)
一、中原文化遗存 (245)
(一) 城址 (245)
(二) 长城遗迹 (249)
(三) 遗物 (250)
二、夫余文化 (251)
(一) 城址 (255)
(二) 墓葬 (257)
(三) 遗物 (259)
三、鲜卑文化 (261)
(一) 大安渔场墓地 (263)
(二) 大安后宝石墓地 (265)
四、团结文化 (267)
(一) 房址特征 (267)
(二) 遗物特征 (268)
(三) 渊源与年代 (269)
(四) 族属 (269)
五、其他重要文化遗存 (269)
(一) 田家坨子遗存 (270)
(二) 邢家店遗存 (272)
(三) 黄鱼圈珠山M1类型 (276)
(四) 干沟子遗存 (278)
第五章 高句丽时期的地下文化遗产 (283)
一、都城 (285)
(一) 国内城 (285)
(二) 丸都山城 (292)
(三) 都城的特点 (306)
二、山城 (306)
(一) 山城的类型及特点 (307)
(二) 典型山城 (308)
三、平原城和建筑址 (314)
(一) 平原城 (314)
(二) 建筑址 (315)
四、墓葬 (317)
(一) 墓葬类型 (318)
(二) 墓葬类型的演变 (339)
(三) 墓葬的分布特点 (340)
(四) 葬制和葬俗 (345)
五、重要遗物 (346)
(一) 建筑遗物 (346)
(二) 陶瓷器 (350)
(三) 金属器 (354)
(四) 碑刻和石柱 (360)
(五) 漆器和丝织品 (366)
第六章 渤海时期的地下文化遗产 (367)
一、都城 (369)
(一) 中京显德府城址 (369)
(二) 东京龙原府城址 (374)
(三) “旧国”都城城址的争论 (377)
二、交通道和地方城址 (380)
(一) 营州道和苏密城 (380)
(二) 朝贡道和永安遗址 (382)
(三) 日本道和温特赫部城 (384)
(四) 契丹道和相关遗址 (385)
三、寺庙址和佛塔 (387)
(一) 寺庙址 (387)
(二) 佛塔 (392)
四、墓葬 (394)
(一) 墓葬类型 (394)
(二) 墓葬类型的演变 (400)
(三) 墓葬等级 (401)
(四) 葬俗与墓上建筑 (401)
五、窑址 (402)
六、重要遗物 (402)
(一) 建筑遗物 (403)
(二) 陶器 (405)
(三) 金属器 (411)
(四) 碑志和石狮 (415)
(下)
第七章 辽代的地下文化遗产 (421)
一、城址 (422)
(一) 伯都古城 (422)
(二) 城四家子古城 (423)
(三) 农安古城 (425)
(四) 梨树偏脸城 (426)
(五) 辉南县小城子古城 (427)
二、春捺钵遗址群 (428)
三、大型台基式建筑 (429)
四、一般居住址 (430)
五、墓葬 (431)
(一) 墓葬类型 (431)
(二) 葬俗 (437)
六、佛教建筑遗迹 (439)
(一) 农安辽塔 (439)
(二) 农安万金塔地宫 (439)
七、重要遗物 (440)
(一) 陶器 (440)
(二) 瓷器 (442)
(三) 金属器 (443)
(四) 其他 (445)
八、与周邻地区考古遗存的比较 (447)
第八章 金代的地下文化遗产 (448)
一、城址 (449)
(一) 塔虎城 (450)
(二) 榆树市大坡古城 (452)
(三) 敦化敖东城 (453)
(四) 德惠后城子古城 (453)
(五) 汪清县广兴山城 (455)
二、房址 (456)
三、墓葬 (459)
(一) 墓葬类型 (460)
(二) 葬俗 (464)
(三) 墓葬的等级 (464)
四、窖藏 (464)
(一) 钱币窖藏 (464)
(二) 金属器窖藏 (465)
(三) 陶瓷器窖藏 (466)
五、其他重要遗迹 (466)
(一) 陶窑 (467)
(二) “二十四块石”遗迹 (468)
(三) 宝山 -六道沟冶铜遗址 (469)
六、重要遗物 (470)
(一) 建筑遗物 (470)
(二) 陶器 (472)
(三) 瓷器 (474)
(四) 金属器 (477)
(五) 玉器 (485)
(六) 骨器 (486)
(七) 石器 (487)
(八) 石雕 (487)
七、社会经济 (489)
八、与周邻地区考古遗存的比较 (490)
九、东夏国遗存 (491)
(一) 城址 (491)
(二) 铜印、砝码等重要遗物 (494)
第九章 元代的地下文化遗产 (498)
一、城址 (498)
二、居住址 (500)
三、墓葬 (503)
四、窖藏 (506)
五、重要遗物 (507)
(一) 建筑遗物 (507)
(二) 瓷器 (508)
(三) 釉陶器 (512)
(四) 金属器 (512)
六、吉林省元代遗存的特点 (517)
第十章 明代的地下文化遗产 (519)
一、城址 (519)
(一) 辉发城 (519)
(二) 叶赫古城 (521)
(三) 乌拉古城 (523)
二、墓葬 (524)
(一) 西部地区明墓 (525)
(二) 东部地区明墓 (527)
三、重要遗物 (528)
(一) 建筑遗物 (528)
(二) 陶瓷器 (529)
(三) 金属器 (533)
(四) 骨器、玉石器 (535)
(五) 其他 (536)
第十一章 清代的地下文化遗产 (537)
一、墓葬 (537)
(一) 通榆兴隆山公主墓 (537)
(二) 大安后宝石村公主墓 (538)
(三) 榆树市清墓 (538)
(四) 其他墓葬 (540)
二、柳条边 (542)
三、窖藏 (543)
四、重要遗物 (543)
(一) 瓷器 (543)
(二) 金属器 (543)
(三) 玉石器 (547)
(四) 其他 (548)
参考文献 (549)
一、著作类 (549)
二、论文类 (550)
三、报告类 (559)
附录一 吉林省考古文献目录(1908~2012年) (563)
附录二 吉林省地下文化遗产统计表(1937~2012年) (621)
后记 (892)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