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四川文物》2024年第1期目录

摘要: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坑发掘简报摘要: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坑(K4)是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之一,位于三星堆城址南部、马牧河右岸台地祭祀区的东部。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四号坑进行了发掘。坑口大致呈正方形,面积约9.33平方米,坑内堆积由上及下可分为填土、灰烬、埋藏遗物三部分。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陶 ...

|| 考古中国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坑发掘简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星堆研究院

摘要: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坑(K4)是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之一,位于三星堆城址南部、马牧河右岸台地祭祀区的东部。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四号坑进行了发掘。坑口大致呈正方形,面积约9.33平方米,坑内堆积由上及下可分为填土、灰烬、埋藏遗物三部分。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1970件,另有象牙47根、海贝50枚。四号坑的埋藏年代为三星堆遗址第七期12段,相当于殷墟文化第四期,日历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距今3148—2966(cal.BP)时间范围之内,其性质似为祭祀器物掩埋坑。

关键词: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坑;祭祀器物掩埋坑


|| 调查与发掘


西安市南郊上塔坡村东战国秦汉墓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摘要: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西安市南郊上塔坡村东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61座,其中战国至汉代墓葬34座,出土陶鼎、盒、蒜头壶、灶、罐、甑、盆、缶、灯、璧以及铁削、石串珠、铜钱等大量遗物。这批墓葬保存较好,出土器物的组合关系明确,部分墓葬出土陶器上还多戳印“杜亭”陶文,为完善关中地区战国至秦汉之际考古学文化序列,探索秦汉时期杜县周边丧葬习俗及社会组织形态的变迁提供了重要材料。

关键词:西安南郊;竖穴墓道洞室墓;战国秦汉时期;陶璧;“杜亭”陶文



四川崇州市西五间唐代遗址发掘简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摘要:2020年底至2021年2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四川崇州市西五间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沟渠7段(至少为两条水渠)、灰坑2个、柱洞3个及瓦片堆积1处。出土了大量碗、盘、盏、罐、钵、壶等瓷器和窑具,以及少量陶器和瓦片。瓷器基本为本地窑口烧制的邛窑系产品,虽未发现与窑场相关的遗迹,但不排除遗址周边地区存在着烧制这些瓷器窑址的可能。遗址年代为盛唐至唐中晚期。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川西平原唐代瓷业、民间社会生活和生产等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西五间遗址;唐代;瓷业;邛窑系

|| 探索与研究


华南细石叶技术及其反映的生业形态
浣发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陈伟驹(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杨石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摘要:自更新世末期开始,细石叶技术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广泛流行,直至全新世早中期逐渐消退。而谈及这一时期的华南地区,受以大型砾石石器为主体的传统认识影响,细石叶技术的存在及其特征相对缺乏深入讨论和专题研究。相较于北方地区的细石叶技术,华南的细石叶技术存在一定的区域化特征,突出表现在原料强化利用策略和生产技术上的预制过程简化。关于其技术来源目前尚无定论,就已有材料显示,存在由青藏和华北地区进入四川、云南再向东南传播的可能,但具体传播路径有待后续研究。另外,华南细石叶遗存主要分布于山区,体现出细石叶技术在特定环境、资源与人口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利用方式,可能指示生态位内人群对广谱性生业经济的适应。

关键词:华南地区;细石叶技术;技术特征;生业形态


浅析盐源皈家堡遗址新石器时代石刀堆积

周志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刘灵鹤(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院)

摘要:石刀堆积是盐源皈家堡遗址新石器遗存中一类特殊的遗迹现象,此堆积未见明确实体边界,有着统一的用器制度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空间。皈家堡遗址新石器时代石刀堆积可能是墓区之间具有象征标识的墓祭遗留,可能属于“瘗埋”的祭祀形式,是农业祭祀仪式活动的反映。皈家堡遗址石刀堆积丰富了中国史前时期器物集中堆置现象的案例,提供了不同的功能解读。 

关键词:皈家堡遗址;新石器时代;石刀堆积;祭祀


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黄泉界面墓主形象探析

王传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考古学院)

摘要: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幅T形帛画的形状具有相同性、整体布局具有相似性,并且画中绝大部分物象具有趋同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有些差异显而易见,比如人间界面的墓主形象:一号墓帛画为面左拄杖而立的老妪,三号墓帛画为面左而立、头戴刘氏冠、腰佩长剑的高大男子;再如天上世界墓主升天成仙后的新生形象:一号墓帛画中长辫垂身、侧四分之三身端坐、身具蛇尾的年轻女子和三号墓帛画中左手叉腰、右手指向前方的年轻男子。而有些差异则比较隐晦,如黄泉界面的墓主形象,墓主在黄泉界面是以尸的形象出现的,两幅帛画的差异并非形象的不同,而是有与无的差别,三号墓帛画隐去了轪侯之子尸的形象。黄泉界面轪侯之子尸体的不存,是当时颇为流行的尸解成仙思想的体现,以示其化去不死。

关键词: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黄泉界面;墓主形象


嘎琼石碑考古调查与“skar cung”一词流变考

永中久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

摘要:嘎琼石碑作为吐蕃时期13通石碑之一,记载了历代赞普崇佛建寺的功绩与赤德松赞时期扶持和保护佛教的政策内容,属于兴佛证盟石碑。基于嘎琼石碑的考古调查历程与文献记载、学术史回顾,补充两点内容:第一,1993年考古调查报告中未被公布的重要出土信息,如琉璃瓦、棋格状图案的青砖以及刻有藏文“廓莫然拉”(go rmo ram la)字样的砖块,可知嘎琼拉康寺庙建筑不仅大量使用汉地青砖、烧砖、琉璃瓦等,还出现在砖块上刻字凿图的现象。第二,对碑文中的寺名“skar cung”与文字厘定后的“skar chung”,以及错讹写法“dkar chung”在不同史料中的记载流变和当代学术文章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考察,得出其流变路径:原始碑文记载为“skar cung”;12世纪后受文字厘定影响,写为“skar chung”;13世纪时,部分史书开始错讹记载为“dkar chung”;此后以讹传讹,被16—17世纪的史家沿用。

关键词:嘎琼石碑;嘎琼祖拉康;杰德嘎琼;skar cung;skar chung


浙江临海市巾山西塔发现的北宋佛教文物

滕雪慧(临海市博物馆)

摘要:临海市巾山西塔于1989年落架大修,在其中发现了佛像、菩萨像、天王像、童子像、佛像砖、佛塔等北宋佛教文物。这批陶佛教造像、佛塔是反映北宋时期民众佛教供养内容的重要例证。宋代陶佛塔非常少见,这批在巾山西塔中发现的小型中空陶佛塔为宋代佛塔增添了新的类型。这批佛教文物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世俗化、平民化特征,是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快速融合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北宋;佛教造像;陶佛塔;佛教信仰


莫高窟第427窟宋代窟檐调查研究

裴强强(敦煌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冯腾飞(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陈嘉睿(敦煌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孟祥武(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摘要:莫高窟第427窟窟檐是自唐代196窟窟檐之后的最重要宋代实物遗存,是窟檐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结构最复杂、建筑内彩画完好保存的经典之作,是宋代窟檐建筑营造制度、平面布局、外部形制、结构特征、装饰等研究的重要佐证。通过现场测绘、三维激光扫描、摄影等手段,进一步校核了不同时期的测绘数据,查明了不同构件的修缮痕迹,为深入研究敦煌石窟宋代窟檐营造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莫高窟第427窟窟檐建筑形制和结构构件延续了敦煌石窟唐代窟檐的特征,是唐代窟檐向宋代窟檐过渡的典型之作,也有构件增减和结构特征改变,更加符合宋代营造制度特征。

关键词:莫高窟;第427窟窟檐;结构特征;测绘数据;修缮痕迹

重庆奉节县白帝城遗址南宋兵器埋藏坑的发现及相关问题

孙治刚(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邹后曦(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李大地(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张 勇(奉节县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摘要:2017年2—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今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奉节县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组成的白帝城遗址考古队对位于白帝城核心区的子阳城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发现并清理了一座南宋时期的兵器埋藏坑,集中出土铜、铁制兵器89件。根据兵器性能特点,分为冷、热兵器两类:冷兵器包括铁矛类近战兵器,铜弩机、铁镞类远射兵器;热兵器为铁火炮。结合文献记载,冷兵器中的铁镞应为大型弓弩所发射的镞,Aa型镞应为穿甲箭镞;热兵器A型铁火炮应以近距离投射为主,B、C型铁火炮应以远距离抛射为主,均属爆炸型火器。铁火炮是我国初级火器创制和使用阶段的重要代表,白帝城遗址出土较多保存完整的铁火炮,是研究我国初级火器制造、使用和功能的重要样本。

关键词:白帝城遗址;兵器;铁火炮;南宋

|| 古代建筑


陕西韩城城隍庙灵佑殿彩画年代及相关问题研究
杨 涛(中国文字博物馆)

摘要:韩城城隍庙灵佑殿彩画的年代一直不能明确,有学者认为是明万历年间绘制。2010—2012年城隍庙维修期间发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复兴会重修建救苦、祖师殿并各处工程碑记》,碑文记载灵佑殿在光绪十八年进行了补修。灵佑殿彩画与光绪十九年(1893年)政教坊和孙真人祠彩画风格相仿,年代相近,其绘制年代应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清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造成韩城人口急剧减少,灾后百姓渴求子孙满堂、家丁兴旺是这一时期戏花童子图兴盛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韩城城隍庙;灵佑殿;光绪;戏花童子图


关于《四川文物》

主管:四川省文物局

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辑出版:《四川文物》编辑部


双月刊

创刊于1984年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号

邮政编码:610041

编辑部电话:028-85231150

电子信箱:scwenwu@163.com

唯一官方投稿网址:https://scww.cbpt.cnki.net/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