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塔
小雁塔
发布时间:2019-1-31 22:59 |
查看: 1402 | 发布者: 文心雕龙 |
摘要: 十一二年没有到小雁塔来了。当年需要价格不菲的门票,现在作为西安博物院,凭身份证领票游览。提到西安,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大雁塔。说到大雁塔,也就能联想到小雁塔了。小雁塔位于安仁坊的荐福寺,又称“荐福寺塔”,始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高。1556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高43.4米,为唐代佛教建筑艺术的重要遗产。 ...
十一二年没有到小雁塔来了。
当年需要价格不菲的门票,现在作为西安博物院,凭身份证领票游览。
提到西安,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大雁塔。说到大雁塔,也就能联想到小雁塔了。小雁塔位于安仁坊的荐福寺,又称“荐福寺塔”,始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高。1556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高43.4米,为唐代佛教建筑艺术的重要遗产。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明代大铁钟,合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于大慈恩寺建造了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即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宫人集资,在荐福寺建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把慈恩寺塔叫做“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雁塔,故名“小雁塔”。
在漫长历史年代,小雁塔历经风雨,流传着“三离三合”的传奇故事。
说,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陕西6级大地震,小雁塔塔身自上而下被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时隔34年,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小雁塔裂缝一夜之间合拢了。人们惊异之余,把小雁塔的合拢传为“神合”。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九月,一位名叫王鹤的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得知“神合”奇事,把这段异事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小雁塔刻石载:“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明嘉靖三十四年,小雁塔因华县大地震“塔裂为二”;嘉靖四十二年复震,“塔合无痕”。康熙辛未“塔又裂”, 辛丑再次“复合”。一座土木结构的砖塔,历经数次地震开裂而不倒塌,确是一件奇事。其实,传说之外少不了人力相助;这里不再赘述,以免冲淡传奇色彩。
2007年,运行多年的小雁塔保护单位改为西安博物院。开放的博物院由文物展馆区、历史名胜区和园林游览区三部分组成,小雁塔为其重要的一部分。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小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早春的小雁塔下,柳丝吐蕊,玉兰正艳,春意盎然中显略萧条。千年的古树岌岌可危情有可原,好几处房檐瓦沟里芳草萋萋,春色书写的却是破败。
西安博物院依托小雁塔,主体建筑——博物馆外形以天圆地方为理念,与小雁塔和荐福寺古建筑群相得益彰。馆藏文物以汉唐珍宝为主,其中的佛教石刻和金铜造像,集中反映了长安佛教的空前盛况。玉器陈列精品众多,大多都有历史,一些展品甚至标注着出土的时间地点。著名的印章陈列厅和书画展厅没有看到,正在开放的有一个鼻烟壶主题展,还有“一带一路”风情特别是新疆和西亚民族特色文化系列展等。
一圈走下来,感觉小雁塔变化不大,空地倒是不少。这可是大都市中的地皮,寸土寸金。对小雁塔而言,如果再不从文化传承的高度和旅游的实用性两方面加以考虑,从而想办法充分保护和开发,恐怕真的要衰败了。
2018年3月21日晨于西安·家中书房。






以上7幅网络图片,用来说明小雁塔,以弥补个人拍摄的不足,感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