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二里头遗址考古取得新发现

摘要: 近日,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获悉,考古人员在遗址宫城西南角附近清理出一座骨料、角料坑,初步推测这里是一处二里头文化晚期的骨、角器加工作坊。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发现的骨器、角器加工作坊区东侧,有一座圆形坑,坑内侧壁及底部铺有大量螺壳,一些动物的肢骨与鹿角等骨、角料散落在坑内,仔细分辨,还可以看到一些类似骨簪、骨锥 ...

近日,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获悉,考古人员在遗址宫城西南角附近清理出一座骨料、角料坑,初步推测这里是一处二里头文化晚期的骨、角器加工作坊。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发现的骨器、角器加工作坊区东侧,有一座圆形坑,坑内侧壁及底部铺有大量螺壳,一些动物的肢骨与鹿角等骨、角料散落在坑内,仔细分辨,还可以看到一些类似骨簪、骨锥、骨镞的骨器、角器半成品。在制骨作坊区中部和西侧,考古人员也清理出一大片骨料遗存,各类动物肢骨、肋骨、角骨、齿骨和一些较大的陶片等散落在遗址文化层上。

“圆坑内螺壳的宽度和厚度基本上是一致的,摆放比较整齐,所以我们推测它不是随意地倒进去,而是有意地摆进来对坑进行装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骨料中有不少存在砸击、磨制、切割的痕迹,揭示出较为完整的骨器制作过程,从完整的肢骨到坯料再到最后的成品,以及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均保存较好,初步推测这里可能是二里头文化晚期一个加工骨器、角器的作坊。对于散落在骨制品中的陶片,考古人员判断,其属于二里头文化的最晚阶段。


赵海涛介绍,二里头遗址发现60多年来,曾认定一些加工骨器、角器的作坊,新发现的作坊是二里头遗址首次全面详细地展示加工骨器、角器的发掘现场,对以后研究二里头文化骨器、角器的加工流程、加工工艺、城市布局、规划理念等更多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除了发现骨器、角器加工作坊,随着考古工作持续推进,二里头遗址的“井字形”道路、多网格式布局也更加清晰。赵海涛介绍,目前的考古发现可以证实,在“井字形”道路形成的多网格式空间里,除了宫城及宫城南部的作坊区外部有围墙外,位于它们西侧的两个区域也存在围墙。顺着这个线索,考古人员沿着宫殿区南部和北部的两条东西向道路,分别向西向东发掘,在西侧又发现400多米长的道路遗存,说明这些道路一直延伸至此。此外,在道路的南侧、北侧都发现了一些两米宽的夯土墙,这些夯土墙跟宫城的北墙、南墙是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也进一步证实了多网格式的布局。

“对这些道路和围墙,我们还要继续追寻,这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赵海涛说,从整体布局来看,二里头的中心区很有可能是以这些主干道路和道路两边的围墙规划形成的多个网格。目前发现的每个网格里,均有贵族居住的房子及其墓葬,也有等级较低的房子和墓葬,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家族,有些墓葬就埋在夯土建筑的院子里或者旁边,形成“居葬合一”的格局。

赵海涛认为,综合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二里头遗址的中心区规划布局是非常清晰严谨的,这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中人的等级划分已经较为严格、清晰,说明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发达、森严的统治秩序和统治制度,这是体现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洛阳日报/掌上洛阳记者 智慧 见习记者 李雅君 文/图

亚洲考古新媒体 出品

仅供学习 侵权即删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来源:掌上洛阳

投稿及信息:mingdiands@foxmail.com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考古的声音传得更远


分类: 中文 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