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四川文物》2024年第5期目录

摘要: ▎考古中国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关键词:戴家梁城墙;三星堆遗址;先秦时期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戴家梁城墙2015年度发掘简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关键词:三星堆遗址;戴家梁城墙;城壕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ⅡB2区2017年度发掘简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关键词:三星堆遗址;ⅡB2区;先秦时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摘要:20 ...

▎考古中国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戴家梁城墙1991年度发掘简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

摘要:1991年12月12日至1992年4月2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三星堆遗址戴家梁城墙中段进行了考古发掘,共确认先秦时期城墙1段、城壕1条、城门1座、灰坑13座、灰沟11条、房址20座以及柱洞15个,基本确认了城墙、城壕、城门的结构、年代与性质,并初步了解遗址的聚落结构。

关键词:戴家梁城墙;三星堆遗址;先秦时期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戴家梁城墙2015年度发掘简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摘要: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三星堆遗址戴家梁城墙南段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了该段城墙(Q2)及外侧城壕(CH2),发现先秦时期的8条灰沟、3座墓葬。城墙始建年代不早于距今3900—3800年,不晚于二里岗上层至殷墟一期,城壕在二里岗上层至殷墟一期处于使用阶段。城墙结构以及使用土坯砖的现象均与陈家梁城墙相同,而与戴家梁城墙中段、月亮湾小城南城墙不同,表明三星堆城址并非一次性建造,而是分阶段营建。

关键词:三星堆遗址;戴家梁城墙;城壕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ⅡB2区2017年度发掘简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摘要: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判断广汉市三星堆遗址ⅡB2区内发现的疑是“码头”或“桥梁”类遗迹的性质,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先秦时期房址3座、灰坑9个、灰沟9条、墓葬2座、陶窑1座、卵石堆积2处、烧土面3处、柱洞31个。此次发掘出土大量陶片,器类丰富,年代上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西周早期,为完善三星堆遗址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材料。

关键词:三星堆遗址;ⅡB2区;先秦时期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李家院城墙 2014 年度发掘简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摘要:2014年10月15日至2015年5月1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三星堆遗址李家院城墙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城墙1段、灰坑18座、墓葬9座、特殊坑5座、沟槽93条、柱洞201个以及窑址2座。确认李家院城墙始建年代相当于中商早期,明确该城墙夯土结构没有划分明显的单元,与仓包包城墙相同,二者属于同一段城墙,共同构成三星堆城址东北部小城——仓包包小城的西墙和南墙。此次发掘为认识三星堆遗址的聚落结构及城址营建过程提供了新材料。

关键词:三星堆遗址;李家院城墙;中商早期



▎探索与研究


随州叶家山M111出土大保虘钺笺识

叶先闯(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摘要:随州叶家山M111曾侯墓出土一件大(太)保虘钺,铭文虽仅有一人名,但仍具不小史料价值。简报倾向于将“大保”解释为官职名,其实作族氏名更合适。大保虘钺或可与早期虘簋、虘爵作人名系联,从铭文可知,大保虘之父辛很有可能为伯宪、伯龢、燕侯旨所称“父辛”,但召伯父辛并非召公奭。虘、宪存在名、字相关性,大保虘或即伯宪,为召公奭之孙,因其早期追随召公在经略东土、南土方面立下军功,日后成为继领召公奭东土封邑并胙土立氏的大保氏首领。大保虘钺出现在曾侯墓中,或是西周早期诸侯、邦君协同开发南土且蕃屏周室的见证,也为进一步理解召公支系大保氏族裔和军政作为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大保虘钺;伯宪;召公奭;大保氏;南土经略



海南青铜绹纹环形器初探

高文杰 韩飞(海南省博物馆)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在海南省昌江县发现9件青铜器物。这组器物呈环状,外缘有锯齿,中孔为圆形,环上布满类似绳索的绹纹装饰,故名青铜绹纹环形器。这组青铜绹纹环形器可能为具宗教祭祀、驱魔辟邪等意义的礼仪用器,应与汉代军队在海南岛的军事征伐活动相关,也有可能与汉代移民的迁入有关。海南青铜时代与中原及岭南地区相比要晚许多,这组青铜绹纹环形器传入海南的时间应晚于战国,推测最早是在汉代传入。环形器所饰绹纹与海南出土铜釜、铜鼓上的绹纹如出一辙,而后者又与两广和云贵地区的汉代铜釜、铜鼓风格相似,因此该组青铜绹纹环形器的制造年代极可能是汉代,产地为两广及云贵地区。

关键词:齿轮形铜器;绹纹;礼仪用器;海南;汉代


广州大刀山东晋墓发掘回顾与探讨

刘德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广州大刀山东晋墓是1931年发掘的一座券顶砖室墓,位于今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该墓出土有东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的纪年铭文砖,对研究岭南地区六朝墓葬起到年代标杆的作用。通过回顾此次墓葬发掘工作,可重新认识墓葬特征以及墓葬价值。该墓出土的晋式銙带,对东亚同类器物的序列断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东晋时期晋式銙带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彼时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大陆政权与百济的联系。

关键词:广州;东晋;砖室墓;带具



部曲将微探
谷俊杰(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摘要:三国两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官职“部曲将”,是曹魏、孙吴及两晋的基层武将,在十六国前凉、元魏也有存在,但刘宋之后已不常见,隋唐以后彻底消失。目前发现关于部曲将的材料主要集中于印章、碑刻及文献资料,考古材料极少。史籍中部曲将概念的变化反映出东晋时期军队的私有化趋势,而部曲将最晚在汉末军阀混战时期就已出现。这种领兵百人左右的基层武将在官员序列中属低级官员,在军队中的职责是维持纪律,实际战斗时会独自领兵作战,两晋时还参与地方郡国的日常事务。在阶级上,部曲将属于底层的地主。骑部曲将则是与部曲将同级的统领骑兵的武将,副部曲将不是部曲将的副手,更可能是其替补或候选。散部曲将通常记录为“散将”,官品最低,为部曲将的散职。
关键词:三国两晋;部曲将;骑部曲将;副部曲将;散部曲将


▎多学科研究


故宫博物院藏观音捧杯图壁画的再修复

马艺蓉(陕西历史博物馆)
李广华 周倩 巨建伟(故宫博物院)
马菲 张锟(陕西历史博物馆)

张蕊 雷勇(故宫博物院)

摘要:观音捧杯图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寺观揭取壁画,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发生断裂、变形、褪变色、颜料粉化、脱落等严重病害。故宫博物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馆院合作形式对其进行保护修复,项目组针对病害类型和泥质地仗的制作工艺特点,在壁画再修复过程中选择具有可兼容性的同类材料实施壁画的拼接与补全;借助软木板制作的过渡层,可以缓冲蜂窝铝板这类金属支撑体与泥质地仗之间的材料差异性,同时为壁画提供再修复时的可逆性保障;采用层位分辨方法,完成缺失处地仗层和颜料层的美学修复;配套制作无酸纸壁画收藏盒,为壁画的预防性保护及安全运输提供支持。这次修复践行了现代文物保护理念,最大限度真实、完整地保护壁画原有价值,并为同类型壁画的再修复、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壁画拼接;再修复;可兼容性;可逆性;预防性保护



关于《四川文物》

主管:四川省文物局

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辑出版:《四川文物》编辑部


双月刊

创刊于1984年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号

邮政编码:610041

编辑部电话:028-85231150

电子信箱:scwenwu@163.com

唯一官方投稿网址:https://scww.cbpt.cnki.net/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