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骨头冢遗址

摘要: 骨头冢遗址.新石器时代.项城县.古文化遗址.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骨头冢遗址.新石器时代.项城县.古文化遗址.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骨头冢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老城乡骨头冢村西200米,是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于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概况
骨头冢遗址因冢内出土大量古骨而得名。遗址呈不规则长方形土台,现存冢长60米,南北宽20米,文化层高10米。遗址四周已成断壁,从四周断壁层次查看,文化层次清晰可见。从考古发现来看,遗址中发现了灰坑、红烧土居住面、陶窑等遗迹,表明这里曾是先民的居住地,具有较为完整的生产生活功能。
考古发现与文化属性
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黑陶、罐、扁状三角形足、折腹盆、腕、鬲足等,这些文物表明该遗址属于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遗存,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至3950年。龙山文化的陶器以黑陶为显著特征,磨光黑陶数量多且质量精,烧制技术达到了中国制陶史上的高峰。
历史传说
骨头冢遗址还与一段历史传说有关。相传在汉代,王莽追杀刘秀时,刘秀曾在此停留。后人在冢旁建了一座龙台寺庙,内有亭子3间和塑像2座,终年香火不断。这一传说为骨头冢遗址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和历史文化内涵。
学术价值
骨头冢遗址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龙山文化的分布、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与周边文化的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龙山文化时期,人们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打鱼和蓄养牲畜,已有骨卜的习惯,且可能出现了铜器。通过对骨头冢遗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龙山文化的特征及其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
保护与研究
作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骨头冢遗址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一直受到重视。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骨头冢遗址,新石器时代,项城县,古文化遗址,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关键词:古文化遗址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