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崇唐观石刻造像

摘要: 崇唐观石刻造像.唐至清.登封.石窟寺及石刻.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唐观石刻造像.唐至清.登封.石窟寺及石刻.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唐观造像,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岳太室山崇唐观内,崇唐观老君造像雕造于武周长寿二年(693年)。 [4]
崇唐观,原名隆唐观,唐高宗与武则天游嵩山到逍遥谷访名道潘师正,赐建“隆唐观”。现存山门、老君殿、元始天尊石造像一尊及唐至清碑三块。崇唐观造像供奉于老君殿内,为元始天尊坐像。元始天尊坐像,青石质,通高2.8米,由莲花须弥座和造像两部分组成。须弥座上浮雕有伎乐,座上方刻有隶书铭文“大周隆唐观敬造元始天尊像并左右二真人,长寿二年十月十五日毕功谨记”。崇唐观造像是中国已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元始天尊像,观内现存碑刻具有重要的历史、书法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雕刻和书法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 [2-3] [5]
2006年5月,崇唐观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中文名:崇唐观造像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岳太室山崇唐观内
所处时代:唐朝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格局
崇唐观,原名隆唐观,唐高宗与武则天游嵩山到逍遥谷访名道潘师正,赐建“隆唐观”。现存山门、老君殿、元始天尊石造像一尊及唐至清碑三块。老君殿为清代建筑,硬山式黄疏璃简瓦顶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崇唐观造像供奉于老君殿内,为元始天尊坐像。 [5]
文物遗存
元始天尊坐像
崇唐观观内元始天尊坐像,青石质,通高2.8米,由莲花须弥座和造像两部分组成。天尊饰发髻,面部丰满,神态沉静,呈说法状端坐于莲花须弥座上。须弥座上浮雕有伎乐,自左至右分别为琵琶,吹笛,舞蹈等。座上方刻有隶书铭文“大周隆唐观敬造元始天尊像并左右二真人,长寿二年十月十五日毕功谨记”。元始天尊坐像是中国已发现最早的老君石造像,尤其是有确切纪年。 [2] [5]
石碑
《大唐中岳隐居太和先生琅耶王徵君临终口授铭并序》碑(唐垂拱二年,686年)。王微君弟王绍宗撰并书,楷书,碑文20行,满行40字,碑高1.69米、宽0.64米、厚0.21米,保存完好。王绍宗,官至秘书少监,尤工草隶,是唐代书法家。 [2] [5]
《唐默仙中岳体元先生大中大夫潘师正碣文并序》碑(唐圣历二年,699年)。王适撰文,司马承祯八分书。碑文详细记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对潘师正的优礼。此碑为司马承祯八分隶书,是篆、隶、籀三体合一的“金剪刀书法”。 [2] [5]
《重修老君堂金妆神像碑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2] [5]
历史文化
崇唐观
崇唐观,原名隆唐观,因避唐玄宗李隆基讳,改名崇唐观,后改名奉天宫,现名崇唐观。崇唐观观内现存清代建筑老君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硬山琉璃瓦顶,殿内砖柱上浮雕人物、禽兽、古塔等图案。是曾经被唐朝皇帝赐建给潘师正的道观。 [2]
潘师正
潘师正为唐代道士。出身仕宦之家,自幼熟读六经,并得母口授《道德经》。隋大业(605~618年)中,他与道士刘爱道迁居于嵩山双泉顶,最后隐于逍遥谷。潘师正潜心修炼,还研习内外丹法,呼吸吐纳,又炼辟谷导引之法,与自然默契沟通。潘师正在嵩山弘传道教50年,使茅山宗以嵩山为中心,向中原迅速发展。 [2]
文物价值
崇唐观造像是中国已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元始天尊像,观内现存碑刻具有重要的历史、书法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雕刻和书法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 [3] [5]
保护措施
2001年9月25日,崇唐观造像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遗址碑
2006年5月,崇唐观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央政府网 [引用日期2024-04-02]
2探秘崇唐观.登封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4-02]
3【登封】崇唐观石刻造像.郑州市文物局 [引用日期2024-04-02]
4美丽登封建设进行时 | 嵩山不只有少林寺 还有这75处风水宝地(四).登封市广播电视台 [引用日期2024-04-02]
5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5卷 第6批[M].文物出版社.2008.720.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崇唐观石刻造像,登封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