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与犍陀罗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4期“古代中国与犍陀罗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王诗雨近代学术史上的犍陀罗(Gandhara)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190多年了。曾和敦煌学在国际学界并驾齐驱,极大推动了佛教考古美术研究,成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欧美、日本学者,包括福歇(Alfred Foucher)、马歇尔(John Marshall)、宫治昭等。但是总体上来说,学界过去的犍陀罗研究存 ...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4期“古代中国与犍陀罗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王诗雨近代学术史上的犍陀罗(Gandhara)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190多年了。曾和敦煌学在国际学界并驾齐驱,极大推动了佛教考古美术研究,成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欧美、日本学者,包括福歇(Alfred Foucher)、马歇尔(John Marshall)、宫治昭等。但是总体上来说,学界过去的犍陀罗研究存 ...
作者:邹诗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中国文明西来说”(以下简称“西来说”)最早系西方一批传教士想象性的假说,此说自清末民初传入中国,竟很快传播开来,一度被写入中小学教材。自此说形成以来,有关讨论及其批评就没有停止。总的来说,从最初在特殊的历史境遇下一些中国学人较为轻率地接受“西来说”,到随着现代中国国家建构的背景下中国学界对“ ...
文 |樊锦诗、赵声良敦煌壁画中主要有三类故事画:第一种是佛传故事,也称“本行”故事,主要讲述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第二种是本生故事,主要讲述释迦牟尼前世的故事;第三种称作“因缘故事”,讲与佛相关的一些因果报应故事。佛教是讲轮回、讲报应的,认为现世的很多福或难,都与前世种下的“因”有关。虽然这些思想具有很强的迷信色彩,但许多本生故事最初 ...
摘要:曲龙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的白色滑石珠以及公元1~4世纪的赤红色不透明玻璃珠。通过分析这两种珠饰的工艺、原料,本文认为玻璃珠与巴拉遗址等南亚北部的玻璃珠相似,滑石珠显示出与西喜马拉雅高山地区滑石珠的密切联系。这些发现反映出各个时期的曲龙遗址先民可能与南亚次大陆北部存在物质交换,通过象泉河等河谷地带将 ...
等待复活-早期欧洲墓葬概观 作者:吴功青 /徐诗凌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早期欧洲墓葬概观出版年: 2017-3页数: 196定价: 42.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301281239内容简介此书对西方独具特色的墓葬文化进行了精彩介绍,通过鲜活的史料分析与透彻的哲学思考,带领读者体会早期基督徒的对生死问题的理解。因此,某时某地的人如何建造坟墓,如何对待死者 ...
吐鲁番诗词选作者: “吐鲁番文库”编委会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16-4定价: 50.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吐鲁番文库ISBN: 9787543894778
灿烂敦煌 作者:樊锦诗 /赵声良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2023-5定价: 7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亲历中国考古ISBN: 9787533971762内容简介 “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丛书-十位考古学家上千幅珍贵图片百万字深入解读带你重新发现中国-【内容简介】敦煌石窟是闻名世界的佛教文化遗迹,也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宝库。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 ...
商品名称: 敦煌与中外关系研究(上下)作者: 樊锦诗,杨富学定价: 370.0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日期: 2021-07-01ISBN: 9787549022465印次: 版次: 第1版装帧: 精装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本书为国家出版项目“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第2辑)之一。分为上下二编,上编为丝路文化与石窟艺术研究,下编为敦煌文献与史理研究。每编之下 ...
厦门考古与文物(第二辑) 作者:吴诗池出版社:鹭江出版社出版年: 1996-1页数: 248定价: 13.1丛书:厦门文化丛书ISBN: 9787806103579内容简介该书通过厦门考古4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丰富的文物,就厦门的海陆变迁。厦门的古文化遗址、墓葬、古代建筑、交通史迹、名人遗迹及厦门石刻、石雕、铜雕、瓷塑、泥塑、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纪念雕塑的介绍和探讨,名 ...
《西域研究》2021年第3期试论宋元时期新疆玻璃器皿的功用与来源内容提要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是西方玻璃制品及其生产技术向东传播的重要中转站,学界对早期玻璃产品和技术的传播研究较深入,而宋元时期新疆玻璃器的情况不甚明朗。本文总结宋元时期新疆玻璃器的出土情况、工艺与成分特征,讨论其来源和交流特点。这一时期新疆玻璃器均属于日常实用器 ...
圣武亲征录-成吉思汗战纪 作者:伯希和 /韩百诗 注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标题: 成吉思汗战纪 译者:尹磊 译 /魏曙光 校出版年: 2022-9定价: 76.00装帧: 平装ISBN: 9787573203694内容简介《圣武亲征录》是一部由不知名撰人所作的蒙古史著作,全书共一卷,对成吉思汗早年事迹及统一蒙古各部,向西发动军事征讨、南下攻金和窝阔台汗灭金等均有记载,虽较《蒙 ...
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 作者:刘诗平 /孟宪实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方:北京贝贝特副标题: 敦煌宝藏离合史出版年: 2023-6-1页数: 560定价: 258.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559859525内容简介 一幅横跨百年的敦煌历史画卷在宝藏的流散与回归中,见国运之变化寻找敦煌宝藏,也是在寻找民族之魂,寻找文化之本内容简介:敦煌,投射着一百多年来中华 ...
解读敦煌:禅宗经典故事 作者:主编单位敦煌研究院主编 樊锦诗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6-5-1装帧: 精装丛书:解读敦煌ISBN: 9787567546929内容简介敦煌研究普知型读物,学术大咖奉献给大众读者的传世经典敦煌的全方位呈现,再现千年文明禅宗为什么在中国扎根?楞伽经为什么宣扬禁断食肉?金刚经变为什么有许多故事画?密严佛国是何等庄严景象? ...
禅宗经典故事 作者:樊锦诗 编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0-8页数: 175定价: 49.80元丛书:解读敦煌ISBN: 9787561779798内容简介 《解读敦煌·禅宗经典故事》根据贺世哲著《敦煌石窟全集·楞伽经画卷》,由《解读敦煌》编辑部改编而成。此次出版的“解读敦煌”系列丛书,是由敦煌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摄影师共同完成的一套内容详备、体例新颖、面向 ...
解读敦煌.法华经故事 作者:樊锦诗 编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0-8页数: 191定价: 49.80元丛书:解读敦煌ISBN: 9787561779552内容简介 《解读敦煌·法华经故事》根据贺世哲著《敦煌石窟全集·法华经画卷》,由《解读敦煌》编辑部改编而成。此次出版的“解读敦煌”系列丛书,是由敦煌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摄影师共同完成的一套内容详备、体例新颖、 ...
解读敦煌 作者:主编单位:敦煌研究院主编:樊锦诗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6-5页数: 2200定价: 836装帧: 精装丛书:解读敦煌ISBN: 9787567546691内容简介本从书由敦煌研究院资深摄影师拍摄的两千幅精美照片,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由樊锦诗领衔的敦煌研究院资深专家组成的作者队伍,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析藏经洞的 ...
佛陀的本生因缘故事-佛陀的本生因缘故事 作者:主编单位:敦煌研究院 /主编:樊锦诗 /著者:李永宁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佛陀的本生因缘故事出版年: 2010-8页数: 203定价: 49.80元装帧: 平装丛书:解读敦煌ISBN: 9787561779767内容简介《解读敦煌·佛陀的本生因缘故事》内容简介:伟大的哲人释迦牟尼距今两千五百年前,是世界上大哲学家们十分活 ...
编者按: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要讲话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丝绸之路民族文献与文化研究》是编者樊锦诗、才让、杨富学在以往有关敦煌出土民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界近年来关于敦煌出土民族文献释读与文化研究*新成果的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内容包括对敦煌出土的古藏文文献、西夏文文献、回鹘文文献、蒙文文献的进一步释读与研究,还有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所建造的洞窟中壁画及题记的*新研究结果。书稿内容丰富, ...
敦煌敦煌作者: 樊锦诗主编 / 吴健摄影 / 樊锦诗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副标题: 丝绸之路明珠 佛教文化宝藏原作名: 樊锦诗出版年: 2014-9页数: 204定价: 358装帧: 精装ISBN: 9787503250347内容简介 · · · · · ·敦煌研究院出品,包含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县榆林窟、东千佛洞和肃北县五个庙石窟的主要石窟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十六国北 ...
中国敦煌学论著总目作者:樊锦诗/李国/杨富学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0页数:1135定价:400.00元装帧:平装ISBN:9787226039250内容简介《中国敦煌学论著总目》收录发表于1900年至2007年的敦煌学论文17180篇,书刊1510种。以中文为限,篇目涵盖国内外报刊、论文专集、学术会议文集、纪念集,以及个人著述中有关敦煌学的内容,兼收国外学者著述的汉译本 ...
崔凯(章静绘)相较于知名农业专家、食品工程博士与上海交通大学MBA课程教授这些身份,崔凯先生更乐意以“农家子弟”与“(半个)文艺青年”自居。这使他的新作《谷物的故事》在具备恢弘的文明史、全球史视野的同时,有了更接地气的人间关怀和更加生动的言说方式。一方面,他“能够跳出书本”,用“产业、经济和社会的视角”切入看似微末而易遭忽视的小小 ...
榆林窟艺术【作 者】敦煌研究院编著;樊锦诗主编【形态项】 127【出版项】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 2014.08【ISBN号】978-7-5344-7282-4【中图法分类号】K879.29【原书定价】58.00【主题词】石窟-介绍-榆林市【参考文献格式】 敦煌研究院编著;樊锦诗主编. 榆林窟艺术.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4.08.内容提要:榆林窟壁画艺术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 ...
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作者: 樊锦诗 / 荣新江 / 林世田 主编出版社: 中华书局副标题: 纪念向达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年: 2011-12页数: 608定价: 128.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101083378内容简介 · · · · · ·向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中西交通史和敦煌学专家。他治学严谨,成就卓著,堪称一代宗师。2010年在国家图书 ...
敦煌早期艺术中,西域风格与中原风格并存,并逐步向中原风格转化,到了北周,中原风格的影响逐渐占了主导地位。在西魏—北周这个独特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北周时期的敦煌壁画艺术充满了浓厚的儒家审美精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新刊发了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樊锦诗在《中国敦煌壁画全集•北周卷》中的文章,文章认为,北周的壁画较为写实,更注重刻 .. ...
北周时期的敦煌壁画艺术文 ˉ 樊锦诗 一 樊锦诗534年,北魏分裂为两部分。高欢拥立孝静帝,建都邺城,史称东魏。魏孝武帝离开洛阳,西入长安,不久,宇文泰毒死孝武帝,于535年另立元宝炬为帝(文帝),改元大统,建立与东魏抗衡的西魏政权。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受禅”建立了北周,至581年杨坚代周,北周政权共二十五年。北周的政治体制与西魏是完 ...
北周时期的敦煌壁画艺术 文 / 樊锦诗 一 534年,北魏分裂为两部分。高欢拥立孝静帝,建都邺城,史称东魏。魏孝武帝离开洛阳,西入长安,不久,宇文泰毒死孝武帝,于535年另立元宝炬为帝(文帝),改元大统,建立与东魏抗衡的西魏政权。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受禅”建立了北周,至581年杨坚代周,北周政权共二十五年。北周的政治体制与西魏是完全一 ...
我对新疆龟兹研究院同志们的工作很敬佩,他们非常艰苦,刚才赵莉的讲话让我非常感动。我今天来,一个是想看看这个展览,另一个也是被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樊锦诗先生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言克孜尔所在的龟兹石窟分布比较广,都在新疆境内。龟兹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它四通八达,是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之间及中西文化之间交汇之处。诞生在印度的佛教和佛教 ...
值得收藏的一套好书!!!第一版孔网成交价高达32000元!《中国敦煌壁画全集》(全11卷)由世界范围内敦煌学界最权威的专家学者精心编写。编辑委员会成员包括启功、段文杰、樊锦诗、金维诺等多位著名学者。他们积几十年功力于一书,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出整合与梳理,精心策划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 ...
2021年6月17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图县文物管理所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两江镇白河屯西南约520米的山脚下,发现一方石碑,发现时这方石碑大部分埋于地下,地下积水严重,土质均为黑垆土淤泥,夹杂大量枯枝烂叶及植物根系,未见明显的文化堆积,除石碑外,还在淤泥中发现了部分青砖。图1 发现石碑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 青砖残块石碑为白色大理石 ...
敦煌百年--一个民族的心灵历程作者: 刘诗平 / 孟宪实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年: 2000-08页数: 381定价: 23.80装帧: 平装ISBN: 9787540643836内容简介 · · · · · ·今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纪念。一个世纪以来,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始终牵动着世人的目光。围绕着藏经洞藏经的发现、流散和回归,几乎在世界范围内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喜剧, ...
石峁群城之谜石峁群城之谜黄河与石峁静云老师:那么,从全球文明化的视角来看中国文明起源的进程,你们觉得最早文明化的区域是哪儿呢?
 众同学:在中国的北纬24度32度之间。 静云老师:现在学界的主流观点是什么?中国文明化进程最早的区域在哪儿呢? 
甲同学:应该是黄河流域吧。我们一直视黄河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从考古资料也可发现 ...
摘 要:从礼器造型和文字两方面着手,追本溯源,而后观察殷商饕餮纹饰中的眼目流变可知,饕餮神目首先出现于石家河文化晚期和后石家河文化的时候(约公元前2350─公元前1750年),与虎神及虎目的崇拜相关,准确地按照现实虎目造型,代表着神秘化的夜视能力。此后,在盘龙城文化、三星堆文化、吴城文化、殷商文化都可见到饕餮神目,并且均作为高位崇拜对象 ...
来源:《西域研究》2020年第3期新疆古代人群生物考古学研究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新疆自古以来都是欧亚大陆东西方人群的融汇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欧亚大陆人群演化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往的考古学文化和人群体质特征研究均直观地体现了这一融合特征。近年来结合考古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人类学对史前人群进行跨学科交叉的生物考古学研究取 ...
佛理,缥缈空灵;石材,坚实强健。虚与实的结合,凝聚成寄托人类思想精神的物质产物,成为了思想与艺术相互交融的精神载体。在信奉佛教思想的人们心中,石雕佛像承载了人们精神追求的最高理想诉求,正所谓“庄严国土、行乐有情”。笔者在创作构思石雕佛像的艺术形象时,领悟实践禅学之宗旨,遵行中国石雕佛教造像手法 , 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石雕造像创作中 ...
尊敬的终身秘书长冉刻先生, 尊敬的汪德迈先生, 尊敬的中国驻法兰西大使卢沙野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我是来自中国甘肃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 我是一名中国的考古学者,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守护和研究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我在敦煌度过了近56年的时光,我个人的考古研究和莫高窟的保护事业是不可分离的。 ...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高分考生钟芳蓉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影响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新闻引发热议。不久前她收到了“偶像”樊锦诗赠予的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该书由樊锦诗口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撰写,讲述了樊锦诗不平凡的人生。钟芳蓉激动地连夜回信:“很庆幸自己能在樊先生的影响下确定自己的兴趣并坚 ...
武威雷台1号墓主人问题一直未有定论。最近,甘肃省博物馆王科社先生通过对墓中出土的四枚印章进行识读,将墓主人确定为前凉张轨。发表于《文博》2020年第2 期的《武威雷台M1 出土银印识读及墓主身份探索》指出:从雷台M1 出土的四枚印章的印文来看,该墓主人是拥有“安西将军”“镇西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四个将军印章的人物。从东汉晚期至晋代 ...
基本信息: 作者:李零 刘斌 许宏 唐际根 高大伦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段清波 杨军 刘瑞 崔勇 樊锦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5月 印次:1 ISBN:9787108067968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十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 ...
摘要:唐代莫高窟图案具有继承传统以通变求新的特质,表现出从宗教性向世俗性和中国化转变之趋势,装饰图案西域风格逐渐隐退,京洛影响力日趋增强。隋末唐初以来,简单的莲花图案已不能满足唐代僧俗的审美需求,唐人融汇莲花、石榴纹、忍冬纹、叶纹、云头纹、牡丹花等多种中西纹样于一体,熔铸出具有大唐风范的宝相花,体现了唐代雄浑圆满的审美理想和 ...
阿弥陀佛之西方净土图“西方净土变”是敦煌壁画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经变。净土变所表现的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因为阿弥陀佛在西方,故而统称为西方净土变。西方净土也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在那里,对阿弥陀佛的信仰反映出中国老百姓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白居易曾作发愿文:“我本师释迦如来说,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 ...
作者: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读书者说】饶宗颐先生是海内外景仰的汉学泰斗,其治学广博深湛,横无际涯,广泛涉及古文字学、敦煌学、考古学、金石学、历史学、古典文学、词学、音乐史、艺术史、中印关系史、宗教史、楚辞学、目录学、方志学诸方面,即使在敦煌学领域内,先生也同样是精深广博,像我这样浅薄孤陋者实在没有资格、没有能力评 ...
摘要: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凤冠已经成为了传统女性礼服的标志性象征。但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模拟自然的“花树”才是中国女性礼服冠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凤冠”则源于常服冠。本文以新近修复成功的隋炀帝萧皇后冠饰为例,考证中古时期后妃花树冠花树、钿、博鬓组合模式的真正形态,及其形成与演变过程,并探讨花树冠与凤冠的不同概念与使用。2013年,隋炀帝杨广和萧皇后墓在扬州被发现,成为当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12月2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中国好书10月榜单”,由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口述,顾春芳整理撰写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入选其中。此书讲述了樊锦诗先生近半个世纪以来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经历的光辉历程,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最佳写照。《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樊锦诗:口述 顾春芳:撰写 译林出版社【推荐理由】作为江南闺秀和北大才子,樊锦诗本可以有更 ...
来源:中新网 作者:丁思 10月24日,兰州大学敦煌与西域文明研究院成立揭牌,致力于讲好敦煌故事,传承丝路文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高诗尧 摄 中新网兰州10月24日电 (记者 丁思)“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历史悠久,在敦煌文献、石窟艺术等领域研究优势明显,培养了大批敦煌学研究的高端人才;经过40多年的努力,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被动局面,不仅成为学界研究的风向标,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新突破,近年以来加强西域历史 ...
“莫高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樊锦诗淡淡的一句话,却让600余位听众动容。这位“敦煌女儿”语气平和地介绍着自己对敦煌的情感与责任,从桩桩件件看似普通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听众们真切感受到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10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莫高精神”宣讲报告会,邀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 ...
编者按9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部系统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交流座谈会。“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同志在交流座谈会上发言。这里刊发樊锦诗同志发言全文。再过一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华诞。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经过70年的革命、建设、改革,使一个贫穷落后,被人欺凌的旧中国,成为站起来、富起来 ...
以下为此书自序: 《我心归处是敦煌》书封 作者:樊锦诗 口述,顾春芳 撰写本书图文并茂,除随文黑白照片外,另附16页彩插,尽显敦煌之美。所有图片均来自作者及敦煌研究院提,部分图片为首次公布。 以往有不少记者采访过我,写过关于我的报道,也有不少人提出要为我写传记。我都不假思索,一一婉拒,我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写的。后来,我的一些同行、同事、朋友也希望我写一部回忆录,出版社和媒体的朋友也都主动约我写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有志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年轻人,面对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面对苍茫戈壁的寂寞,披星戴月,前赴后继,这是文物工作者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而我也与我的前辈、同仁们一样,仍愿与这一眼千年的美“厮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