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高精度墓葬定年法在夏商周年代学研究中的实践

时间是考古学研究最基本的维度之一,准确的年代判断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历史叙述和阐释的前提。“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来,碳十四测年与夏商周三代历史考古研究紧密交融,研究者从考古遗址获取了大量直接测年数据,作出了一系列考古学文化分期与碳十四数据拟合的尝试,并从特定堆积单位的年代结果出发对关键历史事件的年代进行了讨论,相关工作充分展示了 ...

• 巴泽雷克墓地出土楚文化遗物初探

巴泽雷克墓地出土楚文化遗物初探原创蒋佳怡、刘翔丝绸之路考古2023年04月05日 20:26新加坡巴泽雷克墓地出土楚文化遗物初探蒋佳怡1刘翔21.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在读研究生2.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副教授1929年发掘的巴泽雷克古墓,出土铜镜、丝绸、漆器等典型中国器物,这一发现引起发掘者和相关学者的注意。G.N.鲁金科曾撰文专门论述中国与阿尔泰部落的关 ...

• “以人为中心”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实践

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缓冲区11927.85公顷,遗产要素包括5片古茶林、3片分隔防护林和9个古村寨。2012年,“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同年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景迈古茶园”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翁基寨、糯 ...

• 甘肃灵台姚家河墓地与古乖国

[摘要]考古资料表明,甘肃灵台一带是西周时期一个重要的聚落中心,而1972年发现的姚家河西周墓地则为长期未决的乖国地望提供了重要线索。古乖国可能座落在今泾河上游,其支流达溪河两岸,从先周开始就是周人的同盟军,曾协助周人克商。与乖国有关的青铜器铭文则反映了周王朝与边境小国之间复杂而多变的政治关系,是研究周与西北边境文化群体之间关系的重 ...

•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侵华日军新罪证

2015年9月,大报恩寺遗址第十九号井(J19)出土了3件带有日军标识的铁罐,以及日式子弹和军刀等遗物,经考证皆为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遗留的物品。这些特殊遗物的发现,对于深入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全面认识大报恩寺遗址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大报恩寺地理位置示意大报恩寺遗址位于南京主城正南门(明代称聚宝门,今中华门)外的古长干里,遗址北抵秦淮河, ...

• 讲座纪要:郑炳林|敦煌碑铭对唐史研究的价值

讲座纪要:郑炳林|敦煌碑铭对唐史研究的价值中国俗文化研究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25年01月17日 15:29甘肃2024年11月9日上午,郑炳林教授应邀作“敦煌碑铭对唐史研究的价值”主题讲座。讲座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526会议室顺利举办,讲座主持人为何剑平教授。郑炳林,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讲座伊始,郑炳林教授总结学术 ...

• 陕西六大参评项目丨西咸新区西郭村秦汉墓地

西郭村墓地平面图M525全景M482陶器组合铜銗镂(M328:3)02项目负责人简介

• 大遗址考古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纪要

8月23日至25日,“浙江大学中国大遗址考古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顺利举办。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主办,大遗址考古研究中心、考古学研究所承办,主题为“大遗址考古与中华文明”,来自全国各地文博考古行业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活动。会议开幕式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方志伟主持。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浙江省考古学会理事 ...

• 陈静怡 买合木提江•卡地尔|2023年度隋唐西域史研究综述

2023年度隋唐西域史研究综述陈静怡 买合木提江•卡地尔2023年隋唐西域史研究朝着深耕细作的方向稳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发表专题论文近百篇,各种专著、论文集及文献辑校成果10余部。此外,还召开了第六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中华文化视野下的龟兹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龟兹学年会等学术研讨会。现择其要者,分 ...

• “擦亮”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解读《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擦亮”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解读《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新华社文作者:施雨岑石窟寺是我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围绕《意见》的亮点、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6日接受了新华社记 ...

• 赤峰市博物馆所藏壁画的保护修复

武晓怡(呼和浩特博物馆 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一、修复背景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所藏“辽代侍卫图”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赤峰市元宝山区塔子山2号辽墓唯一成功揭取的一幅壁画,画面描绘一位身着红色袍服,手持骨朵,留有契丹人传统发型的高大威猛的男性侍卫。1982年,在元宝山发现的元代壁画墓,为小型砖砌单室墓,穹窿顶,内室与现代牧民居住的蒙古包相似,墓室 ...

• 宋六陵一号陵园遗址建筑复原研究

李松阳 马 力 徐怡涛 李晖达(1.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宋六陵遗址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富盛镇雾连山南麓,2018 年发掘的一号陵园遗址清理出了丰富的建筑遗存信息。此前宋六陵的相关研究多停留在文献层面,一号遗址的发掘为文献与实物结合的研究提供了基点。本文运用建筑考古学的一般方法,以考古发掘信息为基础,对一号陵园建筑基 ...

• 新出隋豆卢贤与唐豆卢弘毅墓志跋

李宗俊 柴 怡(1.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7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一处隋唐墓地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3座墓葬,其中两座墓出土了墓志,墓主分别为豆卢贤与其子豆卢弘毅。豆卢贤在《隋书》与《北史》之其父豆卢勣传有记载,豆卢弘毅则在新旧《唐书》中无载。豆卢贤祖父为西魏、北周名将豆 ...

• 甘肃美术史图鉴/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

甘肃美术史图鉴/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 作者:胡同庆 /郑怡楠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年: 2020-10页数: 322定价: 98装帧: 平装丛书: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第二辑ISBN: 9787542349415内容简介甘肃地区保存的500多幅明清时期水陆画,画工精细,色彩绚丽,造型生动,画面精致,在中国宗教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甘肃现存的明清时期的木构建筑 ...

• 202406理论探讨|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研究

摘 要 开发利用工业遗产档案,是以档案为依托讲好中国工业发展故事、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以数字叙事及档案价值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的4个维度及8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框架,并从叙事资源、叙事主体、叙事逻辑、叙事方法等方面出发探索工 ...

• 西汉敦煌郡西域间骏马贸易与李广利征大宛

西汉时期,骏马贸易是汉王朝经营西域战略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不仅是出于统治者对良马的渴望,更直接 关乎着国家的军事实力,而敦煌正处于西汉至西域交通的枢纽地带,因此与骏马贸易有着密切关系。汉武帝时期,军队的士卒为了迎合武帝对天马的喜好,曾先后编造出余吾水出天马与渥洼水出天马的传说。随着张骞的通使,西域各国的良马得以进贡入中原,并由此引 ...

• 西汉敦煌郡厩置传马的配置、损耗与补充研究——以悬泉厩置传马为中心

传马在西汉中原与西域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西汉敦煌郡传马配置总额为 360 匹,而悬泉置等各厩置定额为 40 匹,而厩置实际传马数额却上下浮动变化,且往往稍稍超出定额,以应对传马的耗损。悬泉置传马数额极端时,可多达 50 余匹,少至 10 匹,推测或与运输压力过大、出现临时性重大接待任务等因素有关。西汉敦煌郡使厩置逐月上报传马名籍和传马出入簿, ...

• 新疆昭苏波马金面具的宝石工艺及年代新识

1997年10月,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波马农场在基本建设取土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座土墩墓,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金银器。由于墓葬发现后遭到破坏,地层和墓葬原貌不明,这批金银器的时代和族属也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热点。王炳华认为波马土墩墓为突厥前的遗存,其年代最迟在公元6世纪中叶以前,推论该墓葬及其出土器物应属活跃于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中的悦 ...

• 山西万荣稷王庙建筑考古研究

山西万荣稷王庙建筑考古研究 作者:徐怡涛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6-3定价: 168.00元ISBN: 9787564163129内容简介 《山西万荣稷王庙建筑考古研究》是东南大学出版社承担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与营造技术研究”丛书的第3本。该项目研究对象是我国古建筑中,年代久远、高等级的重要木构遗存,如宁波保国寺大殿 ...

• 内蒙古古建筑地图

内蒙古古建筑地图 作者:袁琳 /赵萨日娜 /李倩怡 /白雪悦 /张亦驰 /郭凇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丛书:中国古建筑地图ISBN: 9787302622086

• 河北天津古建筑地图

河北天津古建筑地图(下)(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建筑地图) 作者:陈迟、郑慧铭、郑红彬、李倩怡、郝杰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21-1-1页数: 496定价: 199装帧: 平装丛书:中国古建筑地图ISBN: 9787302571100内容简介该书分上、下两册。下册介绍了河北省北部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等五个地级市以及天津市的主要文物 ...

• 2023年度隋唐西域史研究综述

2023年度隋唐西域史研究综述陈静怡 买合木提江•卡地尔2023年隋唐西域史研究朝着深耕细作的方向稳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发表专题论文近百篇,各种专著、论文集及文献辑校成果10余部。此外,还召开了第六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中华文化视野下的龟兹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龟兹学年会等学术研讨会。现择其要者,分 ...

• 西汉列侯墓葬封土及有关设施

摘要:西汉时期,具有相对较高等级的列侯墓葬获得较多地发展,封土的普遍使用即是内容之一。封土的形状与尺寸、筑建与配套设施、功能与作用及和封土有关的陪葬墓与陪葬坑等,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西汉列侯墓葬的内容内涵及发展演进,较好反映出与墓葬及墓主等级相对应的墓葬封护与措施、制度和要求、设施修建与功用等有关的内容,对认识汉代列侯墓葬的发展可提 ...

• 锁阳城-地方传说

锁阳城-地方传说 作者:怡安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副标题: 地方传说出版年: 2010-5页数: 122定价: 12.00元ISBN: 9787508729879内容简介怡安选编的《锁阳城(地方传说)》为《中华民间经典故事会》之一。《龙首山的由来》、《长江和黄河》、《牛头河的传说》、《香泉寺的传说》、《火烧麻家寺》、《大凤川和小凤川》、《佛沟圣水》……收录在《锁阳城(地方传说 ...

•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隋唐豆卢贤家族墓发掘简报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隋唐豆卢贤家族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原载《考古与文物》2022年第1期关键词:隋唐时期,家族墓地,豆卢贤,豆卢弘毅摘要:2017~201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卓邢村一处建设用地发掘了三座隋唐时期的家族墓,一座为隋大业九年(613年)大理少卿、楚国公豆卢贤之墓,一座为唐咸亨四年(673年)凤 ...

• 专题 | 京杭大运河水工设施的信息数据库建立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4年 第2期 P53-63向上滑动阅览京杭大运河水工设施的信息数据库建立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王程 李靓 闫怡桦 欧阳莹 冯养潇 胡洋摘要:古代水工设施的选址建造所呈现出的空间分布特征,多与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京杭大运河水工设施数量多、分布广、类型繁杂,其中部分水工设施遗存已成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群的重要组成部 ...

• 西安米家崖遗址出土骨器的实验考古研究

【作者简介】朱君孝,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冯维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翔宇,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柴怡,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吴凡,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摘要】本文对西安米家崖遗址出土骨器的制作流程进行了模拟实验和观察分析,其结果表明,米家崖遗址骨器制作可分为选料、制备骨料、制坯及 ...

• 西安米家崖遗址出土骨器初步研究

【作者简介】朱君孝,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冯维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翔宇,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柴怡,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王艳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吴凡,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摘要】西安米家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骨器,以生产工具类占绝大多数,装饰品和卜骨只有少许。骨器制 ...

• 陕西六大参评项目丨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

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参评项目北城村墓地位于洪渎原中心区(北周时称石安原)。自2021年至2023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此开展考古工作,已发现墓地围沟1处,墓葬200余座,围沟内面积8万余平方米。北城村墓地位置图北城村墓地正射影像图围沟内墓葬规划有序,排列整齐。东北部38座十六国墓葬呈四列分布,是近年来关中地区 ...

• 江西景德镇东河流域考古调查简报

作者:王怡苹 (华侨大学)东河是位于江西景德镇市东北浮梁县境内的昌江支流,是古代景德镇制瓷业所需原料的主要来源地,至今在东河流域还保留着丰富的古代瓷土矿开采、淘选和输送的遗存。其中,景德镇市瑶里镇高岭村高岭土矿遗址 2001年还与景德镇湖田窑一起,被列为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鉴于东河流域在景德镇陶瓷考古中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调查还存在 ...

• 西安市考古发现十六国北朝隋唐时期规模最大的独立墓地

一、工作概况北城村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自贸大道以东、北杜大街以北,北杜北街以南的北杜街道北城村(原咸阳市渭城区北杜街道办北城村)原村址。墓地南距汉哀帝义陵8.2公里,东南距长安城遗址约21公里。墓地所处区域位于洪渎原(北周时称石安原)中心区域,周边历年来发掘了大批北朝隋唐时期的高等级墓葬,如其西南1.8公里有唐上官昭容氏墓,东 ...

• 探索新形势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石窟寺保护新路径——“国家文物局石窟寺保护技术培训班”活动综述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焦建辉 马洁怡11月20日至23日,“国家文物局石窟寺保护技术培训班”在洛阳龙门石窟举办。此次培训班由国家文物局主办,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共有50余名来自全国各石窟寺保护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参加培训。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实地教学并重、交流分享为辅的授课模式,来自石窟寺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参训学 ...

• 西安市未央区相家巷遗址H30发掘简报

原文发表于:《考古》2023年第2期,第44-63页执笔者:柴怡、张翔宇、周阵锋、韩国河关键词:西安市未央区、相家巷遗址、H30、封泥、战国晚期至秦代相家巷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相家巷村南,东邻邓六路、北邻丰产路(图一)。1997年1~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灰坑、灰沟、水 ...

• 清水古建筑群

清水古建筑群 明、清 永胜县清水古建筑群位于丽江市永胜县城西南处的期纳镇清水村,由瑞光寺大殿和东岳庙组成,东岳庙居北,瑞光寺大殿居南。2003年,以东岳庙为首的明清古建筑群被公布为云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清水村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评为全国首批646个中国传统村落之一。2014年2月,清水村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 ...

• 新疆出土早期绿松石制品研究

来源:《西域研究》2023年第2期新疆出土早期绿松石制品研究先怡衡 樊静怡 杨莉萍 于春梁云 段朝玮 李延祥内容提要绿松石是早期中原文化的重要象征物之一,新疆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研究新疆早期绿松石文物,可为探究我国早期边疆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本文系统梳理新疆早期绿松石器的出土情况,发现新疆地区绿松石器从开始出现到衰落,和中 ...

• 古代建筑遗址复原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中国古代建筑是构成中国特色考古学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其基础在于中国特色。众所周知,中国近现代考古学源于西方,经过中国数辈学人的不懈努力,在以物质史料实证中 ...

• 商周金文编-宝鸡出土青铜器铭文集成

商周金文编-宝鸡出土青铜器铭文集成作者: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编/霍彦儒辛怡华主编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副标题:宝鸡出土青铜器铭文集成出版年:2009-12页数:657定价:168.00元装帧:精装ISBN:9787807366690内容简介《商周金文编:宝鸡出土青铜器铭文集成》以宝鸡商周青铜器铭文出土地域分为周原(扶风、岐山)、宝鸡市区(金台、渭滨、陈仓)、其他县区(凤翔、眉县 ...

• 秦人在宝鸡的早期足迹

一、非子一支在“汧渭之间”崛起在今宝鸡市区附近,很少发现西周中期以后的西周遗迹,我们认为,此情况应与非子时期秦人在“汧渭之间”的崛起有关。(一)“秦” “秦地”“秦夷”“秦”字在甲骨文里像两手持杵打禾之形,表明秦地农业生产发达,是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的一个地方。从出土文字资料看,“秦”作为地名,较早见于1927年出土于宝鸡戴家湾的《鼎》 ...

• 古代陵寝

古代陵寝作者:贺云翱/郭怡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年:2008-1页数:326定价:28.00元装帧:平装丛书: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ISBN:9787501022908内容简介《古代陵寝》以20世纪古代陵寝的重大发现为线索,揭示了陵寝的起源和不同时期的特点,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和探讨,为今后的此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古代陵寝》资料丰富,内容翔实,配有彩 ...

• 邾国故城遗址考古新发现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邾国故城遗址考古新发现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来源:舜网据新华社济南10月11日电 记者10日从山东大学获悉,邾国故城遗址考古新发现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初步判断该建筑始建于战国,为邾国工官府邸。驺丞之印(西汉晚期)。国家文物局供图2022年以来,考古人员重点对城内中部偏北处进行了发掘,揭露出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面积宏大、结构完整,柱础、檐柱 ...

• 山西长子成汤庙

山西长子成汤庙作者:徐怡涛/王书林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16-7-1页数:208定价:CNY36.00装帧:平装丛书:中国古代建筑与营造科学价值发掘丛书ISBN:9787561855928

• 唐太宗与贞观盛世-古都西安

唐太宗与贞观盛世-古都西安唐太宗与贞观盛世-古都西安作者: 杨希义 / 刘思怡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出版年: 2009-1页数: 305定价: 20.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古都西安丛书ISBN: 9787807123934内容简介 · · · · · ·《唐太宗与贞观盛世(精)》介绍了:编著《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正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 ...

• “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让世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泉州网7月26日讯(许雅玲 游怡冰)“泉州对全人类而言是有突出价值的珍贵遗产,是东方古典航海的见证,是光明之城,是一个活态传承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在昨日举行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姜波如是“点赞”。当天,中外世界遗产研究领域的50多位专家 ...

• 沙埋和阗废墟记

沙埋和阗废墟记作者: 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译者: 殷晴 / 张欣怡出版年: 2014-12页数: 383定价: 100.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ISBN: 9787311044824内容简介 · · · · · ·该书主要叙述了1900年斯坦因第一次来我国新疆和田进行考古探察的经过,介绍了从印度的克什米尔到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山川气候、风土人情、社会经 ...

• 敦煌碑铭赞辑释(增订本)

敦煌碑铭赞辑释(增订本) 作者: 郑炳林 / 郑怡楠 辑释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 2019-12-1页数: 1655定价: 480.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532593668内容简介 · · · · · ·本稿是1992年出版的《敦煌碑铭赞辑释》的修订本。本书辑录了目前所见到的敦煌文书中的碑文、墓志铭、邈真赞等人物传记资料。本次修订,补充完善了所收内容;校订了录文内容 ...

• 亚洲文明视野下的海洋与大陆:贸易网络、人群流动与异域认知

2022年9月17日至18日,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亚洲史研究》编辑部主办的“亚洲文明视野下的海洋与大陆”工作坊会议在中山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山大学“亚洲史工作坊”第五期,主旨是在亚洲文明交流的视野中讨论海陆的交通与互动。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 ...

• 每月一讲——陆良大觉寺地面铺装方案浅析

古建筑地面铺装是指在古建筑室内、外地面中利用自然或人工的建筑材料,按照一定方式铺砌的一种装饰形式。地面铺装是古建筑本体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受古建筑风格、时代、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建造者的审美等因素影响,地面铺装艺术主要通过色彩、纹饰、尺度和材质等变化组合,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是古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古建筑一样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

• 学术丨高平开化寺北宋壁画兜率天宫建筑图像解读

本文刊发于《建筑史学刊》2022年第2期点击图片 直达购刊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处较大规模的北宋寺观壁画,其中北壁东次间中部的“弥勒上生经变”,以“界画”的形式,表现了宏大的兜率天宫建筑场景。本文从建筑学视角出发,基于壁画中建筑图像和色彩的复原制图,分析这幅经变画的建筑形制特点,解读其构图规律,并探讨开化寺大殿壁画 ...

• 戴怡添 邵学成 | 从考古新发现观察犍陀罗到龟兹的佛传图像新解读——以阿富汗迦毕试出土石雕为例

从考古新发现观察犍陀罗到龟兹的佛传图像新解读——以阿富汗迦毕试出土石雕为例文 ˉ 戴怡添ˉ邵学成【内容摘要】本文以阿富汗迦毕试地区佛寺遗址考古新发现的浮雕嵌板为中心展开研究,解读出释迦从苦行到解脱之间的人生转变和神奇时刻。尤其是新释读的释迦渡尼连禅河沐浴图像,不仅弥补了既往佛传图像中的缺失,也通过图像比对发现该浮雕图像与龟兹石窟壁 ...

• 英据巴基斯坦考古遗产会议简报和出版物调查

作者戴怡添、邵学成 2022年5月30日-31日第一届“英据时期考古与遗产国际会议”在巴基斯坦哈扎拉大学举办,中国青年学者戴怡添、邵学成两位博士应约线上参加。此次会议由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和英国文化协会赞助支持,哈扎拉大学考古系、开伯尔-巴赫顿赫瓦考古局以及英国莱斯特大学合作合作举办。会议邀请了巴基斯坦、英国、埃及、黎巴嫩、韩国、意大 ...

• 陕西淳化县枣树沟脑遗址出土金器成分与工艺分析

------------------------------------------------------------------------全文阅读陕西淳化县枣树沟脑遗址出土金器成分与工艺分析(作者:先怡衡 曹昆 陈洪海 王振 钱耀鹏 于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张瑜 北京科技大学;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2022年第1期)

• 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中官员服饰探微

  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中官员服饰探微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2年03期 李怡  摘要: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中有大量的官员服饰资料,本文以史籍考证为基础结合壁画中的实例材料,剖析官员朝服、袴褶服和常服的特点。同时探究官员服饰的文化特质,即它是大唐皇室既遵从古制又不拘泥于古制,富于创新特质的体现;它是大唐帝国开放平等、兼容并包特质的体现。  ...

• 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中卫士常服考辨

  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中卫士常服考辨  《文博》2003年03期 李怡(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绘画发展到了光辉的阶段。其中墓室壁画在前代传统的基础上,显示了浓郁的世俗性——绘制在墓道、过洞、天井、甬道等各个部分的壁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西安地区唐代墓冢集中,卫士①的服饰在此表现得尤为突出,如 ...

• 王书林、徐新云、徐怡涛: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的建筑形制演变及区域互动关系研究

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的建筑形制演变及区域互动关系研究 王书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新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怡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摘要:本文从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的木构建筑、砖石塔、石刻及墓葬等材料出发,将其分为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两个区域,提取并整理建筑形制特点,进行建筑形制的分区分期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区域比较,讨论区域 ...

• 郑炳林 张静怡|西汉敦煌郡的设置和敦煌城的修筑

  注: 原文刊载于《敦煌学辑刊》2021年第2期

• 郑怡楠|敦煌写本P.3556《张庆德邈真赞并序》考释

  摘要:敦煌写本P.3556《张庆德邈真赞并序》,由于脱抄题名,文中没有记载篇主姓氏,因此庆德的姓氏对研究这篇文书至关重要,经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比勘得知,庆德姓张,因对南山和伊州战争,晋升步卒元帅、都知兵马使等职,他是曹氏归义军政权中的重要人物。  注:原文刊载于《敦煌学辑刊》2021年第2期

•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天花、藻井研究

本文以山西芮城永乐宫的元代天花、藻井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2018至2019 年间清华大学进行的实地勘察和三维激光扫描数据采集,记录永乐宫元代小木作的现状信息,分析永乐宫天花、藻井的形制与结构特点及设计尺度规律,并通过比较研究总结永乐宫实例在木构藻井发展脉络中的位置和价值。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天花、藻井研究杨怡菲 李路珂 席九龙永乐宫始建于元 ...

• 宋六陵一号陵园遗址建筑复原

  摘要:本文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对宋六陵一号陵园遗址进行了初步的建筑复原研究,提出了营造尺、平面、立面复原方案。研究表明,该遗址可能是一处帝陵上宫,且不是宋高宗永思陵,其磉墩、踏道等做法较为特殊,可以丰富既有建筑史认知。建筑研究和田野考古发掘的通力合作对相关考古发掘与古代建筑研究皆有重要借鉴。宋六陵遗址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富盛镇 ...

• 宝从何来——新疆两处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的发现与认识

一、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绿松石的国家   绿松石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使用地域涵盖整个新旧大陆,是一种全球性的宝石品种。在许多文明中,绿松石被赋予神圣崇高的地位和美好的意象。中国中原地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绿松石的地区,在贾湖遗址中出土了距今9000~8600年的绿松石饰品,自此之后,绿松石成为一种具有明显中原特色的玉石品种,成为早期中原文化的象 ...

• 辛怡华丨血池遗址与雍地五畤及相关问题

血池遗址与雍地五畤及相关问题 辛怡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内容提要:陕西凤翔血池遗址发现的大量祭祀坑应该与秦雍四畤或汉雍五畤有关。对于秦雍四畤的地望,目前大致有一个看法。在汉代的雍地五畤中,除新设立的北畤外,其他四畤是否利用原来的秦雍四畤?汉代皇帝郊雍祠五畤是在同一地点,还是在不同的地点?血池遗址的发现及由此所引发对秦雍四畤、汉雍五畤 ...

• 国土远望佛土:日出处天子的日本佛教美术史

7世纪前后,日本飞鸟地区(今奈良南郊明日香村一带)迎来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盛世──飞鸟时代(592-710)。举凡最古老的寺院、最早期的佛像、最原始的规章制度、最原创的文字等,均诞生在这块被誉为“日本人精神故乡”的土地上。而这一切,恰缘于此前不久的538年(一说552年),佛教甫随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国王派使者赠送佛像和

• 【文保先驱】林徽因先生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贡献

本期作者:陈怡林徽因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她身负多重光环:既是诗人和文学家,也是建筑师和建筑史学家,另外在文物保护、工艺美术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林徽因先生是影响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人物。她倾尽一生将自己的智慧、才情和热诚投入到与梁思成共同创立的中国近现代建筑事业中,协助梁思成奠定了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史学 ...

• 殷墟实践:“网格化分级”的大遗址保护

殷墟,一部精彩的地书,一部厚重的历史;殷墟的大遗址保护,开拓精细的网格化新举,走出现代规范的一体化道路。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小屯村的中草药“龙骨”上的古文字后,殷墟正式闻名于世。随着考古发掘,更多具有价值的甲骨文、车马坑等出土,全方位展现灿烂的殷商文明。“中华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人们走进殷墟博物馆,追索着古今文字的变 ...

• 红河哈尼梯田传统民居“蘑菇房”保护举要

摘要: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7月,笔者对主鲁大寨的传统建筑形制保存较好的68户民居进行了入户调查。通过对传统民居的调查研究可以认识到,红河哈尼梯田传统民居因处于同一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相似,因此建筑形制、结构、材料、工艺基本统一,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出现的残损基本相同或相似。本文在统计 ...

热门信息

12下一页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