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水下文化遗产原址保护辨析

专题|水下文化遗产原址保护辨析遗产视角2023年05月08日 16:07北京以下文章来源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作者王晶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原《遗产与保护研究》)官方公众号,内容涵盖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重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价值分析、理论、技术、案例,提供历史、地理、考古、文博、建筑、农业、水利、艺术等学科的交流 ...

• 宁夏银川:雪落古塔 静谧如画

1月11日,航拍宁夏贺兰山拜寺口双塔雪景。拜寺口双塔坐落于贺兰山脚下,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白雪的映衬下,古塔静谧如画。(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于晶 摄 1月11日,航拍宁夏贺兰山拜寺口双塔雪景。(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于晶 摄1月11日,航拍宁夏贺兰山拜寺口双塔雪景。(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于晶 摄1月11日,航拍宁夏贺兰山拜寺口双塔雪景。 ...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文旅融合探微

问题的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却也长期是颇为禁忌的话题,究其根源在于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需要边界,主体不明确、边界不清晰、底线不确定,致使文物受损的同时利用方式受限。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自然景观遗产和环境作为整体阐释价值,再依据遗产价值和保护情况、周边发展趋势、 ...

• 海洋保护区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

水下文化遗产本体与周边背景环境具有一体性,沉船的人工鱼礁作用使遗址多存在大量海洋生物。20世纪70年代欧洲理事会和国际法协会1994年颁布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草案》,都曾尝试对沿海国设立200海里文化保护区。水下自然遗产保护区的文件与项目达几十项,涉及多样、细化的海洋生态因素,间或提及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但保护实践分类具体且成系统,并 ...

• 交流互鉴之花绽放在“最早的北京城”

2024年6月至7月,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北京、陕西、湖北三地文物部门、考古机构和相关高校的协同配合下,依托北京琉璃河遗址、陕西杨官寨遗址、湖北盘龙城遗址举办了3个国际田野考古学校。此次暑期学校联合美国田野考古研究院开办,通过多元的培训形式,分享中国考古学理念、方法与技术。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和学生,在国际田野考古暑期学校同学习同交 ...

• 浅析热重法检测“华光礁Ⅰ号”沉船木材PEG浸透效果

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据古籍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环南海沿海居民已经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他们滨海而居,因海而生,创造出了内涵丰富的南海海洋文明。船舶是世界上一切海洋文化的主要载体,自古以来,通过航运的物品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他们因消失于海底而不能反映人类多方面的历史。 ...

• 吉林省延吉市民主遗址2017年度发掘

梁会丽 潘晶琳 孙美晶 姜 铭民主遗址位于吉林省延吉市小营镇民主村,为一处早期铁器时代遗址,1999年被批准为市级保护单位,2007年获批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在1985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收录于当地文物志中①。遗址所处地点原本地势平坦开阔,因处于城乡结合处,城市的发展对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公路修建、砖瓦厂取 ...

• 初论陕北地区龙山前期遗存

邵 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以空三足陶器—斝的出现为黄河流域龙山时代来临之标志的观点在陕北地区同样适用。近年来一批新发现和新资料促使陕北地区龙山时代考古学遗存的相关研究不断向前推进。现有材料表明,陕北地区龙山时代考古学遗存以典型双鋬鬲的出现为标志,可分为前、后相继的两个时期,前期处于“有斝无鬲”阶段,后期以双鋬鬲为最典型陶器。其中 ...

• 陶寺、石峁与二里头——中原及北方早期国家的形成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与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分处南流黄河南北两端的临汾盆地和河套地区。2000~2001年陶寺遗址发现陶寺文化城址,并于2002年进行了系统发掘,认为陶寺文化早期城址面积56万平方米,中期城址面积280万平方米,遗址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陶寺城址发现十年后的2011年,石峁城址被初步确认,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绝对年代约在距今 ...

• 北美考古政策法规与实践

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著作系列4之《北美考古政策法规与实践》出版。本书由绪论、美国七个区域及加拿大共9章构成,从州层面对新英格兰、中部大西洋、美国南方、中西部山地、太平洋沿岸、岛屿各区域,以及加拿大的考古遗址发现、发掘、保护利用全过程进行梳理,包括法律规定、相关机构及合作,研究性考古与建设工程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地点 ...

• 匈奴的动物造型艺术与图腾文化

张景明1、王 晶2(1.大连大学 艺术研究院 ,辽宁 大连116622 ;2.大连大学 旅游学院 ,辽宁 大连116622)摘要:匈奴的动物造型艺术,受独特的生态环境影响成为其文化内涵的主要特征。匈奴民族不仅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在器物上予以艺术化,还代表了经济类型、生活情景和民族性格,更具有深 刻的图腾文化含义,这是匈奴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有机结合的象征。 ...

• 石峁遗址与陶寺遗址的比较研究

陶寺观象台俯视(资料图片)

• 吴晶 | 《宋云惠生行纪》文本构成新证

来源:《西域研究》2011年第3期《宋云惠生行纪》文本构成新证吴晶内容提要《洛阳伽蓝记》第五卷《宋云惠生行纪》为杨衒之综合《宋云行纪》《惠生行纪》和《道药传》三篇而成,学界一般认为该文本以《宋云行纪》为主体,故惯以“宋云行纪”称之。余太山的新观点进一步否定《惠生行纪》的存在。本文通过分析杨衒之的自述、《洛阳伽蓝记》的叙事惯例、《北史 ...

• 《梵学》第一辑·段晴教授纪念专号

《梵学》第一辑·段晴教授纪念专号 叶少勇 张幸 范晶晶 主编出版社 中西书局出版年 2024年6月 定价 198.00元ISBN 978-7-5475-2233-2编者简介叶少勇,中央美术学院学士,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长聘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梵语佛教文献、西藏梵文贝叶经和印度大乘佛教哲学。张幸,北京大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 ...

• 西安地区城市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

《西安地区城市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著:冯健、赵晶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9月内容简介本书全面介绍了西安地区考古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与实际应用,阐释了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在西安地区考古资源建设过程中的突出作用,是“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中对于大力发展数字考古,提升考古信息采集管理、综合分析和研究应用水平要求的 ...

• 湖南古建筑地图

湖南古建筑地图 作者:李路珂 /叶晶 /唐丽 /张晨阳 /杜頔康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6-12定价: 99.00元丛书:中国古建筑地图ISBN: 9787302455691内容简介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由湘、资、沅、澧诸水贯穿,又有武陵、雪峰、南岭等众山环绕,形成得天独厚的山水景观,也孕育了丰富而质朴的建筑文化。本书扼要地回顾了湖南省域建筑文化的发展历 ...

• 安徽古建筑地图

安徽古建筑地图 作者:王南 /叶晶 /司薇 /孙广懿 /王斐 /赵大海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5-10-1页数: 656定价: 99装帧: 平装丛书:中国古建筑地图ISBN: 9787302415343内容简介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知名学者潜心打造,在行走中阅读的古建知识;★ 上千张独家清晰照片及插图,身临其境体会传统建筑的遗风余韵;★ 博古通今,在历史、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

• 胜利的鼓舞者-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抗美援朝时期文物精品图录

胜利的鼓舞者-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抗美援朝时期文物精品图录 作者:侯宁彬主编 /王晶晶编著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副标题: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抗美援朝时期文物精品图录出版年: 2024-5-30页数: 304定价: 358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569543070内容简介 从1950年10月19日至1953年7月27日,由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经过两年 ...

• 浙江石窟造像调查报告

2020年12月起,浙江省开展了全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专项调查工作,对全省石窟造像的基本情况和保护管理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此次调查共核定1911年以前开凿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87处,其中新发现16处。本报告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杭州地区的46处石窟造像,下册为杭州以外地区的41处石窟造像以及部分附录,是对浙江省内石窟造像资料信息的首次全 ...

• 隋韦协墓发掘简报

隋韦协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摘要:2010年1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为配合西京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在新校区的西南方向发掘了一座隋代墓葬,形制保存基本完整,天井及墓室中残存有壁画,出土墓志一方,有明确纪年。为研究隋代关中地区墓葬形制提供了资料,也为完善京兆韦氏的谱系提供了佐证,填补了逍遥公房这一支的人物序列。关键词:韦 ...

• 怀念︱郑振香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郑振香先生,因病于2024年3月1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郑振香先生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修科,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自1962年至2002年长期在安阳殷墟遗址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曾先后参加洛阳烧沟、郑州二里冈、汉河南县城等遗址的发掘, ...

• 长安多荒冢 东南何森然——西安大白杨西汉墓地考古工作的收获与认识

大白杨墓地位于西安市莲湖区红庙坡街道原大白杨村东南,地处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塬高地上,历年来多有汉墓发现。大白杨墓地位置示意图本次发掘全景本次发掘区应为大白杨墓地的核心区域,北距汉长安城覆盎门约1.1千米。共发掘墓葬2000余座,其中西汉墓超过1700座,分布在约10万平方米的区域内,非常密集。西汉墓以小型墓葬为大宗,多为竖穴墓道洞室墓和斜坡墓 ...

• 陕西六大参评项目丨神木杨家城城址(麟州故城)

神木杨家城城址(麟州故城)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参评项目杨家城城址位于神木市店塔镇杨城村西北侧的黄土梁峁区域,处在黄河一级支流窟野河东岸。据传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群体“杨家将”曾驻守于此,故俗称“杨家城”。前人据地望和年代考证,该城应为唐宋时期的麟州城,故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其命名为“麟州故城”。近年来的考古工作取 ...

• 纷扰的雪山-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研究

纷扰的雪山-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研究 作者:周晶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研究出版年: 2012-10页数: 388定价: 75.00元装帧: 平装丛书:欧亚历史文化文库ISBN: 9787311036485内容简介《纷扰的雪山--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研究》由周晶所著,本书从民族学、社会学角度研究这一时期西藏的社会生活,总结西藏社会在重大历 ...

• 武晶 刘琴:两汉经营西域战略下丝绸之路沿线的屯田发展研究

来源:《西域研究》2021年第4期两汉经营西域战略下丝绸之路沿线的屯田发展研究武晶 刘琴内容提要两汉时期西域的屯田发展与中央政府经营战略密切相关。屯田区随西域统一进程而发展壮大,由零星的点逐渐分列于战略前线以及交通要塞,形成沿丝绸之路南北两道分布的格局。为满足屯戍需要,屯田区的城市建设随之兴盛,其与中原城市营建思想密切关联,展示了西域 ...

• 考古发现与文物之美/科普面对面-考古发现与文物之美

考古发现与文物之美/科普面对面-考古发现与文物之美 作者:赵晶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标题: 考古发现与文物之美出版年: 2011-5页数: 186定价: 26.80元ISBN: 9787536825420内容简介《考古发现与文物之美》内容简介: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 ...

• 科技考古

科技考古作者:杨晶/吴加安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年:2008-4页数:230定价:28.00元装帧:平装丛书: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ISBN:9787501022427内容简介《科技考古》系统论述了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成果,着重对中国20世纪科技考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客观总结,同时探讨了21世纪科技考古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科技考古》内容丰富翔实,配 ...

• 我读|海外于阗汉语文书的集大成之作

《和田出土唐代于阗汉语文书》,荣新江 编著,中华书局,2022年9月版,274页,86.00元本书收录英国、瑞典、俄罗斯、德国、日本等海外诸国以及国内散藏共计347件和田出土的唐代汉语文书。除了1件禅籍、1件神会语录、1件《合部金光明经》与1件《大般涅槃经》写本,其余皆为非佛教文献。根据其来源,作者将文书分为八组:霍恩雷收集品、斯坦因收集品、赫定收 ...

• 邵晶:石峁与陶寺——比较研究

会议纪要2022年8月21日,“天下文明:中华文明肇始阶段中原与四方的互动”高端论坛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16会议室举办,并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同步进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大学黄河文化研究院、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河南大学仰韶文化研究院协办, ...

• 范晶晶:对一件于阗语税收文书的考释

来源:《西域研究》2022年第3期对一件于阗语税收文书的考释范晶晶内容提要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GXW0404于阗语文书包括两项征税记录。一是征收絺紬;二是奉媲摩守捉帖,向辖下各村征收麻子。时间在8世纪后半叶,地点在杰谢乡。这件文书反映了当时征税的一些具体情况,有助于了解媲摩守捉、杰谢乡的税收运作过程。本文还考订了于阗语中的“麻子”一词。中国 ...

• 石峁遗址皇城台东护墙北段出土陶器的成分与岩相分析

刘娜妮 刘思然 陈坤龙 孙周勇 邵 晶 邸 楠 邵安定(1.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地南缘,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在此与其支流洞川沟交汇。2011年以来系统的考古工作表明,石峁遗址是北方地区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早期的一处超大型中心聚落。石峁遗址主体内涵 ...

• 陕西榆林石峁遗址皇城台地点酒类残留物及相关陶器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石峁遗址皇城台出土的16件陶器进行分析,在器物内壁残留物中发现了酒类遗存。酿酒发酵方法可能包括利用谷物发芽和制曲两种技术。主要原料成分包括黍、小麦族、大米、百合、栝楼根、姜科植物、芡实和野豌豆。陶瓮可能用于酿酒,鬶、盉为盛酒器和温酒器,杯用于饮酒。这一结果首次揭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黄土高原酒的生产和消费情况,也显示了 ...

• 石峁古城石质建筑材料来源探讨

贺黎民 邵 晶 邸 楠(1.武汉大学历史学院;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峁遗址作为石峁文化的核心遗址,同时也是“公元前2300年中国北方区域政体的中心”,在我国文明起源及国家形成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据不完全统计,陕北地区龙山时代石城聚落的数量大约有七八十处,仅在石峁遗址所在的秃尾河流域调查并确认的石城聚落不下10处,包括桃柳沟、庙石摞子、石摞子 ...

• 宁夏石嘴山市新发现一处贺兰山岩画群

3月3日,记者从宁夏石嘴山市获悉,石嘴山市文物部门在贺兰山干沟新发现一处内容丰富、画面生动的岩画群。工作人员正在测量新发现的岩画群。 图片来自受访单位  岩画是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用以记录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宁夏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全国三大岩画体系之一——北方岩画 ...

• 胡振华 袁慧晶:仙人洞里说丰年 海昏遗址看文化

1996年,新华社一篇关于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考古新闻,让世人知道了鄱阳湖滨的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水稻的人工栽培。时光荏苒,近年来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工作,为沉睡的遗址赋予了更多时代意义——考古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惠及群众,激发起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沉热爱,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考古工作人员对江西南 ...

• 郑炳林 王晶波《敦煌写本相书校录研究》书影

  【敦煌】郑炳林 王晶波《敦煌写本相书校录研究》书影

• 试论中国史前的鹿角靴形器

【作者简介】许晶晶,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侯家寨遗址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6AKG001)资助。【摘要】鹿角靴形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类比较特殊的器物。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柄部特征,将鹿角靴形器分为五型,并对其式别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简要探讨了其起源及传播的问题。鹿角靴形器应 ...

• 2000年前的海昏侯国先民都种些啥?

    中国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蒋洪恩教授表示,经研究团队鉴定,从海昏侯刘贺主墓粮库中提取的植物遗存种类为稻、粟、麻、甜瓜和梅。这为追溯西汉先民的农业活动与植物利用,反映当时的丧葬制度,以及墓主人的饮食偏好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快来看看2000年前海昏侯国的地上农作物吧!   2000年前的 ...

• 江汉地区汉代彩绘陶器初步研究

摘要:江汉地区汉代彩绘陶器种类丰富、纹样多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对江汉地区汉代彩绘陶器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其在器物组合、器形、表面处理方式、彩绘纹样、色彩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规律,并对这些彩绘陶器的地域特征、制作、使用、文化因素及其对汉疆域内其他地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关键词:江汉地区;汉代;彩绘陶器彩绘陶器,是指烧成后 ...

• 陕西蓝田新街仰韶遗址史前地震遗迹的发现和初析

  陕西蓝田新街仰韶遗址史前地震遗迹的发现和初析  姚大全1,邵晶2,陈安国1,郑海刚1  (1.安徽省地震局,合肥230031;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710061)  摘要蓝田新街仰韶遗址在抢救性发掘中揭露出疑似自然变形现象.地震和考古人员共同进行现场分析,认为该遗址存在史前地震遗迹,表现为文化层被错动、砂土混杂掠裹和砂土 ...

• 邹飞 高晶晶|涅槃圣地:二十世纪初印度伽西亚佛寺的发掘历程

  摘要:伽西亚遗址,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哥达拉克普尔县西北2.5公里处,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佛陀涅槃的圣地,以著名的涅槃寺和卧佛雕塑著称。1904年伊始,印度考古局对该遗址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活动,发掘了大量的佛教寺院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的佛教遗物,为研究佛教艺术在北印度的发展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同时为该遗址作为佛陀涅槃圣地提供了有力 ...

• 专题研究|游戏型教育模式构建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探索 ——以青少年互动体验展“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为例

郑 晶作者简介 郑 晶(1978—),女,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学、博物馆社会教育。一、游戏型教育相关概述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游戏的普及,围绕游戏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教育界也逐步关注研究并实践此种新型的游戏化教育方式,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将游 ...

• 新发现 |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发现年代集中、数量丰富的仰韶晚期遗存

蒋刘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街道蒋刘村(原咸阳市泾阳县蒋刘乡蒋刘村)东,东邻大堡子村,南近高太路,北为河谷断崖,处在泾河下游南岸的黄土台塬(“咸阳塬”东北端)上,西距高陵杨官寨遗址约15公里。遗址所处地域黄土堆积丰厚、水文优势突出,地势北高南低、平缓开阔。蒋刘遗址于1958年首次调查发现,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 ...

• 傅晶,王敏等:泉州系列遗产整体价值及要素构成研究

原文刊载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第3期泉州系列遗产整体价值及要素构成研究傅晶*,王敏,梁中荟,任远,王超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120)摘 要:系列遗产概念是世界遗产体系近年来的创新点之一,这一概念强调以整体的视角关注遗产组成部分间的内在关联,并认知各组成部分以其特定的贡献角度共同塑造出的超越原有个 ...

• 和田绿洲

和田绿洲作者: 奥雷尔·斯坦因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译者: 方晶、孙莉译出版年: 2020-4定价: 56.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西域游历丛书ISBN: 9787559827128内容简介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这三次探险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 ...

• 从克什米尔到喀什噶尔

从克什米尔到喀什噶尔从克什米尔到喀什噶尔作者: 奥雷尔·斯坦因 / (英)奥雷尔·斯坦因著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译者: 方晶译出版年: 2020-4定价: 46.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西域游历丛书ISBN: 9787559827111内容简介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考古,并先后出版了 ...

• 博物识珍|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生物病害

在往期的“博物识珍”专栏推送中,小编已为大家作过了花山岩画的详细介绍,在欣赏它们文化内涵的同时,我们还应关注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它们“病”了。这是什么情况呢?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通过花山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岩画点——宁明花山岩画,去看看它的生物病害及相关内容的研究。花山岩画局部图  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成功 ...

• 邵晶:石峁十年

  2020年年底,国外《考古》杂志评选出过去10年间的“世界十大重要考古发现”。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入选。一同入选的还有意大利庞贝遗址的新发现、埃及的木乃伊制作、吴哥的遥感考古等等。雪中石峁。  石峁,走到了世界考古的舞台。  落雪缤纷时的石峁最美。眼前的皇城台银装素裹,远处是顿失滔滔的秃尾河,天地间只剩空灵,颇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 ...

• 共筑丝绸之路精神家园——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保护修复纪实

共筑丝绸之路精神家园——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保护修复纪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部阿姆河古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上,是阿姆河流域最重要古城之一。希瓦古城从4世纪就开始持续的商贸活动,在16世纪末成为希瓦汗国的都城,与撒马尔罕、布哈拉同为历史上中亚枢纽地区的丝绸之路重镇,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 ...

• 新发现 | 咸阳曾名新城?陕西大堡子墓地出土考古证据,见证秦汉政权更迭

   大堡子墓地位于秦汉新城(原泾阳县)高庄镇大堡子村西,地处泾河南岸台塬(咸阳塬东北部),黄土堆积丰厚、地势平整开阔。上世纪五十年代调查记录显示,大堡子墓地地表曾有高大封土,今已不存。2017年发掘表明,该墓地为一处以西汉早期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大堡子墓地位置图(上为北)   2020年5月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17年发掘区域 ...

• 试论北周康业墓石榻线刻图像

  2004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市北郊炕底寨村西北,发掘了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的康业墓。该墓为斜坡墓道穹隆顶土洞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紧靠北壁置围屏石榻一具,该石榻明确了北周时期同类石质葬具的性质,而石榻上的线刻却与同时期的粟特人葬具上的图像相去甚远,本文拟就康业墓石榻上的线刻图像做简要论述。一、研究现状  自1999年、2000年和2003年在山西太原、陕西西安相

• 【民族考古】辽墓初探

辽墓是辽代考古文化的重要遗存,是研究辽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清理挖掘了大批辽代墓葬,已发表材料的墓葬达二百余座。其中不少墓葬出土遗物丰富,并发现具明纪年的墓志,为辽代考古研究积累了丰富资料。本文拟以这批已发表的材料为基础,对辽墓的分期、类型、壁画、

• 我国道教考古的重大发掘:认识大上清宫遗址

▲ 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钉帽  ◆ 在过去,我国宗教领域的考古发现多为佛教的石窟、壁画,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遗址被发现、发掘得较少  ◆ 大上清宫遗址是我国道教考古大规模发掘的第一次,是道教文化发源地的第一次祖庭遗址发掘  ◆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揭露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道教正一派祖庭遗址  ◆ “用世界文化遗

• 李静训之二: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发掘

彩绘陶镇墓武士俑玻璃碗鎏金银壶  固原市西城路有一栋仿古建筑颇吸引人眼球。走近细看,这座建筑物外观为四角攒尖宝刹式的仿唐结构,并且融入长城锯齿状垛子的元素,庄重而典雅——这就是固原博物馆,这些装饰造型巧妙地象征了它“丝路要道”和“九边重镇”的历史地位。固原博物馆作为一家综合性省级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12月30日,馆内珍宝众多,其中包括国宝

• 青海都兰县哇沿水库古代墓葬2014年发掘简报

哇沿水库坝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扎麻日村东南约2公里处的察汗乌苏河上(图一)。据已往考古调查与勘探结果可知,坝址所在区域的察汗乌苏河两岸的山前台地上分布着密集的古代墓葬。这些墓葬最早于1982年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发现,并开始长期的发掘工作。1985年,在东距水库坝址约3公里的察汗乌苏河北岸发掘2座吐蕃墓葬。其中一座命名为“都兰一号大墓”,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9年7~9月,青海省文 ...

• 资讯 | 1924年内藤湖南带着一本很有用的目录,赴欧洲访敦煌文献

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可以订阅哦!董康酬神田香岩诗(取自神田喜一郎:《敦煌學五十年》,二玄社,1960)导读伯希和于1908年获得藏经洞文物后,便返回安南河内;复于1909年5月动身来华,随身携带部分敦煌文献,并于一个多月后抵达北平。该年9月,时任清廷刑官的王式通、董康便已侦得此讯,并经由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端方的美籍幕僚福开森,得以接触伯氏,披览并拍摄部分敦煌写本。为集结同好募款集资,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