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度隋唐西域史研究综述
2023年度隋唐西域史研究综述陈静怡 买合木提江•卡地尔2023年隋唐西域史研究朝着深耕细作的方向稳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发表专题论文近百篇,各种专著、论文集及文献辑校成果10余部。此外,还召开了第六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中华文化视野下的龟兹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龟兹学年会等学术研讨会。现择其要者,分 ...
2023年度隋唐西域史研究综述陈静怡 买合木提江•卡地尔2023年隋唐西域史研究朝着深耕细作的方向稳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发表专题论文近百篇,各种专著、论文集及文献辑校成果10余部。此外,还召开了第六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中华文化视野下的龟兹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龟兹学年会等学术研讨会。现择其要者,分 ...
▲ 北京首钢厂随着对工业遗产价值认识的深化,世界各地的工业和铁路遗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一些著名的铁路遗产如奥地利塞默林铁路、印度大吉岭铁路及秘鲁马丘比丘铁路等,都成为了《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亮点。在中国,我们也拥有许多优秀的工业和铁路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著名铁路遗产▲ ...
摘要:在阿尔泰山区,彩陶只存在于巴泽雷克文化之中,它的来源问题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对巴泽雷克文化以及欧亚大陆早期铁器时代其它考古学文化彩陶的器型和纹饰比对,认为巴泽雷克文化彩陶是在新疆东部焉不拉克文化彩陶的影响下产生的。并且随着公元前6~前3世纪巴雷克文化的扩张,彩陶从卡通河下游扩散到阿尔泰其它地区。巴泽雷克文化(Пазырыкск ...
《中国考古学年鉴2023》详细介绍了2022年全国考古界的主要工作成果。全书分为七部分:学科综述、考古文物新发现、赴外考古、学术会议、考古教学、逝世考古学家、考古学文献资料目录。
来源:“旃檀精舍”微信公众号迦腻色迦的遗产孙英刚迦腻色迦的统治时期是公元二世纪(东汉时期),此时是贵霜帝国最繁荣的时期,也是佛教和犍陀罗文明的鼎盛时期。犍陀罗离我们并不遥远文明,而是跟中国文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文明从开始就是开放性的文明,不是闭关锁国的文明,其开放性是我们的文明可以不断更新和绵延不绝的原因。从我们和犍陀罗文 ...
1996年,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对滦县韩新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在韩新庄村东南发现261座瓮棺葬。这批瓮棺葬规模庞大,时代跨度大,自战国中期持续至西汉中期,分布密集,葬具类型丰富且组合方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为战国秦汉时期典型墓地之一。韩新庄瓮棺葬的发现完善了河北乃至京津冀地区瓮棺葬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 ...
长庆二年刘元鼎入蕃陇右段线路考苏海洋作者简介:苏海洋(1971-),男,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甘青地区文明起源,西北历史地理。摘要:利用历史地理学地名沿革考证,地形、地貌调查以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调查等方法手段,研究长庆二年(822)刘元鼎入吐蕃去程中,从成纪经武川、兰州、广武梁、河州、龙支县至鄯州 ...
来源:“世界历史评论”微信公众号贵霜帝国与丝路文明互动:以钱币为视角的宏观考察摘 要:贵霜钱币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是丝路多元文化互动的结果。希腊化钱币在早期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影响是大月氏人和贵霜人能够发行本民族钱币的前提。作为宣扬王权、巩固统治的手段,贵霜统治者不断依据现实需要,将丝路不同的文化展现在自己的钱币之上,使之成为丝路多 ...
《四川文物》是西南地区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物考古类学术刊物。由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坚持学术性为主,资料性和知识性兼顾的办刊宗旨。现已成为西南地区影响最大、最具特色的专业期刊之一,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 ...
《四川文物》是西南地区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物考古类学术刊物。由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坚持学术性为主,资料性和知识性兼顾的办刊宗旨。现已成为西南地区影响最大、最具特色的专业期刊之一,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 ...
《四川文物》2019年第3期 目录 调查与发掘 四川会理县河头地遗址II区2018年度先秦时期遗存发掘简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会理县文物管理所(5)重庆市合川区黄泥塝东汉墓发掘简报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合川区文物管理所(20)四川都江堰市三佛洞摩崖造像调查简报/都江堰市文物局(36)研究与探索 新疆天山南麓青铜时代末期至早期 ...
||考古中国关键词: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城墙;月亮湾城壕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2000年度发掘的灰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摘要:2000年至2001年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考古发掘共发现先秦时期灰坑152座,广泛分布于发掘区各个探方,开口层位、大小、深浅、形制不一,叠压打破关系复杂,出土遗物数量丰富、器类多样,为完善三星堆遗址 ...
||考古中国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摘要: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位于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古城南部、马牧河右岸台地,处于1986年发掘的一、二号坑之间。2021年1月至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上海大学对三号坑进行了发掘。三号坑平面近长方形,面积约14.17平方米。坑内堆积由上及下可分为填土、灰烬与坑底遗物三部分。经初步统计,坑内出土了 ...
日照莒县辛庄子墓地瓮棺葬发掘简报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原载《海岱考古》2024年第2期)摘 要:2023 年4~5 月,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对莒县辛庄子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地是山东地区正式发掘的战国两汉时期为数不多的以瓮棺葬为主的墓地,瓮棺葬集中分布,形制多样,既有单器葬,又有多器葬、瓦棺葬及小型砖椁墓,对认识战汉时期鲁东南沿海地区瓮棺 ...
▎考古中国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关键词:戴家梁城墙;三星堆遗址;先秦时期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戴家梁城墙2015年度发掘简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关键词:三星堆遗址;戴家梁城墙;城壕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ⅡB2区2017年度发掘简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关键词:三星堆遗址;ⅡB2区;先秦时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摘要:20 ...
《北方考古》为中国人民大学北方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编的学术刊物,每年出版2辑,主要刊发北方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以推动考古事业的发展。第17辑《北方考古》由文物出版社于2024年9月出版,收录考古简报、研究论文、译文等20篇文章。本公众号后续拟将其中文章择要推送,以飨学界,敬请关注。如需进一步了解和引用,请核对 ...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一间实验室里,有一座长宽高分别为40厘米、40厘米、50厘米的黄土城墙微缩模型。这个模型内常常插着几个探头,探头上延伸在外的电线连接着一台检测仪器,仪器上实时显示着该黄土模型的含水量、温度和电阻率等数据。“各地区的土壤都有相似的结构。我们用不同地方的土壤做成微缩城墙模型,在不同环境下通过仪器检测其内部变化 ...
摘要:汉唐时期都城城门遗址是中国古代都城和建筑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唐都城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系统刊布,为研究城门建筑遗迹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材料。本文梳理了汉唐时期都城城门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的重要贡献,结合考古学、建筑史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考察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的建筑遗迹考古研究夯实基础。在中国古代建筑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两 ...
2022年8月,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年度青年学者交流活动,正值中国考古学开启新的百年,便以“百年之际:问题与探索”为题,分走出洞穴、城乡之别、墓葬礼仪、面向海洋、科技应用、精神文化和中国学派七个环节展开研讨。本期发表的几篇文章,即为部分研讨成果。百年以来,重建中国古史,为历史时期多民族统一国家确立史前基础,一直 ...
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与实施 作者:曹兵武出版社:学苑出版社副标题: 策划设计与实施出版年: 2006-6页数: 205定价: 33.00元装帧: 简裝本ISBN: 9787507726039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博物馆陈列工作的几个观念问题、倡导先进文化抵制垃圾展览、运用市场化手段做好博物馆的展示宣传、浅谈博物馆“送展下乡”等内容。 本书是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博物馆学会和中 ...
新书坊 | 沙畹《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碎金书坊碎金书坊2024年10月25日 16:40北京新|书|坊2024年57期中国的山岳俱为神明。——沙畹拆解泰山信仰的层累历史诠析神明崇拜的嬗变过程法国汉学经典之作探求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泰山》是法国汉学家沙畹的代表作,也是他颇具特色的一本著作。在书中,沙畹充分发挥了熟悉中国古代文献,尤其 ...
图1巴尔胡特佛塔浮雕 祇园布施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藏需要略作说明的是,图像中的标志性构成要素——须达持金瓶盥洗释迦手的情节,在涉及祇园精舍建立的多数汉译经典中都未出现,主要见于译自巴利文的《本生经·佛入祇园精舍》中,在释迦到精舍后,须达以金瓶为释迦洗手,以作为敬献精舍的最后礼仪:“长者取金瓶,以水澡十力者之手……佛受精舍,述谢辞并述 ...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一术语,用以指代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之间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的丝绸贸易交通道路。在丝绸之路这一古老而繁忙的贸易通道上,动物不仅仅是负载货物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其中,马和骆驼作为两大代表性动物,在丝绸之路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匹以其迅捷的奔跑速度和良好的耐力, ...
《世界考古研究动态》征稿启事及撰稿格式
内容简介 《三晋秘崖——中古野外石刻考察》收录了近年来刘勇在山西大地考察不可移动石刻文物的文章,它们从历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对石刻上的“文化密码”进行了学术考证、史料阐释和现状描述,让这些深藏于千沟万壑中的历史遗迹重新进入当代学者的视野。全书按晋北、晋东、晋东南、晋中南的顺序梳理,所收石刻大多是民间所为, ...
明楚王墓为明八代九位楚藩亲王墓葬群,贯穿明代始终,是现存时间跨度最长、格局最清晰、占地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亲藩墓群。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明楚王墓遗址公园内。为加强对明楚王墓及明代藩王制度、相关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明楚王墓文物管理所特举办“明楚王墓与明代藩王文化”学术研讨 ...
作者简介吕丽军,男,1980年生,山西太原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博士生,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艺术硕士,山西师范大学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美术学(书法)硕士研究生。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讲9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持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主持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1项,主持 ...
本书不仅深入探讨了蒙古民族及其聚居区的地理和文化特色,追溯了蒙古民族的起源和发展,还详细揭示了其在蒙古国、中国和俄罗斯的分布及其与这些地区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介绍了蒙古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动植物资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蒙古民族及其聚居区的视角。同时,书中还全面涵盖了蒙古民族文化 ...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莫尔寺遗址文 图 / 曹攀攀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4年09月刊莫尔寺遗址全景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喀什伯什克然木乡莫尔村东北约4公里的一处高台地上,是我国最西部的一处大型佛寺遗址,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世纪末,莫尔寺遗址吸引了多支西方探险队的注意,斯坦因、伯希和等曾到遗址进行探察,斯坦因还对地面建筑 ...
本论文集分考古篇、古代玻璃篇、文化遗产保护篇三大部分,大致可涵盖安家瑶教授的治学领域和主要学术贡献。中国考古学的九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