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景帝阳陵帝陵陵园东阙门遗址发掘简报
原文发表于《考古文物》2024年第8期,27-37+2页内容摘要:2011年4月~2012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联合,对汉阳陵帝陵陵园东阙门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出土以瓦当为主的各类遗物234件(组)。此次发掘进一步厘清了阳陵帝陵陵园的结构布局和东阙门的营造方式,寻找到东阙门建筑规制提升的证据并确定了其毁弃的原因,也为 ...
原文发表于《考古文物》2024年第8期,27-37+2页内容摘要:2011年4月~2012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联合,对汉阳陵帝陵陵园东阙门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出土以瓦当为主的各类遗物234件(组)。此次发掘进一步厘清了阳陵帝陵陵园的结构布局和东阙门的营造方式,寻找到东阙门建筑规制提升的证据并确定了其毁弃的原因,也为 ...
山东蓬莱范家遗址调查、勘探、试掘简报 文 / 烟台市博物馆 范家遗址位于蓬莱市刘家沟镇范家村西北,地势为高台地,呈中间高四面低的鳖盖状。该遗址于2004年配合龙烟铁路工程建设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图一),当时采集到鼎足、把手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物。2014年6~7月,为配合龙烟铁路蓬莱段工程建设,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托,烟台市博物馆组织考古队 ...
烟台开发区大仲家遗址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文 / 烟台市博物馆 大仲家遗址位于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大仲家村东,原属蓬莱市,后划归开发区。1974年冬,大仲家村村民平整土地时发现该遗址,遗址东南部上万平方米被挖掉平整,出土了陶、石器等部分遗物。1975年蓬莱县文化局对该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1979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 ...
江苏盱眙泗州城遗址考古勘探简报贺云翱 冯慧 路侃 朱广金按:本文发表于《南方文物》2024年第4期。摘要:泗州城遗址位于江苏省盱眙县境内,是清代康熙年间被洪水整体淹没的古代大运河城市遗存。2004年,经考古勘探,基本确定了古泗州城内外城垣位置、城垣构筑方法、城址的四至、具体走向、城门位置和城门的大致结构、城内主要道路、古汴河和部分重要建筑区 ...
关键词: 明代; 河南省; 长城摘 要:在今山西省左权县、黎城县以及泽州县与河南省沁阳市、辉县市均发现有明代长城遗存。依据有关石匾、石碑和长城墙体形制及相关史料判断,此类遗存是明代嘉靖年间为防御蒙古族入侵河南,河南巡抚李宗枢新建或利用前代长城重建而成。除防御蒙古族进犯以外,这类设施也起到了检查过往行人、防止匪盗的作用。河南省明长城与九镇 ...
《东方博物》编辑部地 址: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文化中心浙江省博物馆《东方博物》编辑部邮政编码:310024电 话:0571—87979331投稿邮箱:dfbwbjb@163.com来源:《东方博物》编辑部编辑:于红杰、赵任子初审:施义亭、俞珊瑛、赵任子复审:施义亭、应霁民终审:杨 玲 ... ... ...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江西景德镇浮梁瑶里瓷业原料片区发掘简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浮 梁 县 文 物 管 理 所浮梁县明清时为饶州府所辖,旧名“新平”“新昌”,下辖景德镇。唐天宝元年(742 年)“以溪水时泛,民多筏木为梁”,故名“浮梁”。浮梁县有悠久的制瓷传统,志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县域内分布有大量瓷窑址遗 ...
南阳市汉景小区十一号墓发掘简报崔华(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原载《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年第23期)摘要:2009年1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汉景小区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砖室墓1座,在后室门柱上有两幅汉画像石。出土的4件胡人俑造型生动、形态各异,在南阳地区比较少见。为研究这一地区汉代文化和墓葬的埋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资料。关键词:南阳;东 ...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雁窝池汉墓发掘简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原载《草原文物》2023年第2期)【摘要】雁窝池墓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雁窝池村西南。为配合乌玛高速惠农段的建设,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清理了5座汉代砖室墓,出土陶、石、铜、铁等各类遗物60余件,为了解惠农以及石嘴山地区两汉 ...
太原隋代斛律徹墓清理简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原载《文物》1992年10期)1980年4月,山西太原西南郊沙沟村村民在村西取土时发现古墓一座。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朱华、畅红霞和太原市文管会申承金三人接到报告后前往清理,现将情况简报于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太原至义井公路西侧约200米处(图一),地表上未见封土,方向8.5º。砖筑单室 ...
北京海淀明御马监太监周臣墓发掘简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原载《文物》2023年第9期)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为配合中国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工程用地范围内发现的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地处西直门外,南侧紧邻万寿寺路,西距延庆寺260米,西南距广源闸300 ...
辽宁大连市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原载《东北史地》2014年第2期)图三 T0152-T0510东部剖面图第一层,黑色腐殖土,颗粒较粗大,结构疏松,厚0.1-0.15米,内含大量植物根茎、碎石块及少量红烧土颗粒,出土遗物有陶器残片、石器、骨器和贝壳等,为现代表土层。第二层,黑褐色土,质地较细腻,结构紧密,厚0.1 ...
中晚唐以降,河朔地区流行仿木结构砖室墓[2],实质上是对地面木构建筑的模仿,由于营造工序相对较为复杂,使用者一般为有一定财力的官员、地主、富商等人群。本区域的这类仿木结构砖室墓在晚唐宋元北方地区有较大影响力,有必要探讨其发展脉络。目前关于河朔地区宋金时期仿木结构砖室墓的研究成果[3]虽已有一定数量,但对于仿木结构砖室墓形制分期等基 ...
一、布里村M63出土乐俑的分类姿态俑共11件,即表演场景中除伎乐俑之外、其他呈特殊动作姿态的人俑。姿态俑按坐、立之别可分为“坐式姿态俑”和“立式姿态俑”两种,二者数量分别为4件和7件。尽管这些人俑没有演奏乐器,但从空间位置关系来看,其与伎乐俑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表演场景。布里村M63伎乐俑数量及乐器种类与数量为目前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之最,其丰 ...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西门内南侧2024年考古发掘简报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摘要:景德镇御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心的珠山地区。2024年4月至6月,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对御窑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其中,御窑厂西门内南侧区域位于御窑厂中部偏西,实际发掘面积80平方米,发现并清理 ...
图一恒安街御昌佳园M11、M96位置示意图图二 M11平、剖面图 出土器物 M11共出土器物23件,质地均为泥质灰陶。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陶俑及模型明器,第二类为实用生活陶器。第一类:陶俑及模型明器。可以分为三组,即家居生活俑、动物俑及模型明器。第一组:家居生活俑,4件。男侍俑 2件。均为站姿。标本M11:6,头戴垂裙风帽,帽后凸起,帽与帽裙 ...
河北隆尧乡观遗址Ⅰ区战国墓葬发掘简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隆尧县文物保管所(原载《文物春秋》2019年第4期)【关键词】河北隆尧县;乡观遗址;战国墓葬;考古发掘【摘要】2014年,为配合南水北调水厂以上输水管道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隆尧县文物保管所对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乡观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 ...
河北三河老辛庄金代砖室墓清理简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原载《文物春秋》2017年第6期)【关键词】河北三河市;老辛庄遗址;金代;砖室墓【摘要】2016年7月31日—8月4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三河市文物管理所对三河市老辛庄发现的2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了一批陶器、瓷器、铜器、银饰、木饰和铜钱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判断,墓葬年代 ...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西门内南侧2024年考古发掘简报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摘要:景德镇御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心的珠山地区。2024年4月至6月,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对御窑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其中,御窑厂西门内南侧区域位于御窑厂中部偏西,实际发掘面积80平方米,发现并清理 ...
本文转载自:考古与文物
盐城城区东南至伍佑镇之间,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土墩,俗称头墩、二墩、三羊墩、三墩。自60年代起在范公堤一线土墩上发现了大量的汉墓。盐城地区的汉代墓葬对于研究汉代葬俗考古学问题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镇江博物馆联合对东闸新村墓地(头墩)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西汉至明清时期墓葬 270 座,其中汉墓 14 座 ...
景德镇东埠明清码头和古街遗址考古发掘简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摘要:东埠村是景德镇高岭土由高岭瓷土矿运往镇区的重要节点,为了深化景德镇瓷业文化研究,2024年4月至6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对东埠明清码头和古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道路和房屋遗迹各一处,为研究东埠村落扩张和高岭土 ...
景德镇观音阁窑址东区2024年考古发掘简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摘要:2024年3月至7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对景德镇观音阁窑址选择6处地点分区进行了考古发掘。位于窑址东部山坡下的东区TG2、TG3两个探沟,揭露了一批明代中晚期的瓷业作坊遗迹。出土遗物丰富,以青花瓷为主,器型有碗、盘、杯等,纹饰多样 ...
景德镇观音阁窑址南区2024年考古发掘简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摘要:2024年3月至7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对景德镇观音阁窑址选择6处地点分区进行了考古发掘。位于窑址南部区域的TG7,经发掘揭露出一批分布集中的明代中晚期制瓷作坊遗迹,以及南宋至元代原生窑业堆积,出土了数量众多、品类丰富的瓷器、窑 ...
南越国番禺城是秦汉时期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也是广州目前可以确定的最早的城。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及考古资料,结合近年来广州黄埔北部的考古新发现,番禺建城前岭南地区的核心区域得到了重新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岭南加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始于新石器时代,最终于秦汉时期完成。 ...
汉唐时期都城城门遗址是中国古代都城和建筑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唐都城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系统刊布,为研究城门建筑遗迹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材料。本文梳理了汉唐时期都城城门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的重要贡献,结合考古学、建筑史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考察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的建筑遗迹考古研究夯实基础。 ...
在阿尔泰山区,彩陶只存在于巴泽雷克文化之中,它的来源问题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对巴泽雷克文化以及欧亚大陆早期铁器时代其它考古学文化彩陶的器型和纹饰比对,认为巴泽雷克文化彩陶是在新疆东部焉不拉克文化彩陶的影响下产生的。并且随着公元前6~前3世纪巴雷克文化的扩张,彩陶从卡通河下游扩散到阿尔泰其它地区。 ... ...
基本信息: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1月印次:1ISBN:9787501082766内容简介: 2012年,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西山坡的佛寺遗址出土了一批辽代彩绘泥塑罗汉像。这些塑像模仿真人形象,具有世俗的审美取向,与以往所见的标准化佛教塑像大不相同。西山坡 ...
鲁北泰沂山脉北麓山前平原地带是海岱文化区农业出现最早的地区。后李文化多个遗址中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粟、黍、稻等农作物遗存,耕作、收割类农具以及农作物脱壳、加工工具。早于后李文化的赵家徐姚、扁扁洞等遗址中发现的磨制石器、陶器、用火遗迹等,为后李文化农业溯源提供了线索。鲁北地区种植的粟、黍等作物可能是本地起源。晚更新世至早全新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