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江汉考古》2021年第6期(纪念中国考古学百年专号)目录及摘要

纪念中国考古学百年专号Chinese Archaeology严文明李伯谦王巍宋新潮赵辉等赵宾福陈胜前栾丰实张星德 田建文 张弛郭伟民韩建业秦小丽李新伟张海戴向明朱乃诚杜金鹏周志清张昌平何驽方勤与陶206 汉文帝霸陵的文献流传与考古发现的江村大墓213 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墓葬出土石砚及相关问题研究222 科技考古——助力中国考古学进入黄金时代229 考古测绘100年233 ...

• 《江汉考古》2022年第1期目录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 曾都区考古队荆州博物馆荆州博物馆鄂州市博物馆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礼堂 周翠云 王远方李京震代丽鹃严辉发左凯文 王志高刘毅 孙怡杰秦存誉 袁广阔苏荣誉宣柳张峰常怀颖等摘要●考古发现湖北随州庙台子遗址西周遗存发掘简报随州市博物馆摘要:庙台子遗址是随枣走廊一处以商周遗存为主的重要遗址,2011年随州叶家山西 ...

• 《江汉考古》2022年第2期目录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保康县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师范大学西南考古与文物研究中心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绛县文物局李彬森段宏振靳健 谢尧亭徐少华王亚 方辉要二峰安瑞军 赵凡奇肖芮 罗运兵 陶洋 张德伟 崔剑锋卢川 刘建业王子杨朱晓雪赵殿增摘要●考古发现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摘要:穆林头遗址位于湖北 ...

• 《江汉考古》2022年第4期目录

编者按:绿松石器和玉器一样,曾发展成为社会高等级礼器,又贯穿于古代中国社会的始终,成为体现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因素。绿松石还常与黄金结合,成为奢侈的装饰品,并伴随着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兼具传统与开放特质、自然靓丽的绿松石,却往往未能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刊以商中期前后材料为重点,组织了一批以绿松石器发现与研究为中心的稿件,以期引起读者 ...

• 《江汉考古》2024年第3期目录

目录5 深切缅怀严文明先生——忆先生与石家河二三事方勤9 浙江德清中初鸣遗址群2017~2019年勘探与发掘简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德清县博物馆20 成都市金沙遗址“罡正”地点商周墓葬发掘简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重庆师范大学32 湖北荆州城北片区两处六朝墓地发掘简报荆州博物馆44 湖北襄阳王寨墓地M299发掘简报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6 ...

• 《江汉考古》2024年第4期目录

目录5 湖北石首走马岭新石器时代城址内城北部2018年发掘简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石首市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所24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金煜”地点H603发掘简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32 湖北荆州熊家冢祔冢殉葬墓地2009年发掘简报荆州博物馆43 南阳南都领御小区13号春秋墓发掘简报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49 武汉洪山青菱都市工业园墓群发掘简报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5 ...

• 《江汉考古》2024年第5期目录

目录5 九州时代的长江文明方辉11 金道锡行——简论商周时期长江中游地区金属流通网络陈建立 张吉 方勤 张昌平 高成林 陈树祥24 苏家垄遗址的性质方勤28 湖北京山苏家垄M88实验室考古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科技考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40 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2020年H39、H40 ...

• 金道锡行——简论商周时期长江中游地区金属流通网络

一、曾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曾伯簠的国属以往曾有争议,伴随湖北京山苏家垄曾国墓地的发掘与研究得以明确。2017年苏家垄M79中出土了成组曾伯器及夫人孟芈克母器。由此可知,传世曾伯之夫人则为芈姓贵族,很可能来自楚国。簠及苏家垄M88曾伯簠铭“择其吉金黄膚”,壶铭“用其鐈镠,唯玄其良”,这是春秋汉淮间作器时夸饰金属原料优良的习见辞例,在随州枣树 ...

• 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2020年H39、H40发掘简报

自1966年发现至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围绕苏家垄墓群开展了多次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取得了丰富的考古工作成果。2015年苏家垄墓群进行考古发掘的同时在遗址南部新发现了罗兴遗址点,并在之后的调查和试掘工作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冶铜相关遗存,成为曾国考古中的重大突破,也是曾国考古中该类遗址点的首次发现。2018年后随着苏家垄考古遗址公园规 ...

• 查海遗址晚期社会经济再研究

内容提要:查海遗址是辽西地区兴隆洼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遗址晚期的房址废弃程度低,保存状况良好,且数量较多,居住面上保留了大量的器物。从家户考古的视角出发,对查海遗址晚期家户的生产活动、财富分化、私有化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社会经济状况。结果显示,遗址晚期家户的生产活动出现差异化,有专业化分工的倾向;家户之间的财富积累有一定差异, ...

• 江苏徐州云龙区铁刹山西汉墓M66甲、M66乙发掘简报

江苏徐州云龙区铁刹山西汉墓M66甲、M66乙发掘简报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徐州博物馆内容提要:2012年9月,徐州博物馆对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铁刹山汉墓群中的M66甲、M66乙进行发掘。两座墓葬叠压于同一墓圹内,上层墓(编号M66甲)为竖穴土坑木椁墓,时代推测为西汉中晚期;下层墓(编号M66乙)为竖穴石坑双石椁墓,时代判断为西汉早期偏晚。两墓共出土 ...

• 隋代帝陵制度研究

隋祚短促,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只有两位—隋文帝、隋炀帝。他们的陵墓是研究隋代帝陵制度的基本材料。随着对隋文帝泰陵调查与勘探的深入①,以及炀帝墓的发现,对于深入认识隋代帝陵制度在中国古代帝陵中的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以调查勘探的隋文帝泰陵为中心,对隋代帝陵制度的沿革以及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进行分析、总结和蠡测,不足之处, ...

• 西汉时期墓室壁画浅析

西汉时期墓室壁画浅析席奇峰杨鑫王剑(原载《华夏文明》2021年第2期)西汉时期的墓室壁画继承了战国中晚期开始出现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丧葬绘画中的部分内容与图像系统, 在西汉早期即开创了墓室壁画这一全新的丧葬图像艺术形式。随着西汉各种社会条件的成熟和完善,到了西汉中晚期,以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京畿地区成批地出现墓室壁画, 使这一全新的丧葬图像 ...

• 河南长葛张史马墓地宋代墓葬发掘简报

河南长葛张史马墓地宋代墓葬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许昌市文物考古研究管理所张史马墓地位于河南省长葛市后河镇张史马自然村西北,东距长葛市区约10 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7′23″,北纬34°15′33″,高程124~128米。(图1)图2 M11平、剖面图1.瓷碗 2.瓷碟 3.瓷盏托 4.瓷盅 5.铜钱墓门 位于墓室南端。为砖券门楼结构,由门框、门颊、门楣、 ...

• 文明的自识与自信——“中国文明西来说”及其评论

作者:邹诗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中国文明西来说”(以下简称“西来说”)最早系西方一批传教士想象性的假说,此说自清末民初传入中国,竟很快传播开来,一度被写入中小学教材。自此说形成以来,有关讨论及其批评就没有停止。总的来说,从最初在特殊的历史境遇下一些中国学人较为轻率地接受“西来说”,到随着现代中国国家建构的背景下中国学界对“ ...

• 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赵维玺 张正泉摘要民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在国家转型、边疆危机迭起的背景下,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并呈现出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新的历史面相,具体表现为逐渐觉醒的中华民族意识成为新疆各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反对 ...

• 《西域闻见录》民族志书写特征论析

来源:《民族学刊》2024年第3期《西域闻见录》民族志书写特征论析沈雪晨 阿比古丽·尼亚孜摘要《西域闻见录》是记载清中前期的西域史地、民族风俗的重要私修著作,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学、人类学研究方法,从民族志文本分析的视角考察了《西域闻见录》的写作意图、行文逻辑与编纂体例,探讨其在民族志视域下的书写特征。作者七十一在“自序”中完整表达了自 ...

• 若干唐代西突厥史料献疑

来源:《西域研究》2011年第3期若干唐代西突厥史料献疑陈涛内容提要法国汉学家沙畹曾对西突厥史料中的一些错误有所考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对若干唐代西突厥史料进行考辨。我国古代史籍中保留丰富的有关西突厥的文献记载,法国汉学家沙畹在1903年出版了《西突厥史料》一书,沙畹先生在书中对西突厥史料中的一些错误有所考订,冯承钧先生翻译此书 ...

• 绘画所见永乐时期明朝与帖木儿帝国的文化交流

永乐时期(1403-1424),明朝与帖木儿帝国是当时亚洲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经济文化均处于各自辉煌阶段。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藏《牵马图》残本、《海东青图》以及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细密画《花园宴会图》,是记载这一时期两国经济文化交往的珍贵历史图像。画面中出现的大西马、海东青、猎豹,呈现出当时亚洲宫廷狩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织金服 ...

• 丝路名馔“驼蹄羹”杂考

来源:《西域研究》2011年第3期丝路名馔“驼蹄羹”杂考高启安内容提要“驼蹄羹”,即以骆驼足掌为原料烹饪的羹醢类肴馔,出现于魏晋时,唐以后逐渐知名,被认为是上等肴馔而受到许多文人骚客的吟诵,元代被列入“八珍”。为防止长途运送导致腐败,驼蹄原料须以红曲浸过,驼掌为结缔组织,其烹饪方式为文火煮烂,切片后加调味料烹煮成羹醢类肴馔。塞外驼蹄 ...

• 荣新江|唐朝西域胡人在长安的生活

本文原载《张传玺先生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23年12月,第327~343页。感谢荣新江教授授权“西域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引用请据原文。唐朝西域胡人在长安的生活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唐朝都城长安,不仅仅是当时物质文化的聚集地,而且也是精神文化的汇集之区。这里既有来自西亚波斯帝国的国王和贵族,又有投诚或勤王而来的突厥、粟特首领;既有操 ...

• 古埃及象形文字:探索象形文字的历史和含义

Les hiéroglyphes de l'Égypte antiqueDécouvrez l'histoire et les significations des hiéroglyphesTrevor NAYLOREditeur : GUY TRÉDANIEL ÉDITEURISBN : 978-2-8132-3055-3Ce beau livre a une magnifique reliure chinoise et a de nombreuses illustrations, contient u

• 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考古遗址

Archaeological Sites of the Nile Delta of EgyptA Gazetteer

• 冉万里 | “陵墓若都邑”视角下的唐陵石刻与治国策略

“陵墓若都邑”视角下的唐陵石刻与治国策略摘 要唐陵的设计遵循“陵墓若都邑”的丧葬观念,其设计明显模拟了唐都长安。在这一理念下,唐陵石刻同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前期帝陵石刻的变化与唐文化的渊源、唐王朝对边疆经略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它们对于认识唐王朝的边疆经略重心从南向西及其西北转变有重要价值。关键词陵墓若都邑; 唐陵石刻; 治国策略帝陵不 ...

• 全国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

“十四五”以来,各地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积极推进“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加强城乡建设中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涌现出一批优秀案例。为更好地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征集推介活动,全国27 个省、自治区、直辖 ...

• 宿州市博物馆铜镜集萃

宿州市博物馆铜镜集萃宿州市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24年9月宿州市博物馆馆藏铜镜159面。馆藏铜镜造型多样,纹饰精美,涵盖了多种表现题材,更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铭文,时间跨度上涵盖了战国至明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宿州市博物馆铜镜集萃》收录馆藏精品铜镜114件,同时收录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宿州工作站考古发掘并收藏保管的宿州境内出土的精品铜镜1 ...

• 试析辽西地区夏商矿冶遗存

内容提要:辽西地区夏商矿冶遗存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约相当于夏及商前期;第二阶段约相当于商后期。第一阶段虽出现了与中原地区类似的采、冶、铸分离模式,但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存在根本区别。这一时期的矿料资源主要供应本地及周边地区,另有少量可能输送至中原地区;第二阶段的矿冶生产模式与第一阶段类似,但也存在采、冶生产在同一遗址进行的情况 ...

• “游耕”与史前定居农业社会

“游耕”,又称为迁移农业,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相似,是耕地和居住地均不固定的一种相对原始的农业形态。有学者提出,“游耕”的内涵中,“游”强调移动,“耕”则反映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营生方式。本文中“游耕”的“游”,不同于游牧和游猎采集社会中更偏向季节性移动的“游”,而是人们在居址附近经过多年的耕作行为,耗尽地力,不得不寻找新的居住点和 ...

• 下埃及史前中心遗址考古新进展

下埃及地区一般指尼罗河自南向北汇入地中海时在河口处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带,即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与之相对应的是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地区。下埃及水系发达,水网密布,自史前时期就已有人类在此活动。然而,三角洲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地下文物的保存,也不便开展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考古材料的缺乏,使得我们对下埃及地区史前文明的认识起步较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