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唐代西域官寺及其功能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唐代西域官寺及其功能孟宪实内容摘要唐朝是中国古代佛教发展的高峰,而佛教中国化也在唐代完成。佛教与中国社会发生紧密联系,人生的许多生命礼仪都在佛教的形式下完成,从朝廷到民众莫不如此。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维护丝路畅通投入巨大,安西四镇的驻兵,就是证明。唐朝在西域,不仅驻扎军队,也设置官寺, ...

• 金花纸发展脉络及其在中亚的传播研究

来源:转自“首师大中国史学科”微信公众号,原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扫码关注我们微信:西域研究邮箱:xyyjbjb@126.com

• 郑炳林 司豪强|敦煌郡在西汉经营西域中的战略定位——以敦煌简牍文献为中心

来源:转自“中国历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史学月刊》2024年第4期,引用请据原刊。敦煌汉长城当谷隧汉武帝取得河西后,设置酒泉郡以绝胡羌之道,通西北国,并将酒泉郡作为西汉经营西域最初的基地。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命赵破奴分酒泉郡置敦煌郡,敦煌郡就成为西汉经营西域最前沿的基地。此后,经昭帝、宣帝的持续建设,敦煌郡作为西汉经 ...

• 李建军 | 20世纪以前新疆符号文化的演变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20世纪以前新疆符号文化的演变李建军内容提要本文从符号文化的角度扼要梳理新疆文化中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变迁。新疆传统符号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多元性特征,不少符号作为活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生产和生活。“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是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之一。符号可分为文字符号、 ...

• 程喜霖 | 论唐代西州镇戍——以吐鲁番唐代镇戍文书为中心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2期论唐代西州镇戍——以吐鲁番唐代镇戍文书为中心程喜霖内容提要吐鲁番唐代军事文书揭示西州在玄宗开元元年(713)之前,设置赤亭、柳谷、白水、鸜鹆、银山等五镇、十戍;自开元始银山镇改戍,即西州置四镇、十一戍。其部署:以西州治所高昌城为中心向四周要道辐射状布局,与轻骑兵相辅相成,构成西州军防体系。一、唐代镇戍与 ...

• 中古“全球文明”研究的示范——评荣新江著《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

来源:《艺术设计研究》2024年第1期中古“全球文明”研究的示范 ——评荣新江著《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邱忠鸣扫码关注我们微信:西域研究邮箱:xyyjbjb@126.com

• 汉唐时期北方游牧政权的演进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摘 要:公元1世纪下半叶匈奴政权解体后,游牧政权称首领为“单于”的传统逐渐消失,至北魏时期形成称“可汗”的新传统;匈奴政权的两级领主制未被后来的游牧政权所继承;匈奴建立的“邑落”基层行政组织至突厥时已荡然无存;匈奴三分疆土的做法也未被之后的游牧政权所继承。北方草原并不存在所谓“匈奴传统”,认为匈奴 ...

• 敦煌所出《沙州伊州地志》的中古西域史地研究价值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3年第1期扫码关注我们微信:西域研究邮箱:xyyjbjb@126.com

• 因“果”相连:葡萄沿丝路中国化的亚欧文明互鉴启示

来源:转自“中国历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引用请据原刊。敦煌文献《沙州伊州地志》局部现代欧洲多国出产优质的葡萄酒,这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识,但若因此而认为葡萄来源于欧洲则是错误的认知。其实,早在6000—8000年前,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就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葡萄,公元 ...

• 书写与属性——再论大谷文书中的医学残片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2期书写 与 属 性——再论大谷文书中的医学残片陈明内容提要大谷文书中的医学残片应该是一部(或几部)药方书的残存,对这些残片应该从整体上来考察。本文从其书写和注释的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这些残片是外来的药方集的翻译,译者及其助手用本土中医方书的格式作了一些改写。这对进一步认识域外医学在吐鲁番等西域地区的传 ...

• 蒋洪恩等 | 晋唐时期吐鲁番盆地的谷物种植与收获时间考证 ——基于吐鲁番出土文献

来源:转自“中国农史公众号”,原文刊于《中国农史》2022年第1期晋唐时期吐鲁番盆地的谷物种植与收获时间考证——基于吐鲁番出土文献【摘 要】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大量晋唐时代的文献,为我们研究当地居民的农业活动和植物利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根据吐鲁番出土文献所提供的谷物种植、收获的大致日期,结合朔闰表和史日对照表,推定晋唐时期吐鲁 ...

• 陈晓露|“倚榻饮酒”图像的嬗变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2期图一 新疆喀什出土石雕一、从亚述到希腊:“倚榻饮酒”图像的起源就现有资料来看,“倚榻饮酒”图像最早见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伊拉克尼尼微(Nineveh)王宫遗址出土的一件公元前7世纪浮雕上(图二)。这件浮雕描绘的是新亚述帝国国王亚述巴尼帕(Ashurbanipal)与王后在花园里宴饮的场景:亚述王斜卧在高榻上,与坐在高背椅 ...

• 新疆阿勒泰加朗尕什、哈拜汗墓地发掘成果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2期于建军注释 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克尔木齐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1期。(作者单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排:王文洲审校:李文博审核:陈 霞

• 吴景山 张洪 | 《大唐都督杨公纪德颂》碑校读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1期《大唐都督杨公纪德颂》碑校读吴景山 张洪内容提要《大唐都督杨公纪德颂》碑对研究唐代中期西域、河西地区的民族关系,敦煌地区的行政设置,郡守官员的任命等问题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许多学者都对此碑有过识录。由于年代浸远,碑石破损严重,残存文字漶漫不清,以致各家录文多有讹误,甚至有错简之处,从而对此碑的研究造成许 ...

• 肖小勇 | 西域史前晚期墓葬类型研究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1期西域史前晚期墓葬类型研究肖小勇内容提要本文对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涉及史前时代的墓葬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墓葬类型与年代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同时体现文化的多元特点,这不仅反映在同一墓地,也反映在不同地区上。据《汉书·西域传》,汉代时西域约当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今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是欧亚大陆 ...

• 新疆库车县文物局所藏梵本《法集要颂经》残片考释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1期新疆库车县文物局所藏梵本《法集要颂经》残片考释荻原裕敏内容提要本文比定,新疆库车县文物局所藏库木吐喇出土婆罗谜文字写本为梵本《法集要颂经》残片。前人研究指出,梵本《法集要颂经》可分成三种版本,即说一切有部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本以及一种更加古老的版本。根据笔者研究,库车县文物局所藏残片属于第二个版本,即 ...

• 徐晓旭,贾瑞霞|丝绸之路与希腊化城市

徐晓旭教授徐晓旭,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贾瑞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北宋诗人张俞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寥寥数语,不仅令人明显地感受到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生活质量的差异,也让人们能够从中窥见从蚕丝生产到丝绸消费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城乡分工。甚至于像北宋那样富裕的社会,也只有 ...

• 鲁靖康 | 清代新疆镇迪道再探

期刊索引 《历史地理研究》2023年第2期,第55—67页鲁靖康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太原 030031摘要清代新疆镇迪道系由安西道和乌鲁木齐差缺粮务道改置而来,在同治以前的承平时期肩负着内地直省藩、臬两司之任,辖境内既有正式设立的府厅州县政区,也有分防佐贰杂职分担州县的部分职能。同期该道由陕甘总督“统辖”、乌鲁木齐都统“兼辖”, ...

• 胡康 | 唐天宝年间的北疆边防与边地经营

一引言严耕望曾对唐朝在河套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演变做过系统考察,王永兴、李鸿宾、艾冲、李宗俊、冯雨晴等学者在讨论朔方军的发展或河曲地区的驻军时,也都或多或少关注到天宝年间唐朝北疆边防的调整。但由于侧重点的不同,学者们并未对这一调整展开充分讨论。任艳艳在讨论河东道的政区调整时,将重点放在了开元和安史之乱时期,对天宝年间的河东形势论述 ...

• 葛承雍 | 唐代丝绸之路上波斯商人的样子

来源:“文汇学人”微信公众号唐代丝绸之路上波斯商人的样子葛承雍多年来,考古出土的唐代胡俑中背行囊弯腰者较为多见,海内外学术界许多研究者都将他们定名为“步行胡商”或“波斯胡商”“大食商人”,指代穿越茫茫西域丝绸之路的商人。凡是向人们展示丝绸之路商贸时,就会摆出这类胡商形象的陶俑。从目前搜集到的几十具这类胡商陶俑造型来看,形象可大致 ...

• 王进玉:新疆龟兹石窟青金石和氯铜矿颜料的有关问题

编者按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23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于11月17、18日召开。会上,国内和日本的色彩专家进行了精彩缤纷的学术报告,在学界和业界产生了热烈反响。为进一步分享会议研讨内容、推介参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本微信平台将陆续推出各位专家在年会上的发言。敬请关注!图2 莫高窟第249窟 北魏图5 克孜尔第179窟飞天(石膏、铅丹 ...

• 赵海霞 | 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赵海霞内容提要由中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凝聚而成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尽管在民国时期的38年中,中央执政者数次更迭,内忧外患不断,但新疆各民族始终维系着不间断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有的是在官方主导下开展的,有的是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自发行为。在向汉文化学习、借鉴过程 ...

• 李晓岑 郑渤秋 王博 | 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古纸研究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1期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古纸研究李晓岑 郑渤秋 王博内容提要为研究新疆古代的纸和造纸工艺,本文采用外观观察和纤维分析等方法,鉴定了一批吐鲁番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的古纸,其年代处于东晋到唐代之间。分析表明,这些纸张的原料主要是苎麻、大麻和构皮,纸张的生产方法有浇纸法造纸和抄纸法造纸两种,加工方法 ...

• 梁俊艳 | 荣赫鹏与英国在新疆和西藏的殖民扩张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1期荣赫鹏与英国在新疆和西藏的殖民扩张梁俊艳内容提要荣赫鹏置身英国和俄国在中亚进行的大角逐中,先后深入我国新疆和西藏腹心地区考察,乃至带兵武装入侵西藏,他的行动加重了我国近代的边疆危机。本文利用大量中英文档案等资料,对荣赫鹏在英国对我国新疆和西藏扩张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分析,期有助于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19世 ...

• 葛承雍|中国境内所发现的祆教圣火坛

本文原载《故宫博物馆院刊》2024年第1期,引用请据原刊。中国境内所发现的祆教圣火坛葛承雍内容提要:祆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因为圣火是祆教传播的象征,所以圣火坛是其最著名的文化标志。本文对中国境内考古出土、海外回归及流散的祆教圣火坛进行了图像整理与分析,指出在中国境内屡屡出现祆教元素的北朝隋代墓葬石葬具,填补了史书的阙失,证明祆 ...

• “外文铅饼”的百年考证与释读——兼论其与丝路希腊式钱币的关系

扫码关注我们微信:西域研究邮箱:xyyjbjb@126.com

• 阳关:西汉经敦煌郡与西域间交流交往的关隘——基于史籍与出土文献的考察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引用请根据原刊。阳关:西汉经敦煌郡与西域间交流交往的关隘——基于史籍与出土文献的考察魏迎春 郑炳林内容提要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 ...

• 从多元到混一:中国古代实边的演进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4年第1期通古斯巴西古城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唐代安西都护府曾在这一带实行军屯。图为1928年发现于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的《大历十四年(779年)白苏毕梨领屯米状》(即发给屯田士卒白苏毕梨粮食的记录),引自王春法主编:《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北京:北京时代华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