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县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基本信息: 编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 茂县羌族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8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6613 内容简介: 营盘山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县城所在的凤仪镇,遗址地处岷江东南岸的三级阶地上。2000、2002、2003、2004、20 ...
基本信息: 编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 茂县羌族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8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6613 内容简介: 营盘山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县城所在的凤仪镇,遗址地处岷江东南岸的三级阶地上。2000、2002、2003、2004、20 ...
学者简介:钱国祥,1983年7月获得吉林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83-1992年,先后参加了北京琉璃河西周墓地、汉魏洛阳城大城墙垣、东墙建春门、北魏外郭城及大市、城西东汉大墓及墓园遗址、北魏宣武帝景陵等考古发掘工作。1993年起,负责汉魏洛阳城考古工作,先后主持金墉城、永宁寺院西门及塔基、北魏宫城阊阖门、二号与三号宫门、太极殿与东堂等考古发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汉唐城市与墓 ...
一件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东汉彩绘陶楼,如何用科技的手段复原它光彩亮丽的“原貌”,并进一步揭开其中秘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给出了答案。
基本信息: 编著: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030599742 内容简介: 本书为庆祝林沄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共收录47篇论文,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四个学科。考古学研究的论文为本书的主体,其次为古文字学、历史学 ...
长城作为当今体量最为庞大的文化遗产,屹立在华夏大地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不但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地标,也成为展示民族符号的精神标识。四十年来,通过锲而不舍地持续开展工作,长城保护事业不断砥砺前行,成绩斐然。
中国的陶瓷制造与农业文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制陶是世界所有农业文明所共同具有的特征,它也和定居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都有制陶,但为什么在这四大流域,只有中国完成了从陶到瓷的跨越,并发展出独一无二的瓷器文明(图一)?它们都与农业文明有关,但也与文化因素有关。和前三个农业文明相比,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被周边的海洋所环绕,交通比较发达,亚非 ...
基本信息: 编著:深圳博物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7306 内容简介: “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由深圳博物馆联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市周原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岐山县博物馆、宝 ...
东周时期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北方系青铜服饰品可分为身体装饰和服装配饰两大类,其中服装配饰按位置和组合又有缝缀在衣物上的缀饰、腰带部件和装饰腰带的腰带饰、悬挂在腰间的挂饰三种。当地有注重腰部装饰的服饰传统,腰带饰十分发达,随葬的服饰品也多集中在腰部。这种注重腰部装饰的习俗体现了勤于骑射的人群的服饰传统,服饰品的造型和使用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审美倾向。
麋鹿,因其脸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角似鹿而俗称“四不像”,是产于我国的一种珍稀动物。我国最早的麋鹿化石发现于中更新世地层中,此后一直到商周时期,我国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麋鹿种群都十分兴旺。从周代开始的较长历史时期,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麋鹿自身的变化,以及先民捕猎、农田耕作、原始巫术等人为方面的原因,野生麋鹿数量急剧减少,从驰骋大江南北,到偏居江淮一隅。清代康乾时期,皇家将残余麇鹿圈养于北京南苑 ...
讲述人: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古城考古队 我叫陈明辉,是良渚考古工作站站长,我带领的团队是最年轻的第四代良渚考古人。团队成员基本都是“80后”“90后”,他们充满活力、各有所长,有人负责水利考古,有人负责地质考古,还有人负责动物考古、植物考古。1986年,浙江以反山发掘为转折点,掀起了中国玉文化研究的高潮。80年代的我们,对于良渚的认识可能主要是以玉器为主,时至今日,良渚考古人在这块遗址上发现了城市, ...
邵会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学系,2002-2007年在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中国北方青铜时代考古,2007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在2012-201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一年。科研方向包括中国北方青铜时代考古、新疆考古和欧亚草原考古。主持和参与多个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代表作有《新疆史前时期文化格局的演进及其与周邻地区文化的关系》、《欧亚草原东部的 ...
基本信息:编著:首都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2月印次:1ISBN:9787501058068内容简介: 2018年9月~12月“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展览汇集17家文博机构的270(件)套文物,展览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勾勒出一幅辽代全景图。本书为展览同名配套图录,包括学术论文和图录两大部 ...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国家博物馆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1月印次:1ISBN:9787532550203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钱币1000余件,包括金属铸币及纸币,以流通钱币为主,其他非正式流通钱币亦有少量收入,时代上起自宋代,终于清代,每钱均有正、背两面图。目录总序 王春法前言 谢小铨凡例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宋至清钱币综述一、宋代钱币 北宋 南宋二、辽代钱币三、西夏 ...
全文阅读海昏侯墓出土玛瑙珠、饰件的受沁现象解析(上)海昏侯墓出土玛瑙珠、饰件的受沁现象解析(下)(作者:巫新华、杨军、戴君彦 原文刊于《文物天地》2019年第2期)
考古发掘出土(出水)文物(以下简称出土文物),是重要的文化资产,必须予以妥善管理和处置。在建国以来的文化遗产管理实践中,出土文物管理确已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某些问题,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应该加以改革。 一、相关法律规定 关于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管理和处置,对此,我国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修订版)》(以下简称《文物法》)第三十四条:“考古发掘的 ...
全文阅读中国最早石制轴承的功能实验考古试论——查海遗址轴承形态分析(作者:邓聪 香港中文大学;原文刊于《庆祝郭大顺先生八秩华诞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8年,页131~141)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华夏大地出土了大批秦简牍资料,主要包括: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竹简和4号墓木牍、云梦龙岗6号墓简牍、湖北荆州沙市周家台30号墓简牍、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牍、湖南龙山里耶古城1号井和城濠简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购藏竹简、北京大学购藏简牍等。这些简牍资料包含丰富的地理内容和地理信息,对深化秦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信息: 作者:〔瑞典〕蒙德留斯著,滕固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月 印次:1 ISBN:9787100155854 关键词: 考古类型学、蒙德留斯、滕固 内容简介: 19世纪晚期的欧洲,类型学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系统总结当时的类型学理论的代表学者是瑞典人蒙特留斯,蒙德留斯于1843年生于斯德哥尔摩,卒于1921年,着力研究北欧、意大利、希腊等地的青 ...
雍城,是中国东周时代的秦国国都,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长达294年。农历己亥年前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考古人员2018年对雍城遗址核心区的一组建筑遗址进行了发掘,证实该建筑年代为春秋中期,距今约2600年,废弃时间在春秋晚期,这是在新时期大遗址考古背景下,于雍城核心区东大型宫殿群内发现的一处高等级宫室建筑。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浙皖之间的联系似乎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人们却可曾知晓,早在五千年前,这片土地就是文明高地,孕育出华夏版图上光彩夺目的区域型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掷地有声的实证。并且,随着考古的持续推进,良渚文化还在不断刷新人们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全文阅读从出土文献对比景教礼仪吟诵的特色(作者:葛承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文刊于《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6期)
————————————————————————————————————全文阅读夏商都邑铸铜作坊空间规划分析(作者:常怀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8年第5期)
————————————————————————————————————全文阅读试论殷墟青铜器的分铸技术(上)试论殷墟青铜器的分铸技术(下)(作者:刘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8年第5期)
“公共考古学”是美国学者查尔斯·麦吉姆西(Charles McGimsey)于1972年提出的概念,倡导公众、管理机构和考古学者通过合作来保护历史资源。强调考古学的公益性,是考古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中国,公共考古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围绕公共考古教育展开。实施和推行公共考古需要考古学者、管理机构和公众三方合作参与,不是考古学者一方的事情。考古学者有责任和义务将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公布于众,让大众享受到祖先留下的文 ...
许永杰《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十讲》(以下简称《十讲》),是基于他十几年来为中山大学考古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和“考古学方法论及个案研究”课程编辑而成,收录了自1989年至2018年发表的19篇中国考古学研究案例,分为十个专题,全书谋篇布局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于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整体思考。 一个时期以来, ...
1986、87年“反山”“瑶山”遗址的发掘,大大丰富和充实了良渚遗址的内涵,遗址陆续出土的各种精美玉器,一再刷新着人们对中国史前文明的认知。1989年,苏、浙、沪三地考古学家联合编撰的《良渚文化玉器》很好地对这一阶段的考古工作成果作了全面的展示和总结。 30年来,浙江考古人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用智慧和汗水在浙北大地上抽丝剥茧般地揭开了 ...
许永杰《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十讲》(以下简称《十讲》),是基于他十几年来为中山大学考古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和“考古学方法论及个案研究”课程编辑而成,收录了自1989年至2018年发表的19篇中国考古学研究案例,分为十个专题,全书谋篇布局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于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整体思考。
基本信息: 编著:张利芳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532587926 内容简介: 书稿主要梳理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北京市石景山与门头沟区自史前至明清的考古资料,是对北京市石景山与门头沟区历年考古工作的总结。本书从地域角度进行介绍,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总结遗址的调查和发掘;二是总结墓葬的调查和发掘;三概述了其他 ...
编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9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6637 内容简介: 这座规划布局颇有深意的北宋贵族墓园坐北向南、呈倒置酒瓶状,占地面积约一百余亩。由兆沟、家庙、神道、墓葬群组合而成,墓地是整座墓园之魂魄,共埋葬吕氏族人五代,使用时间四十二年 ...
2150多年前,张骞凿空,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迈向那条通往西方的崎岖之路,之后又有班超、甘英、法显、宋云、玄奘、杜环……,因为各不相同的原因,向西走得越来越远,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认识之路、贸易之路、交流之路逐渐形成,并且经久不衰。140年前,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将这条始于西汉长安、途径中亚、止于罗马的贸易之路称作“丝绸之路”(Die Seidenstrasse),从此,“丝绸之路”成了欧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