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匡杰: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包装”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讲过一个故事,有人找他鉴定器物,说自己的祖父是原来民国政府的一个要员随从,曾经追随国民政府从北平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南迁,在南迁过程中,他的祖父开了小差,带了一件文物出来。听到这个故事,朱万章已不打算让他过来。但对方坚持,并带来了所说的“南迁文物”,只见包装盒上写着“故宫博物院”“押运部队七十二军”等字样。朱万章说,“有这么一个封条,这是完全不了解当时的史实,应该是后 ...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讲过一个故事,有人找他鉴定器物,说自己的祖父是原来民国政府的一个要员随从,曾经追随国民政府从北平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南迁,在南迁过程中,他的祖父开了小差,带了一件文物出来。听到这个故事,朱万章已不打算让他过来。但对方坚持,并带来了所说的“南迁文物”,只见包装盒上写着“故宫博物院”“押运部队七十二军”等字样。朱万章说,“有这么一个封条,这是完全不了解当时的史实,应该是后 ...
科学精神面面观近日,网传一段视频显示,甘肃省博物馆“天马西来”后台展池中散落着一元、五角等面值不等的纸钞和硬币。展品上堆满纸币的现象并不是首次出现,此前就有媒体披露,游客在展出的佛像周围投掷钱币祈福,博物馆被当成了“祈福之地”。就此行为,有关专家表示“民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有资料显示,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馆内陈设着魏晋至清代大量珍贵佛教文物,其中佛 ...
新华社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孙丽萍)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之一。记者从上海博物馆获悉,上海博物馆将于2020年4月从新加坡引进“黑石号”沉船文物展,揭开千年唐代沉船神秘面纱。“黑石号”于1998年发现于印度尼西亚海域,因考古学家推测船体当年很可能是撞上一块黑色巨礁沉没而得名。这是一艘古阿拉伯船,装载了数万件中国唐代文物,绝大部分为陶瓷,还有精美的 ...
金蝉玉叶原标题:做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我们的博物馆收藏要强调藏品“见证物”的概念,藏品不是越贵越重要,背后有故事的就是好藏品,因为它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博物馆要收藏“见证物”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是人类发展的过去和今天,为了明天收藏今天。今天的博物馆,遇上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变革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的博物馆“翻了 ...
不久前,埃及国家文物部宣布,埃及与法国联合考古队在尼罗河三角洲的萨马拉丘陵地区发现了埃及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比埃及第一任法老统治时期还早了约2000年。据《今日埃及》杂志报道,考古专家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达喀里亚省的一个小村庄中发现了几口储藏竖井,里面有多个谷仓、陶器和石器的碎片、动物骨骼和植物残骸等。通过这些发现,考古专家们把村庄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约5000年,这意味 ...
有的博物馆在参观者抵达时才告知,免费门票限量供应,想进还得花钱;有的博物馆门票免费了,但进馆后可参观项目少之又少,很多展区仍需单独付费。凡此种种,让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效果打了折扣。今年是我国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免费开放第十年。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央补助资金带动下,全国实行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已有3300多家,占博物馆总数的8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能更好发挥博物馆陈列展览、传播知识的社会功能,对丰富大 ...
这个始吻古喙鸟化石不仅保存了羽毛,还保存了其肺组织。供图:J. Zhang,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撰文:Michael Greshko 大约1.2亿年前,在如今的中国东北地区,一只鸟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死去了。火山灰迅速将它埋葬,以至于它的软组织都没有时间腐烂,矿物质渗透到这些组织中,并将它们的形态保存了下来。 现在,研究者已经公布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化石标本,该标本含有首个发现于早期鸟类 ...
基本信息:编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延安市文物研究所 黄陵县旅游文物局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0月印次:1内容简介: 寨头河墓葬普遍殉牲,比例接近一半,主要为羊、牛、马头、蹄。牛和羊出现的频率较高,可见牛羊与墓地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为当时人们主要饲养的属种。这种现象说明当时畜牧业的发展程 ...
基本信息:编著:黄骅市博物馆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8月印次:1ISBN:9787030583789内容简介: 黄骅市地处河北平原东部,渤海湾西岸,主要为平原地貌和海岸地貌,地势低平,多洼地沼泽。境内河网密布,历史上黄河曾于黄骅入海,现共有河道22条,均属海河流域南运河系。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又因濒临渤海而略具海洋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黄骅境内古遗址众多,尤以战 ...
基本信息:编著:河南博物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8月印次:1ISBN:9787501055319内容简介: 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共推出的“丝绸之路与中原”展览,汇集河南出土的400余件(组)与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物,以时间为主线,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代。共分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五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古代丝绸之路中原与西域密切的文化交流 ...
基本信息:编著:湖北省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9月印次:1ISBN:9787501056538内容简介: 2018年,为纪念曾侯乙墓发掘四十周年,对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基本陈列进行提升改造;同时对部分文物补拍了照片,找到了部分器物线图原稿,重绘了器物分布图,编辑了这本图录。与以往主要以材质为依据对文物分类不同,此次图录完全根据文物出土位置,结合文物材质、功能对文物进行分组, ...
基本信息:作者:李举纲、杨洁、夏楠等编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0月印次:1内容简介: 2009年3月,为配合西安市曲江观山悦住宅小区的基本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长安区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对该项目用地内的古代遗迹进行了发掘,其中有12座蒙元时期墓葬。根据出土墓志可知,这组墓 ...
基本信息:编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作者:许卫红 张杨力铮 殷宇鹏 马金磊 李红艳 狄明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9月印次:1内容简介: 华县高塘乡东阳遗址是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抢救发掘周、秦、汉等时代的墓葬116座及祭祀坑、灰坑,2006年出版《华县东阳》发掘报告。2014年3月至6月,为配合宁西铁路建设 ...
基本信息:编著:重庆市文物局 重庆市移民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586988内容简介: 本书是重庆市万州区武陵墓群的发掘报告。全书以时代先后为序介绍了对该墓群战国至明代墓葬3次考古发掘的成果。本书为全面建立峡江地区战国至明清时期的丧葬文化序列,研究这一时期本地的政治格局、经 ...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9月印次:1ISBN: 9787547918616内容简介: 一、本书所收录青铜器,除“亚獏”提梁罐外,均为晚商都邑殷墟遗址科学发掘出土,共计九十四件。器类包括青铜容器、乐器、兵器和印章,时代分属殷墟文化二、三、四期。 二、全书重视青铜器的出土单位,同一单位所出青铜器集中编排。再依据殷墟考古学文化分期,将各考古 ...
基本信息:作者:肖健一、丁岩等编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9月印次:1内容简介: 《咸阳东郊秦墓》考古报告上编公布了秦都咸阳城西郊(现咸阳市东郊)西耳村52座、尹王村134座中小型秦墓的发掘资料,包括对墓葬形制、葬具葬式、出土器物的客观描述以及器物型式、墓葬统计、年代推定、文化因 ...
全文阅读周之南土:巴国与巴文化刍议(作者:徐良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四川文物》2018年第4期)
全文阅读琉球王国时期中国瓷器的发现与研究述论(作者:张荣蓉 秦大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文刊于《华夏考古》2018年第4期)
全文阅读略论郑州商城外郭城墙的走向与年代(作者:袁广阔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8年第3期)
猴子洞遗址位于会理县新安乡马鞍村城河西岸的二级台地,共计发掘墓葬121座,以石棺墓为主,出土人骨91例,初步推定其时代为新石器到西周时期。部分墓葬存在一种人为破坏尸骨的特殊埋葬现象,有学者将其称为“割肢葬”。由于出土人骨数量较大,整理工作尚未完成,在此,本文仅利用现有资料,围绕古人口学、齿科疾病、疾病和创伤、以及拔牙习俗等方面对猴子洞人骨进行初步讨论。 古人口学统计 古代人群大多聚族而葬,墓地 ...
全文阅读黄河中游及华北地区距今10000至5000年生业状况初探(作者:袁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8年第1期)
2018年10月9日晚七时,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应邀在香港大学研究生堂王赓武讲堂作了题为《人类的敦煌 共同守望》的专题讲座。开讲之前,李焯芬先生、吴志华博士分别代表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和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致辞。王旭东院长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和极富感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丝绸之路与敦煌的前世今生,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艺术及其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文物的流散与敦煌学的发 ...
“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是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项目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联合发起,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上海名道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承办,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并组织志愿者,参与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各项保护与传承工作,并通过专业化培训实现莫高窟需求与文化志愿者能力的精准匹配,进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 ...
【石窟考古与艺术】大通智胜佛与十六王子艺术表现再述…………………………………………………张总(1)榆林窟第2窟正壁文殊图像解析——西夏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之三……………………………………………赵晓星(16)云冈石窟流失造像复位研究…………………………………………………………赵昆雨(26)麦积山石窟第23窟供养人图像年代蠡测…………………… ...
我叫虞弘,鱼国尉纥驎城人,在汉人眼里,我是一个老外。故乡就是爷爷口中的系带鸟,大角羊和胡腾舞。十三岁后,精通多种语言、擅长外交的我,奉茹茹国王之命,出使波斯、吐谷浑、安息等国。从此,故乡离我越来越远。这一年,我又出发了。北齐、北周、隋朝,历经三朝为官。这座繁华的晋阳城令我着迷,粟特人、波斯人、龟兹人的商队为我讲着草原和沙漠发生的惊险故事。琥珀色的葡萄酒中,我仿佛看到了故乡的影像。隋开皇十二年(公元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当我们在追根寻源、探求东方艺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形态时,常常会有“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古代画工画师们选择“这样那样”的理由是什么?影响甚至制约原创绘画语言形态的根源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利用生物分子技术发现,在古丝绸之路沿线,4000多年前人们已经过上农牧业混合的生活。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人们利用传统航海技术、借助季风与洋流在东西方之间进行经济贸易、技术传播、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海上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秦汉,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1800 年代的广州城在中国沿海的古代港口中,广州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5月14日,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两次提到广州。历史文献、考古遗存和文物史迹,充分证明了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 ...
内容提要:聚落形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史前定居农业生态研究。新疆博尔塔拉河上游一些高海拔季节性固定居址的陆续发现,为游牧业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证据。本文以聚落形态理论,结合民族考古学的方法,对以博尔塔拉河上游为代表的西天山史前游牧遗存的生业进行探讨。在充分认识牧业与农业在聚落形态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对如何正确将聚落形态 ...
基本信息:编著: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8月印次:1ISBN:9787030586094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自石寨山古墓群发掘以来数十位作者的研究文章,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包括石寨山出土青铜器图像的诠释、考古文化特征、文化分期、文化命名、青铜器的成分分析,丧葬习俗以及社会阶层和社会制度等。从中可以见到石寨文化(俗称滇文化)的方方面面。目录上册古代云南用贝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