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元代“汗酒”看中国蒸馏酒起源
摘要:元代的蒸馏酒虽有“汗酒”“烧酒”“重酿酒”等汉语名称,但一度流行的“阿剌吉酒”等音译名称,使得中国蒸馏酒起源成为颇具争议的国际性学术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史籍所载“汗酒”及其制备用具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现的相关资料,通过“汗酒”名称和蒸馏器具渊源的探析,认为“汗酒”之名理应源自历史典故“汗出如浆”,而制备“汗酒”的酒铛实乃釜 ...
摘要:元代的蒸馏酒虽有“汗酒”“烧酒”“重酿酒”等汉语名称,但一度流行的“阿剌吉酒”等音译名称,使得中国蒸馏酒起源成为颇具争议的国际性学术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史籍所载“汗酒”及其制备用具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现的相关资料,通过“汗酒”名称和蒸馏器具渊源的探析,认为“汗酒”之名理应源自历史典故“汗出如浆”,而制备“汗酒”的酒铛实乃釜 ...
摘要:东汉陵墓由陵和园二部分组成。行马之内是“陵”,行马之外是“园”。行马之内有石殿、钟虡和罘罳。行马之外有寝殿、便殿、园寺吏舍、掖庭。考古发现的东汉陵园遗址一般有5组主要建筑遗址。根据文献记载对照遗址的特征,封土东侧当是石殿、钟虡,封土南侧是墓屛罘罳。石殿的东北是寝殿、便殿,寝殿、便殿的北部是掖庭。园寺吏舍目前尚难确定。石殿、 ...
责编:昭晣 韩翰
摘要:肥袋足鬲是商时期在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中共有的一类器物。虽然不同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肥袋足鬲形态存在差异,但在面对商文化的扩张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肥袋足鬲消长、中断与复兴的时间却几乎相同。肥袋足鬲所体现的文化传播,反映了华北平原北缘地区与晋陕高原地区人群的交流与互动。晚商时期使用肥袋足鬲的人群往往与佩戴卷云形金耳 ...
责编:昭晣 韩翰
摘要:铁质文物锈蚀产物的稳定性对文物本体的保存与保护具有较大影响,对锈层稳定性的判断是评估铁质文物整体保存状况的关键步骤。“保护能力指数”(PAI)是锈蚀稳定相与不稳定相的含量比值,可用于评估铁质文物的锈蚀程度及腐蚀趋势。近来拉曼光谱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一种半定量方法,可用于计算混合铁质文物锈蚀产物的各组分含量,因此,可利用该方法计算 ...
2024年1月开始,苏州市考古研究所配合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一地块开展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发现一组隋唐房址及房址相关遗存。这组建筑虽破坏严重,但残存部分建造规整,规模较大,且在基槽内出土一批隋代、初唐的器物,结合该地块地理位置,这一发现对研究苏州隋代历史有重要价值,现简要介绍如下。一、相关遗迹单位及隋唐建筑基址平面布局此次发掘 ...
镀锡是古代铜器表面的重要装饰工艺之一,包括热镀法、富锡金属膏剂擦镀法、锡石还原法等多种工艺方法。镀锡铜器表面有银白色光泽,并具备一定耐腐蚀性。学界对于中国古代镀锡铜器的科学研究,始于对云南晋宁石寨山墓地出土铜斧的分析。此后相继在四川峨眉、宁夏固原与内蒙古毛庆沟、甘肃灵台等地也确认了镀锡铜器的存在,这些镀锡铜器的年代集中在西周早期 ...
4月1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一号墓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这个令学术界充满期待的考古项目首次揭开神秘面纱。武王墩大墓无疑是一项重大考古发现,成果发布后,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基于发布成果,我们谈谈对武王墩大墓史学价值的初步认识。首先,武王墩大墓无疑是迄今经过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 ...
摘要:马家塬墓地出现的大角羊、棕榈叶纹、城堞纹、类忍冬纹等图像或纹饰,以及对龙纹扁体环、人形车辖,为战国中期晚段从中亚通过新疆到达甘肃天水地区的波斯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也见于长城地带西段的甘肃省东部、宁夏固原地区以及陕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其中以马家塬墓地所在的甘肃天水地区分布最为集中。这些波斯文化因素均较其来源地有不同程度 ...
摘要:孙龙石椁是目前所见北魏洛阳时代纪年最早的石质葬具,其文字结合图像的主题表达形式颇具特点,具有重要的标本学价值。本文回顾了孙龙石椁的发现与研究历程,纠正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对石椁形制、题铭与榜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文字表达的是一种旌表孝行的意图。文章重点对图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合大量考古新发现,对图像布局及题材渊源、主 ...
渤海地方政权的统治中心,按照史料文献的记载,唐玄宗天宝时期(742~756年)为显州,天宝末年徙至上京,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又一度迁至东京。这些记载得到了考古学的证实,已经发掘的吉林和龙西古城、黑龙江宁安上京城、吉林珲春八连城,分别对应了以上3个统治中心。但从渤海建立的698年到天宝前的40余年间,亦即渤海早期政权的统治中心(早期王城 ...
摘要: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面显微形貌等综合物理化学信息,确定了玻璃珠的玻璃体系、制作工艺(着色工艺、成形工艺)和产地来源,探讨了以丝 ...
摘要:“陂池”一词作为与东汉帝陵相关的文献,主要见于光武帝《营寿陵诏》,对理解两汉帝陵封土变化的作用十分关键。由于文本传抄和误读等原因,以往对“陂池”的解释存在不少差错。“陂池”音义皆同“陂陁”“陂阤”“陂陀”,当释为微微隆起、不平倾斜之貌,唐代人于此早有正解。“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断句无误,李贤注“言不起山陵,裁令封土 ...
摘要:本文主要梳理泰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的历程,使用文献分析法,全面搜集与泰国史前考古有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19世纪中期以来泰国史前考古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地叙述和评论。根据泰国考古学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特征,将泰国史前考古学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中期至二战时期的诞生与形成阶段;第二阶段是从二战 ...
长白山天池畔女真文石碑已发现23年,最先由延边州文物管理所保管,现保存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库房内。石碑发现之后,周长庆在新华社刊发《长白山“女真祭台”文字碑发现记》的报道,陈景河在《吉林日报》发表回忆录和碑文考释,但历史学与考古学界并未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笔者进行长白山神庙复原研究时,考虑到石碑与祭坛作为天池近处唯一保留下来的古 ...
责编:昭晣 韩翰
摘要:位于南北东西交通汇融之地的长江中游,在汉唐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是武昌隋唐墓产生的重要历史场景。汉末至西晋时期,长江中游的考古学文化取得长足发展,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与这里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中原北方战乱时接受移民的情况息息相关。南朝时期,长江中游墓葬的面貌与下游差距加大,表现出具有特色的 ...
摘要:本文对古代叠范铸钱工艺进行了研究,把叠范铸钱发展历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其中汉代经历了初级和中级两个阶段,初级和中级叠铸又被西汉中晚期的上林三官和新莽时期的直流浇铸分开。至王莽第三次改制时,初级叠铸发展到中级叠铸。在此基础上,文中对学术界分歧较大的部分五铢钱叠铸范和遗址的年代、性质进行了探讨,认为它们的年代可能在 ...
摘要:依隋唐洛阳城里坊最新考古勘探与发掘成果,结合出土墓葬(志)材料与传统文献,推定唐代圣善寺作为神龙政变之后营建的政治景观,只存在于洛阳一处。圣善寺是舍宅为寺或改原有寺庙形成,其所在区域的建筑规模与体量,不能满足功能需求,故唐中宗建报慈阁,安置佛像;后又基于隋唐洛阳城原有的里坊规划,以50余步为准扩建僧房。营建后的圣善寺成为洛阳 ...
考古学文化的进退往往意味着该文化的强势与否,折射着背后人群、国家的盛衰,因此考古学文化进退研究对于准确认识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商作为三代文明之一,也是考古学文化研究的重点时期之一;但相较于晚商文化在北方、西方、南方的退缩,其在东方的进退尚需进一步探讨。商文化的东方地区大致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包括临近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 ...
责编:昭晣 韩翰
新石器时代玉琮神面纹玉戚鹰纹玉圭兽面纹玉饰商玉环玉璜玉璧玉璧玉璧带柄人形饰玉鹰玉鸮鼓形玉饰三孔玉刀玉戈西周缀玉覆面龙纹玉环青玉罍鸟形玉戈人首神兽纹玉戈玉马玉羊玉熊玉牛玉螳螂龙形玉觿玉鹿凤形玉饰玉人玉人玉人玉人龙风纹玉圭形饰凤纹玉璜人形玉璜龙纹玉璜人龙形玉饰龙形玉饰鸟纹玉玦猴形玉饰三璜双环双玦玉佩玉玦组佩玉牌连珠串饰玉项饰牙璧兽形 ...
在人类文明史上,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对于奢侈品的消费与追求同样也是一项重要内容。珠饰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受人们喜爱的装饰品之一,在社会进步、工艺水平提高和人们偏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也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材质、形态和装饰工艺,夹金箔层玻璃珠便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此类玻璃珠是将金箔嵌入玻璃层中的人工制品,在珠体不受损的情况下,能 ...
2015~201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靖市文物管理所、师宗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云南师宗县大园子墓地进行了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402座,出土青铜器、玉石器等随葬器物627件(组),以青铜器为主,玉石器次之,共170件(组)。玉石材料包括闪石玉、玛瑙、玉髓及孔雀石等,器类包括镯、环、玦、扣、管、珠和剑 ...
20世纪下半叶关于西周时期的考古学发现曾极大地佐证一些关于周的传统认识,即周是渭河流域关中平原的一个小部族,推翻商王朝后建立了新王朝。为了管理西北和东北延伸至今山西省、河北省,东至山东省,南至淮河及长江中游的广袤的新征服领土,周王室派遣姬姓成员及其盟友至新领地建立诸侯国。通过这些诸侯国,周王朝能够在四面八方的广袤领土内施行其政治统 ...
摘要:为了解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工艺特征及产地来源,本文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和吸水率仪对遗址出土的7件印纹硬陶和3件原始瓷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上述样品胎体化学组成较为接近,皆具有南方陶瓷“高硅低铝”的典型特征,但原始瓷样品胎料组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同时,二者胎体的助熔剂含量总体偏低;原始瓷釉以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