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巫新华:从天山看古代东西方文明互动交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巫新华 天山,是亚欧大陆中部这个人类古代文明交流通道区域中最主要的干线通道,也是亚欧大陆中部这个广阔无垠、极度干旱和荒漠化大地表面地壳隆起的一个“大褶皱”。天山的存在以及它涵养的水源、滋养的植被是亚欧大陆东西方古代交通得以大规模进行的基本保证。  交通与天山  天山虽然是中亚跨境山系,但其主体位于我国新疆境内。天山与中亚其他两个通道型山系阿尔泰山、昆仑山最 ...

• 天山峡谷古道: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陆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炳华  天山峡谷古道,名不见于中外古籍,但却是历史上真实的存在。它开拓得很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欧亚大陆上的早期居民就已经发现、利用了天山峡谷的天然形势,开始西走东行。这一古老的民间交通,虽不过是驼与马的来去,却“运送”了古老的文明,推进了社会的发展。自远古迄明清,人们一直在天山峡谷中行走,未稍停息,但种种因素使然,这一自然、朴素的古道未能唤起 ...

• 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修订版)

基本信息:编著: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出版社:海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9月印次:1ISBN:9787502799328内容简介:  全书上下两篇,上篇“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报告”,对泉州湾沉船的地理地貌、历史背景、沉船发掘情况、出土文物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本次修订为这篇内容增加了英文翻译;下篇是“泉州湾宋代海 ...

• 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520309370内容简介: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赴埃及考古和研究”成功立项。作为重大项目的一个环节,考古所科研处组织和聘请国外和国内六位埃及学家做了十三场学术报告,对埃及学和埃及考古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讲解。讲座主题包括埃及学和埃及考古的历史与现状,古埃及 ...

• 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

基本信息:作者:乐仲迪编著:敦煌研究院  译者:毛铭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540782474内容简介: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现存有三件珍贵的波斯石刻,这些曾被误认为是赝品的珍贵文物,是因为乐仲迪的研究考证和极力挽救而免遭厄运;作为国际学界最早指出北朝文物上有拜火教葬仪的学者,乐仲迪 ...

• 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

基本信息:作者:霍宏伟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108059161内容简介:  《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选取十四个关于古代铜镜的话题,从不同角度,对铜镜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举世瞩目的金村大墓出土铜镜,铜镜上的铭文诗词、图画,铸镜工艺,关乎铜镜使用方法的镜 ...

• 武当山遇真宫遗址

基本信息:编著:湖北省文物局 湖北省移民局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545695内容简介:  《武当山遇真宫遗址》是介绍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主要描述了遇真宫遗址的单体建筑形制和整体建筑布局,并对遗址内出土的大量明清时期文物进行描述和分类;最后根据相关资料对遇真宫的整体建筑布局、历史功能进行总结和分析 ...

• 张骞探险之地

基本信息:编著: 瑞德维拉扎 著;敦煌研究院 编;高原 译;毛铭 校;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540781200内容简介: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路,更是欧亚文明交往中一个综合的现象,它的存在对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张骞探险之地》一书原书名即为“伟大的丝路”,为东西文明交流研究专家、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瑞德维拉扎的代表作。跨欧亚大陆的丝 ...

• 西部考古(第14辑)

基本信息:编者: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 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030537874内容简介:  《西部考古》是在西北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考古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考古学与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陕西省特色学科 ...

• 艺术、神话与祭祀

基本信息:编著:张光直 著;刘静 乌鲁木加甫 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9月印次:1ISBN:9787200128697内容简介:  《艺术、神话与祭祀》是张光直先生诸多学术著作中的一本,也是作者自己很为喜爱的一本。该书以他1981至1982年在哈佛大学为非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课程的讲稿为基础,选编而成。该书写作目的:“其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性质和构成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本书将以此开辟出一个 ...

• 丝路之魂——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

基本信息:编著:《丝路之魂——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编辑委员会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4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4月印次:1ISBN:9787220100413内容简介: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及文化交流的大通道。群山环绕的天府之国,通过蜀道陆路和长江水路,沟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世界紧密相连,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壮丽篇章。 此次展览展出来自28省72家文博单位的206件珍贵文物。目录丝路锦城第壹章 天府 ...

• 大英博物馆的全球典藏

  作为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私人医生,汉斯·斯隆爵士的医术无疑是高明的,不过其医术普通人无从分享。然而,在斯隆爵士1753年去世后,无数民众却享受到了斯隆爵士留下来的文化财富——由他慷慨遗赠的七万余件收藏品奠定了大英博物馆的最初家底。  从1805年开始,大英博物馆对公众完全免费开放。迄今为止,藏品已达七百多万件,超过当时斯隆藏品数目的100倍,拥有古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东方艺术文物馆等十几个分馆。如 ...

• 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域外世界

罗山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职贡图: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域外世界》一书,以《皇清职贡图》画卷为主轴 ,以清王朝与周边各国及西方国家关系的历史事件为线索,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天下观,体现了清王朝对周边及西方世界的认知变化,将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呈现给读者,显示了当时中国人对域外世界的认识水平。该书从“职贡图”看传统中国之“外”与“内”,描绘各国之男女状貌、服饰和民族风俗,记述与清王朝之政治、文化往来,解读 ...

• 宋朝海盗:连横行海上 的阿拉伯人也敢打劫

 说起中国古代的海盗,可能最先跃入人们脑海的是明代的倭寇。其实不惟明代,各朝各代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海盗问题。由于明代关于倭寇的材料存世相对较多,另外又和敏感的东邻问题扯上关系,于是倭寇的研究也就相对起步较早,这一时期的历史在大众中也就相对普及。倭寇就其人员来源来说,既有来自日本列岛的人,也有来自西方的葡萄牙人,更多的则是中国人,在嘉靖时期的倭寇大爆发中,后者的比例是远远超过前两者的。这种国际化的人员 ...

• 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打开考古新视野——史前河南人平常都吃啥

  龙山时代是我国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和古国文明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核心区域,河南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最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等单位在河南龙山文化考古中获得了一批新颖、系统的墓葬资料。11月20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的专家学者。  “大分散、小聚拢”,基本是“家族墓地”  “龙山时代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王湾三期文化两个时期。”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说,目前河 ...

• 克拉克的“技术模式”与中国旧石器技术演化研究

————————————————————————————————————————全文阅读克拉克的“技术模式”与中国旧石器技术演化研究(作者:李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9期)

• 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阅读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作者:韩建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9期)

• 苏杨:文化遗产保护要兼顾城镇化效益

作者:王煜来源:中青在线  “文化遗产保护要考虑城镇化效益。如果觉得文化遗产是宝贵资源,一定要转化为城镇化特色发展,让大家明白保护好了有效益,参与保护的人有获得感,这样的文化遗产才是让全民共抓大保护的文化遗产。”11月18日,在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发起的文化遗产主题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提出了以上观点。  在真实、完整保存文化遗产的同时,能否有效提升社会认同与民众福祉;文化遗产在作 ...

• “西玉东输”使敦煌开发早于汉代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晨琰文汇报讯 (见习记者李晨琰)“丝绸之路”一直被视为古代中国与中亚、西方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但是在青铜时代到来之前,玉石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昨天,“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暨十三次考察成果发布”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发布会上,玉帛之路考察团展示了第十三次考察的新成果———三危山古代玉矿的发现将华夏民族对敦煌开发的历史大大提前。  始于2005年的玉帛之路考察团是由上 ...

• 张剑:从文明隔阂到文明交流互鉴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吉卜林 【深度解读】  在十九世纪末,英国诗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曾经在《东西方歌谣》(Ballad of East and West,1890)中写道,“啊,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永远不会相遇,/ 直到天和地跪在上帝面前,接受审判”。这看上去仅仅是两句诗而已,但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我们今天讲“当东方碰到西方”“哈里碰到萨利”“北京碰到西雅图”,可能都是从这里来的。这两行诗暗示东方和西方如此 ...

• 从唐代胡俑形象看东西方交通网络 ——以营州、庆州为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孙泓胡人是中国古代汉人对北方和西方地区其他族群的统称,泛指生活方式和身体外部特征有别于汉人的外族及外国人。胡俑就是以胡人形象为参照,用陶或土烧制而成的偶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考古学家在中国营州(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他们的服饰反映了其来源和族属关系,展现了当时东西方交往的某些片段。  营州胡俑:族属广泛、职业多样  ...

•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策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建波 法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其中,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名单的历史古迹多达4.4万处,还有104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和678个建筑及景观领域的国家级“保护区域”。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在法国,保护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历史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也日趋成熟。政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舆 ...

• 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

作者:雍际春  摘 要:西汉王朝为了反击匈奴,沟通和经营西域,汉武帝时破匈奴右地占据河西地区,并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在此后百余年的经营中,西汉王朝通过布防军队、移民屯田、设立属国、修筑长城和设置障塞亭燧等经营开发,使河西地区不仅成为重要的绿洲农垦区,而且在“断匈奴右臂”和连接西域与开辟丝路交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果从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时空视野下透视这一举措的战略意义,河西四郡常常成 ...

• 历史类--陇蜀古道考略

文章来源:陇南市政协    作者:高天佑陇南市政协 高天佑  在蜀道研究中, 陕西境内有著名的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故道等北段蜀道。这四条古道, 姑名之曰“秦蜀古道” 。“秦蜀古道” 北接北方丝绸之路, 悉归汉中后, 向南与蜀道( 中段)、川滇、滇桂、滇缅印等古道相贯通, 可谓是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四座桥梁。对此, 研者如云, 论者如沸, 毋庸赘言。那么, 作为中国大陆腹地且自古为陕、甘、川、青四省交汇之地的陇南( 广义概念 ...

• 从陇西古城墙的兴衰看其在甘肃丝绸之路中段的地位

文章来源:陇西县博物馆   作者:张红霞​ 陇西县博物馆 张红霞  历史文化名城陇西有着两千多年悠久的筑城史,唐贞观始修,后为元、明所扩建。金、元、明、清中叶,陇西均为封建王朝在甘肃境内设置较高的行政建置地区。陇西城现残存的明代城墙建筑,见证了陇西古城昔日辉煌的历史。  陇西 古城城墙 文化遗产  古城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上游,是华夏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承载 ...

• 历史篇--祁山古道:沟通南北丝路之陇蜀要津

文章来源: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蒲向明——以陇南祁山古道的文献和文学考察为视角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蒲向明  摘要:祁山古道形成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演变成陇蜀贸易通道;秦汉以降,它成为沟通南北丝路之陇蜀要津。从文献和文学视角考察,该古道广泛的历史文化显于三段:以长道——天水为主的北段,附着有早秦文化发展的痕迹,至明清一直为军商要地;长道——汉武都(今成县)为主的中段呈主辅分布,文化遗存 ...

• 历史篇--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与姑臧的民族贸易

(武威市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刘茂德)  隋唐最兴盛时,其西北之疆域,已向西拓展到了西域。特别是唐太宗及高宗在位期间,唐朝多次对西突厥和吐谷浑用兵,控制了整个新疆的天山南北,并置安西与北庭两个都护府,以管辖天山南北和葱岭的广阔地区,确保了中西贸易的畅通。这种大好的局面,也为姑臧经济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隋文帝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恢复和封建政权的统一,西域商胡经河西的张掖 ...

• 历史篇--丝绸之路兴衰与武威城市发展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作者:王乃昂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王乃昂  武威一名姑臧,又称凉州,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东端,国家旅游标志“铜奔马”即出土于此。1986年,武威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武威虽是一座普通的城市,但它在两千年来的中华民族关系、行政建置、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城市建设等方面,无不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汉唐之际,武威曾是我国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古城,东晋 ...

• 张全新:对西垂秦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政协陇南市委 张全新  二十世纪末,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的发现,在国内外史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多年来的一些历史谜团得到破解,秦史研究中,关于秦国初创、秦人东扩、秦国故都、秦国西垂陵园及西畤等重要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然而,从现有的一些著作和文章当中发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在此,笔者不顾浅陋,就几个问题的一些思考整理出来,求教于专家。  一、“秦附庸”附于谁  秦国初创于周孝王时期,嬴非子 ...

• 郭旃:活态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

中华网文化农业文化和创造沟通了全人类,对人类文明史起到了最基本的保障和推动作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遗产的申报过程本身就是、并且也能带来进步与成果。遗产保护帮助传播遗产通识,提升拓展、深化了的环保理念,而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公众生活质素的保障和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莲娜·布科娃亦曾说:“世界遗产是一个和平与可持续发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