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幻的国度:欧洲十大古堡
撰文:Kimberley Lovato 你应该曾不止一次的幻想过吧,自己身穿耀眼夺目的长裙,头戴冕状头饰,舞动着身姿,或是在塔楼顶层与喷火的巨龙对战。儿时,父母为我们讲述睡前故事,我们总会带着各种疑问进入梦乡:故事中的他们搭乘马车拐弯后会去哪里?主人公们会永远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吗?长大后,我们仍能从现实中的童话世界捕捉到回忆与童趣。尤其是在欧洲,数百座保存良好的古堡仿佛施了魔法一般,让人如痴如醉。接下来就一起领略 ...
撰文:Kimberley Lovato 你应该曾不止一次的幻想过吧,自己身穿耀眼夺目的长裙,头戴冕状头饰,舞动着身姿,或是在塔楼顶层与喷火的巨龙对战。儿时,父母为我们讲述睡前故事,我们总会带着各种疑问进入梦乡:故事中的他们搭乘马车拐弯后会去哪里?主人公们会永远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吗?长大后,我们仍能从现实中的童话世界捕捉到回忆与童趣。尤其是在欧洲,数百座保存良好的古堡仿佛施了魔法一般,让人如痴如醉。接下来就一起领略 ...
班茂燊 著民族史········唐代中国的族群认同········作者简介作者:班茂燊(Marc S.Abramson),美国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博士毕业,后供职于美国国务院。他曾于1987—1988年来华访学,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期间曾重走丝绸之路。本书是在其博士论文(2001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译者:耿协峰,法学(国际政治)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现供职于北京大学出版社,任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编审。兼任 ...
上观丨徐蓓26年前,“理工男”王旭东懵懵懂懂地来到莫高窟时,对敦煌一窍不通,那些惊世壁画在他眼里只是石头和泥巴;26年后,王旭东成为敦煌研究院第四代“掌门人”,对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你了解,或者不了解,莫高窟永远在那里,不远不近。”从不了解到逐渐了解,日复一日的文化累积,让王旭东心生热爱。从敦煌莫高窟这座灿烂的文化宝库中,他感受到渗入中华民族骨血的文化力量,并收获了千年敦煌的文化 ...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林春茵 应妮)太庙、社稷坛、景山、端门、皇史�k……围绕故宫的这些明清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若整体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将在古都北京核心区域形成怎样的世界文化遗产群组?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3日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提交大会的提案中呼吁,应尽快探讨启动故宫周边的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提升这些文物古迹的保护级别和监管力度,并为故宫博物 ...
科学出版社美术遗产景峰,陕西省眉县人,2014年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巴黎)亚洲和太平洋部主任,全面负责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在亚太地区47个国家和14个办事处的国际合作活动。长期从事世界遗产领域相关国际组织(UNESCO、ICCROM、ICOMOS与IUCN等)的合作,致力于将教科文组织及国际遗产保护专业机构的重要宪章及准则文件介绍到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界。过去26年来的职业经历 ...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南京博物院 淮安市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6年12月印次:1ISBN:9787501045037 内容简介: 《京杭大运河清口水利枢纽考古报告》是京杭大运河清口段水利枢纽考古报告的成果。包括对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清口段疏浚管理的梳理以及这次考古发掘的成果, ...
王媛媛丝绸之路考古考古资料所见焉耆摩尼教王媛媛(中山大学历史)摘要:天山南路中段的焉耆,是古代中西陆路上重要的“城郭之国”。该地主流信仰为佛教,但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中亦可见其他夷教之身影。俄藏粟粟特语文书(L44)较早透露出8世纪初焉耆摩尼教的信息,但当时该教尚未公开传播。8世纪30至60年代间,摩尼教势力在焉耆有所发展。中古波斯语《摩尼教赞美诗集》(Mahrnāmag)跋文显示,762年之前,该教已在焉耆建有寺院。78 ...
澎湃新闻记者 沈河西来源:澎湃新闻3月30日,牛津大学历史教授、《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的作者彼得·弗兰科潘和中国史学家葛剑雄在复旦大学对谈。两位学者以“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为主题,分别从中国和西方两种历史视角作了深入的演讲,并就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了精彩对话。彼得·弗兰科潘教授是英国著名的中东、中亚、俄罗斯和拜占庭研究学者,他还掌管着一系列在英国、法国、克罗地亚、荷兰等地的家族 ...
乌鲁木齐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透露,计划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调水,顺着青藏铁路到青海省格尔木,再到河西走廊,最终到达新疆。“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处于非洲的埃及,尼罗河的阿斯旺高坝的建成,使40万公顷沙漠变成了良田,埃及的农业产值因此翻了一番。中国几千年来以农业经济为主,而水利正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国家稳;近现代工业 ...
(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玄类到印度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数万里,历尽艰辛。他计划把自己旅行的情况记述下来,以了解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地理情况,并教育后人。他与弟子辩机合作,据他的口述,辩机笔录,将西行经过撰成《大唐西域记》共12卷。弟子慧立、彦棕也据玄类事迹撰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两部书从不同角,度记述玄类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玄奘亲身经历的一百一十国以及传闻听说的二十八国的详细情况。《 ...
2016年6月,复旦大学与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联合考察队从敦煌出发,西出玉门关,过三陇沙,穿越罗布泊抵达楼兰遗址;然后又继续向南至米兰遗址,取道阿尔金山深处的山谷,经阳关回到敦煌,完成了西出玉门、阳关,环罗布泊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考察。敦煌研究院王旭东院长为考察队送行,王院长也是考察老队员,曾穿越过罗布泊(考察队员,我的学生杨林拍摄)虽然玉门关遗址已经成了旅游目的地,但当今穿越戈壁沙漠的现代公路并非是古
来源:《历史研究》 作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杨巨平 内容提要:远东希腊化文明指亚历山大东征中亚、印度之后在这一地区所形成的区域文明。它是希腊化文明的组成部分,但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一文明的主要创造者是先后在这一地区活动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巴克特里亚和印度—希腊人。他们虽然孤悬远东,难免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但仍然坚持希腊文化传统,保持他们的民族特征,从而和其他民族一道,创造了以希腊文化为主导 ...
常征 西汉王朝于张掖郡置县曰"骊靬"。这地名1989年曾引发过中外史学界的一场哄动,因为该县被发现是数千罗马兵迁居地。中国古文献称古罗马帝国曰"犁靬",汉设骊靬县正为管理这数千归化的罗马兵及其家属。靬,从革,干声,读如"坚",又读如"铅",骊靬便是犁靬,《说文》也作"丽靬",《隋书》或作"力乾",当地复称之为"力虔"。该县隋开皇初并入番禾县,西夏王朝于县置永州,元封永
作者万雪玉出版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5(3):68-74无论是中国新疆还是俄属中亚,19世纪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是全面而深刻的,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形态、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这一时期,中亚地区由几个独立、半独立的土著封建政权一变而为沙皇俄国的边区,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新疆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归入中国近2000年以后,也自觉不自觉的开始了艰难的社会转型,它面临着和 ...
李清凌 一、东方和西方是统一的整体 嬴秦,是从周孝王封非子于秦叫起来的,秦在当时为附庸,还算不上一个方国。直到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秦才开始以方国的面目出现。这个建立了嬴姓方国的秦族起源于何地?学术界若从王国维算起,至今已经讨论了近百年。其间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一是秦人的东夷说,一是秦人的西戎说。各执己见,而未能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问题。 其实,东方和西方是华夏大地的两头,东夷和西戎是华夏先民 ...
作者徐海燕出版源《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1):42-47边境地区的稳定、发展、繁荣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苏联解体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契合点逐渐增多,双方睦邻友好关系正面临着全面升级的重要发展机遇。切实把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边界建成一个和平、稳定、友好合作的边界,符合双方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边界问题的提出及遵循原则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苏联的 ...
作者房建昌出版源《历史研究》,1997(5):37-47 中印西段边界同中印东段和中段边界一样从未划定,我方认定的传统习惯线分为两部分,以空喀山口为交接点。空喀山口以北是新疆皮山、和田两县和印属克什米尔辖下拉达克的边界,空喀山口以南是西藏日土、噶尔、札达三县和拉达克的边界。前者可称为近代中印西段边界新疆段,后者可称为近代中印西段边界西藏段。这里主要讨论1840—1949年间的近代中印西段边界问题,对此前或此后的史事亦略 ...
作者毕奥南出版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4(4):40-51 13世纪蒙古势力的兴起,对中国史乃至世界史都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被认为是用火与剑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另一方面又因为蒙古汗国的征服战争,形成极为复杂的新 的欧亚政治地理格局。在庞大的蒙古汗国统治区域内,包括了中国华北、中原(金朝)、吐蕃、辽东(东夏)、高丽及北亚、中亚、西 ...
西域,在藏文中称“黎域”,即现在的新疆南部地区。它是古代东西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亦是佛教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在历史上曾对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诸领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依据有关藏文史籍,仅对吐蕃佛教与西域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一,西域的概念及历史渊源 西域的概念,在藏文史籍中比较含糊。《黎域悬记》中的西域,特指于阗,即今天新疆的和田市,故《黎域悬记》 ...
作者:郝树声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8日16版) 西北汉简中关于儒家文化典籍的简文同朝鲜半岛发现的《论语》简两相辉映,昭示了汉武帝以后,儒家的大一统文化随着政权的建立而推广到边疆,政治、军事和文化三位一体,成为汉王朝建构国家认同的基本形态。 悬泉汉简是20世纪90年代出自敦煌悬泉置遗址的大宗地下出土文献,所出20000多枚汉简中,除了反映中西交通、丝绸之路、西北边疆的主要内容外,还有一些儒家经典保存了下 ...
作者朱昭华出版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4(1):43-5119世纪末,驻英公使薛福成与英交涉并主持签订了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史学界对于条约中商务条款的评价,大多比较中肯,争论往往集中在边界条款上,褒贬不一,分歧较大。薛福成在条约签订后,自认为在界务谈判上是成功的,因为不仅索回了铁壁关、天马关,收回了车里、孟连土司辖境的全权,更重要的是划得野人山地一块,使界内土地更有外障,对于云南边界来说,是“ ...
印章起源很早,在中国一般认为于商代即已产生 。两汉时期,印章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古发现的汉代印章数量惊人,物件虽小,但却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用印制度和印章文化,也是研究当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很多相关历史问题的珍贵资料。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贵高原在汉代也开始出现印章,相关材料最早见于清代金石文献,近现代一些关于古印 ...
作者荣新江出版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3(1):108-114 丝绸之路研究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资料:东西方的传世文献、丝路沿线发现的文书、各地出土的文物。 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吐鲁番、楼兰、尼雅、焉耆、库车、和田、穆格山等地都发现过不少各种语言文字书写的文书材料,前人已经利用其中的资料来研究丝绸之路的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 ...
明末清初有一大奇书,顾祖禹之《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是中国早期歷史地理学重要文献,综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歷来为学者所推重。 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敷文阁龙氏刊行全书,已在顾祖禹逝世百馀年之后。顾氏生前所刊行者仅为五卷,即康熙丙午职思堂之《方舆纪要州域形势说》。学术价值而言,《读史方舆纪要》稿本为世间孤本,此本 ...
作者李安山出版源《东南亚研究》,2005(6):85-92人类历史受着可知和不可知的因素影响,循着自觉和不自觉的轨迹发展。中国航海活动虽有兴衰,但郑和在航海史上的建树则为世人所公认。凭借着当时已经掌握的坚船、火药、指南针和积累了一千多年的航海技术,中国在印度洋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和影响却以郑和这个名字体现出来。我们可以不赞成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关于“近代以前的中国支配地位”的提法,也可以不认同孟席斯 ...
1911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辛亥革命。 1911年,在中国地图史上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杨守敬《历代舆地图》的全部出齐。 而这两件事,都发生在100年前的湖北武昌。 国学大师的传奇人生 杨守敬何许人也?查阅资料,你会发现他有着太多的名号——他被称为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学术家、艺术家、书法家、书画家、收藏家、藏书家、泉币学家。显然,这是一位博学多才、建树颇 ...
作者崇汉玺出版源《求索》,1982(2):90-94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是清人杨昌濬一八七九年写的一首七绝,它改造了唐人王之涣《凉州词》里的佳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并赋予新的意境。这首诗热情歌颂了清军收复新疆的巨大功绩,也高度赞扬了这一壮举的最高统帅左宗棠的爱国主义思想。此诗不但轰动当时,而且载入史册,长期流传。这就说明,凡是为祖国做出 ...
作者朱振宏出版源《史学史研究》,2010(4):78-82突厥第二汗国(又称为后突厥汗国、后东突厥汗国、突厥复兴汗国,公元682-745年)遗留下来三个重要石刻碑铭,即“暾欲谷碑”、“阙特勤碑”、“苾伽可汗碑”。本文主要据此三个石碑对突厥民族为何会在第二汗国时期产生出历史意识以及兴起的原因作出讨论。 一 人类开始具有历史记忆的产生和发展始于神话与传说阶段,以非文字记载本民族远古的神话和传说,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之一, ...
一、序言 自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在中国佛教逐渐开始复兴的大背景下,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曾经有过一个较大的发展时期。从早期杨文会创设金陵刻经处,到《频伽藏》编辑出版、再到支那内学院《藏要》编辑出版,中国佛教大藏经的研究日益活跃。1930年陕西开元寺、卧龙寺《碛砂藏》被重新发现,1934年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古已失传的《金藏》,新发现的古代版本大藏经,促使佛教大藏经研究达到新的高潮。当时一批著名 ...
2004年10月14日,北京。 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与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两国边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在将协定文本交换后,两人热烈握手,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在这里,我们可以相信,这二人的笑容不仅仅是礼节性的,其中确实展露出了久违的真诚与欣慰。因为,以这个边界协定为标志,加上在1991年签署的《中苏东段国界协定》以及1994年签署的《中俄西段国界协定》,中俄两国长达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