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北山岩画

  北山岩画  北山岩画  北山岩画  位于永昌县焦家庄乡陈家寨村北400米的青山石壁上。分布于长10、高9米的北山脚下石壁上,面积90平方米,画幅略呈三角状。计有个体图案32个,多为动物图形,内容有放牧、单人骑鹿等,动物有鹿、狗、羊等。岩画均为石头砸刻,采用凿点成线勾勒画面的技法,手法简洁,构图明快。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民族文化有重要价 ...

• 红山寺石窟

  红山寺石窟全景  红山寺石窟主体建筑  红山寺石窟万佛塔  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共和乡共和村西300米。又名开元寺,据载:元至正十九(1359)年凿窟修殿,明万历十二(1584)年扩建,清乾隆二(1737)年创建窟前木建,古建筑大多已毁,现存1窟,坐北面南,石窟前有雕凿门阙,进深8、宽6米,券顶,门宽2米,崖前木建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卷棚顶殿堂建筑,窟 ...

• 法泉寺石窟

  法泉寺全景  法泉寺达摩洞外景  法泉寺达摩祖师造像  位于靖远县东湾乡杨梢村西5.5公里。又名红山法泉寺。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窟开凿于红粘土山崖的断面上,初开于北魏,兴盛于隋唐,历代多次维修扩建。原凿洞窟为支提式及平顶窟两种,有四面开龛、三面开龛、一面开龛三种形式。龛中有圆雕、高浮雕、浮雕(彩塑)等,圆雕主要有佛像,浮雕则多为 ...

• 王仁裕神道碑

  王仁裕神道碑全景  1268T00006-00018王仁裕神道碑刻纹  王仁裕神道碑碑首(正面)刻文拓片  位于礼县石桥乡斩龙村。墓已毁,神道碑且存,并出土墓志铭一方。王仁裕(880--956),字德辇,秦州西南(今礼县境内)人,五代时期著名学者,以文辞知名,入蜀为翰林学士。《新五代史》有传。碑为砂石质,通高3.05米,首高0.8、宽1.25、厚0.43米,上凸雕六龙 ...

• 丈地均粮碑

  丈地均粮碑  丈地均粮碑(拓片局部)  位于舟曲县城北街。大理石质,圆首,座佚,碑高1.7米,宽0.76米,厚0.17米。大明万历十年(1582)立。碑阳额篆“丈地均粮碑记”,边刻麒麟图案。碑文楷书竖行20行,每行38字,记载巩昌府策奉陕西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之命,在西固境内丈量田亩和依规纳粮的情况,详载了面积和富地、民地各纳粮的数额。碑阴额篆“ ...

• 雷台观

  雷台观山门  雷台观雷祖殿  雷台观三星殿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金羊乡新鲜村内。建在高8.5米、南北长108、东西宽60米的夯筑土台上,台始建年代不详。明代在台上始建雷台观,现存建筑雷祖殿、配殿、三星殿等,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建,1981年对台上建筑进行大规模加固维修,并搬迁城内火神庙大殿前卷棚为雷祖殿过殿。雷祖殿为土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式 ...

• 福音堂医院旧址

  福音堂医院旧址外景  福音堂医院旧址大门  福音堂医院旧址前墙  福音堂医院旧址会客室  福音堂医院旧址院长休息室  福音堂医院旧址正门  福音堂医院旧址病房  福音堂医院旧址后墙  福音堂医院旧址后门  福音堂医院旧址保护碑  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北水桥街。1937年,为营救八路军战士,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指示高金诚在此开设福音堂医院 ...

• 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

  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大门  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烈士公墓  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熊厚发烈士纪念亭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保护标志碑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墩体全景图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射击孔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外景图  位于临泽县城东南1.5公里。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纪念1936--1937年红西路军在此的悲壮历程 ...

• 艾黎与何柯陵园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主陈列室与东、西侧陈列室布局整体现状  东侧陈列室整体现状  西陈列室北侧山墙  主陈列室与西侧陈列室  主陈列室与东侧陈列室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主体建筑2层楼陈列室整体现状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大门口标志牌  艾黎与何克陵园整体外貌  艾黎与何克陵园碑亭  艾黎与何克墓碑  西侧陈列室整体现状  位于山 ...

• 下城子城址

  下城子城址远眺  下城子城址建筑构件  重修武安君祠碑记全貌  位于张家川县恭门乡下城子村西1.5公里。是一座土筑古城。俗名“凰翔府”,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2--6米,基宽5.2--5.5米,断面呈梯形,夯层厚约0.08米。北墙开门,宽4、高5米,墙内侧文化层堆积厚2--7米,并有房基。地表 ...

• 甘肃石窟寺丨莫高窟第407窟

  莫高窟第407窟 隋  覆斗顶及洞窟内景第407窟为隋代窟,主室覆斗形顶,垂角幔帷铺于四披,窟顶四披绘制千佛。西壁开一内外双层方口佛龛,龛内隋代塑佛二身(其中一身为清代重修)、弟子一身、菩萨四身,菩萨为清代重修。内层龛顶画八飞天;龛壁画忍冬火焰佛光,两侧各画四弟子。外层龛顶画莲花化生摩尼珠龛楣、飞天四身,龛内西壁两侧画龛梁、龛柱 ...

• 望都汉壁画墓

东汉晚期的两座大型砖室壁画墓。位于河北省望都县所药村东。1952、1955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先后发掘。1955年出版了《望都汉墓壁画》,1959年出版了《望都二号汉墓》。▲ 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 门下小史1号墓的墓主,据壁画内容推测,曾由河南尹升任三公。2号墓的墓主,据所出朱书买地券和玉衣残片,为中山国蒲阴助所博成里人,姓刘,曾任太原太守,可能 ...

• 苗圃园遗址

  苗圃园遗址全景  苗圃园遗址全景(自南向北)  苗圃园遗址保护标志  位于张家川县龙山镇西川村西1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mdash;3米,暴露有灰坑等遗迹。曾出土有彩陶葫芦瓶、绳纹尖底瓶、夹砂深腹罐、细劲壶、盆、圆底钵和碗等30余件完整陶器。多夹砂红陶,彩陶次之,彩陶纹样有鱼纹、宽带纹,多黑彩 ...

• 碉堡梁遗址

  碉堡梁遗址中心堡子  碉堡梁遗址中心堡子  位于张家川县梁山乡杨渠村西南1公里。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暴露有红烧土遗迹、窑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有黑彩平行线纹、变体鸟纹彩陶片,器形有碗;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红、黑两色相间的锯齿纹、平行带纹彩陶片,器形 ...

• 川口遗址

  川口遗址全貌  川口遗址暴露灰坑现状  川口遗址出土石斧  位于镇原县曙光乡川口村西北1公里。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泥质红陶重唇口尖底瓶和夹砂红陶绳纹深腹罐、曲腹瓮等器物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类型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 东关遗址

  东关遗址全景  东关遗址中心区  东关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合水县太白乡东100米。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彩陶盆、钵,泥质红陶盆、罐、钵、重唇口尖底瓶、夹砂红陶绳纹罐等器物残片。彩陶施黑彩,纹样有宽带纹、变形鱼纹、变形叶纹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 周家遗址

  周家遗址  周家遗址标本  位于正宁县周家乡周家村南400米。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4米,暴露有灰坑、窑址。采集有泥质红陶钵、线纹尖底瓶、夹砂红陶绳纹罐及泥质红陶黑彩圆点纹盆等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有重要价值。

• 卜家岘子遗址

  卜家崾岘遗址全景  卜家崾岘遗址中心区  卜家岘子遗址标本照片  位于合水县店子乡卜家岘村西南50米。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3米。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钵、盆等;齐家文化夹砂红陶敞口单耳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的分布和文化内涵有重要价值。

• 段家坪遗址

  段家坪遗址全貌  段家坪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镇原县曙光乡徐沟村东300米。属齐家文化。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暴露有房址、窑址、窖穴。采集有夹砂红陶绳纹罐、夹砂灰陶鬲、泥质灰陶篮纹罐残片及磨制石刀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 老庄沟遗址

  老庄沟遗址  老庄沟遗址  老庄沟遗址陶片  位于宁县和盛镇庙底村北500米。属齐家文化。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暴露有灰坑、房址、墓葬。采集有泥质灰陶素面单耳、双耳罐和夹砂灰陶篮纹高领瓮、盆、豆等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 石岭子遗址

  石岭子遗址  石岭子遗址  石岭子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宁县石鼓乡石岭子村内。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采集陶片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红褐陶,器表纹饰多见绳纹、锥刺纹,可辨器形有单耳罐、侈口罐、袋足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 瓦岗川遗址

  瓦岗川遗址全景  瓦岗川遗址中心点  瓦岗川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合水县板桥乡柳沟行政村柳沟自然村309国道南侧瓦岗川口台地一带。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黑彩叶纹彩陶罐、盆,鱼纹彩陶钵、泥质红陶杯口尖底瓶及夹砂红陶绳纹罐等器物残片。

• 张堡遗址

  张堡遗址近照  张堡遗址灰坑  张堡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宁县南义乡张堡村。内涵分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窖穴、墓葬。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黑彩鱼纹敛口钵、细绳纹重唇口尖底瓶等残片。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篮纹高领折肩罐、盆残片及骨锥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发 ...

• 张义堡城址

  张义堡城址  张义堡城址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张义乡张义堡村内。是一座中型土筑古城。有大城和小城。大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328、南北宽300米,面积约98400平方米。墙体夯筑,多有残损。残高3--7.3米,顶宽0.5--2.5米,夯层厚0.10--0.12米,四面筑角墩。城外有宽10米的护城壕。开东西二门,门外有瓮城,瓮城门向南。大城内西北部有小城,平 ...

• 王景寨城址

  王景寨城址保护标志  王景寨城址  王景寨城址采集标本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河乡王景寨村东100米。是一座土筑古城。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50、南北宽150米,面积37500平方米。仅西面隐约有残垣遗迹。采集遗物有绳纹灰陶片、残砖瓦和石器,出土有有石磨盘、石碾子、铜镞、五铢钱币等。五坝山3号汉墓木牍记:“张掖西乡定武里田升宁,今归黄泉hel ...

• 武威锁阳城城址

  武威锁阳城城址  武威锁阳城城址  锁阳城城址残砖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金羊乡赵家磨村南200米。是一座大型土筑古城。又名三骡城。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1000米,南北因被沙河冲断,具体长度不详。城垣皆毁,门址不详。现存明代庙址2处,仅有夯筑土台,残高2米。地面散布灰陶残片和汉砖等,曾出土有泥质灰陶等器物多件。据《后汉书middot;窦融传》 ...

• 武威满城

  武威满城保护标志  武威满城城内  武威满城城墙及马面  满城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金羊乡新鲜村窑沟北侧。是一座大型土筑古城。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060米,城墙夯土版筑,高10米,基宽4.6米,夯层厚0.15--0.18米,四角各有一正四棱台体角墩,边长均为11.4米,另有马面4个。开东、南、西三门,东西二门门宽8米,门外各有一瓮城,呈半圆形,半径35米 ...

• 茂林山遗址

  茂林山遗址  茂林山遗址  茂林山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李府村西1公里。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存。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0米。采集有彩陶片、夹砂红陶片,饰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圆圈纹、波折纹,器形有单把筒形杯、小口广肩双耳瓮等。另采集有砍砸器、刀、斧等石器。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与发展有重 ...

• 瓦罐滩遗址

  瓦罐滩遗址  瓦罐滩遗址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下双乡蓄水村东1.4公里。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0.5米。地表散布大量彩陶片,采集有夹砂和泥质红陶片,彩陶纹样有鸟纹、鱼纹、三角纹、草叶纹,器形有。另有石刀、石斧、石磨、石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 告王河墓群

  告王河墓群全貌  告王河墓群出土黄釉陶壶  告王河墓群出土灰陶鼎  位于灵台县吊街乡告王村西北5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暴露土坑墓多处,地表有厚0.3--1.5米的灰层。曾出土灰陶罐、灶、仓和铜镜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西汉墓葬的分期断代和西汉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 靳寺墓群

  靳寺墓群全景片  靳寺墓群局部  靳寺墓群局部  位于静宁县靳寺村东的龚龙山半山腰。1958年普查时有10-12个墓冢。1976年普查时仅存8个墓冢。墓冢高10-12米,底部直径17-24米。墓区内有零星汉代瓦片及绳纹灰陶片。

• 石阳墓群

  石阳墓群远景  石阳墓群近景  石阳墓群采集墓砖  位于庄浪县南湖镇高房村北800米。汉代。面积约2万平方米。发现圆丘形土堆6座,高4—7米,底径9—17米,底边周长8—25米,封土为夯土堆筑,夯层厚0.08—0.1米,地表暴露砖室墓1座,为券顶子母砖室墓,早期被盗,仅出土少量灰陶明器。

• 东庄墓群

  东庄墓群全貌  东庄墓群出土并伯甗  位于灵台县新集乡崖湾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暴露有竖穴土坑墓数座。1982、1983年先后清理墓葬2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并伯作宝彝”铜甗等40余件。地表散见绳纹红陶片和灰陶残片。

• 景村墓群

  景村墓群全貌  景村墓群暴露残墓  景村墓群出土青铜戈  位于灵台县独店乡景村西300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1988年清理墓葬2座,相距5.8米,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陶鬲、陶罐和铜簋、鼎、鬲、觯、戈多件以及蚌饰、海贝等器物50余件,其中蚌饰海贝用绸缎包裹,蚌饰用细绳穿联。地表散布黑灰色夹砂细绳纹陶片。墓葬保存较好,也是我省发现保存 ...

• 刘家沟墓群

  刘家沟墓群  刘家沟墓群出土“卤市”灰陶鼎  刘家沟墓群出土方格纹灰陶釜  位于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是一处西周、战国、西汉墓共存的墓葬区。面积约2.5万平方米,曾发掘20多座墓葬,形制有竖穴土洞墓和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深2--8米。出土陶器有鬲、罐、盂、盆、茧形壶、釜、斝、鼎、盉,铜器有敦、鍪、壶,以及各种玉饰等。其中有西周泥质灰 ...

• 泉子墓群

  泉子东墓群全景  泉子西墓群局部  泉子东遗址标志碑  位于玉门市玉门镇泉子村西北300米。是一处魏晋墓群。面积不详。地表可见7座圆形封土堆,其中最大者高1.5、底径3米,周围散见灰陶片及碎砖块。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魏晋考古有重要价值。

• 旧南干渠北石滩墓群

  旧南干渠北石滩墓群远景  旧南干渠北石滩墓群近景  旧南干渠北石滩墓群墓砖  位于酒泉市总寨镇单长村西南2公里。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地面有石块堆筑覆斗形和圆丘形封土堆10余座及长墓道。墓葬分布密集,散见少量残青砖。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两晋考古和两晋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 保昌楼

  保昌楼及所在院落  保昌楼  保昌楼(局部)  位于陇西县南安乡红旗村焰山岘口。始建于光绪九年(1883),坐北向南,三层木楼,通高14米。面阔三间10米,进深三间10米,明间辟门,顶层檐柱利用下层金柱,形成六角攒尖顶高起。一、二层为四角飞檐歇山顶。保存较好,对研究清代建筑风格与特征有重要价值。

• 洛阳西汉壁画墓

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村附近的两座西汉晚期壁画墓。一座1957年由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掘,墓主不明;另一座1976年由洛阳市博物馆发掘,据出土印章,墓主为卜千秋。▲ 西汉卜千秋墓主室脊顶壁画局部 白虎▲ 西汉卜千秋墓主室脊顶壁画局部 青龙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两座早期壁画墓。此外,20世纪20年代在洛阳旧城西八里台曾发现一座类似的壁画墓,部分空心砖现 ...

• 梓潼文昌帝君庙

  梓潼文昌帝君庙远景  梓潼文昌帝君庙大门  梓潼文昌帝君庙正殿  位于宕昌县沙湾镇上堠子村。始建于元,明代重建,现存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主体建筑有前、后殿,前殿由山门、东、西厢房、过庭组成,皆土木结构。前殿面阔三间(7.5米),进深二间(5.2米),“人”字梁架,硬山顶,檐下施斗拱,内壁两侧绘人物故事画,前、 ...

• 万寿寺

  万寿寺木塔  万寿寺木塔翼角  万寿寺藏经楼  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县府街路西。又名木塔寺。创建于北周,隋开皇二年(582)重建,后经唐贞观十三年(639)、明永乐元年(1403)、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数次重修,清末毁于大风。坐西向东,现仅存建于中轴线上的木塔和藏经楼。现存木塔重修于民国十五年(1926),属八角九层楼阁式,高32.8米。底层每边宽15.1米 ...

• 首阳山辨碑

  《首阳山辨》碑及周边环境  《首阳山辨》碑背面  《首阳山辨》碑正面  位于渭源县莲峰乡孟家庄村东500米。青灰岩石质,圆首方趺,碑通高2.45、宽1.17、厚0.19米。万历四十七(1619)年立。碑阳额刻云纹,额篆“首阳山辨”,首楷题“首阳山辨”,碑文竖行28行,每行40字。碑文内容辩证天下五处首阳,唯有陇西首阳为真,是伯夷叔齐埋骨之地。尾题 ...

• 万象洞石刻题记

  万象洞碑刻题记  万象洞碑刻题记拓片  万象洞碑刻题记之碑刻  位于武都县汉王镇杨宠村。该洞为天然溶岩洞。洞深10余公里,历代游人不绝,碑刻、题记甚多。摩崖石刻有元祐六(1091)年秦凤路刑狱公事游师雄、南宋绍兴二十九(1159)年阶州知州高基景、万钟、宇文景仁等人的巡游题刻6方,明代巡按陕西监察御史、阶州知州巡游石碑2通。北周出巡大臣武定 ...

• 玉山寺石窟

  玉山寺石窟远景  玉山寺石窟2号窟外西侧力士现状  玉山寺石窟4号窟现状  位于镇原县彭阳乡刘大夫村南200米。共有5个洞窟,保存石造像82身。1号和5号窟仅存残龛,2至4号窟保存较好。2号窟平面呈长方形,宽4.1、深5.8、高2.95米,主佛像已毁,两壁各有二排5个圆拱浅龛,上排龛内均雕半浮雕佛像1尊,下排龛内均雕文仕造像1尊。3号窟平面呈长方形, ...

• 灰湾子岩画

  灰湾子岩画全景照  灰湾子岩画  灰湾子岩画局部  位于肃北县石包城乡泉脑村东北8公里。面积37平方米。分6组人物、动物图形34幅,有鹿、岩羊等野生动物。以凿点成线和单线条阴刻构成画面。岩画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古代民族文化有重要价值。

• 七个驴岩画

  七个驴岩画远景  七个驴岩画单体  七个驴岩画单体  位于肃北县石包城乡七个驴大版。面积240平方米。分20组,计有人物、动物图形101幅,多为单人牵骆驼、骑马奔跑场面及岩羊、骆驼、马个体图形等。用凿点成线和阴刻单线条构成画面。岩画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古代民族文化有重要价值。

• 王孝锡烈士墓

  王孝锡烈士墓  王孝锡烈士墓  王孝锡烈士遗像  位于宁县太昌乡太昌村南500米。 王孝锡(1903--1928),字遂五,宁县人,甘肃早期中共党员。曾任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组织部长,领导建立了陇东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邠宁支部。1928年12月30日在兰州英勇就义。1985年建王孝锡烈士陵园并立烈士纪念碑1通。陵园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烈士遗体安葬 ...

• 肋巴佛烈士纪念碑

  1482T00005-00014肋巴佛纪念碑正面(汉文)  肋巴佛纪念碑背面(藏文)  肋巴佛烈士坟冢  位于卓尼县柳林镇白塔村东北600米,为纪念藏族革命烈士肋巴活佛而建。肋巴佛(1916mdash;1947)藏名怀来仓middot;贡却单增,生前为卓尼水磨川寺的活佛。1943年同甘南农民领袖王仲甲、回族农民领袖马福善、马继祖父子秘密联系发动了震动全国的甘南民变即汉 ...

• 鸡心梁岩画

鸡心梁岩画 : 位于木垒县东城乡鸡心梁村,北部距乡政府9公里。鸡心梁是个牧业村,有优良的夏季草场,这里海拔1 660米,草深林藏,温暖宜人。岩画有两组,阴刻在两块相距近千米的岩石上,画面都是以螺纹形和十字形图案为主,一组刻着螺云纹、山羊头形等印迹9个,另有8个十字符号;一组由5个字符号开始,接着间杂有螺云纹、三角形、十字形图案。尚不清楚两组画面之间的 ...

• 吉兰德石人

吉兰德石人 : 位于托里县喀拉托别牧场,在巴尔鲁克山北麓的吉兰德沟口北岸。石人通高1.4米,宽0.4米,厚0.3米,为灰色石灰岩质。石人头部雕刻较为清楚,有八字形胡须。其他部位已严重剥蚀。现存托里县文化馆。

• 吉沿坚岩画

吉沿坚岩画 : 位于阜康县天池东南约18公里的吉沿坚沟一座小台地,岩画刻在两块砾石上。第一块砾石上由30余只北山羊、两个人物、一头梅花鹿、两条牧犬、一只狼组成一个画面:一男子两腿叉立,身体前倾,张弓欲射;另一个人双臂张开,身体前倾,作轰赶状。一只恶狼正袭击羊群,群羊或四散逃跑,或呆立原地。第二块砾石画面侵蚀严重,可辨认者为6只羊。

• 吉得伯沟石人

吉得伯沟石人 : 位于特克斯县喀拉托海乡吉得伯沟与魏塔斯沟交叉地带,石人立于土墩墓顶上。东经82°23′,北纬43°06′36″,海拔1 790米。石人高0.50米,宽0.35米。花岗岩质。面朝北,面部特征已模糊,隐约可以看见有高鼻,八字胡,长发散披于肩后。

• 吉尔格郎墓群

吉尔格郎墓群 : 位于伊宁县吉里于孜镇以北约9公里的吉尔格郎河西岸,南约500米为吉尔格郎村。东经81°33′44″,北纬44°04′03″,海拔900米。在南北100米,东西30米的范围内分布土墩墓10座。其中一座呈方形,长9米、宽7米、高0.5米;其余皆呈圆形,直径2~3米,高约0.5米。

• 吉木根沟石堆墓

吉木根沟石堆墓 : 位于和布克赛尔县密特克乡吉木根沟西岸。东经85°48′50″,北纬46°58′30″,海拔2000米。有石堆墓31座,分南北两组分布在西岸公路东侧的草场上,高0.5米,直径3米左右,均呈南北向链状分布,其中,南边一组16个,北边15个。

• 吉木萨尔千佛洞

吉木萨尔千佛洞 : 位于吉木萨尔县城西南5公里的天山山脉北麓的千佛山上。据史料记载,吉木萨尔千佛洞是在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因偶然的机会被发现,当时已被埋藏数百年之久。发现时,佛洞门为半月形,内有赤脚大卧佛一尊,身长3.6米。 还有众多铜佛像,大者尺余,小者三五寸。光绪四年(1879)于千佛山重建一座集庙、观、殿、阁为一体的宏大寺院,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开 ...

• 吉也克乡清真寺

吉也克乡清真寺 : 位于裕民县吉也克乡西。东经82°53′20″,北纬46°23′30″,海拔430米。该清真寺建于民国初期,为长方形的土木结构建筑,长20米,宽10米,高7米。“人”字形铁皮屋顶,门朝东开,其建筑风格既有汉式建筑的特点,又受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影响。

• 霍诺海麻扎

霍诺海麻扎 : 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南部沙诺海山北麓之霍诺海河和别德特河交汇处的霍诺海沟,约建于清道光末年,重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为伊犁地区四大著名麻扎之一。麻扎占地面积约1 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分成内外两层陵园,呈南北向长方形状。四周圈以土围墙。陵园内之南部,有许多小土丘,似为坟群。陵园内之北部有正方形小陵园,墙高1.7米,面积300平方米 ...

• 霍吉尔台沟东墓群

霍吉尔台沟东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琼拉博乡克林塔木村东2公里。 东经80°50′40″,北纬43°31′10″。在霍吉尔台沟东长宽1公里范围内的坡地上,约有100座石堆墓。高0.3~0.5米,直径3~5米,有的顶部微凹,大多呈南北方向排列。

• 霍斯托别乌孙古墓群

霍斯托别乌孙古墓群 : 位于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族乡政府北9公里的霍斯托别村西。墓分大墓群和小墓群两类。小墓群在造田运动中已把封堆夷平。大墓群尚有6座,其中最大封堆直径60米,高17米。该处墓葬尚未挖掘,推测距今已有2000年左右。

• 霍吉尔台沟西墓群

霍吉尔台沟西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琼博拉乡克林塔木村西公路两侧。东经80°48′,北纬43°31′20″。在县城通往洪纳海公路两侧长2公里,宽100米范围内分布约100座土墩墓。墓葬分布较分散。其中,大型墓1座,高3米,直径约40米,封堆铺卵石。顶部有深约1米,直径2米余的凹坑;余皆为小型墓,高0.3~0.6米,直径3~5米,表面铺卵石,有的顶部也稍塌陷。

• 霍加阔那勒细石器遗址

霍加阔那勒细石器遗址 : 位于疏附县乌帕尔乡西南喀让古亚尔冲沟东岸,距塔什吉勒尕河约1 200米。 东 经75°31′31″~ 75°31′32″,北 纬39°16′30″~39°16′31″,海拔1 450米,遗址呈一近圆形土包,面积约有300余平方米。土质为细沙、含碱,地表有一层薄硬壳,杂草丛生。遗址上有几棵孤立的大树,树边有泉眼,至今泉水不息。霍加阔那勒属新石器文化遗存,采集 ...

• 火寻国

火寻国 : 中亚古国名。亦作火釐,又名货利习弥伽。王治急多飓遮城。唐朝时为西域昭武九姓诸国之一,一度为安西都护府管辖。其地亦即《元史·西北地附录》之花剌子模国。故址在今中亚塔沙乌兹东南阿姆河流域一带。

• 火石托拜墓群

火石托拜墓群 : 位于特克斯县库克铁列克乡火石托拜村西。东经81°38′25″,北纬43°02′29″,海拔1 430米。 火石托拜北临特克斯河,东濒特克斯河支流库克铁列克河,处在两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在南北500米,东西约250米地段的农田中,有土墩墓10座。墓葬分两排南北排列,西面一排8座,封堆高0.5~1米,直径10~15米;东西一排2座,为大型墓,高4~6米,直径约60米。

• 伙什江扎遗址

伙什江扎遗址 : 位于鄯善县鲁克沁镇附近一处农田地带,东经89°45′~89°46′,北纬42°45′~42°46′,海拔-19米。遗址已被辟为农田,地表遗址全部破坏。以陶片分布情况估计,其面积大约12万平方米。采集到石制品3件,似石球,石质为硅质岩、砂岩和变质岩,呈扁圆状,棱角已被敲凿,留有打击修理痕迹。采集的陶片不多,主要有单耳罐、双耳罐和豆形器,陶质以夹砂砖 ...

• 火烧城

火烧城 : 汉代地名。汉龟兹国城镇。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城东南戈壁上废城。一说在今新疆和硕县城。

• 活路城

活国 : 中亚古国名。《大唐西域记》活国,《旧唐书》遏换城,《新唐书》阿绥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渡缚刍河至活国。”故址在今阿富汗伐济纳巴德城。活路城 : 唐代城名。唐置羁縻大汗州都督府治所。故址在今阿富汗之伐济纳巴德城。

• 胡尔姆城Khulm昏磨城

昏磨城 : 唐代城名。《新唐书·地理志》昏磨城,唐置羁縻州祀惟州治所。《大唐西域记》忽懔国。故址在今阿富汗塔希尔干北之胡尔姆城。

• 惠宁城

惠宁城 : 清代城名。①在惠远城东北35公里,地名巴彦岱,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乾隆三十一年(1766) 修建,城高4.6米,周长3.15公里,设东门昌汇、西门兆丰、南门遵轨、北门承枢四个城门,为领队大臣驻地。1779年建堡,专设一营,分驻都司一。1780年设惠宁巡检。1803年设八旗,专事垦种。1805年向西移筑,添建西北门绥城、西南门协埠。1871年沙俄袭据惠宁城,城建逐渐被 ...

• 惠徕堡

惠徕堡 : 位于乌鲁木齐市七道湾乡六道湾村。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毁于同治三年(1864),属于乌鲁木齐办事大臣所辖中营九屯之一。堡北原遗存大庙一处(新中国成立以后改为小庙),后被拆除。现堡南尚存有八株乾隆时榆树。

• 回王府

回王府 : 俗称“王爷台”,位于哈密回城北靠西门处。王府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为蒙古王府。哈密回王始祖额贝都拉归顺清朝后,从内地请来汉族工匠,新建回王府,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落成。后经几代回王扩建,至七世回王伯锡尔时,已建成为一座融合中原和伊斯兰建筑艺术、规模宏大的府第。同治六年(1867)哈密起义军攻进回城,后处死伯锡尔,王府大部被毁。光绪八年 ...

• 辉腾阿夏墓地石人

辉腾阿夏墓地石人 : 位于福海县喀喇额尔齐斯河的上游。在一座方形石棺墓东部立石人一尊,面向东。刻石为自然石块,高约0.6米。刻石上部隐约勾勒人的脸部,浮雕出眼睛、鼻子和嘴,比较模糊。

• 护澡城

护澡城 : 汉代城名。《汉书·大月氏传》云:“贵霜侯,治护澡城。”贵霜故址在今阿富汗东北法扎巴德、卡拉查延等地周围。

• 护时犍

护时犍 : 唐代地名。《新唐书·地理志》云:“奇沙州都督府,以护时犍国遏密城置。”古兹甘、古兹加楠、贾兹詹是其异读和异写。《大唐西域记》卷亦作胡实健,《旧唐书·地理志》护特(时)健,《唐会要》护特(时)犍,《册府元龟》卷护时健。唐置奇沙州都督府于此。其故址在今阿富汗席巴甘之南。

• 库利亚布

胡利布克 : 中亚古城名。胡塔梁国首都。今塔吉克斯坦南部之库利亚布城。巴达赫尚、喷赤河(阿姆河源流,来源于巴达赫尚-兴都库什山系)、瓦赫什河(来源于天山-吉萨尔山系)三者围合成的平原地带,就是塔吉克斯坦的哈特隆州。其名来源于其首府库利亚布市。这座城市最早是何时建立,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起码在希腊化时代,该座城市就已经存 ...

• 西三角城遗址

  西三角城遗址全景照  西三角城遗址局部  西三角城遗址采集的标本  位于金塔县金塔乡西沟村正东11公里处。城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2000平方米,长45米,宽40米,墙体黄土夯筑,残高2.5米,基宽2.7米,夯层厚0.1-0.23米,南面开门。城址附近有窑址数座。城内及窑址附近地表散布有大量灰陶片。

• 刘坪墓群

刘坪墓群位于天水市清水县白驼镇,是一处战国晚期文化遗存。2016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面积约20万平方米,出土青铜饰件、配件、金银箔饰片、匕、戈、剑、刀、戟等兵器以及玛瑙、绿松石、煤精串珠等近5000件。为研究战国时期西戎文化、秦与西戎的关系、战国时期甘肃东南部和中国北方草原及欧亚草原文化交流提供了资料。 ...

• 王竑墓

王竑墓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城北街道,墓葬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嘉靖十年(1531)敕赐再次修缮,葬有明宪宗时兵部尚书王竑。2016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园坐北朝南,南北长140米,东西宽约70米,占地面积546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1平方米。现存明景泰元年螭龙碑1通,高1.3米,宽1.08米;另存华表1件,石虎、石羊 ...

• 武家塬墓群

武家塬墓群位于平凉市静宁县威戎镇,是一处汉代墓葬群。2016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分布面积约97万平方米。暴露有砖室墓数座,出土有绿釉陶樽及铜蒜头壶等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甘肃省文物局)    

• 李虎墓

李虎墓位于天水市清水县白沙镇,是隋代上州刺史李虎之墓。2016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坐北朝南,出土墓志及墓志盖,现存于清水县博物馆。墓冢前现有石碑1通,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所立“大隋使持节骠骑大将军慎政公讳虎之墓”。李虎墓保存完整,墓志铭文清晰,对天水地区隋代史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甘肃省文物局 ...

• 阎维家族墓

阎维家族墓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罗城镇,为清代甘肃提督阎维(1691—1762)及其家族墓地。2016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分布面积500平方米,茔圈内有碑楼、阎维碑及墓葬8座,保存较为完整。碑楼高4.5米,墓碑碑身高1.98米、宽0.83米,额首宽0.85米,高0.62米,赑屃碑座长0.96米,宽0.64米,为研究清代河西地区丧葬礼俗提供了 ...

• 王符墓

王符墓位于镇原县临泾乡,是一处汉代墓葬。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冢呈馒头状,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王符,字节信,东汉安定临泾人(今镇原县),著有《潜夫论》10卷36篇,是东汉杰出的思想家、政论家和文学家。在《潜夫论》中提出“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国以民为基”,“治国应以富民为本”。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 ...

• 崔家南湾墓群

崔家南湾墓群 ,魏、晋,酒泉市酒泉县,古墓葬,省保1-4批。位于酒泉市总寨镇三奇堡村南2.5公里。是一处魏晋时期的大型墓群。面积400万平方米。地表有石块堆筑覆斗形和圆丘形封土堆70多座,墓道以东南向为主,个别西向。曾发掘画像砖墓2座和土洞墓1座,画像砖彩绘朱雀、飞廉、翼虎、吏卒等。出土银质“裨将军之章”、铜熨斗、尺和铁剪等。墓葬保存较好,对 ...

• 吴玠(jiè)墓

吴玠(jiè)墓(包括墓碑),宋,陇南市徽县,古墓葬,省保1-4批。吴玠墓, 位于甘肃省徽县城北的钟楼山上,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吴玠之墓,钟楼山因吴玠墓而闻名,俗称吴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山是一座高几十米的小土丘,山脚山门上为吴玠仙人关大战的彩绘图。进门拾阶而上,转折盘旋即到墓前。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碑之 ...

• 佛爷庙——新店台墓群

  佛爷庙——新店台墓群位于敦煌市杨家桥,是一处汉至唐代墓葬。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佛爷庙墓群面积约2600万平方米,新店台墓群面积约2400万平方米。出土物以陶器为主,亦有少数铜器、玉石饰物等。该墓群保存较好,是我省最大的古墓群区。墓葬时代序列清楚且连续,对甘肃汉唐考古、汉唐史研究和美术史研究及其与莫高窟的 ...

• 吴(左王右磷字的右部)墓(包括进功碑)

吴(左王右磷字的右部)墓(包括进功碑),宋,陇南市成县,古墓葬,省保1-4批。

• 砖包墩墓群

砖包墩墓群位于张掖市民乐县新天镇,是一处汉代墓葬群。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分布于大都麻河下游两岸,面积约20万平方米,出土绳纹红陶罐及铜镜等。地表散见大量子母砖。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代考古和研究河西汉代史有重要价值。  (甘肃省文物局)    

• 西五个疙瘩墓群

西五个疙瘩墓群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为汉代墓葬。200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群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为5个突出的封土堆,封土堆高约12米,长53米,宽15米。各个墓穴都以青砖砌筑而成,并有很长的墓道。出土文物有青铜摇钱树、莲枝灯等青铜器及陶器等。     (甘肃省文物局)    

• 赵充国墓

赵充国墓,汉,天水市清水县,古墓葬,省保1-4批。赵充国墓位于天水市清水县,始建于汉,历代辟祭田,修祭殿,勒石刻碑,铭具事迹。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有墓冢一座,周边砖石包砌,砌有四边形保护带。墓冢前建有歇山顶砖砌碑亭2座,树立着清嘉庆十三年(1808)“大汉后将军营平候赵壮公讳充国之墓”和清道光乙酉年(1825)“汉 ...

• 西柳沟墓群

西柳沟墓群位于临泽县新华镇,是一处汉代墓群。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代考古和河西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甘肃省文物局)    

• 双豁路滩墓群

双豁路滩墓群位于永昌县水源镇,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汉代墓群。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面积约10平方公里,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彩陶和红陶器,彩陶纹样有圆圈纹,器形有罐等,属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另外,曾出土汉代陶罐、陶壶、仿铜鼎、铁刀、玉等。  (甘肃省文物局)    

• 刘正沟墓群

刘正沟墓群位于永昌县朱王堡镇,是一处汉代墓群。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分布面积约240万平方米,采集有灰陶樽、杯、罐、盘、仓、井及绿釉陶瓶、盘、五铢钱等。  (甘肃省文物局)    

• 南沙滩墓群

南沙滩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金沙乡,是一处魏晋时期墓葬。200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面积约1.2万平方米,出土有大量随葬品、陶罐等遗物。  (甘肃省文物局)    

• 唐武康郡王李元谅墓

唐武康郡王李元谅墓,唐,平凉市崇信县,古墓葬,省保1-4批。武康郡王李元谅墓,位于崇信县城西北梁坡村的半山坡上。封土呈椭圆形,高7米,南北底径12米,东西底径8米,当地群众称为康坟疙瘩。据崇信县志记载"唐武康郡王李元谅陵在县西三华里许",与此墓相符。

• 南湖、西土沟、山水沟墓群

南湖、西土沟、山水沟墓群位于敦煌市南湖乡,为汉至魏、晋时期墓葬。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湖墓群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地表散见绳纹灰陶片。西土沟墓群面积约900万平方米,暴露墓葬形制有土坑坚穴墓和券顶砖室墓两种,地表砂砾堆积墓道清晰,采集有陶罐、绿釉壶、灶、盘和仓等,地表散布有灰陶片和碎砖等。山水沟墓群面积约4 ...

• 清水宋墓

清水宋墓位于天水市清水县白沙、永清、红堡、贾川、白驼、远门、土门、郭川等乡镇,为宋代墓葬。200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清水县境内出土了30多处仿古建式的砖雕彩绘墓葬,均系宋金时期的历史遗存。其墓室结构独特,有穹窿藻顶四边形、穹窿顶八角形、穹窿顶长方形、券顶形等,且多以楼阁形制为主,墓室 ...

• 牛僧儒墓

牛僧儒墓,唐,平凉市灵台县,古墓葬,省保1-4批。牛僧孺墓在灵台县新开乡牛村,距县城15公里,面积2400平方米,196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韩庄墓群

韩庄墓群位于张掖市民乐县三堡镇,是一处汉代墓葬。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分布面积约30万平方米,出土陶罐、铜壶、金饰、莲枝灯残片及铁镜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代考古和河西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甘肃省文物局)    

• 皇甫谧墓

皇甫谧(mì)墓,晋 ,平凉市灵台县,古墓葬,1-4批。皇甫谧墓位于甘肃省灵台县独店镇张鳌坡村,这是国内唯一的皇甫谧墓。皇甫谧墓地处张鳌坡塬边,北为坦阔塬面,村落环绕,南临陡坡深沟,远通达溪河川道。

• 棺材疙瘩墓群

棺材疙瘩墓群位于民勤县泉山镇,是一处汉代墓群。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群包括棺材疙瘩和霸王湖两处,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曾出土灰陶壶、陶灶、绿釉陶耳杯、五铢钱、陶仓等。地面残存汉砖、灰陶片甚多,保存基本完整。  (甘肃省文物局)    

• 别家沟墓群

别家沟墓群,汉、元,平凉市平凉县,古墓葬,省保1-4批。位于平凉市崆峒区白水乡别家沟村东南200米疙瘩山上。是一处汉代墓和元代墓共存的墓区。分布在东西长1000、南北宽200米的山坡台地上。现存圆形封土数座,东西排列,夯筑,封土高5--13、底径12--30、夯层厚0.1--0.12米。清理1座小型汉墓,出土有灰陶罐、石刻人顶灯台、铁镜、彩绘镶铜边木器口沿、铜驽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