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争执致文物滑落后,三星堆给跪坐青铜人像系上“安全带”
文物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神秘的三星堆,是春节假期国内最“热”的博物馆之一,连续4天门票售罄。1月25日下午,三星堆博物馆发生游客争执导致展柜内跪坐青铜人像滑落倒伏一事,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1月29日,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人员为跪坐青铜人像等文物系上“安全带”并配文:“在家里呆着也要系好安全带。” 看到文物完好无损,还系上了“安全带”,广大 ...
文物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神秘的三星堆,是春节假期国内最“热”的博物馆之一,连续4天门票售罄。1月25日下午,三星堆博物馆发生游客争执导致展柜内跪坐青铜人像滑落倒伏一事,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1月29日,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人员为跪坐青铜人像等文物系上“安全带”并配文:“在家里呆着也要系好安全带。” 看到文物完好无损,还系上了“安全带”,广大 ...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兔被称为瑞兔、玉兔。我们的祖先们在爱兔、养兔、猎兔的同时,将兔子形象融入玉器、瓷器、青铜器、绘画等各类生活器物,留下了大量与兔相关的文物遗存,全国各地也流传着与兔有关的神话传说、民俗典故。 癸卯兔年新春之际,我们延续生肖年的传统,向社会推出贺岁展“安辨雄雌——山西出土兔文物展”,新春社教活动“兔灯亮万家— ...
2月8日,记者从安阳博物馆获悉,《从殷墟到大邑商——新时代殷墟考古新发现成果展》开展10天来受到了观众欢迎,认为看过这个展览,三千年前先人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创造出辉煌大邑商和商代文明的历程更加清晰。 由安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指导,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安阳市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国家图书馆馆藏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甲骨,敦煌遗书现存最早抄本之一,清代唯一一件完整的秘密立储匣,中国目前所见传世最早的大型全天星图……日前,“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于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在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中,观众开启了溯源中国历史、探寻中华文脉的旅程。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 ...
展览“战国·中山国”将于15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正式开展。记者14日前往打探看到,金鐏、金轭首饰与脚饰、水晶棋子、银贝、中山国自铸专有货币等难得一见的展陈文物,奇巧瑰丽、细致灵动,将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生动展示。展陈文物吸引民众拍照。 周毅 摄 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有“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千乘之国 ...
河北历史文脉的两大源流,一是燕文化,一是赵文化。不久前,邢台市隆尧县柏人城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顺利完成。据史料记载,柏人城始建于春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距今2600多年的邢台柏人城遗址考古持续引发关注,矗立风中的柏人城遗址,向世人诉说着这座古城昔日的繁华与悲壮。 相对完好的保存 让柏人城遗址成为珍贵实物资料 ...
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所独具的地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日前,省文物考古部门对外发布红山文化最新发掘成果。除了在牛河梁遗址周边发现大型生活聚落址外,考古人员通过考古发掘还形成很多新成果,这给“红山古国”原生型文明起源增加了新的证据。 新发现 出土人骨测定显示食谷物为主 新认知 红山先民从渔猎走向农业定居野外调查中, ...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已了解到5000多年前,红山先民围绕牛河梁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等祭祀建筑址。然而,他们居住在哪儿、生活状况如何却是一个谜,不仅困扰了考古专家多年,也直接影响了红山文化研究的成果进程。日前,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了解到,在距离牛河梁遗址仅仅6.5公里的上朝阳沟村,发现了一处大型红山先民的 ...
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北方地区古人类最早何时开始给打制的石器工具装上手柄便于使用?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此前研究一直没有明晰结论。萨拉乌苏石器三件研究样本展示。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最新消息说,该所杨石霞副研究员领衔对所藏一批出自内蒙古萨拉乌苏遗址的石制品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殷墟遗址范围的洹河以南和东面的大司空地区发现商代晚期干道,从殷墟西部、今安钢厂区向东贯穿有商代晚期的干渠及其支渠,长度超过2.7千米,两者构成殷墟大邑商都城空间的骨干框架。但这样一些重要的现象,在洹河北岸以商王陵区为中心的区域都没有发现。因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启动了洹河北岸地区的考古勘探。 ...
2022年12月21日下午,应我系秦小丽教授邀请,日本熊本大学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准教授久保田慎二给复旦大学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线上讲座,讲座题目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炊煮器利用与稻米烹饪》。 久保田慎二博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于2008-20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留学2年,主攻专业为中国考古学、实验考古和民族考古等,现任 ...
2月6日,河南博物院开展2023年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以《殷墟近些年考古发掘新收获》为主题,介绍了十余年来殷墟及其周边区域考古工作的主要成果,开启了河南博物院2023年首期学术讲座。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主持讲座。 何毓灵首先介绍了殷墟考古工作的相关背景信息,他强调要把殷墟考古放在“从已知求未知”的 ...
日前,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在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共塘遗址检测到了3000年前的奶类残留物,这是青藏高原早期奶制品消费的证据。 共塘遗址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新发现的人类活动遗迹,其海拔高度约4000米,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支流湘曲的左岸,处于被湘曲河流侵蚀改造的冲积扇前缘。在野外调查中,研究团队成员清理了 ...
北方地区早期定居村落有怎样的面貌,最早的西夏瓷窑址发现了哪些制瓷技术,辽上京遗址一号建筑基址进行了哪些发掘……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北尚义四台遗址、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遗址、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 河北尚义县四台遗址 ...
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北尚义四台遗址、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遗址、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 尚义四台遗址第一、二组遗存初步判断为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考古所见成组房址实证了北方地区早期定居村落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各位专家、同志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介绍5项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首先,我代表国家文物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了系统部署。二十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河南安阳殷墟,发表了 ...
磨盘村山城,原名城子山山城,坐落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长安镇磨盘村七组一处北、东、南为布尔哈通河环抱的独立山体上,中心坐标N42°54′59.3″,E129°36′59.9″,扼守延吉盆地的最东缘,三面环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布尔哈通河与海兰河在山城东南交汇后束窄,转向北流淌,最终汇进图们江入日本海。 山城平面近阔叶形,城垣依山势 ...
记者获悉,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在对西藏吉隆县孔桑桥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及文化层堆积物古DNA进行分析时发现了籼稻的炭化颖果、水稻植硅体及籼稻特异性基因序列,炭化稻直接测年结果显示为公元8世纪前后,这一发现表明至少在唐朝前期籼稻已向青藏高原南部传播。图(a)孔桑桥遗址调查剖面图;图(b)采样位置;图(c)调查剖面出土 ...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殷墟考察时指出,殷墟的考古发现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也为我们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主题党日全体成员 为进一步汲取智慧力量、强化使命担当,2023年2月15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党支部安阳工作站党小组,与安阳市文广体旅局纪检派驻 ...
2022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18日召开,投票选出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新庙庄遗址、张家口市尚义四台遗址在内的2022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新庙庄遗址出土遗物。 图片来自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新庙庄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中部南侧大南山中的一处小型山间盆地中。2022年对2号地点开展发掘,文化层厚度约6 ...
20日,记者从青海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2022年,青海完成考古调查及勘探发掘项目13项。 据悉,2022年,青海省文物局配合省内基本建设工程,完成考古调查及勘探发掘项目13项。完成羊曲水电站年度考古发掘,面积达18000平方米,发现居址、墓葬、窑址、城址等遗迹900余处,首次发现宗日文化时期完整环壕居址。完成西宁综合保税区地下文物考古发掘,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6日对外发布兴县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成果,该遗址是目前在入黄河口处发现史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石城,多角度揭示黄河岸畔4000多年前的先民生活。核心建筑-小玉梁地点。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晋西北是中国史前“Y”字形文化传播带的重要一环,连接着陕蒙与晋南,地处入黄河口处的碧村遗址是其中一个关键节点。东墩 ...
15日从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获悉,考古人员在栎阳城遗址发现一处距今约2400年的高等级厕所遗迹,这是中国历代宫城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例厕类遗存,也是中国考古发现的第一个“冲水式”厕所。植物纹瓦当。 图片来自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 栎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据文献记载,栎阳城作为秦都30余年,也是汉朝的第一个都城。2022年,考古人 ...
15日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22年度安徽明中都遗址考古发掘又有重要发现。其中,前朝宫殿区正殿西侧附属建筑基址等考古新发现,进一步补充了自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宫殿制度演变过程的资料。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后殿连廊区发掘现场。 中新社发 图片来自国家文物局 明中都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家乡安徽省凤阳县、淮河南岸兴建的都城,其占地 ...
15日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头遗址发现西周时期城址和大型高等级墓地。结合文献记载和地理位置,基本确认西头遗址与守护西周王畿之地的“豳师”密切相关。资料图为,2022年6月18日拍摄的西头遗址斜圳地点发掘全景。(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发 图片来自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2018年至2022年,考古人员对位于陕西省旬邑县的西头遗址进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4日对外公布一处夏时期遗址考古成果,运城稷山东渠遗址发现大量农业遗存,结合稷山一带“后稷”传说,可能恰是“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考古学实证。东渠遗址位置。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于2021年、2022年两次对东渠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房址2座、陶窑2座、灰沟1条、灰坑43座,出 ...
陕西栎阳城遗址又有考古新发现,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考古发掘了两座战国至秦汉时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出土大量建筑构件。 秦汉栎阳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新兴、武屯街道。据文献记载,在秦迁都咸阳之前,栎阳曾为秦都30余年,期间秦人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商鞅变法就在这里展开。至秦末楚汉时期,栎阳先为塞王司马欣之都,后为汉王刘邦之都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2022年12个重要考古项目,其中夏县辕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引人关注。专家称,该遗址距今5000多年,是山西运城环盐湖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的核心聚落。遗址南依盐湖,其海量的盐业资源与遗址的形成、发展密不可分,对探索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发展进程中的资源控制与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辕村遗址是以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遗存 ...
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的考古发掘是“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的田野考古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五)·长江流域文明进程研究”课题的田野考古项目之一。2022年,考古队开始对孙家岗遗址居址区的北部进行发掘,年度考古工作最重要的成果是将一座肖家屋脊文化公共建筑(编号F47)的平面布局与基础营建过程完整的揭示了出来。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对外公布2022年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运城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靠近盐湖,其海量的盐业资源与遗址的形成、发展密不可分,对探索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发展进程中的资源控制与利用具有重要价值。该遗址出土的石器。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辕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裴介镇辕 ...
2020年9月至去年年底,湖北五龙宫遗址出土遗物100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考古人员在遗址的水池底部发现了三组浮雕,其年代上限可至北宋。近日,该遗址考古发掘团队发布了考古研究成果。 2月9日,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康予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们在遗址中首次发掘出了明代皇帝敕命“投龙”简 ...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陶渠遗址发现西周、东周时期8座“甲”字形大墓,发掘完成其中7座,初步推断陶渠遗址是两周之际的“京”国所在地。陶渠M16三号车车舆内铜器。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陶渠M16"京"铭文铜戈。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陶渠遗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陶渠村东北、西赵庄村西。2020年5月开始,考古人员对遗址开展 ...
湖北考古再结丰硕成果。极目新闻记者日前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湖北保康的穆林头遗址于2022年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自去年10月8日开工至今,再次收获重大发现。出土的玉钺出土的玉璇玑 图片来自通讯员 穆林头遗址隶属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紫阳村七组,位于保康县城东南约45公里的重阳盆地西北部的紫阳台地上。遗址大致呈长方形,面积 ...
官田遗址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村,地处郁水河西岸一处较为宽阔的台地,面积约75000平方米,海拔358米。2015年首次发掘550平方米,发掘显示官田遗址应存在生铁铸造活动。2020~2022年,为配合地方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特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家界市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中心、桑植县考古研究与文物 ...
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距离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6.5公里的上朝阳沟村,发现了一处大型红山先民的聚落遗址,为“红山古国”原生型文明起源增加了新的证据。 2022年6月,为配合赤峰至绥中高速公路(G4515)凌源至绥中段建设,考古人员对此前调查发现的上朝阳沟遗址进行考古勘探。 上朝阳沟遗址地处牤牛河支流东岸,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 ...
遗址概况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晏婴路以南,庄岳路以东。遗址北距齐国故城约5千米,东距后李遗址约4.2千米,南距淄河约1.2千米。遗址是在汉代墓地发掘过程中发现的,在清理墓葬过程中,以墓壁剖面的数层红烧土为线索,通过大面积的解剖、发掘及同步的整理研究,发掘团队在⑧~⑬层发现了大面积树木燃烧类遗迹,在⑩层发现 ...
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是古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去年9月底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对河泊所遗址考古成果进行发布后,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新年伊始,河泊所遗址考古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截至目前,出土简牍的初步清理工作已全部完成。考古工作者正在进行浮选和简牍揭取工作(摄于1月2日)。新华网 李浩 ...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2年6月考古人员在辽上京皇城遗址西南部发现大型建筑基址。 辽上京皇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6月至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辽上京考古队,对辽上京皇城遗址西南部大型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对外发布考古成果,考古人员对山西大同一处建设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共清理唐代墓葬58座,出土陶、瓷、铜等各类随葬器物306件(套)。M47全景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出土铜器组合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平城区智家堡唐代墓地,位于大同市城南智家堡村西北。2022年6月至9月,为配合大同市开源街北侧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建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晚发布消息,长治市潞州区屈家庄墓地共发掘清理出5座唐代和25座明清墓葬。其中3座唐代墓有确切纪年,墓中出土的精美陪葬品折射出墓主的生活情调。 2022年4月至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长治市古建筑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上述古墓葬进行发掘。 其中,M1、M20、M21唐代墓葬出土了墓志,分别为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咸通六年(公元865 ...
过去的2022年,陕西考古成果不断涌现,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书写着证古启今的历史新篇章。近日,陕西省文物局对外公布了蒋刘遗址、太平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等11项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成果。一年以来,陕西石峁、太平、西头、周原、秦雍城、秦始皇陵、秦咸阳城、栎阳城、下站、汉长安城、汉霸陵、隋唐长安城、清平堡以及石窟寺等20余项主动考古项 ...
来源: 新华网 作者:新华社记者 何春好 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其中通报了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考古成果。古城村遗址是首次在滇文化核心区内发现的一处完整商周时期环壕聚落,是探索滇文化来源的重要线索。 古城村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古城村,滇池东南岸。2020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基本建设考古 ...
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 苏峪口瓷窑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内约10公里处,于2017年考古调查时发现,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窑炉13处。2021-2022年10月,为探索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生产的窑业面貌、找寻西夏陵等出土细白瓷产地等学术问题,宁夏文物考古研究 ...
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公布河北尚义四台遗址、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遗址、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首次被发现,揭示了一个全新的窑业类型。△发掘区局部△锯齿刃刮削器(一期)△楔形石核(一期)△锥形石核(一期)△石 ...
继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考古又有重要发现。2022年,考古人员对明中都内金水桥进行了发掘,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午门马道北侧首次发现连廊,成为补全宫城中轴线布局的关键发现。 明中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乡依礼制建造的理想都城,被认为是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蓝本”。其在“功将完成”时罢建,留下了诸多待解谜题。 ...
来源:《西域研究》2018年第4期城市、钱币与艺术——“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文明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杨巨平 王潇 邵大路2018年8月17日至20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南开大学丝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举办“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文明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维克森林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高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
2022年12月12日,“锦秀·世界丝绸互动地图”平台(以下简称“丝绸地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巴黎总部进行演示并举行专家咨询会议。演示和咨询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Silk Roads Programme)负责人梅赫达德·沙巴杭(Mehrdad Shabahang)主持,来自巴黎和里昂的丝绸之路及纺织品专家童丕(Eric Trombert)和庄灵(Eric Boudot) ...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1月24日、25日,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8次特别会议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会议决定,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于9月10日至25日在沙特利雅得举行。据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消息,此次会议讨论了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关于近期冲突遗址申遗以及三项通过紧急程序申请世界遗产项目等议题。本届大会将采用扩展会议的形式,将2021年第44届福 ...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扩建项目在考古勘探中清理出汉至明清时期各类遗迹184处,出土各类文物336件(套)。其中包括西汉南越国时期排水沟及水井、汉至南朝墓葬、唐至五代时期贝壳堆积灰沟、明清时期城壕护堤等遗存。发崛区全景航拍图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扩建项目(门诊综合大楼基坑第一阶段)建设工地位 ...
近一个月,德国将21件贝宁青铜器归还尼日利亚、梵蒂冈归还帕特农神庙残片……这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一个国家——英国。文物归还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大英博物馆,可谓四面楚歌。英国政客将大英博物馆帕特农神庙雕塑视为“英国资产”,并有一种持续的担忧,即一件文物归还必然导致所有掠夺而来文物的归还。然而,如果帕台农神庙雕塑回到希腊,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