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三峡库区重庆段天生城遗址首次发现汉至六朝遗存

  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2021年重庆市万州天生城遗址考古工作中,新发现一批新石器至商周时期、汉至六朝时期、宋代、明代、清代至民国的遗存。其中,汉至六朝遗存为首次发现,进一步拓展了该遗址的历史沿革。  天生城遗址位于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街道天生城社区内,地处长江北岸,城址依山势而建,绝壁凌空,曾是中国西南地区宋 ...

• 考古发掘厘清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营建与毁坏过程

  从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获悉,通过考古发掘已厘清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的营建与毁坏过程。从存在红烧土和碳屑的情况看,城门的毁坏与火有关,之后还经过流水破坏形成自然冲沟。秦始皇帝陵(外城东门向西拍摄)。 图片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粗夯堆积情况。 图片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位于骊山北麓,规模宏大,埋藏丰富。据 ...

• 周原遗址首次发现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从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获悉,考古人员在周原遗址首次发现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是认定周原遗址先周时期聚落性质的关键材料。“公”字陶量。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据介绍,周原遗址是规模最大的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聚落,被学界认为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和西周都邑之一。外城东南角夯土基址出土陶鬲。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 ...

• 秦兵马俑一号坑新发现20余件陶俑

  21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了解到,2021年考古工作者对秦兵马俑一号坑的两个过洞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陶俑25件,其中出土的中、高级军吏俑对研究一号坑军阵排列有重要意义。  这次的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北侧中段,具体区域为G8、G10两个过洞。其中,G8清理出陶俑15件,从中提取10件、拼对完成8件。G10清理出陶俑10件,从中提取7件、拼对完成4件。这次 ...

• 陕西发现距今约4000年前的太平遗址

  从24日举行的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陕西发现了距今约4000年前的客省庄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太平遗址。  太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是关中盆地新发现的一处客省庄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年代为距今4150-3700年前。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完成考古勘探面积40余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900平方米,清理 ...

• 戈雅大展,在巴塞尔看其60年创作与转型

瑞士贝耶勒基金会正在举办西班牙艺术家戈雅的同名大展,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 de Goya,1746-1828)是欧洲最后一位宫廷画家,也是现代艺术首位先驱。他既是忠实的肖像画家,又是神秘的、高度个人化绘画的创造者。这些看似对立的状态,显示了其艺术上神奇的魅力。澎湃新闻获悉,这一特展跨越戈雅60多年的创作生涯,汇集约70幅油画和100多幅素描 ...

• “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结果公布

  梳理长江文明灿烂成就,展望湖北考古下一个百年,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湖北支点。1月21日,“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在汉举办终评及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郧县学堂梁子遗址、天门石家河遗址、黄陂盘龙城遗址、荆州胡家草场墓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等100个项目当选“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石家河文化遗址  夏商 ...

• “吾心安处”在古琴:琴器、琴画、琴谱安徽展出

澎湃新闻获悉,1月20日,由安徽博物院主办的古琴主题展览“吾心安处——古琴文化空间”对外展出,呈现了百余件古琴主题展品,囊括琴器、琴画、琴拓、琴谱和装饰有“琴”元素的瓷器、漆器、文房用具等。重点展品包括故宫博物院藏明“玉泉”铜琴、清王肇基《梦楼抚琴图轴》,清代胡开文“韵琴斋”琴形墨,安徽博物院藏藏明刻本《孔子圣迹图·学琴师襄》,苏 ...

• 秦兵马俑一号坑新发现25件陶俑,包含将军俑、中级军吏俑

记者1月21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了解到,2021年考古工作者对秦兵马俑一号坑的两个过洞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陶俑25件,其中出土的中、高级军吏俑对研究一号坑军阵排列有重要意义。这次的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北侧中段,具体区域为G8、G10两个过洞。其中,G8清理出陶俑15件,从中提取10件、拼对完成8件。G10清理出陶俑10件,从中提取7件、拼对完成4件。这次出 ...

• 四川宝墩遗址展馆开馆 揭秘约4500年前古蜀先民的日常生活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的宝墩遗址展馆21日开馆,“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也同时面向公众开放。在地底埋藏了约4500年的陶石器、象牙杖、碳化水稻等展品为公众讲述古蜀文明的“幼年”时期——宝墩文化时期,古蜀先民深入成都平原的历史。展馆内部。 张浪 摄展出的器物。 图片来自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宝墩遗址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时代最早 ...

• 国家文物局:2021年全年实施1388个基本建设考古项目

 从17日举行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2021年,国家文物局推进“先考古、后出让”制度落实,全年实施1388个基本建设考古项目,抢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会上表示,2021年,各地开展主动考古发掘241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启动6项课题、发布18项成果,品牌效应日益彰显。2022年,要做好中华文明发掘阐释的顶 ...

• 新起点 再出发——站在考古百年时间节点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

  201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时任中心主任的赵志军研究员用三句话对科技考古的内涵进行了精要阐释,站在考古百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对此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第一,科技考古属于考古。  科技考古属于考古的分支学科,科技考古在考古学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中已经发挥, ...

• 秦始皇帝陵西侧墓葬M1发掘新收获

 从2013年开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陵西侧QLCM1(简称1号墓葬)进行了持续性发掘。多年以来,因为土地租赁问题没有解决,北墓道和两个陪葬坑一直无法发掘。今年经过院领导的多方努力,终于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使墓葬得到完整的发掘。  2021年的工作主要是对北墓道和两个陪葬坑的发掘以及室内修复。我们沿用过去方法布设探方,进行发掘。墓道夯筑回填, ...

•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发掘新收获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位于秦始皇帝陵园东外城垣偏南处,居于封土正东,西距秦始皇陵封土约200米,北距现在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东门约260米,东距遗址公园东围墙约20米,南距K9801约150米。1962年以来,考古学者多次对秦始皇帝陵园及其周围地区开展了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对陵园外城东门有了初步认识,大致确定了外城垣东门遗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 ...

• 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2021年度发掘新收获

  兵马俑二号坑是秦始皇陵重要从葬坑之一。1976年5月发现并进行局部试掘。1994年至2008年进行了第一次全面发掘,揭露棚木以上部分,基本厘清二号坑的地层、形制、建筑结构、性质等内容,并发掘清理了部分彩色陶俑。  2015年开始第二次发掘。发掘工作严格控制发掘面积,本着"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入"的工作思路,重在解决相关学术问题,如解决俑 ...

• 三门峡小交口遗址考古收获

小交口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交口乡小交口村北,地处东青龙涧河北岸的黄土台塬边坡上,向南隔东青龙涧河与南交口遗址相望。199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现了该遗址。2021年6月-12月为配合209国道改道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对小交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进行了系统的田野调查 ...

•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2021年度发掘新收获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南北宽62、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余件。  兵马俑一号坑共划分20米×20米的27个探方。全坑发掘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5月至1981年9月,集中清理一号坑东端的五个探方(T ...

• 新疆发布2021年考古最新成果收获丰硕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01-20  通天洞遗址全貌。 于建军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20日电 (苟继鹏)“2021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于1月19日至20在此间召开。会上发布了新疆2021年考古新发现,其中多项发现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新疆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勇东说,2021年新疆围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完成主动性考 ...

• 内蒙古2021年度十大重要考古发现

1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2021年度内蒙古重要考古新发现汇报会,公布2021年度十大重要考古发现。这些重要考古发现包括 ① 重新启动考古发掘工作的萨拉乌苏遗址;② 中国北方重要早期人类洞穴遗址——金斯太遗址;③ 保存状况较好的史前文化房址——乌兰图嘎新石器时代遗址;④ 内蒙古中南部已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史前时期石城遗址——后 ...

•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心区”——咸宁发现两处商周时期重要遗址

经过6天的田野考古,全面整合第二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咸宁市博物馆、崇阳县博物馆、通城县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又有新发现。1月18日,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1月10日~16日,联合考古队围绕崇阳县天城镇王家咀出土的西周大甬钟,开展崇阳天城片区的考古调查工作,最终确认了王家咀与螺丝顶两处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其研究 ...

• 山西壁画“搬”来苏州:金代砖雕壁画墓整体呈现

澎湃新闻获悉,2022年1月19日,展览“世间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观与墓葬中的图像”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展出,展览跨越唐宋金元明,以墓葬壁画与砖雕、寺观壁画与水陆画为着眼点,以百余件文物反映出中古时期山西北方人们的一种生死观念和世间生活的百态。其中特别将山西博物院藏郝匠金墓墓室,整体迁移至展厅,观众可以走入其中一览金代民众所构建的“往 ...

• 《熹平石经》残碑将展长沙,呈现雄浑汉风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辉煌时代,它的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影响至今。汉代的山东地区,诸侯王国林立,农桑渔盐发达,经济繁荣,是汉帝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赞叹“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澎湃新闻获悉,1月25日,长沙博物馆将推出开年展览“雄踞东方——山东地区汉代文物特展”,呈现两千年前海岱东方的雄浑汉风。展品 ...

• 簪就三千繁华梦,上海将展明代藩王妃“头面”

澎湃新闻获悉,“日月光华——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王妃首饰精品展”将于1月25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开幕。展览精选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王妃首饰136件(套),展出的饰品绝大多数为宁王系、益王系及其家族成员墓葬出土,为当时的藩王妃所佩戴和拥有。明代是中国传统首饰发展的高峰时期。明代首饰以一副头面为单位,第一次以整体配套的方式佩戴,精美的黄金造 ...

• 河南殷墟商王陵区新发现围沟及400余座祭祀坑

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安阳洹河北岸的殷墟商王陵及周边区域新勘探发现两个围沟及400余座祭祀坑,刷新了对商王陵园格局的认知。据了解,东、西围沟两者相距40米。其中,东围沟完全闭合,围绕在殷墟王陵东区的大墓和大量祭祀坑周围,东西间距约246米,南北约236米,形状近正方形。西围沟已发现北、东、南三段, ...

• 上博新展:中日文物同展“虎笑寅年”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虎的栖息地和文化故乡,同时也留下了与虎相关的丰富考古遗存、文献记录和神话传说。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中,中国虎文化也传播至日本。2022年新春在即,为迎接壬寅虎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上海博物馆联袂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举办“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此次展览共展出10件文物(含线上展品),包括本馆甄选的6件精品文物, ...

• 文物里的“民以食为天”:良渚稻米、商代食器与唐代点心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吃饭——不仅是为了果腹与生存,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集中表达,调羹弄膳之间,处处流露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澎湃新闻获悉,“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共分为“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礼始饮食”五个单元,展出精选文物240余件(套), ...

• 国家文物局:将系统布局“考古中国”,推进相关申遗

澎湃新闻从昨天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获悉,2022年,国家文物局将系统布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一步健全建设工程考古制度,持续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北京中轴线、海上丝绸之路等申遗工作。2021年文物工作回顾活动中,国家文物局对2021年文物事业发展进行了回顾。2021年,国家文物局与18个部门联合出台18份政策文件,大力支持文物人才队伍建设、 ...

• 韩琦欧阳修书卷将展:读流传千年的北宋风流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全图见文末)是一件国宝级文物,也是北宋名臣韩琦现今传世的唯一法书。澎湃新闻获悉,1月21日起,这件文物将在贵州省博物馆“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亮相。展览以该卷为中心,通过百余文物展现韩琦、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有宋一代文人士大夫的书卷风流,其中就有收录进《古文观止》的欧阳修散文《相州昼 ...

• 内蒙古萨拉乌苏遗址考古取得新收获

  从近日召开的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重要考古新发现汇报会上获悉,我国首次确认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发现地——萨拉乌苏旧石器时代遗址于2021年重新启动考古工作,确认1923年法国学者发掘出旧石器的原始位置,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旧石器考古界的一些学术问题。  萨拉乌苏遗址是在我国最早发现和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1923年法国学者发现并进行发掘 ...

• 山西朔州发掘400余座东周至秦汉时期墓葬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在朔州市发掘了400余座东周至秦汉时期墓葬,对探讨战国时期中原及北方地区的政治、军事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出土的器物(资料照片)。  此次发掘地点位于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后寨村西,处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关键地带。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朔州市文物局、朔州市 ...

• 殷墟商王陵区新发现2个围沟、400余座祭祀坑

  1 考古勘查缘由、区域和时间商王陵及周边遗迹分布图  为了进一步做好殷墟考古工作和研究,推进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21年上半年,在国家支持下,社科院考古所规划和实施包括殷墟在内的重要遗址的研究工作,期望通过不懈努力,能够获得进一步突破。  梳理以往工作和研究可见,20世纪90年代以来,殷墟发现商代晚期的宽(超过10米)、中(7米 ...

• 宁波“虎虎生福”生肖展:文物里的远古咆哮

2022年是壬寅虎年。作为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的大型猫科动物,老虎曾经活跃在地球各个角落,也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赋予老虎威猛神武、百折不挠、驱邪纳福的内涵,并形成了独有的虎文化。澎湃新闻获悉,1月21日,宁波博物院将联合云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及宁波各县市区博物馆,推出“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看看那些 ...

• 四项考古新成果实证西藏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1月13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西藏自治区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通报了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4项重要考古成果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史前文化发展的复杂进程,实证了西藏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切热遗址:填补了青藏高原腹地距今8000年至10000年史前考古文化的空白 ...

• “考古中国”聚焦青藏高原史前文化,通报四项重要考古

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此次会议聚焦西藏自治区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噶尔县切热遗址是一处全新世早期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考古发现连续的文化层堆积,出土石制品为主 ...

• 重庆新展“玉出昆冈”,呈现两百余件古代玉器

中国自古有崇玉、爱玉的习尚。玉器具有礼用、装饰、陈设等多种功能,其使用贯穿整个古代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考古百年,伴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科学发掘所获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层出不穷,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得益于此,对玉器及玉文化的认识也得以不断更新和完善。澎湃新闻获悉,1月15日,“玉出昆冈——天津博物馆藏中 ...

• 天津博物馆呈现“繁花似锦”与“素香淡影”

从宋扬无咎《墨梅图页》、元钱选《花鸟卷》等国宝级藏品,到唐寅、郑板桥、齐白石等明清以来画家的精品名作……澎湃新闻获悉,“繁花似锦——馆藏花卉文物特展”近期在天津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依托天津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以植物花卉为主题,将15种植物花卉,用116件馆藏精品文物,串联起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与之一同推出的还有“素香淡影— ...

• 六个考古项目获评二〇二一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1月11日下午,第二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在太原举行,评选出太原尖草坪镇城新石器时代遗址、临汾襄汾陶寺新石器时代遗址、运城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北魏吕续浮雕彩绘石椁墓、临汾霍州千佛崖遗址、太原小店区明代藩王墓6个“2021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项目。  此次参评的12个考古新发现项目涵盖了2021年山西考古成果的特色和优势。 ...

• 聚焦西藏自治区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京召开

  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  此次会议聚焦西藏自治区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噶尔县切热遗址是一处全新世早期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考古发现连续的文化层堆积,出土石制品为主的遗物5000余件,发现火 ...

• 一场青铜器巡礼,湖南省博展“王者归来”

长达两千年的中国青铜时代,是中华文明之初的礼制大构建。它们是青铜,也是王者。似归来,却未曾远离……近期,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为青铜器大展,汇集10多家文博单位的280件青铜重器,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典藏青铜瑰宝。从展览中,观众可以窥见商周青铜器的庄重典雅以及汉至明清 ...

• V&A博物馆里的鼻烟壶、海螺杯……湘博展“欧洲盛宴”

从尊贵庄严的宗教礼器到奢华璀璨的金银器具,从精巧绝伦的袖珍艺术品到色彩斑斓的微观杰作……2022年1月18日,“欧洲盛宴——英国VA博物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将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展览将展出入藏英国VA博物馆的罗莎琳德和亚瑟·吉尔伯特夫妇收藏体系中的90件艺术精品,为观者呈献17—19世纪欧洲宫廷与贵族的文化艺术盛宴。罗莎琳德和亚瑟·吉尔伯特夫妇 ...

• 天津发现大规模唐代遗存

  渤海之滨、退海之地的天津,为制盐业的发展提供天时地利。公元925年,后唐幽州节度使赵德钧为解军费困竭之难,在这片芦苇茂盛之地卤地设场,场名从地名,史称“芦台场”。近日公布的天津市军粮城遗址的挖掘成果,证明了天津制盐的历史要更早于此。  日前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从2021年4月开始,该中心考古工作人员对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示范 ...

• 广西北海发现六朝隋唐时期古墓群

  北海市博物馆近日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在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古城村委大树根村发现7万平方米古墓葬群,初步调查勘探大树根古墓群约有200座古墓,专家推测该墓葬群的年代约在六朝至隋唐时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大树根古墓群周边采集的陶瓷器。新华社发(图片来自北海市博物馆)  据介绍,该墓葬群最突出的特征是墓室普遍采用一种俗称“砂 ...

• 新发现 | 南佐遗址发现仰韶大型环壕聚落 出土遗物丰富显示较高社会发展水平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及附近区域。1958年调查发现,当时被称为南佐圪垯渠仰韶文化遗址。1981年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称南佐遗址。南佐遗址坐落于泾河一级支流蒲河左岸的董志塬西部。董志塬古称“大(太)原”“豳地”,位于马莲河和蒲河两大河流之间,塬面南北长约110公里,东 ...

• 山西壁画将展苏州,金代墓室整体迁移呈现

澎湃新闻获悉,1月19日起,“世间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观与墓葬中的图像”将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携手山西博物院、运城博物馆、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遴选百余件文物展品。展览跨越唐宋金元明,以墓葬壁画与砖雕、寺观壁画与水陆画为着眼点,其中特别将山西博物院藏郝匠金墓墓室,整体迁移至展厅,观众可以走入其中一览金代民众所构 ...

• 元代江南:书画中的自然与人文世界

宋元时期是中国书画史上急剧变革的时期,尤其是元代的江南,出现了一批书画俊彦,通过他们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技巧,笔与纸仿佛成了心灵的“照相机”,为我们定格元代江南特殊的山川景致和风土人情。近期,“元代的江南”正在苏州博物馆展出,展览试图与观众分享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元代江南大观,赴一场寻踪江南的雅集。苏州博物馆今天刊发了《元代江南丨书画 ...

• 辽博展古代山水,包括辽代出土《深山会棋图》

1974年,一座辽代契丹贵族妇女墓葬出土了山水和花鸟两幅卷轴,其中一幅山水即是备受学界关注的《深山会棋图》。《深山会棋图》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可靠的早期立轴山水画作品,其山水画面貌接近于五代北宋初期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中原山水画风格。澎湃新闻获悉,2022年1月7日,《深山会棋图》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年大展“江山如画——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 ...

• 历时8年,国图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成果发布

“天禄琳琅”是清代乾隆将皇宫各处藏书中宋、金、元、明版旧书进行择选,掇之菁华置于昭仁殿而成的重要藏书。虽为清宫珍视专藏,但从建立直至20世纪50年代,几经坎坷,磨难频生。期间火、盗、兵、蠹,致使藏书大量损佚,664部中已有近60部不见影踪,存世的600余部主要存藏于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2022年1月7日,国家图书馆召开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 ...

• 聚焦非洲文明起源,当古埃及与中西非“相遇”

当今学界多承认人类的共同祖先来自非洲,但1974年,塞内加尔学者谢克·安塔·迪奥普(Cheikh Anta Diop)在其开创性著作《非洲文明的起源:神话或现实》中断言古代非洲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时,几乎震惊和挑战了历史研究。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撒哈拉以南非洲艺术展厅”因“洛克菲勒翼楼”的翻新而关闭。近日,21组(42件)相隔千年的、来自古埃及和中西非的 ...

• 屡屡出现“脸花鼻黑”,全国专家“会诊”乐山大佛

1月8日,由四川省文物局组织、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参加的石窟保护座谈会在四川乐山市召开,为屡屡出现“脸花鼻黑”的乐山大佛石窟“会诊”,开出了“治水药方”。乐山大佛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石刻坐佛,通高70多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巨大的佛像开凿在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的红色山岩体上,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美誉。然而就是这样的红 ...

• “四时风物岁华中”:首博开年新展呈现岁时文化

“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新年伊始,“四时风物岁华中”系列中的开篇之作:“日下春和”——北京岁时节令文化系列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121组件馆藏文物以春季(农历正月、二月、三月)为节令背景,以春节、立春、花朝、清明等节日为展示对象,通过“燕京岁华”、“祥源肇岁”和“瑞启春台”三部分内容,向观众展示京城春日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