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故宫院刊 | 刘曙光:关于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恢复与重塑”主题的外部解读——兼谈博物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际趋势和中国方向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全球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共同主题。包括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内的三大国际文化遗产机构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践行者。面对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除了从“内部视角”去关注新冠疫情下博物馆应如何恢复生机,重塑新的实践模式之外,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大背景出发,在“外部视角”下关注博物馆与所处自 ...

• 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5 月18 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北京博物馆学会、首都博物馆、北京市内相关博物馆联合协办的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 ...

• 新发现 | 湖北孝感发现明清时期古码头遗址

2020年3月底,孝感老澴河综合治理工程复工,施工单位在对城隍潭段东岸施工过程中发现排列较为规整的长条形石块,经孝感市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初步确认,可能是当地居民提到的古代码头,随即向上级文物行政部门进行了汇报。2020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孝感市博物馆联合对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本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 ...

• 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揭晓

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颁奖仪式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首都博物馆举行。  5月16日,本届“十大精品”推介活动终评汇报会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出席开幕式。开幕式 ...

•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配套展览之“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开幕5月18日,为配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十九届大会(ICOM-CC19th Triennial Conference),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承办的“万 ...

• 敦煌研究院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一)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院艺术研究部陈列中心教育推广部推出了最新自创研发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推广课程《拓本技艺——九色鹿的故事》DIY课程,旨在让广大青少年在博物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中国历代拓印传承技艺知识和动手实践,体验中国传统的拓印技术,感受敦煌石窟艺术的无穷魅力。5月15日上午,13位来自我院的职工子女体验了《拓本技 ...

• 敦煌研究院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二) ——《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专题展走进靖远县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9年8月19日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宣传“时代楷模”,弘扬“莫高精神”,2021年5月17日,在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与中共靖远县委宣传部、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共同承办的“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展览在靖 ...

• 见证宋代“水包皮”?扬州古城出土宋代砖构建筑

“水包皮”是江苏扬州方言,就是在浴室洗澡。这是老扬州对沐浴文化的生动描述。日前,位于江苏扬州市中心友好会馆南侧的一处考古发掘项目,通过江苏省文物局专家验收。该地块位于“扬州城遗址”范围内,考古发掘面积约600平方米,发现了唐代、宋代以及明清时期遗存。其中,一处宋代砖构建筑引起专家注意。有专家推测,这里或许曾是南宋时期的一处浴室建筑 ...

• 国际博物馆日|方寸之间,故宫文物邮票与原件同时呈现

邮票虽只有方寸大小,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多方面的特色,是某种意义上的“国家名片”。故宫古建筑和珍藏文物,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邮票上,发挥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5月18日起,由故宫博物院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联袂主办,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北京邮来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 ...

• 国际博物馆日|山西:回溯红山考古,追迹芮国文明

澎湃新闻获悉,在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山西博物院今起开始推出“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集中展示红山文化遗址历次考古重大发现与考古成果。同日,“追迹——芮国文物精华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亮相,展品包括青铜器、金器、玉器等230余件,主要来自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并精选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和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部分文物。山西博物院:152 ...

• 国际博物馆日|苏州吴中:回望史前太湖,追溯“何以江南”

澎湃新闻获悉,5月18日,苏州吴中博物馆推出最新特展“启幕江南——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展”,共展出两百余件出土文物,梳理了苏州草鞋山遗址和环太湖地区的发展历程,回望了太湖流域地区的史前文明。“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是明净而风暖的秀丽。是吹面不寒的杨柳微风,深巷阡陌的杏花春雨;是小桥流 ...

• 国际博物馆日|百件原版浮世绘,上海呈现“浮世万象”

5月17日,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浮世万象——百幅浮世绘艺术珍品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日本江户和明治时期的浮世绘原版文物级别古画,展出的100套作品全部来自日本浮世绘三大私人收藏家族之一的浅井家族。“浮世万象”全景式呈现了浮世绘这种日本代表性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的精彩魅力。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恢复与重塑 ...

• “紫禁城六百年”特展等获全国博物馆十大展览精品

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颁奖仪式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首都博物馆举行。其中“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吴中博物馆基本陈列”等获得精品奖,“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获得 ...

• 专家研讨“玉”见文明:多元一体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识

  “中国玉文化与中华文化一样,也具有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玉器发挥了凝聚民族共识的重要功能”“岫岩玉是中国开发和利用最早最多的玉料,堪称‘中华第一玉’”……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5月16日在北京举办“从兴隆洼到三星堆·金沙——岫岩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聚焦中国特色玉文化传承发展 ...

• 贺云翱:环境考古能够深度理解“人地关系”

环境考古能够深度理解“人地关系”贺云翱(本文为《大众考古》2015年05月刊 卷首语) 以构建人地和谐关系为宗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人类的最强音,而“环境考古”也成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中国考古界高度重视“环境考古”工作,许多大学、考古院所及环境科学研究机构参与其中。1990年,周昆叔、巩启明先生等发起召开了“中国环境考古学讨 ...

• 玲珑神致 冰玉匠心 ——明清德化瓷器精品展

  为营造“5·18国际博物馆日”的文化氛围,甘肃省博物馆引进的福建博物院“玲珑神致 冰玉匠心——明清德化瓷器精品展”将于5月18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  展览精选福建博物院馆藏珍贵文物88件,将明清两代德化瓷器精品汇集一堂,冀以展现德化瓷器的冰玉本色和独特魅力,为传承古老技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清德化窑白釉饕餮纹 ...

• “千年敦煌——石窟壁画中的营造之美”专题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幕

  5月16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国园林博物馆主办的“千年敦煌——石窟壁画中的营造之美”专题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首开敦煌石窟壁画建筑展先例,共展出了展品81件(套),通过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形制和园林意境,以壁画图像、从二维到三维建筑模型、3D打印数字科技产物、多媒体手段等呈现方式,使观众多途径领略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和园林之美。  ...

• “《石窟寺研究》出版十辑”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1年5月15日上午, 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科学出版社主办的“《石窟寺研究》出版十辑”座谈会在科学出版社文津厅举行。本次座谈会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委会主任、《石窟寺研究》主编孙英民主持。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委会主任、《石窟寺研究》主编孙英民主持会议《石窟寺研究》十辑  座谈会进行了 ...

• 文物援疆促进文博事业大发展

5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指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国家文物局和19个援疆省市文物部门全力支持新疆文物工作,文物援疆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物援疆工作成绩喜人。李群表示,保护好新疆各类文物资源,特别是深入挖掘、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 ...

• 太原东山发现国内规模最大明代中晚期藩王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太原东山发现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晋端王墓。  晋端王陵园遗址地处太原东山南端的缓坡地带,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市、区两级考古机构进行考古发掘。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丝织品提取。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该墓平面为“工”字形,南北长24米、东西宽 ...

• “面对中国装饰图案的精巧,古埃及与希腊只能甘拜下风”

阿尔贝·夏尔·奥古斯特·拉西内的《多彩装饰》是一部实用型藏品合集,堪称19世纪彩印传统的百科全书式装饰收藏品。“中国人的特性也体现在时而刚劲、时而柔美的色彩里。中国人的精美艺术品堪与我们最好的装饰作品相媲美。这些艺术品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虽然古埃及、古希腊的作品在秩序、节奏、形态方面略胜一筹,但在面对中国艺术品的精巧时却往往甘 ...

• 新发现 | 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深度融合——太原东山明代晋端王陵园遗址发掘收获

晋端王陵园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街道东峰村东北、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新校区用地范围内,地处太原东山南端的缓坡地带。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市区配合进行了考古发掘。早期卫星影像所见东山地区明代藩王陵园  一、山西明代藩王墓的首次系统考古工作 明代实行封藩制,明太祖朱元璋立嫡长子为太子,其余诸子封为亲王。 ...

• 故宫陶瓷馆明起武英殿开馆:两年多筹备,最新改陈

从质朴的陶器到原始瓷、青瓷、黑瓷、白瓷,以及色彩丰富的颜色釉瓷,再到颇具匠心的釉下彩、釉上彩瓷等,中国陶瓷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层出不穷的品种,都在世界工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故宫博物院作为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的中国最大遗址性综合类博物馆,拥有186万多件文物藏品,其中有陶瓷类文物37万余件,且绝大部分传承自清代宫廷, ...

• 故宫历代人物画特展明起呈现,《女史箴图》等全卷展开

人物画的创作,在历代都受到特别重视,大量优秀作品流传至今。澎湃新闻获悉,5月1日,“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开展,展览从院藏人物画中,选取55件/套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按照画面的人物身份和时代顺序予以展示。其中,既有开国立邦、施行仁政的帝王,包括从上古时期的尧舜禹至清代的 ...

• 故宫“五一”提前半小时开馆,每日限流3万人次

澎湃新闻获悉,故宫博物院今天发布关于“五一”假期期间参观的提示:“五一”假期期间,故宫博物院开馆时间从8:30提前至8:00,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行预约、错峰、限流接待措施,目前按照每日3万人次限定观众人数。据悉,5月1日起,“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开展,展览从院藏人物画中,选取55件/套兼 ...

• 故宫人物画特展:从全卷展开的《列女图》等看典雅宋摹

5月1日,“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正式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展,展期两个月。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55套共计66件绘画文物共聚焦于三个主题,分别是展现历代帝王的形象或生活图景的“王者之政”、展现19位历代重要大臣的“济济多士”,以及呈现历代女性服饰、形象、仪态等的“列女垂范”。整个文华殿主殿展厅全部用以呈现这 ...

• 再现乾隆“下江南”,苏州吴中展出百余宫廷文物

清代乾隆在《御制南巡记》中曾总结自己的一生:“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其六次南巡,六下江南,必至姑苏城。每次都为此地的人文、风景赞叹不已。4月30日,“下江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文物展”在吴中博物馆开幕,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展览精选故宫博物院所藏与乾隆密切相关的宫廷文物116件(套),其中包括与苏州息息相关的 ...

• 上博将展“丝理丹青”,首次系统展示明清缂丝画

缂丝与刺绣,取径书画,融入丹青艺术,绽放绚烂光芒——缂绣书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风景。“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将于2021年5月21日至7月18日,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甄选馆藏中国明清缂绣精品27件/套,辅以书画8幅,呈现一派丝理丹青的艺术妙趣。这也是继2007年“海上锦绣——顾绣珍品展”之后,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又一次珍贵织绣特展。展览海 ...

• 《万里走单骑》收官:如何让世界遗产“活起来”?

澎湃新闻获悉,由中国文物学会与浙江卫视共同发起的《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从去年6月正式立项,到2021年4月收官,这档关注世界遗产的文化类户外真人秀以五个月的时间走访、近七个月的时间策划、剪辑、制作,在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为核心人物的带领下,寻访了10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两处正在冲刺申遗的文化地标。值《万里走单 ...

• 灵岩寺石刻及部分罗汉像保护修复项目通过验收

新华社济南5月7日消息,记者从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获悉,7日,灵岩寺石刻及千佛殿部分罗汉像保护修复项目(一期)通过验收。该项目共保护修复石刻文物465件、彩绘泥塑罗汉像12尊。灵岩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始建于东晋,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王传昌介绍,灵岩寺内 ...

• 西安一汉墓发现两千多年前粮食和装粮食的织物袋子

@西安发布5月7日消息,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西安市曲江新区黄渠头一处配合基础建设进行考古发掘的汉墓里,不仅发现了粮食,还发现了装粮食的“编织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考古发掘负责人胡春勃表示:“以往发现的汉代墓葬中粮食的储藏器皿多为陶仓类,该墓葬的粮食盛装是在红色束口织物袋子中。M553汉代墓葬历经两千多年,能够保存较多种 ...

• 2021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公布|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5月8日, 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情况,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回答记者提问。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陆琼主持新闻发布会。澎湃新闻获悉,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 ...

•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将开放,贯穿明清御窑六百年

澎湃新闻获悉,历时4年之久建设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试开馆。博物馆以明清御窑厂600年的历史为支撑,通过展示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这30多年来在御窑厂历代官窑遗址所取得的重要陶瓷考古成果以及发掘的各个时期的重要遗物,来展现元代浮梁瓷局到明清两代官窑的整个历史发展的脉络。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江建新此前接受澎湃新 ...

• 从云冈石窟到吴哥窟,云冈研究院聚焦“中国与世界”

澎湃新闻获悉,5月11日,云冈研究院策划推出的“中国与世界”系列特展在云冈石窟博物馆开幕,特展聚焦云冈石窟的历史文化意义、世界意义,继往开来,推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阐释与实现。云冈石窟始建于1500多年前,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石窟集雕塑、绘画、建筑、音乐等为一体,反映着北朝各民族汇聚、文化融合的独特历史面貌。展览分为中国与世界两个部分 ...

• 苏博西馆首度详解:十栋建筑,首展古罗马,再现元代江南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苏州博物馆及建设中的苏博西馆一直备受关注。5月10日,“苏博,未来可期——2021年度媒体见面会”在苏州博物馆中央大厅举行,苏博党总支书记谢晓婷首次全面详细地公开了苏州博物馆西馆定位与展陈等情况。澎湃新闻从现场获悉,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苏州高新区狮山文化广场,与金鸡湖遥相呼应。西馆建筑面积 4.83万平方米,由德 ...

• 上海何以成就印坛“半壁江山”——海上印史的千年与百年

近现代海上篆刻在中国印坛创造了“半壁江山”的艺术景观。徐三庚、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等人在开拓新路过程中各张一帜,别开生面,终于引发了近代篆刻创作观念、审美旨趣、技法语言的一场重大变革。追溯上海篆刻的历史,最早是从西汉开始接续中原玺印体系的传统,明代以来,海上篆刻与海上书画艺术共生共荣、比肩前行,成为这一时期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发展 ...

• 祁门县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进展:开始遗产资源调研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5月11日,来自北京的相关调研组到达黄山市, 5月12日到5月14日,祁门县万里茶道遗产第一轮调 ...

• “夏文化考古研究”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二里头遗址举行

  4月2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主办的“夏文化考古研究”研修班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开班仪式。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偃师区委书记孙延文,洛阳市人民 ...

• 新发现 | 近年来湖州毘山遗址考古工作的新收获与新认识

毘山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湖东街道毘山村,西邻湖州城区,北距太湖约10公里。遗址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年代以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为主,是目前浙江地区最大的一处夏商遗址。曾采集到少量卜骨、卜甲、铜器、玉器等。自1957年发现以来,经历多次地面调查。1995、2000、2004-2005、2008年共进行了六次正式考古发掘,出版有《毘山》考古报告。2013年3月,毘山 ...

• 湖南长沙县净瓶寺、梅树冲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

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长沙县中南部黄花镇、黄兴镇片区内,涉及用地总面积约15000亩。  为配合工程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县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心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于2020年5月~6月完成了项目范围内的考古调查工作。2020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调查勘探发现的文物点进行考古发掘。以下简要介绍 ...

• 北京中轴线申遗 古建和雨燕能否协同保护?

  ③北京中轴线申遗 古建和雨燕能否协同保护?  4月3日,有北京护鸟志愿者发现雍和宫万福阁搭起脚手架,围上防尘网正在修缮,工期为3月底到6月中旬,这一时期正是北京雨燕筑巢繁殖的季节,北京大量的古建是它们最喜爱的筑巢繁殖和栖息地。“让侯鸟飞”北京项目负责人谷轩等人与雍和宫、北京市园林局和修缮方接洽,得到积极回应。    谷轩建议把屋 ...

• 西安:古墓葬中发现大量约2000年前生活用品

陶罐、苇席、食用的黍和粟、纺织用的大麻……近日,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发现一处西汉中晚期较高等级墓葬,其中有大量约2000年前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这是编号为M553的西汉中晚期墓葬考古发掘现场这座编号为M553的墓葬位于西安市东南郊,距离杜陵邑北界约1.5公里。从2020年8月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区域进行持续考古发掘,根据前期勘探及 ...

• 新发现!唐风黄金耳勺、希腊风格银盘、萨珊银币...西藏出土文物有故事

近日,西藏多座吐蕃时期高等级墓葬发掘成果公布,包括金银器、青金石、漆器残片、石制品等。其中,出土的雄狮鸟纹金耳勺,专家认为它柄部的朱雀造型有明显的唐代风格。与此同时,在这些吐蕃时期的珍贵文物中,还有一个希腊风格的酒神银盘及20枚萨珊银币。专家认为,银盘上面描绘的人物和风格显示出了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这些年代跟吐蕃时期相关的萨珊 ...

• 湖南靖州两座古代“龙窑”出土千余件文物

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目前,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两处宋至明清时期的民窑出土了千余件文物。这些文物以匣钵(窑具)、钵、罐、缸、碗、杯等生活器具为主,其中有大量夹砂陶、瓷釉器具。▲ “龙窑”窑址发掘现场▲ “龙窑”出土的瓷制残片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介绍,此次发掘的两处民窑,窑址位于靖黎高速藕团段齐家山 ...

• “敦煌丝绸展”在莫高窟开幕

新华社兰州4月30日电 由敦煌研究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敦煌丝绸展”4月29日在敦煌莫高窟开幕。  展览分7个章节,介绍了敦煌丝绸的发现、种类、研究、修复等内容。展览展出了敦煌研究院考古发掘的纺织品文物14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国家三级文物2件。展览还设置了展示空间,由专业人员展示敦煌经帙的绞编工艺。  展览海报。敦煌研究院供 ...

• 五一特辑:山西青铜博物馆入围全国“十大”终评!

序厅吉金铸史,三晋光华。近日,国家文物局公示了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入围终评名单,山西青铜博物馆“吉金光华”入围。“吉金光华”是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从以下三部分:华夏印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展示了山西青铜的历史和发展脉络。同时,辅以“数字青铜”和“探幽寻胜”展区 ,以数字展示和教育互动的方式探索青 ...

• 新发现 | 浙江嘉兴西曹墩遗址发现良渚文化石器加工遗存

    西曹墩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东距曹墩遗址100米,西距黄姑庵遗址约200米。遗址上原有现代村庄,高出周边农田约1米。2020年6月,有群众举报该处村庄被拆迁进行土地平整,高地被推平并有石器出土。专业人员在现场发现了良渚文化陶片、红烧土块、草木灰等遗存,由此确认为良渚文化遗址。  发掘区全貌  2020年7月至8月,当地文 ...

• 入围全国“十大”终评!山西青铜博物馆,“吉金”何以光华?

▲“吉金光华”序厅吉金铸史,三晋光华。近日,国家文物局公示了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入围终评名单,山西青铜博物馆“吉金光华”入围。“吉金光华”是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从以下三部分:华夏印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展示了山西青铜的历史和发展脉络。同时,辅以“数字青铜”和“探幽寻胜”展区 ,以数字展示和教育互 ...

• 快安排起来,三星堆遗址要来奉贤博物馆了!

今年3月,三星堆遗址重启挖掘,“上新”6个祭祀坑,再一次震惊了世人。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新出土的500余件精美文物品类繁多,精美绝伦,勾起了众多观众想要去现场一睹其容的热情与向往。而近日,上海的“考古迷们”真的有福利啦!因为6月,三星堆金沙遗址文物展 ...

• 明十三陵康陵4月28日将首次对外开放

北京头条客户端4月27日消息,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了解到,明十三陵中从未对游客开放过的康陵,将于4月28日首次面向游客有序开放。康陵作为明十三陵中的一座未开放陵寝,因为紧邻著名的民俗村康陵而被广大游客关注。对外开放后,康陵将继续严格按照未开放陵寝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参观采取分时段、定人数、讲解员全程讲解、安保人员全程跟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