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2019︱秦汉考古:大一统的秦汉,在手铲与笔下呈现
作为在新中国成立后新发展起来的考古学分支,秦汉考古的工作量和学术成果一直位居各时段考古的前列。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各地考古工作者继续坚持田野考古,基本建设考古和主动性考古并重并举,不仅在城市和聚落、丧葬制度、手工业生产、简牍文字、画像艺术、丝绸之路和中外交流等方面获得一系列重要发现,而且更以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为基础,紧密围 ...
作为在新中国成立后新发展起来的考古学分支,秦汉考古的工作量和学术成果一直位居各时段考古的前列。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各地考古工作者继续坚持田野考古,基本建设考古和主动性考古并重并举,不仅在城市和聚落、丧葬制度、手工业生产、简牍文字、画像艺术、丝绸之路和中外交流等方面获得一系列重要发现,而且更以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为基础,紧密围 ...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其夹处于秦汉和隋唐两大帝国之间,我们经常会使用过渡时期这一概念。历经长达四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分裂局面,这一时期的物质文化面貌呈现出强烈的阶段性、地区性和不均衡性。中国古代的都城制度、墓葬制度、建筑技艺、手工业生产、佛教艺术都在这一时期发生剧变,呈现出明显的承上启下特点,为秦汉 ...
隋唐王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局面,其疆域是由游牧地区和农业地区组成,东北的契丹、奚、室韦和靺鞨,西北的突厥、回纥、吐谷浑,西南的吐蕃、南诏等民族共同构成隋唐帝国集权统一的多样化。2019年的考古涉及的空间范围覆盖隋唐帝国强盛期的全部疆域,从帝国首都长安到边陲城镇,用考古学方法探索隋唐时期帝国政治架构、 ...
宋以后的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中按朝代划分的一个阶段,它在中国考古学学科领域中建立最迟,发展相对较晚。最初一般被称为宋元考古,后来时代上拓展为宋元明考古。2015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的专业委员会名称定为“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显示出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发展,这一学科领域关注时段的延伸。宋元明清考古学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畴,以往曾 ...
“在小清河应急防汛工程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中,共登记43处文物点,35处为新发现,其中高青县6处,现已发掘4处,分别为胥家村遗址、曹坡遗址、拥护遗址和夏庄遗址。”高青县文物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胥家村遗址中发现的“扇形”“马蹄形”唐代墓室,是山东首次发现。 发现“扇形”“马蹄形”唐墓 胥家村遗址(墓地)位于高青县黑里寨镇胥家村南约50 ...
图为辽代白塔。内蒙古文物局供图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11日电 (记者 李爱平)记者1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政府获悉,针对媒体报道的辽代白塔修缮滞后情况,目前,该辽代白塔抢救性加固工作已于5月11日完成,后续修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武安州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内的辽代白塔约有1000年历史。 记者 ...
▲ 图为正在工作的考古人员当代无法手工复制的龙山时期彩陶随葬品、“扇形”“马蹄形”等山东首次发掘出的唐代墓室形制、坐落在古“济水”航道上的大型墓群遗迹……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胥家村南约500米处,胥家村南遗址(墓地)正紧张发掘中,目前,已确定龙山时期、战国到汉代、唐代三大文化层。▲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刘文涛正在进行考古工 ...
石器原料是史前人类制造工具和从事生产、生活活动最为重要的物质资料。对石料性质、来源与开发利用方略进行研究,对于揭示史前人类的工具制作水平、资源的认知开发能力以及人群流动模式和栖居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近日,《考古学与人类学科学》(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发表了题为“Lithic raw material economy at the Huayang si ...
导 语:2019年我们刚刚庆祝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2020年起,考古汇以原创为主,重点推介2019年及此前山西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以便更多的同行和关心山西考古的朋友们了解山西的考古工作。从本期开始,考古汇将推出“山西新中国考古70年”系列文章,希望读者朋友们了解山西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考古收获与研究成果、研究 ...
导 语:2019年我们刚刚庆祝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2020年起,考古汇以原创为主,重点推介2019年及此前山西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以便更多的同行和关心山西考古的朋友们了解山西的考古工作。从本期开始,考古汇将推出“山西新中国考古70年”系列文章,希望读者朋友们了解山西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考古收获与研究成果、研究特点、未来着力点等,并能给予 ...
核心阅读 2019年度重要考古发现众多,竞争激烈。今年,公众和考古领队、评委们第一次“在云端”同步见证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诞生。 陕西省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每一项考古新发现都深化了我们对于一个学术领域的认识,也提出了一个新的线索和需要持续关注的研究方向,实证文明发展历程 ...
核心阅读 古城遗址平面方正规整、内部中轴对称,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城门及城内发现的多处陶水管排水设施,为研究早期城市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平粮台古城遗址是4000年前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实证。古城出土的各类遗存,从不同层面展现了中原龙山文化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质,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各区域文明交汇融合的 ...
为持续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双槐树遗址连续进行了考古工作,近来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双槐树遗址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经中国社会科 ...
这里距今约5300年,出土了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时代最早的代表;这里还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群和唯一的大型城址群……5月7日,河南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重大发现发布会在郑州召开,经过多方机构和多位知名考古学家现场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双槐树遗址性 ...
“石峁遗址”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被誉为“石破天惊”式考古发现之一,今天下午,包括这一考古遗址的考古发现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2019年度重要考古发现众多,竞争激烈,专家们对重要考古发现的学术意义取得比较统一的认识,入围项目的选票结果相对集中。‘十 ...
潘祖荫(1830-1890)是清代“吉金”鉴藏的关键人物之一,其收藏的大盂鼎和 大克鼎,是西周青铜器中的“重器鸿宝”,与毛公鼎并誉为“海内三宝”。 大盂鼎和大克鼎的入藏,既是文物鉴藏至高地位的象征,也是清代金石学领军人物的标配。大盂鼎和大克鼎曾经是潘家的镇宅之宝,如今是国之重器,属于国宝中的国宝。 大盂鼎和大克鼎与“潘祖荫”三个字已经融为一体 ...
日本浮世绘名家名作众多,被称作是江户时代日本生活的记录全书,而歌川派则是其中最大的派系,代表画家有歌川广重(安藤广重)、歌川国贞、歌川国芳等。澎湃新闻获悉,“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绘经典作品展”5月1日起在南京明社·璞斋开幕,共展出浮世绘作品近40幅,其中大多来自歌川派。展出的作品中既有来自初代歌川丰国的《忠臣藏》,也有为世人所熟知的 ...
近日,“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今年上海博物馆因新冠疫情中断开放以来的首个特展,也是古典赏石专题在国家级博物馆的首次展览。一直以来,供石在国外的博物馆屡次展出,却被发源地中国的艺术世界“拒之门外”。上博的此次展览填补了这一空白。本文阐述了古代赏石断代之不易,并分析了国内博物馆不认可供石为古 ...
新华视点微博5月1日消息,记者从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了解到,近日,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农民修路时发现一座距今约千年的辽代壁画墓。考古人员对这座辽代中晚期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揭取约6平方米面积的壁画。这批被成功揭取的壁画有散乐图、烹饪图、鼓乐图、家教图、群猴戏耍图、双鹿图、备宴图、双犬图等,保存状况良好,生动展示着千年前辽代人们的 ...
“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于4月29日—6月28日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作为主要参与此一展览策划的上海博物馆工艺部副主任,作者从供石藏家胡可敏女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这批“供石”出发,对“供石”的概念,文人赏石风气的兴起,类石清供、奇木清供与文房供石的关系等多角度诠释了中国传统文房供石文化与艺术审美。瘿木山子对于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 ...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被唤醒。“一世风沙,一眼繁华,一段历经磨难后的壁画,一段被开启后的永恒……”久远沉寂而又绝世精美的莫高窟遗世独立于大漠,风沙不掩其姿,流年不毁其骨,一如当年。黄沙绵延,敦煌不朽。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地保护、研究、弘扬,莫高窟“活”了起来,久远的故事和“莫高精神”在流传……在保护修复中绽放光彩或是佛 ...
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将莫高窟、嘉峪关,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和彩陶、汉简、重要革命文物推介申报为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意见》指出,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方面,要深化中华文明研究。推进史前文化、周秦文化、丝路文化等区域性考古研究和敦煌学、 ...
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初评工作于2020年4月13日至17日进行,根据《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办法》,推介活动办公室共发出评委选票239张,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收到选票212张。根据投票结果,并报国家文物局核准,得票排名前25位的境内展览(其中常设展览16个,临时展览9个)和前4位的出入境展览入围终评。现将入围 ...
西周 2019年以西周时期遗存为主的考古工作不多,但如下几项工作可圈可点。 丰镐遗址是西周王朝的首都“宗周”所在地,位于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在沣河西岸和东岸,分别是丰京和镐京。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丰京故地,集中对西周时期的制陶遗存进行专项工作。2019年度发掘,基本确定了制陶遗址的东北界、西界和南界;同一组陶窑集中分 ...
5月1日至5日,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线上举行。因受疫情影响,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首次以网络会议形式召开并在新媒体客户端全网直播。入围终评的20个项目经过4天的演示汇报,5月5日下午,评委会通过评议和投票,选出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 ...
记者6日从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馆员周兴华处获悉,周兴华于近日在宁夏中卫市北长滩考古调查时,在黄河南岸高山之巅发现了30多座石块垒砌的古人类聚落遗址与该遗址上分布的史前岩画。 据周兴华介绍,古人类聚落遗址位于拐子沟高山顶上,山下北坡即是滚滚东流的黄河。聚落遗址三面环山,南面临沟,背风向阳。遗址外围呈椭圆形,长宽各约100米,分 ...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线上终评会”在央视新闻的直播间落下帷幕,我省共有两项入选,分别是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遗址位于梁山余脉、汉江右岸第三级阶地上,洞穴朝向西北,调查过程中发现丰富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2018年-2019年,陕西省考古 ...
2020年5月5日,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发掘的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发掘的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从全国1000多个考古发掘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至此,自1990年国家文物局开始评选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以来,北大考古师生参与的重要考 ...
4月29日,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江口沉银遗址)第三期考古发掘成果通报会在彭山江口镇考古现场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月至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眉山市彭山区文物管理所对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开展了第三次考古发掘,本期发掘出水文物1万余件,其中重要文物约2000件,最重要的是在国内首次发现了世子金宝实物“蜀世子宝”。位于眉山市 ...
历时3个多月,四川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以下简称江口沉银)2019-2020年度考古发掘结束。今天(4月29日)上午,在江口沉银遗址第三期考古发掘地,江口沉银第三期水下考古发掘成果新闻通报会举行。而在几百米外的库房里,三期出水的许多文物也首次对外公开亮相。其中一枚重达10多斤的蜀王世子的“蜀世子宝”金印的发现,堪称重大考古发现。第三期考古发掘现场 ...
130多位文化部长呼吁在新冠疫情对策中支持文化领域 (English version below) 教科文组织与130多位文化部长和副部长举行了线上会议,讨论如何支持文化领域。由于新冠疫情,文化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部长们探讨了当前危机对旅游业、博物馆、文化生产和艺术家的直接影响,以及各国为减缓危机影响而采取的措施。他们重申了对政府间对话和国际团结 ...
2020年,紫禁城迎来600年。故宫博物院此前原定4月29日8点进行“好久不见故宫”的直播活动,故宫博物院今晚宣布,这一直播活动因故取消。故宫外景故宫博物院在4月28日晚间宣布,“原定于4月29日8时的直播活动因故取消,敬请谅解。”据悉,在4月5日、6日,故宫在闭馆70多天以后曾通过抖音等平台进行了首次直播,故宫的工作人员在三场直播中带领大家走了“午 ...
上海博物馆明天起即将推出“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展览除展出旅美华人赏石收藏家胡可敏捐赠供石外,还将另从上博原有收藏中遴选出供石珍品及文人画石名迹共展。其中展出的清代高凤翰铭“小方壶”石及吴湖帆配画《宋坑小方壶石图轴》为收藏家、原上海市老领导王一平(1914-2007)珍藏并捐出。本文为王时驷忆其父王一平与“小方壶”石的收藏往 ...
2020年开始,台北故宫博物院决定将北部院区107陈列馆规划为“国宝聚焦”专室,每次选展两件(组)国宝级书画进行三个月的展出,凡展出国宝,均为中国美术史的赫赫巨迹。澎湃新闻获悉,从昨天开始,第二期“国宝聚焦”专室的名迹正式对外展出,分别是宋代黄庭坚行书七言诗《花气薰人帖》与元代吴镇《墨竹谱》(其中第九开晴霏晓日因计划赴国外借展,故本次 ...
在中国考古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夏商周考古与中国考古学同时起步,在特殊时间阶段内,甚至是中国考古学的唯一工作重点。纵观历年的考古工作,夏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发掘与研究,始终是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2019年,夏商周考古虽然没有震惊世界的大发现,但各地考古工作者兢兢业业,以不同的方式为夏商周考古的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因基本建设的随 ...
2019年,无论在大江南北,还是在长城内外,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发掘和研究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收获。文物考古工作者们扎根田野,不怕辛劳,保证了考古发掘的顺利进行,为中国上古史的重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旧石器过渡、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形成、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农业起源及其进程研 ...
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是人类起源、演化的最早阶段,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时段。数百万年时光中出现过的人类身影和他们创造的物质遗存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换,大多已灰飞烟灭;那些幸运地保存在古老堆积中的珍贵遗存也因自然作用、人类社会发展建设、战火等或多或少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然而,考古工作者的使命,就是通过田野调查与系统发掘,与 ...
彭山江口明末古战场遗址持续展开的考古发掘,正在不断拼接着和张献忠“江口沉银”民间传说有关的历史真相。 4月29日,遗址2019-2020年度考古发掘的新闻发布会上,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掘再度出水文物1万余件,大多数还是“金银”财宝。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当属“蜀世子宝”金印。这是国内首次发现世子金宝实物,也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一枚。金印 ...
把创造“雄安质量”要求贯彻落实到建设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雄安考古人作出不懈努力。作为传承雄安历史文脉,先行于新区建设的考古工作,在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的规划和指导下,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从宏观构建、从中观推进、从微观入手,努力探索和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打造雄安考古中的“雄安质量”。2017年10月19日,雄安新 ...
记者今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一年多的抢救性发掘,在金堂赵镇中兴村共清理出崖墓群219座。记者了解到,此次发掘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金堂县中兴村崖墓群进行的首次考古发掘,对厘清该遗址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提供了丰富实物材料。专家组听取发掘领队龚扬民的汇报M65出土铜釜 这219座崖墓是什么时代的?在崖墓中又有哪些新发现? ...
2019年山西考古新发现和新成就硕果累累在阅读此篇之前我们推送了2019山西考古新发现系列文章(篇尾可看往期回顾)今天我们来了解在榆次地区十分少见的元代墓葬 2015—2016年,在配合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羊毫街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考古勘探中,先后发现了多座古墓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晋中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区位于榆次区城区东南, ...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委托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组织开展的秦岭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该项目旨在全面调查掌握秦岭范围内文化遗产资源的分布和数量,已经完成陕西秦岭区域内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料名录整理。 遥感测绘关岭遗址调查范围涉及全省46个区县 秦岭以独特的地 ...
考古资讯国际墨西哥:古印第安人遗骸 尤卡坦半岛加勒比海海岸水下的Chan Hol洞穴中发现了9900 年前的骨头,推测为一名 30 岁左右的妇女。她的头骨与洞穴中发现的其他古印第安头骨相似,牙齿上也有蛀牙。北美出土的这个时期的其他头骨通常比图勒姆洞穴的头骨长而窄,他们的牙齿虽有磨损但没有蛀牙。头骨形态的差异提供的不仅仅是古印第安人移民到美洲的 ...
▲ 崖墓群出土的玻璃耳珰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考古工作人员对位于成都市金堂县赵镇中兴村的崖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东汉晚期至六朝时期崖墓219座。▲ 金堂中兴村崖墓群全景该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龚扬民介绍,崖墓群出土铜、银、铁、玻璃、陶、瓷质器物600余件。其中陶器占大多数,主要有罐、仓、钵、壶、陶俑等。铜器主要有釜、盆、耳杯、灯、 ...
“2019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25日在郑州揭晓,灵宝城烟遗址、淮阳平粮台城址、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济源柴庄遗址、洛阳纱厂西路西汉墓入选。 灵宝城烟遗址的发掘是近年来仰韶早期遗址一次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为研究早期国家社会的底层小聚落提供重要资料。一处操作间、火塘、窑室均被保留下来的竖穴式升焰窑,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好 ...
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2019年度发掘于10月9日始,至2020年1月7日结束。发掘对象是位于遗址东南部的墓地南区,前后发掘面积计532平方米,共发掘新石器时代长方形竖穴土坑墓116座(图一)。基本完成对墓地南区现存墓葬的完整揭露。随葬品仅见陶器和玉器两类。陶器以出土状态统计380余件。玉器40件,其中完整或较完整可辨器形者有11件,主要为笄、璜、坠和各 ...
国 际01也门萨那古城,近日发生暴雨灾害据报道,也门萨那古城近日发生暴雨灾害,当地瓦迪赛拉(Wadi Sailah)沿岸的基础设施、房屋和居民区均遭到大面积破坏。此次暴洪对本就脆弱的萨那古城造成了不利影响,包括此前已因军事冲突和资源匮乏而遭到破坏的萨那文化遗产。萨那旧城于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2015年已被列入《世界濒危 ...
最近,国外疫情依然十分严峻,许多博物馆纷纷推出线上“云参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趣。 其中,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MiBACT)特别推出“文化永不停”线上计划,包括艺术、建筑、文学、戏剧等。 艺术部分,特别为宅在家中的人们接入400多家博物馆与考古遗址的线上资源:比如奎里纳莱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乌菲齐美术馆、卡皮托利尼博物馆 ...
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讯2020年4月22日上午,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组织召开万里茶道博物馆陈展设计专家座谈会,洛阳民俗博物馆荣誉馆长王支援、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田国杰、洛阳民俗博物馆副馆长鲁国胜、洛阳市隋唐城遗址管理处处长王莉、洛阳师范学院副书记宋文献、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赵晓军、关林管理处副处长寇莹、洛阳理工学院教授扈耕田、 ...
由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策划的“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展”将于4月25日至7月26日在其馆群内的中国扇博物馆开展。展览共计展出119件展品,其中包含76组挽袖,19件服饰和12件书画等,从闺阁女子的绣品、衣物、诗词等解读明清闺阁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明末才女柳如是的白端写经砚与清恽冰的《玉洞仙株图轴》。今天(4月24日)下午2点,展览开幕式将通过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