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丝路驿站小吏
公元前61年,初春的一天。悬泉置啬夫弘比以往任何时候起得都早。他指挥置内人员打扫完院落卫生,正正衣冠,来到院外的大道上往东眺望。因为早几天已经接到通知,今天将有一次重大的接待活动——长罗侯常惠的一队人马要路过此地前往西域的乌孙。乌孙王年老病重,将不久于人世,解忧公主给朝廷上书,愿以其长子继承王位,希望朝廷继续派公主和亲,使汉乌关系得以永久牢固。 此次出行非常重要。长罗侯常惠十几岁跟苏武一起出
公元前61年,初春的一天。悬泉置啬夫弘比以往任何时候起得都早。他指挥置内人员打扫完院落卫生,正正衣冠,来到院外的大道上往东眺望。因为早几天已经接到通知,今天将有一次重大的接待活动——长罗侯常惠的一队人马要路过此地前往西域的乌孙。乌孙王年老病重,将不久于人世,解忧公主给朝廷上书,愿以其长子继承王位,希望朝廷继续派公主和亲,使汉乌关系得以永久牢固。 此次出行非常重要。长罗侯常惠十几岁跟苏武一起出
上下滑动查看全图驿置道里簿 《甘肃敦煌汉简》西汉晚期或东汉初年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军情速递张骞第一次从西域返回时,为了避开匈奴,本打算改道从青海的羌中回来。结果没成功,又被匈奴人给逮了,但还是亲身体验了羌中道一样难走这一残酷的现实。张骞被困匈奴时听说的羌中道,以鲜水海(今青海湖)为中心,东至陇西,称河湟道;西至鄯善,称婼羌道。汉代羌中道示意图 来源网络为啥叫“羌中道”
在酒泉瓜州与敦煌之间的戈壁荒漠中,沉睡着一个距今已经2000多年的古老驿站。如果不是1987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的意外发现,这个记载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邮驿制度,见证了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保障的驿站,也许将永远停留在文献中。1990年到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历时3年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考古发掘,共出土汉代简牍3500
1990—1992年在甘肃河西走廊发掘的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23000余枚,其他各类遗物6000余件以及各类陶器残片30000余件。就出土汉简而言,这是继斯坦因1907年、1914年两次中亚考察在敦煌汉塞发现的敦煌汉简、20世纪30年代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居延汉简之后,又一次重大发现。悬泉汉简与出自边塞烽隧的敦煌和居延汉简不同的是,悬泉置是当时一座官方邮驿接待机构,坐落在丝绸之路中西大道必经之地,遗留下来的简牍文书主要属于丝绸 ...
▲图一:元致子方书在悬泉置遗址中出土的七万多件文物中,除了广为学界称引的汉代简牍之外,一件经考古专家柴生芳(1969—2014)“将头一年发掘清理的灰堆重新过了一遍筛子,亲手拣出”的西汉缣帛信件(见《柴生芳的“苦行僧”生活:艰难中积聚能量磨砺中绽放光芒》,引甘肃考古所张俊民研究员语,新华网2014年9月23日;按,从上下文看,“头一年”应指1990年),具有极为重要而特殊的研究价值。众所周知,因为缣帛珍贵而易于朽烂 ...
清晨,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将悬泉置行政长官置啬夫从梦中惊醒。从首都长安星夜兼程的邮差携带紧急公文到达这里。置啬夫收到了一封装在木盒中并加盖封泥的凭信,他随即命令值班役卒给邮差准备早饭,更换马匹。西北的黎明干燥寒冷,祁连山的轮廓线清晰起来,通向西域的道路若隐若现,远处驻屯部队营区里传来狗吠声。对于地处河西走廊西北端的悬泉置来说,这将是格外忙碌的一天。1990年5月,地处敦煌戈壁荒漠一个叫悬泉的地方发现疑似盗 ...
敦煌悬泉置遗址发掘往事文/ 王文元敦煌悬泉置遗址位于距离敦煌64公里的戈壁荒原中。因附近有泉水,从山崖上流下而成悬泉,当地乡亲称为吊吊水,后附会为贰师泉。这是丝绸之路上一处大型的驿站遗址。这个驿站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延续使用至魏晋时期,时间长达400年之久。在三年的发掘中,悬泉置遗址出土各类遗物达7万余件。依照汉简记载,从长安到敦煌在丝绸之路沿线设有80多个驿站,这是唯一一个
悬泉汉简中的丝路繁华 张德芳“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有这样的记载。可见早在孔子的春秋时代,作为邮驿性质的“置”已经存在。到了两汉时期,“置”这样的邮驿机构已遍布全国。“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描述的就是当时驿路上的情景。邮驿交通的发达是汉帝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大汉气象的写照。但是在上个世纪90 ...
悬泉汉简扫描。 悬泉置遗址。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有这样的记载。可见早在孔子的春秋时代,作为邮驿性质的“置”已经存在。到了两汉时期,“置”这样的邮驿机构已遍布全国。“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描述的就是当时驿路上的情景。邮驿交通的发达是汉帝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大汉气象的写照 ...
最早的环境保护法 《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即《月令诏条》出土时已破碎为200余件残块,经多次拼合修复方得大致还原。此为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甲子朔丁丑(5月14日)由王莽奏呈、以太皇太后名义颁布的诏书,主要涉及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安排与自然生态保护的禁令,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规。向上滑动阅览释文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大(太)皇大(太)後
将军神功甘泉涌——敦煌遗书中的《贰师泉赋》(公元920年乡贡进士张侠写的)《贰师泉赋》在敦煌遗书有三个抄卷:伯2712号,存十四行,行二十二至二十五字。首题“贰师泉赋一首”,尾记云:“凡三百三十七字”,末题“贞明六年庚辰岁二月十九日龙兴寺学郎张安人写记之耳”。贞明为五代后梁末帝朱瑱年号,贞明六年即公元920年。伯2488号,首题“贰师泉赋一首,乡贡进士张侠撰”。此卷首尾完整,存十四行,行二十三字左右,略有残损。伯 ...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我们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一部“环境保护法”。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安敦公路甜水井道班南侧1.5公里的戈壁荒漠中,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前后,废弃于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以后,前后连续使用二百余年。这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
编辑:耿宁
在酒泉瓜州与敦煌之间的戈壁荒漠中,沉睡着一个距今已经2000多年的古老驿站。如果不是1987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的意外发现,这个记载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邮驿制度,见证了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保 ...
悬泉置,这座在大漠戈壁沉寂了2000多年的古驿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汉代邮驿机构,这里还曾出土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规。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与酒泉瓜州县交界处,是汉代驿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