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世界遗产——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石窟位于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主干线上,是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佛像体量最大、艺术特征最为鲜明突出的石窟。 整个石窟群绵延在400米长的奇峭崖面上,有开大窟造大像的大佛窟,有千佛洞,也有小型禅窟(罗汉洞),还有讲经堂,甚至给僧人生活起居的僧房窟也保存完整。这些不同性质的洞窟相互搭配组合,构成了一所功能完 ...
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石窟位于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主干线上,是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佛像体量最大、艺术特征最为鲜明突出的石窟。 整个石窟群绵延在400米长的奇峭崖面上,有开大窟造大像的大佛窟,有千佛洞,也有小型禅窟(罗汉洞),还有讲经堂,甚至给僧人生活起居的僧房窟也保存完整。这些不同性质的洞窟相互搭配组合,构成了一所功能完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论坛”日前在古都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举行,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丝绸之路相关研究学者50余人与会,探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共同感受到丝路跨国申遗是件荣耀与挑战同在的盛事,认识到目前文化遗产保护仍是冰山一角。丝绸之路因德国学者19世纪70年代“全球视野”下考察人类文 ...
彬县的大佛寺,早已闻名天下。大佛寺的闻名,想必是它的佛大像美,据说仅比四川乐山的大佛小一点,居国内第二高大。另一个原因可能和皇帝有关,历史上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母所建的庆寿寺,与皇权威仪连在一起。因了这两个原因,大佛寺虽地处渭北高原偏僻一隅,却也天下有名,香火旺盛,游客不断,成为一大诱人景观。 时令正值秋分,与几位朋友到彬县 ...
摘 要: 唐代建立之时, 李世民曾和另一位乘时而起的豪雄薛举有过两次大的战役——扶风战役和浅水原大战。这两次战役, 都发生在丝绸之路今陕西段。战后修建了著名的大佛寺。此后李世民又写过一首诗《经破薛举战地》。这两场战役和一座佛寺、一首唐诗之间, 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且都对后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和意 ...
鉴于疫情影响,根据《咸阳市文化娱乐场所复工复产工作指导性建议》,结合彬州市新型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情况,彬州市大佛寺石窟博物馆多措并举,确保三月八庙会秩序井然。 一是将庙会时间由往年三日缩短为二日,开放时间调整为上午9时至下午5时;二是将空间过于狭小的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不予开放,避免了扎堆拥挤现象;三是游客在购票前需配 ...
2018年4月22日-24日(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星期日至星期二)彬县举办2018年大佛寺三·八佛会。白天门票一张10元、晚上免费。提起乐山大佛,人尽皆知,每年慕名而去的人络绎不绝。但是,你知道吗,在陕西彬县,也有一座大佛,其雄伟壮丽,不在乐山大佛之下,曾有专家撰文称大佛造型与唐太宗李世民相似,又为这座大佛添上一笔神采。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县城西10公里处的西兰公路国道旁。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征战中 ...
彬县大佛寺 大佛寺,原名庆寿寺,其建筑始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庆贺其母亲六十大寿,派尉迟敬德监修的,故取名“庆寿寺”。这里的石窟造像除寺楼内的大佛是唐代雕刻外,其他石佛大多数均为北朝时期的作品。彬县大佛寺(图片来源:李鸿印新浪博客) 大佛寺石窟依山而凿,寺有亭楼3层,高50 多米,其楼门洞上有“明镜台”3字。登台眺望,南可见大佛像,北有宽阔的径水逶迤向东流去。走进石窟,窟壁嵌满 ...
历史上对彬县大佛寺石窟的历次修缮和保护,使其在今天仍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对石窟进行全面保护和环境整治。以中德合作保护工程为主的多次保护维修工程基本保证了石窟本体的安全。同时,各级政府还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编制了保护管理利用规划,加大了对石窟的保护力度。1988年设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碑。1990年10月开始,陕西省文物局与 ...
专家指导是申遗的帮手大佛寺石窟申遗工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精心指导。2006年11月13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林志宏教授到大佛寺石窟指导申遗工作。2012年4月11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等专家一行考察大佛寺石窟,提出扩大缓冲区范围,至此大佛寺石窟遗产区“四至”得以明确,总面积34.68公顷、缓冲区面积587.26公顷。 2013年3月1日,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和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陆琼 ...
基础工作是申遗的保证2006年大佛寺石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佛寺石窟申遗工作正式启动。2012年7月最终确定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名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大佛寺石窟根据重新确定的申遗名单踏上申遗历程。 2013年2月,丝路申遗文本由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政府共同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被正 ...
彬县通过这些年的申遗工作体会到:文物保护修复永远是不能间断的工作,管理的职责就是要监测它、研究它和维护它,主动做好预防性保护特别重要。技术固然很重要,先进的保护理念和管理更为重要,好的技术还要有好的管理,最重要的还是人。再好的技术再好的管理总要有人来掌握,有了负责任又精通技术的人就有了文物工作的保障。 文化遗存究竟是保护还是利用一直存在争议和分歧,通过大佛寺石窟申遗,彬县得出的答案是“在保护中利 ...
在咸阳市彬县西的清凉山脚下,坐落着一座鲜为人知的石窟――彬县大佛寺石窟。石窟南依清凉山峭壁,面前是泾河,峭壁上从北魏时期开始陆续开凿的130余所洞窟,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尊高20米的大佛,大佛寺石窟也因这尊陕西最高的大佛而得名。 丝路古道从大佛脚下穿过 大佛在玄奘西行的第二年,即公元628年建成后,成为丝绸之路北道的地标,丝路商旅见到大佛,就知道长安近了。 如今人们在这尊大佛的外面重建了一座4层的寺 ...
孙彬荣与彬县大佛寺石窟申遗 孙彬荣,现任彬县大佛寺石窟管理处主任。自2007年7月份彬县大佛寺石窟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申报遗产点以来,他作为彬县大佛寺石窟第一责任人可谓是历尽重重困难,才让申遗管理工作、环境治理、本体保护等重要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才让彬县乃至世界人民对大佛寺石窟申遗成功充满期待。 在申遗工作之初,孙彬荣同志就认识到申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
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咸阳市彬县城西10公里的大佛寺村清凉山下,建于7—10世纪,系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邠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坂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初名应福寺,是盛唐时期唐代都城长安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石窟艺术的重要遗存。特别是其唐代大佛塑像为长安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大佛形像以阿弥陀佛取代释迦摩尼,佛身健硕雄伟,所谓“一指之大几为腰”,寺亦因此得名。彬县大佛寺石窟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 ...
我国现存唐太宗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一所洞窟:彬县大佛寺大佛寺旧名庆寿寺,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泾河南岸,唐贞观三年(公元629 年)。大佛窟平面呈半圆形,径约21米,高30米,窟内有石雕佛像三尊,大佛依岩跌坐居中,高24米,上体穿窟室中心而上。两旁为胁侍菩萨,身高5米左右。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精细。窟壁凿小佛龛各种造像400个。大佛洞﹑千佛洞﹑罗汉洞是其中保存有造像的主要洞窟。大佛寺现遗址以大佛石窟为主,外围古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