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甘肃石家及遇村遗址新现西戎墓地:初判或为义渠国族群

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21年以来,为厘清石家墓地整体布局,该所对相关区域展开大面积考古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其中新揭露的一处战国、秦汉时期墓地,属石家及遇村遗址首次发现,其从性质上属于西戎墓地的范畴,盛行年代涵盖整个战国时期。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境内的“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项目石家及遇村遗址,自2016年发掘以来, ...

• 考古证实: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遗址内塔尔寺建于隋唐

  新华社兰州7月31日电(记者 何问、张玉洁)最新考古证据证实,世界文化遗产点锁阳城遗址内的塔尔寺建于隋唐、兴盛于西夏时期。琉璃建筑构件等出土文物证明,这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高等级寺院。  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的锁阳城,历史上是扼守丝路交通咽喉的要塞,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隋唐故城之一。2014年,锁阳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 ...

• 中国首次对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进行考古发掘

中新社乌鲁木齐7月27日电 (记者 王小军)27日,记者从新疆库车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中国人民大学考古队日前已对新疆库车市境内的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进行考古发掘。  据介绍,是次考古发掘,为后期当地政府对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维修加固和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这是中国对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首次进行考古发掘。  苏巴什佛寺遗址,又称昭怙 ...

•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一行到定鼎门调研

  洛阳市隋唐城遗址管理处讯(供稿:丁依依)7月20日上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专家们在省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王韬等领导的陪同下到定鼎门遗址考察调研。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专家们重点了解了定鼎门遗址的保护状况、遗址监测手段以及遗址活化利用情况,并就定鼎门遗产点保护的相关情况与河南省文物局世界文 ...

• 五百文物讲述意大利之源,国博展古罗马文明

中国和意大利都是世所公认的历史古国,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澎湃新闻获悉,“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于7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云集了503件古罗马文物,以此讲述当时的生活方式、民间习俗和社会现实。展览现场,《胜利女神与胜利纪念物浮雕》,公元1世纪 大理石罗马国家博物馆藏 ...

• 风采|破冰——丛冬梅与新疆古籍保护事业

十五周年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15周年之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展现各地古籍保护风采,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作者/ 新疆古籍保护中心 苗慧  作为新疆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创者,丛冬 ...

• 2022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拉开序幕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城东北部,是丝绸之路新北道沿线一处唐至蒙元时期重要城址。自2018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已连续四年对古城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整理工作,清理出包括唐代院落遗址、高昌回鹘时期浴场、佛寺遗址和高昌回鹘至蒙元时期景教寺院遗址等多处重要考古遗存。为深入了解城内重要遗迹的 ...

• 又有新进展!蒙古境内鲜卑贵族墓地

蒙古国达尔罕乌拉省洪格尔县鲜卑贵族墓地后续进展✪ 刘斌 博士 |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    据蒙古国TIME时报6月27日报道,尔罕乌拉省洪格尔县鲜卑贵族墓地共发现19座墓葬,其中13座是贵族的,5座是平民的,1座是祭祀的(尚不知道区分标准-编者注)。此次发掘两座墓葬,较大一座墓葬,形制为带有封土的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封土直径1 ...

• 北魏吕续墓 惊现石椁

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北魏吕续浮雕彩绘石椁墓为配合大同市上华琚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位于大同市开源街北、永泰南路东,智家堡村西北的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北魏时期墓葬67座。其中,发现了大同市目前唯一的一座浮雕彩绘带前廊仿木石椁墓,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墓葬形制M57,长斜坡墓道方形石椁墓,坐北朝南,方向185° ...

• 蒙古境内发现迄今最大鲜卑墓

✪ 刘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副研究员  近日,蒙古国达尔罕乌拉省洪格尔县发掘一座鲜卑墓葬,这是蒙古境内发现最大的鲜卑贵族墓葬。此次发掘由乌兰巴托大学考古系第二团队负责人伊德尔杭盖博士领导,该校师生参与发掘。墓葬带有封土,斜坡墓道,土雕墓门,目前发现有人骨,动物骨髂,铁器和铜器碎片,发掘开始于6月6日,目前仍在进行中。   ...

• 天梯山石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石窟之祖”将再现艺术辉煌

武威天梯山石窟  中国甘肃网6月27日讯(本网记者宋芳科张振国)武威天梯山石窟的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工作承载着几代文保人对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的情怀与执着。6月27日,中国甘肃网记者从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获悉,天梯山石窟实施了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共计修复壁画、塑像729件,其中壁画300余平方米,塑像70余尊,为再现天梯神韵 ...

• 用科技守护古老文明——访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

△ 苏伯民  1964年出生,甘肃定西人,理学博士,研究馆员。曾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副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到今年,苏伯民已经在敦煌度过了整整30个年头。或许是因为理工科出身,他很少去琢磨30年里究竟对敦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用他自己的 ...

• 西北大学团队用古基因组数据绘制天山地区古代人类遗传图谱

  14日从西北大学获悉,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近日组织专家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相关项目进行了项目结题综合绩效评价,由西北大学承担的“天山地区古代人类遗传演化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估。2017年至2018年西天山拉巴特遗址发掘区航拍照与出土遗物。 图片来自西北大学  据介绍,该项目聚焦“天山地区不同文化 ...

• 考古研究:中原和新疆出土印太玻璃珠 实证海陆丝路贸易发展繁荣

  小小的玻璃珠如今看来很稀松平常,但在距今两千年前后,用来贸易的印度-太平洋(印太)玻璃珠却非同一般,它们是古代不同地区间人员往来互动、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凭证。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徐思雯,展示本次研究的中原出土印太玻璃珠。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杨益民教授团队最新通过 ...

• 【考古】塔吉克斯坦霍瓦林地区的考古正在进行,最古老的遗址。

2022年5月25日,(杜尚别,OKIJOT译)据“阿维斯塔”消息称,历史、考古和民族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和俄罗斯的地质学家以及考古学家,在哈特隆州的霍瓦林区开始了本年度新一季的考古工作。 考古工作组是由塔吉克斯坦的 Sharipov A.、Ashurmadov I.、Burhanov G. 以及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 Kurbanov R. 率领。  来自塔吉克斯坦和俄罗斯的研究

• 黄文弼与丝路考古的不解之缘

近日,“丝路丹心——黄文弼与丝绸之路”特展在西北大学开展,透过那一张张、一件件写满记忆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将“西北考古第一人” 黄文弼一生的事业和成就做了全面展示。每提起丝路考古,总绕不开黄文弼。作为我国最早从事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学者,黄文弼在1927年到1958年的30年时间里,四次赴新疆考古考察,以总行程38000余千米的考古壮举,被誉为“西 ...

• 考古中国 | 在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 唐朝兵士亲笔记下了他们的生活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周琴 陈光旭  2022年3月,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了“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也是国内首次对唐代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通过系统发掘,全面再现了唐代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证实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和治理。  在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工作者并没有发掘出大型的金器、银器、铜器和玉器, ...

• 让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新时代光彩——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综述

走进美轮美奂的莫高窟,感受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来到古老沧桑的武威古城,追寻延续千年的历史印记;前往会师圣地红色会宁,踏寻传承红色基因的伟人足迹;置身巍然屹立的嘉峪关关城,天下黄河第一桥,甘肃省博物馆,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甘肃的历史荣光尽收眼底。坐拥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 ...

• 让莫高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20世纪60年代,常书鸿工作照。1953年10月,敦煌文物研究所职工在榆林窟夜间工作场景。1955年10月, 段文杰工作照。20世纪90年代,樊锦诗工作照。2019年,敦煌研究院部分职工合影。坚守大漠,就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执着品质。甘于奉献,就是潜心治学、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无私精神。勇于担当,就是不忘初心、为国尽责、勇挑重担的使命意识。 ...

• 用心用情讲好敦煌故事

敦煌研究院讲解服务团队。游客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球幕电影《梦幻佛宫》。2020年2月,敦煌研究院“云游敦煌”小程序正式上线。2018年2月,“丝路明珠——敦煌石窟在威尼斯”展览在意大利威尼斯开幕。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外景。  1979年,随着敦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依据洞窟的历史、艺术 ...

• 建设敦煌学研究的高地

“2021敦煌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现场。樊锦诗带领项目团队在莫高窟第275窟核对石窟考古报告测绘图。2018年3月,敦煌研究院专家赴阿富汗巴米扬石窟考察。2018年9月,“绝色敦煌之夜”文艺演出在敦煌大剧院举行。《敦煌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敦煌遗书数据库。敦煌自古以来便是“华戎交汇一都会”,也是中西文 ...

• 丝路文化研究者们,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红网时刻新闻5月11日讯(通讯员 王平)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芒果TV自制的关于丝路文化、考古相关文化工作者的人物纪实纪录片《与丝路打交道的人》之《研究者》今日播出,每周三上午10点芒果TV独播。本集主要讲述张俊民、韩鹏、王建新、张铭、杜玮等人在广袤丝路上,通过长期调查和研究,揭开尘封的丝路文化密码,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故事 ...

• 敦煌研究院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莫高窟第158窟壁画修复工作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通讯员 武发思曾经,石窟崖体残垣断壁,石窟内外黄沙湮没,石窟壁画病害丛生……如今,石窟崖体坚固整洁,石窟内外焕然一新,石窟壁画焕发生机……文物保护,看得见的是变化与成绩,看不见的是背后的艰辛与汗水。敦煌文物保护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自己的青 ...

• 塞浦路斯出土娜芙蒂蒂女王的黄金莲花坠饰

图片所示为公元前1350年前后的古埃及莲花坠饰,嵌有宝石。包括此坠饰在内,墓中出土的大部分物件都来自娜芙蒂蒂女王时期。娜芙蒂蒂女王常佩戴相似珠宝。(图片版权:P. M. 费舍,T. 伯格)近日,塞浦路斯一处墓葬区出土一件镶嵌有贵宝石的莲花坠饰,与埃及女王娜芙蒂蒂曾佩戴的珠宝非常相似。该遗址还出土了数百件来自地中海地区的奢华随葬品,包括宝石、 ...

• 纪录片《与丝路打交道的人》首播,展现考古工作者平淡生活中的精彩

  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芒果TV自制的关于丝路文化、考古相关文化工作者的人物纪实纪录片《与丝路打交道的人》4月20日首播,本片共10集,以丝绸之路上古今连结的坚守奋斗精神为核心,记录和丝路有关的考古者、守护者、传承者、研究者、传播者们鲜为人知的奋斗故事,映射他们为中国文化传承和创新做出贡献的动人精神。本日播出的是第一集《田 ...

• 逾500件粤陇文物亮相 见证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24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以粤陇两省精品文物为依托,遴选两地文博单位文物藏品逾500件,当中许多珍品为首次在广东亮相。展览将持续至6月26日。象牙镂空雕套球摆件 图片来自广东省博物馆  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连接中原和亚洲内陆,成为“陆上丝绸之路”必经的交通要道;位于华南地区的广东,面向广阔的南太平洋,拥 ...

• 考古资讯| 国际

NEWS·WORLD 资讯·国际爱尔兰:卡塞尔要塞遗址中世纪钢笔爱尔兰西海岸卡塞尔要塞遗址发现了一支由空心骨筒及铜合金笔尖制成的蘸水笔。这支笔在11世纪的地层中出土,是已知的爱尔兰最古老的墨水笔。丹麦:法罗群岛1500年前牲畜法罗群岛艾斯图罗伊湖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可能包含绵羊DNA片段的粪便,测年后表明,大约在公元500年时牲畜被带到这里。之前认为斯堪 ...

• 又有新发现!隋唐洛阳城遗址首次发现唐代石望柱

  2月24日,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获悉,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近日出土一件象征皇权的唐代石望柱,进一步印证遗址内曾存在高等级皇家建筑。据了解,这是隋唐洛阳城遗址首次发现此类遗物。    石望柱整体  当日中午,记者在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文物库房看到,这件石望柱主体完整,底座缺失,长约2.6米,通体为青石材质,柱 ...

• 敦煌研究院创刊推石窟与土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从敦煌研究院获悉,为推进石窟与土遗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刊载科技考古、文物数字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该院申请创办学术期刊《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于2021年底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拟于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创刊。2020年11月7日,晨光沐浴中的敦煌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 冯志军 摄  敦煌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从事专业壁画保护的科 ...

• 史前丝绸之路的形成——以甘青地区为中心

  丝绸之路,最早由德国学者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19世纪提出,意指从中国通往中亚的古代交通路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史学界,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被不断地扩充。目前,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包括四条,即北方丝绸之路、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童恩正先生就提出了从东北到 ...

• 看平山郁夫美术馆收藏的玻璃艺术,清华展“异彩纷呈”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通道,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玻璃很早便从西方传入了中国,并在东方的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成为多元文明交流的象征之一。澎湃新闻获悉,在2022年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特展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不仅呈现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所藏325件套世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喀什文物局:2018~2019年度新疆喀什汗诺依遗址考古收获

来源:《西域研究》2021年第4期内容提要本文介绍近年来在汗诺依遗址开展的考古工作,通过踏查、航拍、勘探和发掘,初步认识到该遗址自青铜时代起断续使用,到唐宋成为拥有东西两座城邑的大型聚落遗址,废弃于宋元。西城附近分布有窑址、道路、手工作坊或街市等多种类型的建筑遗迹,多出釉陶和玻璃,或为唐疏勒州治所在。遗址的发掘为唐代疏勒镇及其东部“ ...

• 探寻数千年前的文明联结

  新年伊始,巴基斯坦历史人类学家马兹哈尔·阿拉姆驱车来到位于伊斯兰堡以西约50公里处的巴哈塔尔遗址,为将要到来的中国考古队的住宿、交通、安保等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新一季的中巴联合考古即将开始。汤惠生(右一)在巴哈塔尔遗址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对话活动深入开展,中巴两国在人文交流,尤其是考 ...

• 开展丝路联合考古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红海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纽带。红海之滨,阿拉伯半岛的西南角,曾有一处港口——沙特阿拉伯塞林港。历史上,它曾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繁华贸易港,也是红海“三大港”之一。联合考古队队员对现场发现的碑铭进行拓制。资料图片  为了揭开塞林港的历史面纱,2016年,中国和沙特签署《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合作协议书》 ...

• 为丝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2013年12月,中国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组建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开展考古工作,以期发现古丝绸之路上的月氏文化遗存,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努力。出土自撒扎干遗址的陶器。资料图片  联合考古队中方团队吸纳了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 ...

• 新发现 | 西藏当雄发现吐蕃时期大型封土墓 出土遗物见证与中原文化交往交流

  当雄墓地位于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当曲卡镇当曲居委会,县政府驻地西北约2公里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果瓦那布山东侧平缓坡地上。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2020、2021年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了6座大型和30座小型封土墓,当雄县文化和旅游局全程配合参与。2020年度发掘全景2020年度发掘区2021 ...

• 再现莫高窟220窟奇境:看长安城上元夜大型灯会

莫高窟第220窟创建于初唐,窟内主室北壁药师经变的乐舞场景占据整幅画面的三分之一,场面宏大。这是最早真正意义上的经变乐舞图,其题材、布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澎湃新闻获悉,2021年12月31日,“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多媒体展全国首展在上海城市更新地标上生·新所正式开幕。作为敦煌研究院授权指导的线下多媒体特窟特展,展览聚焦莫高窟“ ...

• 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错位时空”遇见唐戍边将士

  历时10年,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遗址中出土的750多件纸文书、120多件木简,是近年中国国内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资料,成为还原唐代戍边将士生活的鲜活素材。  位于新疆尉犁县荒漠中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属于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军事防御和情报通讯设施。经过考古发掘,克 ...

• 沙堆烽燧遗址10年考古发掘——为世人打开了一幅唐朝边塞军事生活全方位图景

临离开工作了19个月时间的沙堆烽燧遗址的早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兴军总觉得心里还有些牵挂。他不自觉地又走到烽燧遗址,绕着沙堆走了两圈,最终站在烽燧旁的沙堆顶部,凝视着即将回填保护的千年烽燧遗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一天,是2021年12月15日。从2011年3月第一次进入沙堆烽燧(以前报道中曾写作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调查、勘探 ...

• 《天马歌:明铁佩遗址与丝绸之路图片展》即将开展

 《天马歌:明铁佩遗址与丝绸之路图片展》将于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3月28日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展出。  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以中、乌联合明铁佩遗址考古成果图片为主,辅以公元前1世纪至6世纪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考古发掘成果图片,从“寻找大宛”“丝路明珠”“天马西来”“走向世界”四个方面展开, ...

• 东西问·考古文旅|刘庆柱:考古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成像?

 (东西问)考古文旅|刘庆柱:考古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成像?  中新社郑州12月23日电 题:考古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成像?  ——专访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文龙杰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考古正是对中华文明根脉的 ...

• 2021年度山西考古新发现 | 北魏吕续浮雕彩绘石椁墓

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北魏吕续浮雕彩绘石椁墓  为配合大同市上华琚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位于大同市开源街北、永泰南路东,智家堡村西北的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北魏时期墓葬67座。其中,发现了大同市目前唯一的一座浮雕彩绘带前廊仿木石椁墓,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墓葬形制M57,长斜坡墓道方形石椁墓,坐北朝南,方向1 ...

• 190余件世界文物诠释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互鉴

  波斯金银器、古希腊祭祀仪式中的来通、公元3世纪的玻璃器皿……190余件来自环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伊朗地区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的文物17日亮相山西,诠释着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互鉴。民众正在参观展览 胡健 摄“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展品。 胡健 摄  上述展览名为“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丝绸之 ...

• 西北大学举行陕西丝绸之路考古工作推进会

12月10日下午,西北大学在长安校区举行陕西丝绸之路考古工作推进会。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利,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赵荣出席会议,西安市文物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相关单位领导,我校党委书记王亚杰,校长郭立宏及学校相关处室、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振磊主 ...

• 早期的飞天长啥样?甘肃发现一幅完整北凉飞天壁画

  从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了解到,敦煌研究院在对天梯山石窟进行搬迁壁画彩塑修复过程中,发现一幅完整的北凉飞天壁画。揭取修复的北凉弧形重层壁画。  据了解,天梯山是祁连山东线的一条支脉。开凿于岩壁上的天梯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北凉时期的飞天壁画,在时间上早于 ...

• 中日敦煌合作再“续航”

  新华社兰州12月7日电 12月6日下午,敦煌研究院与东京艺术大学举办线上交流活动,回顾30多年来中日在敦煌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合作历程,并发表联合宣言。线上交流活动截图。(敦煌研究院供图)活动中,来自两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艺术、文物保护等主题进行了研讨。根据联合宣言,疫情过后双方将重启交流合作,共同举办学术活动和展览,继续联合培养人才 ...

• 海上丝绸之路的国清寺遗址将回填保护再度“安眠”

数年前“重见天日”的千古名刹掘港国清寺遗址,将再度回归安眠地下的状态。记者现场探访获悉,国清寺遗址回填保护工程已经展开,目前正在抓紧进行施工前的筹备工作,出土的千余件文物已得到有效保护。掘港国清寺遗址位置图。踏访遗址:当年勘探挖沟正好卡在唐砖上在如东县城掘港镇江海东路北侧,有一片被居民小区所包围的保护棚,其下方就是国清寺遗址发掘 ...

• 探访元上都遗址

  来源:新华网  这是7月22日拍摄的元上都遗址(无人机照片)。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包括整体格局清晰、保存较为完好的上都城、防洪渠、墓葬群等,与周边的湿地、草原等自然景观和蒙古包、敖包等人文景观相互配合。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7月22日,游客在元上都遗址参观(无人机 ...

• 土耳其艾登考古新发现 部分宙斯神庙遗迹出土

    来源:IC photo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8日,土耳其艾登,航拍出土的宙斯神庙景观,该神庙位于玛格尼西亚古城。

• “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从理论到实践”中乌文旅合作与发展论坛召开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11月26日电(记者 周文冲)主题为“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从理论到实践”的中乌文旅合作与发展论坛于11月24日至25日在线上召开。中乌两国20名顶尖专家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近300名专业观众线上参会。这也是疫情以来两国间影响力最大的文旅专业峰会之一。本次论坛由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和体育部、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发展研究院和绿色智慧能 ...

• 陕西战国秦墓发现金饰品 见证中西文化交流

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塔儿坡战国秦墓新发现的金饰品,对于探索“前丝绸之路”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及传播路径具有实证意义。  2021年8月至9月,考古人员为配合塔儿坡村棚改项目的建设,对建设用地内发现的6座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秦墓3座,西汉墓葬1座,东汉墓葬2座。出土文物89件(组)。  据介绍,此次发掘的3座秦墓较为重要,从墓葬形制和随 ...

• 在线看海量丝路数字遗产,敦煌研究院上线新项目

11月17日,敦煌研究院对外宣布,由其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交流平台建设》完成了所有研究任务,“丝绸之路中国段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交流平台”开始上线试运行。平台首页截图“丝绸之路中国段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交流平台”立足于敦煌研究院对丝路沿线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科研成果,纳入了丝绸之路中国段的 ...

• 新展预告: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

新展预告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山西博物院即将推出“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本次展览共展出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文物192件(套),包括部分平山郁夫敦煌写生作品。平山郁夫先生(1930—2009)是日本当代大师级画家,以佛教题材绘画在日本画坛独树一帜,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此次展出的绝大多数展 ...

• 传说中的疏勒王庭——喀什汗诺依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一 遗址情况位于喀什市东北约25千米的汗诺依古城遗址,坐落在恰克马克河南岸的一座大型台地之上,北距恰克玛克河千余米。遗址中的陶片随台地的形状呈条带状分布,台地西部因开荒种田遭到人为破坏,南北两侧的土地因严重盐碱化,腐蚀酥化的陶片半掩在松软碱土中不易发现,陶片多见于台地之上,实际分布范围可能略大于台地规模。汗 ...

• 丝路信息平台入选“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

  NEWS  日前,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打造的丝绸之路网络信息档案管理平台成功入选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同时入选的丝绸之路相关信息平台还有中国丝绸博物馆-世界丝绸互动地图,敦煌研究院-丝路珍宝,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丝绸之路数字遗产与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中科院空天所-数字丝路国 ...

• 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31座汉墓

中新社呼和浩特11月4日电 (记者 李爱平)记者4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获悉,近期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发现31座汉墓。该汉墓的发掘,对于补充中国内蒙古中南部汉墓形制具有重要意义。  该挖掘地址位于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小红城村小红城古城西北约1公里的一处台地上。2021年6月至9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 ...

• 黄文弼与中国丝绸之路考古的开创 | 中国考古百年

“丝绸之路”是欧洲学者最早提出的概念。古希腊、罗马学者的《历史》《博物志》《地理志》等著作中,即记述了传说中通往“丝国”的贸易道路。13世纪末以来《马可波罗游记》的风靡,强烈激发了西方对神秘繁荣的东方世界的向往,逐渐促成了西方汉学的兴起和18世纪末以来“东方学”的热潮,开启了丝绸之路研究的先河。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李希霍芬等西方人在中 ...

• 中外学者在新疆联合发现距今约9000年的古老遗传谱系

  由吉林大学牵头的中外研究团队近日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借助最新的古基因组技术,研究人员发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古老人群代表了一支距今约9000年,广泛存在于欧亚草原中、东部广袤区域的古老遗传谱系,这一人群虽然遗传隔离但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并未阻断。这一发现对还原古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历史和阐释新疆在欧亚文明中的地位意义重大。小河墓地的俯瞰图 ...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 中国与柬埔寨:往来不绝两千年

编者按:2019年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为落实主席这一重大主张,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将于10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会议旨在为亚洲文化遗产行动凝聚共识,搭建合作机制。在对话会即将召 ...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胡笳声,今朝谱新曲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胡笳声,今朝谱新曲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从带有神话色彩的《穆天子传》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从唐代中亚名城碎叶到元代的察合台汗国,从清代末期的同族异国到“一带一路”的重新出发,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交往源远流长。(一)两国交往历史汲冢竹书《穆天子传》曾记载,周天子在西巡的归途中经过了西北大旷原。清 ...

• 辽上京遗址考古重要新发现

    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近四个月的对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两处建筑址进行的考古发掘,获得重要考古新发现,为进一步推进对辽上京城址布局和沿革的认识以及为辽上京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学术支撑。  辽上京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为进一步了解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布局和沿革,考古人员从2021年6月3日开始, ...

• 当六百年故宫相遇千年敦煌,午门今展“敦行故远”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今天(9月17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上世纪50年代,敦煌研究院曾在故宫午门举办展览,时隔70年后,两家文博机构再聚首,展出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共188件,不仅再现丝路重华,也展现了多年来文物保护成果。六百年故宫,如何呈现1650多年的敦煌?面对故宫午门和东西雁翅楼这样的特殊场域,如何进行展览设 ...

•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

9月17日,“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伟,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院长苏伯民等出席开幕活动。王旭东、苏伯民代表展览承办单位致辞。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主持开幕式。开幕式现场本 ...

• 敦煌特展亮相故宫午门 三大复原窟再现盛况

  时隔70年,敦煌再度与故宫聚首——17日,“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亮相午门展厅。这两个顶级博物馆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颇令人期待。复原的220窟 杜洋 摄  展览分为“丝路重华”“万象人间”“保护传承”三个单元,展出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共188件。展品还包括敦煌壁画临本35件,复制彩塑6身,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 ...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