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大写西域]乌垒——西域都护府驻地
提到乌垒,熟悉的人不多。但如果说这里是西汉中央政府初设西域都护府,作为治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正式管理机构的所在地,你或许会恍然大悟。
乌垒,是汉代古国名。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汉置西域都护,驻守乌垒城。从此,“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分据已久的西域完全属汉朝统治。
乌垒城的故址在今天新疆巴州轮台县东南。记者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民丰县城出发,在荒凉的沙漠公路驱车500余公里,十小时才抵达轮台。
《大写西域》南线采访组在沙漠公路合影
走进千年历史遗迹——卓尔库特古城
卓尔库特古城是汉代屯田校尉城,位于轮台县城东南约25公里处。“屯田”这个词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到,记者也是在此次采访后,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重在南道,并要穿越广袤的沙漠,路途十分艰辛,于是西汉政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西域部分地区以兵屯的方式作后勤补给,使各个军事要地有了一定的自给自足的生产能力,以此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来到卓尔库特古城,已接近晌午。眼前的景象让人略有失望。由于地势低洼,盐碱度太高,加之饱受风沙侵蚀,古城已沦为轮廓模糊的碉堡残址。庆幸的是,在城以西、以北的戈壁怪柳丛中,还能隐约找到田埂、旧渠的残迹和大小均匀、划分整齐的田块,使此地成为汉代“田卒”集体屯垦的印证。
轮台文物管理所所长张华瑞在卓尔库特古城接受采访
站在卓尔库特古城遗址,轮台文物管理所所长张华瑞介绍说:“这个遗址,这边考古大约推断是在汉代,年限应该在两千年左右,根据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推断,它应该是西域都护府府邸乌垒城周边的一个卫星城,也就是屯田校尉城。它的主要作用是闲的时候屯田、开荒,补充部队供给;等到战时,随时响应西域都护府的调遣,作为战时的机动部队。”
屯田是新疆历史上的大事,是历代中央王朝统一西域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像卓尔库特这样的屯田校尉城遗址在轮台不止一处。但是如同任何事物都是利弊两端一样,屯垦戍边在保障战时军备充足以及各驻地官兵、往来丝路使者的粮食能按时供给之外,也严重消耗了汉的国力、军力与民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著名的《轮台诏》诞生了。
公元前89年的一天,刘彻收到一封奏疏,上奏者是搜粟都尉桑弘羊。他提议派出数千名汉兵,对轮台附近的5000余顷良田进行大规模开发,并且将烽燧修到轮台,这样一来,既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又可以有效地控制西域。
如果是在20年前,刘彻见到这种扬我汉威的奏疏,一定神采飞扬,拍案叫绝。然而此时,他的眉头却皱成了疙瘩。这些年,他已经打了很多仗,该花的钱和不该花的钱已经花得数不可数,汉朝早已经被弄得穷困潦倒,还想整军动武,几近痴人说梦。
不久,这位睥睨天下的帝王在泰山极顶,颁布了《轮台诏》,对自己穷兵黩武的一生进行了深刻反思。诏书中,汉武帝深陈既往之悔,否定了部分臣子主张将战争继续升级的计划,表示当今政事,最要紧的应当在于“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决意把行政重心转移到安定生产方面来。
这是一道自我反省的诏书,也是中国史上第一份言辞恳切、保存完整的“哀痛之诏”、“悔悟之诏”。两年后,汉武帝撒手人寰,匈奴也发生内乱。因《轮台诏》而愈加有名的轮台,慢慢落幕。
西域都护府今何在?寻访奎玉克协海尔古城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轮台古城)遗址
奎玉克协海尔,就是传说中的乌垒城,汉代西域都护府的治所,相当于办事机构或者官邸所在地。但是关于西域都护府到底在哪个地方却是有争议的。1928年,我国著名史地专家黄文弼先生到此处的遗址上发掘出一些存贮粮食的陶罐,他认为这个地方大概就是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陶罐就是当时的士卒在这里屯守时使用的。
在奎玉克协海尔古城捡到一块破碎的古时陶片
寻访汉代西域都护府所在地,让人十分期待与好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位于轮台县东南21公里的喀拉塔勒河下游红柳丛中的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城址呈圆角长方形,占地6000平方米。如今古城已沦为盐渍荒漠,散乱的土坯堆被厚薄不均的红色灰烬覆盖。轮台县文管所所长张华瑞称,这些灰烬表明它是被焚毁的,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在维吾尔语中就是“灰烬中的城”。
记者阿杰、录音师林强军在古城现场采录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从公元前102年开始,汉武帝为征服匈奴,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讨伐大宛国,在第二次远征讨伐途中,路经此地,乌垒城闭关不提供粮草,被李广利率部攻破,公元前101年古城被焚毁,从此乌垒城不复存在。
两千年的风雨尘沙,已将轮台古城和曾在这里驻守的西域都护们的往事深深掩埋。
今天的轮台,是闻名中外的塔里木石油开发的主战场和“西气东输”首站。塔里木河在这里深沉宁静地流淌,沙漠公路在这里豪情壮志地延伸,穿越千年的胡杨林吸引着世人目光。
轮台县胡杨林公园的胡杨
走马西来欲到天,平沙万里绝人烟。
或许只有胡杨能够超越死亡线,看到沧海桑田的变迁,看到那些风一样迷失的古国离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