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高科技助力考古 西汉西域都护府遗址被锁定

摘要:   百年寻觅无果,遥感、物探等高科技助力考古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从机构上确立了中央对西域的统治和管理。  千年已逝,满目黄沙,当年的“西域都护府”(本文均指西汉设立的“西域都护府”)究竟身处何处,一直是考古学界的一大谜题。如今,这个谜题的答案即将揭晓——2015年起,来自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下称“遥感所”)的科学家们带着高新技术装备加入了这场跨越百年的寻找之中 ...
  百年寻觅无果,遥感、物探等高科技助力考古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从机构上确立了中央对西域的统治和管理。
 
  千年已逝,满目黄沙,当年的“西域都护府”(本文均指西汉设立的“西域都护府”)究竟身处何处,一直是考古学界的一大谜题。如今,这个谜题的答案即将揭晓——2015年起,来自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下称“遥感所”)的科学家们带着高新技术装备加入了这场跨越百年的寻找之中,在遥感、物探等先进技术帮助下,寻找“西域都护府”古城遗址的所在地。
 
  两千年后,“西域都护府”终于将要在尖端技术的帮助下,重现世人的面前。
 
  考古大谜题 西域都护府究竟在哪?
 
  1928年,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踏入塔里木盆地,开启了这场旷世寻找。
 
  但是经过两千多年风化和人为破坏,新疆大多数古城本身已经没有什么地面建筑,只剩下一些零星的残垣断壁,光靠肉眼很难判断出哪一座是当年大名鼎鼎的“西域都护府”所在地。
 
  从历史记录的记载寻找蛛丝马迹,成为了几十年间考古学家们寻找“西域都护府”的主要方法。因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凌认为:“基本上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疆考古所承担了西域都护府考古的研究课题,十余年间做了大量调查和探索工作,也均未能确定“西域都护府”的位置。
 
  “西域都护府”,究竟在哪?
 
“西域都护府”还原示意图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供图
 
  据《汉书》,西域都护府设在乌垒:“乌垒,户百一十,口千二百,胜兵三百人。城都尉、译长各一人。与都护同治。其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犁。”
 
  乌垒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地处西域中心位置、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曾名轮台国,位于现在新疆轮台县境内。
 
  但是,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无法最终寻找到“西域都护府”,轮台县境内,大小古城遗址十几座,哪一个才是?
 
  “近百年来为什么一直找不到?有几个原因,一是两千多年前的记录未必很精确,空间位置不好确定,另外一个原因就在于,建筑物被风化后,面目全非,肉眼很难辨别。”遥感所研究员聂跃平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高科技助力  初步确定遗址所在地
 
  2015年,遥感所的科学家们加入了寻找“西域都护府”的行动中。
 
  “当时,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文物保护传承和创新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正式启动,中科院遥感地球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建了研究团队,开展古遗址的遥感物探研究工作。两年多来,五次前往新疆轮台古城现场,进行遥感物探试验以及考古勘证。”聂跃平说。
 
  凭借最尖端技术的助力,两年多的时间,考古学家们距离真相越来越近。
 
科研人员正在分析遥感图像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供图
 
  聂跃平对当时的艰苦环境印象深刻。他说,当地都是盐碱地,环境非常艰苦且交通极不方便,荒漠中的蚊子为了吸血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厚厚的牛仔裤都能被“洞穿”,而且在荒漠中四月份的紫外线已经晒伤了好几个队员。
 
  由于遥感物探需要很多体量大的装备,每次将装备运到现场都成为一项“浩大”的工程。
 
  科学家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轮台县境内的古城遗址中,在已有考古工作的基础上,采用遥感技术进行研究,获取证据以确认最终答案。
 
  聂跃平说,在技术上,采用了遥感和物探两种技术,首先使用卫星、无人机和激光扫描,从空中获取当地详实的地貌环境,形成正射影像,并且对地形地貌进行3D建模;根据遥感发现的异常区,在地面上,使用物探技术中的电法、磁法、探地雷达等进行探测。
 
  “人类的肉眼只能看到可见光波段的颜色,而可见光的波段很窄,会遗漏很多重要信息,但是通过遥感技术却可以发现它们的存在。”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科学家们逐渐缩小了目标范围:锁定了新疆轮台县境内的奎玉克协海尔、阔纳协海尔及卓尔库特这三处古城遗址,它们中的任何一座城都非常有可能是“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102年,汉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途中灭轮台国,屠城并付之一炬。42年后,西汉在城址上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这一把火,却为考古确认“西域都护府”提供了一项证据。因为,经过焚烧的物质,其磁场与周围的物质在强度上不同,可以通过磁法勘探发现这种强度的差异,从而发现异常区域。
 
  此外,人为扰动过的土壤在电阻率上也有所不同。譬如夯土的密度不同于天然土层,电阻也就不一样,于是,运用物探技术中的电阻率法,就能够发现这种异常。
 
  运用电磁法,队员们在奎玉克协海尔外围发现了一圈电导率异常区,推测可能是壕沟。于是,考古人员用洛阳铲在古城的四个方向分别进行钻探取样,发现了大量木炭星、烧土块和白灰点等,同时采集测年样品送往美国的Beta实验室用碳十四技术测定其年代。测年结果为约2400-2200年前,其历史跨度大致符合“西域都护府”的始建年代。
 
  研究人员还依据现场调查、勘探及对古城地形的数字化模拟,确认古城高台最高处距地面六米左右,推断夯土台遗址为“多级高台建筑”,初步模拟复原了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原貌。
 
  聂跃平认为,新疆地域广阔,古遗址风化和堆积作用强烈,时代久远,周边参照物少,结合遥感等高新技术与传统的考古学方法,可以提高寻找考古目标的效率。    
 
  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主任杨林说,当时西域少数民族的城一般是圆形的,而汉代的城大多为方形。运用遥感技术,将呈圆形的古城排除出去,并且通过历史的记录、考古钻探、测年等多项证据综合,都指向一个结论——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就是“西域都护府”的遗址。
 
  “目前,根据我们的综合数据分析,初步确认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就是“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聂跃平说。
 
  考古界定论 最终确认只差临门一脚
 
  不过,羊城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就是“西域都护府”这一结论,考古学界并未达成共识。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并非考古学界的唯一选项。
 
  2017年12月,“西域都护府”研讨会在轮台县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专家经过热烈讨论认为,“西域都护府”应是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和卓尔库特古城中的一座,离最终确定只差“临门一脚”——通过进一步考古挖掘进行验证和确认。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凌教授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西域都护府”,他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最终的结论还不能就此作出。他表示,距离奎玉克协海尔古城直线距离不到十公里的卓尔库特古城,规模要大得多,更加像一个都护府的所在地。
 
  陈凌还认为,“西域都护府”很有可能不是一个单独的城,是一系列的城之间的关系。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院李文瑛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现在还没有开展挖掘工作,还得在挖掘后经过综合因素的分析才能最终确认奎玉克协海尔古城是否就是当年“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则倾向于奎玉克协海尔古城更有可能是“西域都护府”,依据同样是城池是方还是圆,因为汉代西域36国流行圆城,因此“西域都护府”应采取西域圆城与中原汉式方城相结合的建筑形式。(记者 李钢 通讯员 顾燕杰)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遗址

卓尔库特古城

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