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

摘要:   西汉都城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置长安县,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长乐宫;七年又兴建未央宫,自栎阳迁都于长安。汉惠帝元年(前194)开始筑城墙,五年完成;六年建西市。汉武帝时,在城内修北宫,建桂宫和明光宫,在西面城外建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随着年代的推移,住宅区也不断发展。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 ...


  西汉都城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置长安县,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长乐宫;七年又兴建未央宫,自栎阳迁都于长安。汉惠帝元年(前194)开始筑城墙,五年完成;六年建西市。汉武帝时,在城内修北宫,建桂宫和明光宫,在西面城外建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随着年代的推移,住宅区也不断发展。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长安人口达24.6万余。新莽时,仍为都城,改名常安。作为统一的大帝国的首都,长安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该遗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汉长安城格局分布图

  195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期在这里进行勘探发掘,究明了全城的平面形状、城墙和城壕的结构、城门的形制、城内主要街道的分布、市的位置和宫殿的范围,并全面发掘了武库。南郊的明堂辟雍和王莽九庙,以及西南郊的昆明池和上林苑的部分宫观的遗迹,也经勘探或发掘。调查发掘工作证明,长安城的形制、布局基本上与《周礼·考工记》的规制相符。城的平面形状虽不甚规整,但大体上近于方形,经纬相等,12个城门平均分布在四面;每个城门有3个门道,经由城门的主要大街都分成平行的3股;长乐宫和未央宫在城的南部,东市和西市在城的北部。

  城墙、城门和街道 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根据遗存,高度在12米以上,基部宽度为12~16米。墙外有壕沟,经发掘,宽约8米,深约3米。由于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必须迁就两宫的位置,所以南面城墙有多处曲折。北面城墙因河道的关系,更有许多曲折、偏斜之处。因此,后世有所谓“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的附会。经实测,其长度东面城墙约6000米,南面城墙约7600米,西面城墙约4900米,北面城墙约7200米。四面总长合汉代六十二里强。城内总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

▲ 直城门南门道排水涵洞

  全城四面各3个城门。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西面自南而北为章城门、直城门、雍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发掘工作证明,每个城门都有3个门道,各宽6米,恰好等于当时4个车轨的宽度。这就是文献记载的所谓“三涂洞开”,“方轨十二”。除霸城门、覆盎门、西安门、章城门因入门不远便是长乐宫和未央宫而外,其余8个城门都有1条大街通入城内,全城共8条大街。名称可考的,有章台街、香室街、夕阴街、华阳街、槀街、尚冠前街等。大街均成直线,互相交叉,会合,形成许多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最长的是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次是宣平门大街,长3800米。最短的是洛城门大街,长85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各条大街的宽度均在45米左右,其间有两条排水沟,将全街分为平行的3股。中间的一股宽约20米,两侧的两股宽各约12米。据记载,中间的称“驰道”,是专供皇帝行走的。

  宫殿和武库 长乐宫在城的东南部,又称东宫。汉初皇帝在此视朝,惠帝以后改为太后所居。系由秦代的离宫改建而成,平面形状不甚规整。据勘探,周围筑墙,全长在1万米以上,合汉代二十余里;面积约6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六分之一。据记载,四面各设一门,称司马门。东面和西面的司马门外有阙,称东阙和西阙。宫中主要建筑物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

▲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部,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处。据勘探,平面呈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长2250米,周长合汉代二十一里。全宫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城内总面积七分之一。据记载,四面各有一司马门。东面和北面门外有阙,称东阙和北阙。诸侯来朝,入自东阙;士民上书,则诣北阙。宫内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据勘测,前殿居全宫的正中,基坛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00米,北端最高处高约15米,是利用龙首山的丘陵造成的。

▲ 椒房殿遗址

  武库在长乐、未央两宫之间,安门大街的西侧。平面呈长方形,四周筑围墙,东、西墙各长320米,南、北墙各长880米。共有7个仓库。最大的1个长230米,宽46米,分隔为4个库房。库房中原设有放置兵器的木架,木架本身已朽坏,排列有序的础石尚存。

▲ 汉长安城未央宫少府遗址

  桂宫在未央宫之北,西面靠近城墙。经勘探,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880米,南北约1800米,四面筑围墙。据记载,北宫和明光宫各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北,但迄今尚未究明其范围。建章宫在西城外,已勘察其位置和范围。据记载,宫的正门在南面,称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外和东门外亦有阙,各称北阙和凤阙,后者至今尚遗留在地面上。宫中主要建筑物有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井干楼等。北部有太液池,形迹可辨;池北有石鱼,已发现。

▲ 汉长安城未央宫中的地下排水管道

  民里和商市 住宅区以“里”为单位,有“闾里一百六十”的记载。名称可考的,有“尚冠里”、“修成里”、“黄棘里”、“宣明里”、“建阳里”、“昌阴里”、“北焕里”、“南平里”、“大昌里”、“戚里”、“宜里”、“当利里”、“棘里”、“南里”、“嚣陵里”、“假阳里”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城的北部,靠近宣平门一带。据记载,少数权贵人物的邸宅在未央宫北阙附近,称“北阙甲第”。

  据记载,长安有九市,其位置在城的西北部,雍门附近,横门大街的两侧。三市在街东,称东市;六市在街西,称西市。调查中发现,地面上散布着许多钱范和陶俑,说明这里有手工业作坊。

  南郊礼制建筑、上林苑和昆明池 王莽执政时,在长安建立明堂和辟雍,同时又兴建灵台。建立新朝以后,又大兴土木,建造宗庙,即所谓“九庙”。辟雍和九庙的遗址已在安门和西安门外的南郊发现,并经全面发掘。它们是按照儒家的传统礼制和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的学说设计的。

▲ 汉长安城遗址地下通道

  上林苑为秦都咸阳时所建,汉初荒废。汉武帝时收为宫苑,并大事扩充,其范围包括长安城外东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周围200多里。苑内有离宫别馆数十处,所遗瓦当往往印有“上林”字样。在长安城的西南约 2公里,发现了一处宫观遗址,出土许多窖藏的铜器,所刻铭文说明都是上林苑中所用之物。

  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为了训练水军与昆明国作战,并解决都城水源不足的问题,在长安城西的沣水与潏水之间开凿昆明池。经勘察,昆明池的遗迹是一片洼地,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北部的一处高地是当时池中的岛屿,应是豫章馆之所在。池址附近至今遗有石雕人像一对,东面的为牵牛,西面的为织女。池址周围发现了许多建筑物的基址,应为上林苑中宣曲宫、白杨宫、细柳宫等宫观遗址。

▲ 瓦当

  东汉及其以后的长安城 东汉建都雒阳(汉魏洛阳城遗址),但长安称西都或西京,仍是一个重要的城市,献帝时曾一度迁都于此。西晋末年,愍帝亦曾在此建都。此后,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在这里定都。隋代新建大兴城(唐代复称长安)为都城以后,西汉以来的长安城遂废。

▲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汉朝方砖

  发掘工作证明,西汉长安城的城门、宫殿、武库及城南的礼制建筑等,都是在新莽末年及其以后的战火中被毁的。有些城门如宣平门,曾经多次重修,在东汉、魏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及西魏、北周以迄隋初,一直被继续沿用。东汉的五铢钱、东汉末年的“董卓钱”、后赵印有“石安”字样的砖、北周的“五行大布”钱和隋代的五铢钱等,在宣平门的各个时期的堆积层中被发现,说明东汉及其以后长安城的历史,与文献记载相符。


汉长安城霸城门

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