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刘瑞: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
荐书
《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
与南郊礼制建筑》
作者:刘瑞
出版社: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8
内容简介
《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是一本关于汉长安城历史形制、布局特点的研究文献。该书通过对考古资料、文献记载的整理与分析,提出西汉早中期汉长安城是一座朝东城市,西汉晚期变为朝南。而为朝向讨论方便,对已近成定论的汉长安城长乐宫、明光宫等宫城位置进行了重新分析,提出了新意见。它们与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城市轴线、各时期营建思想的研究,对从全局上认识汉长安城布局,从历史角度认识古代都城设计理念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刘瑞,男,1973年7月出生于山西省榆次市(今晋中市)。1996年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本科毕业,1999年西北大学历史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为副研究员。
主要工作:研究领域为汉唐考古学,同时从事历史学、历史文献学与历史地理学相关研究。工作于汉唐考古研究室华南二队。曾先后参加甘肃武威百塔寺遗址、河北邺城潜伏城门遗址、河南洛阳汉魏故城宫城阊阖门遗址、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入所至今撰写发掘报告、简报、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目录
第一章 汉长安城的朝向
第一节 汉长安城东向
一 城阙与宫阙
二 长乐宫、明光官、霸城门内大街
三 文献中的其他例证
四 汉帝陵的朝向
五 东向时代汉长安城的布局原则
六 东向时代的单体建筑朝南
第二节 汉末祭祀系统和宗庙制度整理与汉长安城的逐渐南向
一 汉代祭祀系统和宗庙制度
二 南北郊制度的逐渐确立与汉长安城的南向建设
三 南向时代汉长安城的布局原则
第二章 汉长安城的轴线与布局思想
第一节 汉长安城的轴线
一 朝东时代
二 朝南时代
第二节 汉长安城的布局思想
一 现有汉长安城布局思想的两种认识
二 安门大街和超长建筑基线问题
三 览秦制而跨周法
第三章 元始明堂
第一节 大土门遗址的发掘
第二节 大土门遗址性质诸说
一 明堂说
二 辟雍说
三 明堂辟雍一体说
四 太学说
第三节 明堂、辟雍的相关文献
一 明堂文献
二 辟雍文献
第四节 汉代的明堂、辟雍建设
第五节 元始明堂
一 元始明堂的修建
二 元始明堂的位置
三 元始明堂的形制
四 元始明堂与辟雍
五 奉高明堂与元始明堂
六 元始明堂的修建依据
七 元始明堂与太庙
八 元始明堂与东汉明堂辟雍
九 大土门遗址即为元始明堂
第四章 地皇新庙
第一节 中组建筑群的发掘
第二节 中组建筑群的性质争议
一 王莽九庙说
二 汉宗庙说
三 F12明堂说
第三节 中组建筑群的时代
一 建筑群布局及单体建筑物规格
二 出土建筑材料
三 出土文字资料
四 出土建材符合文献中地皇新庙的用材特点
五 其他证据
第四节 中组建筑群非汉宗庙
第五节 地皇新庙
一 文献中的地皇新庙
二 中组建筑群与地皇新庙的规模比较
三 地皇新庙的地望
第六节 中组建筑群与地皇新庙的昭穆排列
一 中组建筑群为“王莽九庙”之二说不确
二 王莽“九庙”不等于“地皇新庙”
三 宗庙预留
四 中组建筑群内的昭穆排列
第七节 地皇新庙朝向与汉长安城布局
一 地皇新庙与长安城布局
二 西汉晚期“庙议”
三 文献中作为地皇新庙代称的“九庙”
第五章 元始官社
第一节 西组建筑群的发掘
第二节 关于西组建筑群性质的两种意见
一 社稷说
二 明堂说
第三节 西组建筑群的性质
一 官社、官稷
二 社坛、稷坛的形制及位置
三 汉代的官社、官稷
四 西组建筑群的性质
附录
一 汉长安城的闾里问题
二 文献中礼制建筑名称的含义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
“第一节 汉长安城东向
在分析相关文献和考古资料后,我以为汉长安城的朝向问题可能远比我们过去人事的情况要复杂许多:它首先是一座朝东的城市,然后才变为朝南。
一 城阙与宫阙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在我国古代都城的各建筑单元中,阙是一种具有特殊礼仪性质的标志性建筑,他所在的位置和规模大小可揭示出其所附着建筑的方向和等级。而从文献和流传实物看,汉代盛行修建如城阙、宫阙、门阙和墓阙等多种多样的阙类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