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合作考古走进24个国家和地区 推动中国考古“走出去”

摘要: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成琪 “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国内近30家各类机构开展中外合作考古项目40项,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的24个国家和地区,与30余家国外科研机构、博物馆、大学、基金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赴国外开展的合作考古项目32项,外国考古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合作考古项目8项”。12月20日-21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中外合作考古项目工作会”,会上透露了上述消息。  绵长的人类文明史, ...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成琪

 “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国内近30家各类机构开展中外合作考古项目40项,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的24个国家和地区,与30余家国外科研机构、博物馆、大学、基金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赴国外开展的合作考古项目32项,外国考古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合作考古项目8项”。12月20日-21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中外合作考古项目工作会”,会上透露了上述消息。

  绵长的人类文明史,给全世界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面对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中外合作考古正在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外合作考古项目工作会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顺民心、赢民意 合作考古助力国家外交

  2018年3月26日至4月14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组织的中沙联合考古队,对红海之滨的港口遗址——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查与发掘,遗址出土了中国瓷器残片,这是红海地区港口遗址考古中首次发现中国外销瓷,为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此考古项目是落实国家主席与沙特国王互访时达成共识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合作考古越来越频繁地被写入双边文件中,成为国家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交大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和埃及卢克索孟图神庙考古项目协议在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见证下签署,中国和柬埔寨吴哥窟王宫遗址考古项目、中国和蒙古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项目、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纳伦州古代城堡遗址等项目均被纳入中国对外援助工作部署中。

  高起点 高水准 合作机构科研实力雄厚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合作考古中的中方机构以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机构为主;12所高等院校中,9所列入211工程,7所列入985工程。而外方合作单位也多为国家级博物馆、科研机构、管理机构,或者是世界著名大学,如埃及国家博物馆、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美国匹兹堡大学等。这种强强联合保证了合作考古研究的高起点和高水准。

  2011年12月,“中亚东北部地区古代及中世纪早期时代东方文化交流考古研究”合作项目就是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的。从2012年起,中、乌双方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7次考古发掘,共完成测绘面积近500000平方米、勘探面积约5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近1400平方米,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使国际中亚考古学界重新认识明铁佩遗址,重新定位明铁佩古城在费尔干纳盆地和古代中亚历史上的地位。

  涵盖内容广 研究领域聚焦学术热点

  据悉,中外合作考古研究内容涵盖了人类起源和现代人起源,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世界古代文明考古,丝绸之路相关的重要港口遗址考古、古代族群考古研究、重要古城考古,佛教考古研究等诸多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并在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杨官寨中美国际田野考古学校是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西北大学联合举办的目前中国境内唯一的国际性田野考古培训学校。2016-2018年,田野考古学校先后培训了来自中、美、英、加拿大、波多黎各、中国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四十余名学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宣传效果。为中外考古学术合作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极大地促进了中外考古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交流传播。

  重大发现扩大中国学术影响

  在中外科研机构合作过程中,中国考古擅长的地层学、类型学研究方法,以及现代技术装备和科技考古手段、中方考古学家敬业、吃苦的职业素养给外方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中国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同。

  2018年7-8月,中蒙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项目发现、确认了蒙古国境内的回鹘可汗陵寝和贵族墓园,首次发现回鹘彩绘壁画墓,极大地推动了回鹘考古学的研究进展,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2017年开始的中肯旧石器考古项目在肯尼亚发现了玛卡里亚等27处旧石器地点和一处石器制造场遗址,首次在巴林戈地区发现细石器,探索古人类“走出非洲”的奥秘。

  2014年至2018年,中孟毗诃罗普尔古城纳提什瓦遗址考古项目揭露出寺庙建筑、佛塔、道路、排水设施等大量遗迹,出土大量陶器,初步厘清遗址历史沿革,受到孟加拉国举国上下广泛关注。

  以考古研究推动人文交流,以学术互信带动民心相通。考古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广大考古工作者应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考古工作的学术性、计划性、主动性。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国考古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世界考古学热点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增强中国考古“走出去”的能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题选择、制度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谱写丝路文化交流的新篇章。(记者 成琪)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塞林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