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中外合作考古重现丝路之光

摘要:   12月20日至21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中外合作考古项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全面梳理2016年至2018年度在中国境内开展的涉外考古调查、发掘和合作项目,以及中国科研机构和高校赴境外考古项目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中外合作考古工作,不断提升中外合作 ...

  12月20日至21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中外合作考古项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全面梳理2016年至2018年度在中国境内开展的涉外考古调查、发掘和合作项目,以及中国科研机构和高校赴境外考古项目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中外合作考古工作,不断提升中外合作考古工作水平,促进世界文明交流借鉴。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当前中外合作考古工作成果。他指出,中外合作考古是中国考古走进新时代的必然结果,是“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关注和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支持。中国与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机构开展合作考古,以考古研究推动人文交流,以学术互信带动民心相通,中国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技术越来越被国外同行所认可,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和文明互鉴。同时,中国考古学者在国外的工作中,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体现了中国考古学者不惧艰苦、积极探索的精神。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热烈响应,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同时,也关注人文互通和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广大考古工作者主动作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参与到世界考古学热点探讨中,中国考古“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坚定。

  这次会议共收集“十三五”期间我国国内近30家各类机构开展中外合作考古项目40项,包括赴国外开展的合作考古项目32项。其中涉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项目就达一半以上。这些项目很多已经成为国家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和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是落实中国国家主席与沙特国王萨勒曼互访时达成共识的重要举措,中国和蒙古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项目、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纳伦州古代城堡遗址等项目均被纳入中国对外援助工作部署中。2016年6月22日,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亲切接见了中乌联合考古队中方队员。

  丝绸之路考古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中国作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所应当积极参与到整个丝绸之路的研究当中去。经过数年的耕耘,一些项目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相信这条地跨欧亚非的古代经贸文化交流之路,将会在中外合作考古中,重现当年的辉煌。

  这里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予以简要介绍。

  2000年前的中亚大城——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遗址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中亚东北部地区古代及中世纪早期时代东方文化交流考古研究”合作研究项目,对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的中亚东北部地区的古代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重点是对安集延州的明铁佩(Mingtape)遗址进行系统发掘。自2012年起,中、乌双方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7次考古发掘,共完成测绘面积近500000平方米、勘探面积约5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近1400平方米,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

2014年度明铁佩遗址一号台基发掘区(北-南)

  在明铁佩遗址的发掘中,联合考古队始终以探究古城的布局为中心,全面借鉴和运用国内大型都市遗址考古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综合采用测绘、勘探、试掘、发掘、保护、分析测试等技术手段,全面获取遗址的历史文化信息。

2016年度明铁佩遗址内城南墙内侧作坊发掘区(上为北)

  发掘材料表明,明铁佩古城有内外两重城圈的结构,有功能完善的城墙、城门、马面等城防设施,城内外有规模宏大的大型建筑和道路系统,也有建筑格局清晰、功能完备的手工业作坊,城外发现的墓葬区则进一步扩大了古城的文化内涵。这些丰富的考古资料进一步揭示出,明铁佩古城是公元前后费尔干纳盆地内面积最大的古城。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将使得国际中亚考古学界重新认识明铁佩遗址,重新定位明铁佩古城在费尔干纳盆地和古代中亚历史上的地位。

  揭开中亚古国的神秘面纱——中亚西天山考古的收获与认识

  拉巴特墓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苏尔汉河州的拜松区,地处西天山南麓苏尔汉河流域。2013 年,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了关于“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的合作协议。2017年,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和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所对拉巴特一号墓地进行了发掘,发掘到了公元前2 世纪至公元1 世纪的游牧文化墓地,并在塔吉克斯坦南部贝希肯特谷地调查发现了同类墓地,初步确认它们就是古代月氏文化的遗存。2018 年,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和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所等多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拉巴特墓地再次进行了发掘。

拉巴特一号墓地发掘区

喀什喀尔墓地4号地点瓮棺葬M11

喀什喀尔墓地1号地点M4

  “北巴克特里亚月氏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第一阶段)”是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合作项目。2018 年9 月26 日至10 月31 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塔吉克斯坦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考古部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了“北巴克特里亚月氏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第一阶段)”项目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对贝希肯特谷地深入调查与发掘,共在谷地调查墓地9 处、遗址5 处,试掘墓葬4 座,出土了贵霜时期陶器、铜器、铁器、金器等文物,极大地丰富了贝希肯特谷地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对公元前2 世纪至公元1 世纪北巴克特里亚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全面认识。贝希肯特谷地位于希腊巴克特里亚时期到贵霜时期文化的核心区域,对于研究月氏前后时期文化、建立完整的大月氏前后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深入了解贵霜时期遗存、填补该地区乃至整个贝巴克特里亚地区研究空白均具有重要意义。

  天山北麓的中心聚落——哈萨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遗址

  拉哈特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天山北麓,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一处重要遗址点,传说是塞人王族的居住遗址。著名的伊塞克金人墓葬就位于该遗址附近。

拉哈特遗址(由北向南)

  2016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签署合作协议,并选定拉哈特遗址作为双方合作的首个考古发掘对象。2017年的赴哈工作,是两国考古学界在田野考古工作方面的初次合作。

  2017、2018两个年度主要发掘了灶坑、灰坑、沟道、炉、墓葬等遗迹,出土铁、铜、骨、陶、石等器物约140 件(组)。另外,还调查了天山北麓地带的墓葬、城址等多处遗址。

拉哈特遗址出土陶片

  在拉哈特遗址以及近邻区域,经过两个年度的田野工作,发掘获取了该区域多个时段人群的物质遗存,并确认拉哈特遗址是一处古代文化遗存。这些多个人群前后居住过、长时间生活生产后的遗存,较为丰富。目前,推测认为这些人群最早时代在公元前7至前3世纪,晚期文化遗存可达公元9至13世纪。结合调查、试掘收获,初步认为在伊塞克区域东西长约30公里的天山北麓地带内,在面貌、内涵近似的遗址中,拉哈特遗址的面积和规模最大,可能具有中心聚落的地位。

  探寻古代游牧民族的来龙去脉——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查干图鲁特河流域考古调查及发掘

  2018年7月至8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蒙古国科学院历史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巴彦洪戈尔省查干图鲁特河流域考古调查及发掘”项目。查干图鲁特河流域分布着大量古代石构遗存,但过去蒙古国考古工作者很少在当地开展工作,对这些石构遗存的分布及文化属性一直缺乏深入的认识。本年度项目组选择对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嘎鲁特苏木昂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赫列克苏尔4座、石板墓1座、特布希文化墓葬1座、匈奴石圈墓2座,为了解该地区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对发掘标本进行测试分析,将有助于深入研究蒙古高原不同族群的迁徙融合、考古学文化的传承演变、马的驯化及传播等学术问题。发掘期间,项目组对发掘地点所在的拜德拉格河上游支流查干图鲁特河进行了考古调查,调查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匈奴、突厥、蒙元、清代的各类遗迹723处。查干图鲁特河流域的文化遗存数量密集、年代序列完整、考古学文化因素复杂多源,表明该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游牧民族的重要聚居地,同时也是游牧民族沿杭爱山南麓往来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

方形赫列克苏尔

圆形赫列克苏尔

特布希文化石板墓

  2000年前的草原之城——蒙古国和日门塔拉匈奴三连城遗址

  和日门塔拉城址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乌贵诺尔苏木境内。因遗址由三座东西相邻的方形城址组成,故俗称三连城。遗址现保存较好,面积约44万平方米。

和日门塔拉“三连城”遗址航拍(南向北)

  据碳十四年代测定结果,该城址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为匈奴时期。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科学的考古发掘,学界对和日门塔拉城址的年代和属性方面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为解决该城址的年代和性质等学术问题,2014至201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相关机构合作组织中蒙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科学发掘。

2018年中城中心台基顶面航拍(上为北)

  为了进一步了解遗址核心位置台基的建筑布局、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学术问题,2018年度,内蒙古博物院继续组织中蒙联合考古队对和日门塔拉遗址进行了第五次考古发掘。

 

中城中心台基顶部二层台阶界限与柱洞

  通过5年的考古发掘,尤其是经过2018年的全面揭露,进一步了解了该遗址的年代和形制,并在认识遗址的功能和性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科学的考古发掘和系统的研究对于了解匈奴时期的政治地理格局、精神信仰、经济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红海之滨的海丝港口——沙特塞林港遗址

  2018年3月26日至4月14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组织的中沙联合考古队,对红海之滨的港口遗址——沙特塞林港遗址(Al Serrian)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查与发掘。塞林港遗址坐落于两条季节性河流(现已完全干涸)与红海交汇的台地上,整个塞林港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分南、北两区,南侧为建筑区,北部为墓葬区。考古队在建筑遗址区发现四处建筑台地,并清理出保存尚好、用珊瑚石垒砌的建筑墙体等遗迹。遗址北部发现两处规模庞大的墓地,排列密集、规划有序。结合航拍影像分析,两处墓地的墓葬总数预计在1000座以上。

 

塞林港遗址发现的建筑墙体

塞林港遗址一号墓地发现的古代墓葬

 

塞林港遗址出土的铜砝码

  考古队还发掘、采集了较多的文物标本,包括青铜砝码、波斯釉陶、阿拉伯陶器与釉陶、玻璃器、黑曜石器等,为解读塞林港遗址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考古队拓印、释读的两方碑文,纪年分别为公元990年(伊斯兰历379年)和公元1029年(伊斯兰历419年),结合遗址出土的中国外销瓷残片、伊斯兰釉陶等,可推断塞林港遗址的繁盛时期大致在公元9至13世纪,此后还曾延续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出土的青铜砝码,是海洋贸易的重要见证。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残片,包括宋元时期的莲瓣纹青白瓷与青瓷,以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等,是红海地区港口遗址考古中首次发现中国外销瓷,为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中国瓷器外销的见证——斯里兰卡贾夫纳地区的考古调查与发掘

  2018年8月6日至9月14日,上海博物馆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联合考古队对斯里兰卡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进行了全面调查与重点发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阿莱皮蒂遗址航拍

  本次工作时间为40天,主要内容分为对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Jaffna)及周边的全面调查,对阿来皮蒂(Allaippidy)、凯茨堡(Kayts Island Fort)遗址进行发掘等内容。

  阿莱皮蒂遗址出土了较多的产自中国的瓷器,中国陶瓷的年代在11世纪后半至12世纪初期,相当于中国的北宋后期。这些瓷器主要产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及福建地区,目前可辨识的器物以广州西村、潮州窑为大宗,另有少量精美的刻划花青白瓷。

阿莱皮蒂遗址出土耀州窑青釉碗残片

  北宋后期,两浙、福建、广南市舶司中“唯广最盛”,广州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而临近广州港的西村、潮州等窑亦籍此发展成重要的外销瓷窑。目前在海外发现的北宋晚期的外销瓷材料非常少,阿莱皮蒂出土的外销瓷组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材料,对研究当时的贸易航线、转运网络以及中斯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阿莱皮蒂遗址出土广东青釉执壶

  贾夫纳地区隔海与印度大陆相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文献记载这里有斯里兰卡最早的港口。本次工作除发掘之外,还对贾夫纳地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共计调查了20余个遗址点,对各个遗址点的文化面貌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部分遗址点发现了来自中国的元代枢府瓷、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等遗物。据当地文献记载,凯茨堡遗址可能是整个斯里兰卡较早的港口,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凯茨堡遗址进行了小面积试掘。

  中国手工业品在此登陆西传——印度喀拉拉邦奎隆港口遗址

  印度奎隆港口遗址(Kollam Port Site)位于印度西南沿海的喀拉拉邦南部,由港内水下遗址、沿岸港务设施遗址以及港区周边城镇聚落遗址三部分共同构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受邀与印度喀拉拉邦历史研究委员会合作,对港口及周边遗址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田野调查,对港口水下基础工程建设中出土的1000余件古代中国文物进行了整理与初步研究。

奎隆港口遗址现状(西向东)

  成果显示,奎隆港口自9世纪之后逐渐成为印度西南沿海一处沟通印度半岛南北的港口,并逐渐成为东非、北非、地中海、中东地区与东南亚、中国之间海上交通线路的重要节点。中国手工业产品约在9至10世纪开始登陆奎隆港口并由此西传,中国钱币及陶瓷器是此间贸易的主要货物之一。同时,不同地区的货物也曾通过奎隆港口转运至中国。14世纪之后,中国手工业产品逐渐退出奎隆港口所在的贸易航线。在此期间,中国的文献均记录奎隆为远洋航线上的重要转运站,这与出土遗物所见的情况基本吻合。

2014年出土的中国青瓷及褐色釉瓷残片

2014年出土的褐色釉“清香”字瓷残片

  奎隆港口周边还存在港口所属国的城址及聚落遗址。因此,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不仅能够观察奎隆港口的历史文化面貌,还能考察奎隆地区古代港口、城市的总体布局与发展历史。这为深入研究古代中国手工业产品乃至古代中国人在海上交通线上的流动轨迹及流动方式提供最基础的研究资料。上述两点,对我国隋唐宋元时期城市考古、手工业及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的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中外合作考古项目资料汇编》)

(图文转自:“文博中国”公众号)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拉哈特遗址

塞林港

奎隆港口遗址Kollam

和日门塔拉城址Khermental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