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刘文锁:欧亚草原的古代鹿雕像

摘要: 文章出处:“宗教艺术遗产”微信作者:刘文锁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在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地区和蒙古草原等地考古发现的几种类型的鹿雕像——岩画、鹿石、金属雕像等,论述了各种鹿像的表现形式、图像特征和文化意义,以及岩画与鹿石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欧亚草原 鹿雕像 岩画 鹿石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 ( 项目号: 11&ZD1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

文章出处:“宗教艺术遗产”微信    作者:刘文锁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在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地区和蒙古草原等地考古发现的几种类型的鹿雕像——岩画、鹿石、金属雕像等,论述了各种鹿像的表现形式、图像特征和文化意义,以及岩画与鹿石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欧亚草原  鹿雕像  岩画  鹿石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 ( 项目号: 11&ZD1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项目“天山-阿尔泰山游牧文化调查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JJD770033)阶段性研究成果。
 
  1. 前言
 
  对一些古代民族或部族来说,鹿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动物,出现于其政治、宗教、文化生活中,并见诸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遗存当中。在人与动物的关系史上,鹿的角色是特别的。与“六畜”相比,该物种的生长地域性受到了自然界较为严格的限制,因而不能大规模繁殖和养饲;另一方面,它又是富含较高能量的物种,对人类来讲具有较高品质的利用价值。
 
  中国的上古与中古王朝政治礼仪与文艺中,鹿的角色是众所周知的。这种人-鹿关系按照两个向度发展,一是对野鹿的狩猎传统,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旧石器时代,在其各个时段的人类生活遗址里,都发现过属于更新世物种的几种鹿(毛冠鹿,肿骨鹿,马鹿,大角鹿,双叉麋鹿,轴鹿,步氏真梳鹿,水鹿,葛氏斑鹿,等)的化石,它们显然是最受人类青睐的猎物,这一传统延续到了近代;另一是对鹿的驯化与饲养,关于它的时间节点以及进程和区域等一系列问题,仍留待动物考古学发现与研究,但似乎在时间上晚于新石器时代所驯化的“六畜”,鹿没有进入此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清单中。
 
  欧亚草原的一些区域是适宜鹿生长的,至今还以养殖驯鹿(Rangifertarandus, Reindeer)和马鹿(Cervuselaphus, Red deer)等作为当地部族的生计方式。饲养驯鹿的中心在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图瓦(Tuva)等地。在北疆阿尔泰山南麓的布尔津县,则饲养体型高大的马鹿。与黄河流域等地区不同的是,作为欧亚草原上的一种生计与文化传统,鹿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更为亲密、也更为复杂的。
 
  同时,在欧亚草原的各个区域,考古发现了丰富的与鹿有关的遗存,主要是几种类型的鹿的雕像及其共存的遗迹和遗物,按目前还只能宽泛给出的年代,它们始见于青铜时代,并作为传统延续了下来。一般都把这些雕像视作草原上的历代畜牧-游牧民的文化作品,尤其是那些饲养鹿的部族;作为文物的古代鹿雕像,是其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表现。但是我们也要探知,这几种雕像所包含的复杂的社会文化内容和意义。(图一)
 
  我们可以依据体裁,把在广大欧亚草原地带发现的鹿雕像分成三种基本的类型:(1)岩画;(2)鹿石;(3)金属像。但是,这三种基本类型还不能涵盖全部被发现的资料,例如在吐鲁番交河故城的沟北墓地曾经出土了木雕的鹿头像,不过这种木雕是极少见的。(图二)
 
  前两种类型的鹿雕像,考古发现的数量是比较大的。它们各有自己的分布范围,在年代上也都不易精确地推定;它们的制作方式不同,但是采取了相似的技法,即在岩石的壁面上线刻或凹雕,使用了锐利的石块或者金属制作的工具。凹雕的雕刻面是非常浅的,很多情况下仅仅是在图像轮廓内的锤打痕迹,这也表明它们使用了石质的工具来制作图像。金属的工具不会产生这样的痕迹。
 
  与古代草原上曾流行过的其它动物像——马、羊、虎以及怪兽(“格里芬”等)等相比,鹿像有其自身的特征。显然,在广大欧亚草原发现的各种鹿雕像,是与这个地区所生活的人们(尤其是养鹿部族)与鹿的现实社会关系以及文化生活相关的,也体现了欧亚草原的文化特征。要集齐整个区域的全部资料是困难的,本文以处于欧亚草原轴心地带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区的考古资料为主,来考察三种体裁中的鹿图像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图一 新疆阿勒泰布尔津饲养的马鹿
 
图二 吐鲁番交河故城沟北墓地出土的木雕鹿头
 
  2. 岩画上的鹿
 
  在欧亚草原,一般把“岩画”界定为在露天岩石表面上采用雕刻(线刻,或凹雕式的阴刻)技法制作的图像(rock carving, petroglyph),属于岩石艺术(rock art)的一种(其它两种是圆雕和岩绘)。所以,在概念上更精确地讲是“岩刻”,所谓的“画”是指图像而言。这与在岩壁上采用颜料的绘画(从概念上可以称之为“岩绘”)是不同的体系。
 
  在讨论鹿的岩画之前,需要关注的是这种岩绘。在欧亚草原,岩绘是出现在采用雕刻技法的岩刻(即岩画)之前的一种形式,而且也表现过鹿的题材(图三)。岩绘的分布和考古发现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遍及于各大陆。关于它们的研究也是很多的。它们流行的时间一般都被认为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中石器时代(约距今5万年至1万年),但是在澳洲等地,这种岩壁绘画形式在殖民地时代还出现过(扣除那些现代作品);在内亚的欧亚草原地区,岩绘的时代一般也被认为是亚欧大陆上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中石器时代。
图三 新疆阿勒泰富蕴县唐巴勒塔斯3号洞穴岩绘的鹿
 
  鹿是在岩画中常见的动物题材,但在表现上也有差异。总体上,岩画中的鹿大都是写实的,作为雕刻的题材它们一般都不被单独的表现,而是与人物以及其它动物的图像一道组织在同一个画面中,因此而具有了简单的叙事题材性,有些则体现了较强的模式化特征。只有少数画面是单独表现鹿的。(图四)
 
图四 新疆木垒县博斯坦牧场岩画·鹿(采自《丝绸之路岩画艺术》)
 
  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以写实的题材来雕刻成画面的。它们有两种基本的题材:表现狩猎的狩猎图,以及表现畜牧的畜牧图。这其实是内亚草原岩画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二种,具有模式化的特征。
 
  相较于鹿的畜牧图式,以狩猎图式表现的猎鹿的岩画,是较少出现的。由是,我们知道这类题材的岩画与古代欧亚草原上的畜牧-游牧生活的关系,因为传统的畜牧-游牧社会生活中,鹿的饲养是受到生态环境条件限制的,而狩猎则是获取食物的一种补充方式。
 
  在狩猎图中,通常的表现手法,是将单只鹿或鹿群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在它(们)旁边位置则雕刻出其它的猎物,通常是野羊(北山羊、盘羊,等),猎人则处在猎物(群)的外侧位置;这种猎人图像通常只是雕刻出一个人,用双手挽弓指向鹿,而非鹿旁边的其它猎物;猎物(鹿和山羊)都是被表现为站立而非奔跑的姿势,朝向同一个或相反的方向,但是猎人的弓箭和朝向则都是指向鹿的后背的。
 
  因此,我们从中可以知道,这类作品都是随意性强的个人创作,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当时年青牧人的涂鸦;它们在创作上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显得呆板、单调而模式化,鲜有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狩猎图也反映了,在当时鹿是狩猎的主要对象;此外,我们还可以猜测它们描述了当时的狩猎场景和技术——猎人通常要徒步蹑手蹑脚地接近鹿(群),从背后或侧面用弓箭射杀它们。(图五)
 
  但是,也有猎人骑马猎鹿的画面,见于新疆奇台县北塔山库甫沟岩画,表现了一位骑马挽弓的猎手以及一头像是马鹿的鹿;在它们的上方位置,还雕刻了一头北山羊及一位手持某物的人像。(图六)
 
  放牧图的构图是更为随意的,它们表现为下述的图式:鹿群都是被雕刻成朝向同一个方向站立的姿势;与狩猎图一样,都是呈现为侧影像的形式;在鹿(群)中穿插一些北山羊或盘羊等野羊图像,在这些畜群的一侧雕刻赤手站立的牧人,有的更细腻的画面上还表现了牧人的狗(有的画面上的车轮图像显然是后来添加上去的涂鸦);牧人像一般被雕刻为正面像或四分之一侧视像,这是值得注意的技法。(图五)
 
  除了上述两种基本题材,甚至可以看到一幅野兽猎鹿的画面(图五左中):一头左侧身站立的驯鹿,在它的前方对面是两头作出了扑杀姿势的狼,在它的背后远处则是一头窥伺的熊。这幅岩画是生动的艺术品。
 
图五 岩画中的鹿图像,组图(狩猎与放牧)
 
 
图六 奇台县北塔山库甫沟岩画·猎鹿图(采自《丝绸之路岩画艺术》)
  


图七 新疆青河县腊斯特岩画
 
  在岩画作品中,我们几乎看不出景深,有个别作品所表现出的动物或人物在形体上的大小差异,不见得是采取了透视技法的构图法,而更可能是为了突出主题的需要。对于欧亚草原上的岩画作品,我们是不可高估其艺术水准的。
 
  除了写实的鹿图像,也发现有少数的例子,与鹿石上那种图案化的鹿纹相似。它们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这种相似性而搭建出了介于岩画与鹿石之间的关系。就鹿石型的鹿岩画,我们所知的是在蒙古北部和新疆阿勒泰地区所发现的一些例子。蒙古北部地区由于邻近传统上饲养驯鹿的图瓦等地,有关鹿的古代岩画以及鹿石都是大量发现的。除了写实风格的鹿,也有与鹿石上的图案化的鹿纹相似的鹿图像,雕刻得非常精细。其中的一幅,已经把鹿神圣化了,它被构图在画面的中心,而且体型硕大,像是一尊鹿神的雕像。(图八)
图八 蒙古北部地区的鹿岩画(采自The Golden Deer of Eurasia Perspectives on the Steppe Nomads of the Ancient World)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的4个鹿石型鹿纹岩画的例子,分别是青河县查干郭楞喇嘛布拉克沟岩画、青河县花海子岩画、富蕴县布拉特沟岩画、富蕴县徐永恰勒岩刻画。它们在鹿角和身体的姿式上,存在很大的相似度,尤其是那种图案化的角的表现手法。因为上述岩画处在阿尔泰山鹿石集中分布的区域,无疑岩画上的鹿纹模仿了鹿石上的鹿纹。(图九)
图九 东阿尔泰山岩画中的鹿石型鹿纹
 
  3. 鹿石与鹿
 
  鹿石(оленные камни, deer-stone)是一种可以竖立的石柱或石板,最初是因为上面发现有线刻或凹雕的鹿纹而得名。以后这一名称继续用于相同形制、但无鹿纹而雕刻了其它动物或武器等图像的石柱或石板,为了区分而称作为所谓的“典型鹿石”和“非典型鹿石”。“典型鹿石”即是雕刻了鹿纹的鹿石,“非典型鹿石”则是无鹿纹的鹿石。但是,在前者中,鹿纹并非仅有的图像;因此,综合来看,将这种石雕命名作鹿石时显然是权宜的,这个称呼以后又成了惯称。
 
  准确说,它是一种草原特有的纪念柱或纪念碑,来源于在草原树立石雕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它是欧亚草原上的视觉艺术品,更是具有复杂意义的文化产品。
 
  柱状和板状的鹿石一般都被整治成四个面。柱状的鹿石被解释为拟人的石雕像,它上面除动物像外的各种图像都与人体以及佩带物(头带,耳环,腰带,武器等)等联系在了一起。不过对于鹿石来说,更需要解释的是鹿纹与鹿,以及它们的纪念碑性。在欧亚草原,鹿石一般都是被竖立在“克列克苏”(Керекср, Хэрэксуры, khirigsuur)或者墓葬的旁边,因此,它们是祭仪的一部分。
 
  对于过去分别在蒙古、西伯利亚和新疆等地所发现鹿石的类型和年代等问题,已经有了一些的研究。在数量上,蒙古境内的报道在400通以上,而且还在更新;新疆的发现在125通以上,数据也在不断的更新中,其地点集中在了阿尔泰山地区。(图十)
图十 “典型鹿石”与“非典型鹿石”
 
  鹿石上的鹿图像,除个别外,基本上都是采取了很浅的类似凹雕的技法加以雕刻。它们在造型上呈现了不同:
 
  (1)写实的鹿
 
  数量上发现得较少。一般都是被雕刻成站立的姿式,取正侧视或四分之一侧视,前者暗合了投影式的画法;后者是透视图的形式,鹿的头颅昂起,因为侧视的姿式而回首伫立。我们知道,这是工匠所能捕捉的鹿在静立时最为优美的姿式了。(图十一)
 
  如果将这种写实鹿与岩画的鹿作比较,会发现二者之间是很相似的。结合后文所述的图案化鹿纹亦曾出现于岩画中,可以说,在鹿石与岩画之间,就鹿的图像而言是存在联系的。
 
  (2)图案化的鹿
 
  这是鹿石上常见的形式。它采取了凹雕的技法,在构图上一般是将4-5头鹿的雕像排列在一起,头鹿被雕刻成回首的姿式。鹿的形象被图案化了,表现在它的角和头部的图像处理上,显出了抽象的特征。一种是雕刻出鹿的全身,前肢屈曲,但这还算是较为写实的。另一种是仅仅选取了角和头部,加上脖颈部位。这种图案化的鹿像,一个突出的特征是鹿的嘴部,被表现成了长喙的形象,类似于长喙的鸟。正是这种特征,使得产生了通常的阐释:长喙是表示鹿像鸟一样得飞腾。因此,在图像的排列上也更加得图案化,像是排作一排飞翔的鸟。(图十一)

 
图十一 鹿石上的鹿像(组图)
 
  就图案化的鹿纹来说,长喙的处理显然赋予了鹿纹以特别的意义。并非所有的鸟类皆有长喙,但相较于兽类,鸟的喙部是突出的。所以,这种鸟喙鹿纹的解释也可以接受。不过,禽兽合体的图像属于古代的怪兽题材,在鹿石上的鹿纹无疑所表现的仍然是鹿。
 
  我们对新疆所发现鹿石的分类和年代研究正在进行当中。资料显得很庞大。图像的摹画工作也是很费时的。通过类型学研究,可以归纳出鹿纹与鹿石类型之间的内在关系,辅佐以年代学的研究,可以看出鹿纹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十分重要的,是关于鹿纹与鹿石的关系,以及鹿纹和鹿石的意义。如把鹿石和鹿纹的类型与时间性差异与地域分布结合起来看,所反映的问题还有更多。
 
  4. 金属鹿像
 
  在欧亚草原发现的鹿的金属雕像,有青铜和黄金两种。黄金制作的鹿像发现数量较多一些。青铜的鹿雕像,采用了铸造的技术,在形式上属于圆雕。当采用黄金制作鹿像时,一种是圆雕的形式,似乎也是将黄金融化后在范里铸造成型的;另一种是在金版上,采用模压和锤揲的技法成型的。
 
  在新疆阿合奇县的库兰萨日克墓地出土的一件黄金雕像,是一只鹰和一头鹿的合体像,鹰立身于鹿身之上。(图十二)这种雕像,容易令人将它与鹿石上那种图案化的长喙鹿联想在一起,即禽兽合体的意象。也有一种解释,即从匠意上是表现鹰在捕猎鹿。对于后者,我们还不知道有确凿的例子,能够证明在草原常见的动物间捕猎的图像中,鹿是作为诸如虎或者传说中怪兽“格里芬”(Griffin)的猎物的形象而得到表现。
 
  另一种造型的鹿雕像,类似鹿石上的鹿纹,角的造型有某种程度的图案化,四肢蜷曲。在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藏品中的鹿雕像中,有一件青铜鹿像,嘴部被制作成了马嘴。蜷曲的四肢也许是表现鹿在静卧时的姿式,鹿的头颅也昂起着。(图十二)这种姿式在金属的鹿雕像中,似乎尤其得模式化。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藏品中,另有一件出自俄国克莱斯淖达尔(Krasnodar)凯勒麦斯4号墓(Kelermes barrow 4)的属于斯基泰人(Scythian)的黄金箭箙,上面模压了成组的昂首蜷肢的驯鹿图案。
 
  利用金片制作的鹿像,见于图瓦著名的阿尔然(Arzhan)大墓等中。它似乎是将金片像剪纸一样剪出了鹿的形象,表现的是昂首、立姿的鹿,工匠捕捉的是鹿在紧张的状态时的姿式。(图十二)
图十二 金属制的鹿雕像
 
  5. 结语
 
  新疆鹿石同新疆石人和岩画一样,以石为载体,被赋予了永恒的人文意义。有鹿像的鹿石占新疆鹿石总数不多,但其演变规律明确,风格独特,特征明显。研究其特征及规律对于鹿石的分期是一个新的角度,对于探讨鹿石的意义、人们雕刻鹿石的意图很有帮助,也很容易就鹿石演变中被强调的特点对岩画、其它载体上鹿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对鹿石和岩画上鹿的形象进行分析,是了解鹿石及岩画是否有交流、影响的途径之一,也可以探讨大范围内各种鹿石文化、岩画艺术的体系关系。以新疆地区鹿石和岩画作为研究对象,可以管窥蒙古地区等广大欧亚草原内部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情况。
 
(作者:刘文琐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发表于《民族艺术》杂志2015年第2期)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