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刘进宝 | 辉煌灿烂的莫高窟艺术

摘要:   在尼姑庵里长大的隋文帝,深崇佛教,他曾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在昙延法师面前受“八戒”。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诏令天下各州建舍利塔,瓜州也在崇教寺(即莫高窟)起塔,安放释迦舍利。在隋朝统治者崇佛浪潮的推动下,短短三十余年中,莫高窟竟开凿了七八十个洞窟。宗教之争常常是政治斗争的反映,初唐的释道之争也反映了武、李两族争夺政权的背景。 ...

  在尼姑庵里长大的隋文帝,深崇佛教,他曾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在昙延法师面前受“八戒”。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诏令天下各州建舍利塔,瓜州也在崇教寺(即莫高窟)起塔,安放释迦舍利。在隋朝统治者崇佛浪潮的推动下,短短三十余年中,莫高窟竟开凿了七八十个洞窟。

宗教之争常常是政治斗争的反映,初唐的释道之争也反映了武、李两族争夺政权的背景。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敦煌的佛寺更如雨后春笋一样地出现。仅莫高窟现存题记中有名者,就有龙兴寺、大云寺、普光寺、金光明寺等等。

  隋朝的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经变画增多,各种各样的“累世苦修”和“忍辱精神”已由 “西方极乐世界”和“方便成佛”所代替。

| 弥勒经变阁楼乐队 莫高窟第423窟 隋

  经变画的种类有《维摩诘经变》《东方药师变》《法华经变》《涅槃变》《弥勒经变》《阿弥陀经变》等,这时候的经变画,虽然种类不多,甚至有的画面简单,画幅不大,但它是唐代大幅经变画的雏形。此时敦煌壁画的特点,就是通壁大型经变画的出现。它规模宏伟,人物众多,色彩绚丽,是唐前期璀璨夺目的敦煌艺术的充分反映。

  隋唐时代的塑像,数量最多、制作最精的是与人等高的群像,而巨型佛像的出现,则是唐代前期莫高窟彩塑艺术的显著特点。

| 莫高窟第419窟西壁龛内彩塑 隋

  敦煌巨型造像的出现是与唐前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当武则天夺得皇位宝座后,为了称帝改号,便授意法朗、薛怀义等十个和尚于载初元年(689年)著《大云经疏》,“盛言神皇受命之事”。说弥勒菩萨为化度众生变为女身,“作阎浮提主”,“以继王嗣”,“当王国土”,“女王承正,威伏天下”,意指武则天应该当皇帝。

  武则天收到这部《大云经》后,如获至宝,立即向全国发令,让“诸州各置大云寺”,并将《大云经》“颁于天下寺各藏一本,令升高座讲说”,同时改唐为周。敦煌北大像(即第96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建造的。P·3720《莫高窟记》载:“至延载二年,禅师灵隐共居士阴祖等造北大像,高一百四十尺。”这个窟大概就是敦煌写本中提到的“大云寺”。

| 莫高窟第96窟 北大像

  北大像的出现,是与武则天的一系列佞佛行为分不开的。它内塑33米高的弥勒佛一躯,后经晚唐、宋初、清末和民国的重修,其手势、衣纹、色彩均非原作,只有头部还保存着初唐丰满圆润的旧貌。如果与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相比,在规模上虽然瞠乎其后,但就其艺术而论,则不可同日而语。乐山大佛巍然屹立,气势雄伟,它以大轮廓的形式美取胜,但仅具雏形。敦煌北大像,则形象真实,塑工精湛,它以写实而富丽的风格见长。以彩塑而言,它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也是规模最大的雕塑杰作。

| 莫高窟第130窟 南大像

  除北大像外,还有南大像。《莫高窟记》说:“开元年中,僧处谚与乡人马思忠等造南大像,高一百廿尺”。南大像即第130窟,内塑26米高的弥勒大像一尊。除其右手为后加者外,基本上保存原状,比例适当,躯体健壮,曲眉丰颐,神态庄静,充分显示了盛唐的风格。

  敦煌南、北大像的修建,是莫高窟历史上的创举,同时也是唐代敦煌及整个国家繁荣、强盛的象征。

  文章摘编自《敦煌学通论》(增订本)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