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讲座纪要||《西北大学中亚考古工作的进展与展望》

摘要:   讲座纪要||《西北大学中亚考古工作的进展与展望》  2020年8月14日上午10点,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邀请,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首席考古学家、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老师带来了题为《西北大学中亚考古工作的进展与展望》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考古系列讲座”第五场,由张良仁教授主持。  王老师说,之所以开展中亚考 ...

  讲座纪要||《西北大学中亚考古工作的进展与展望》


  2020年8月14日上午10点,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邀请,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首席考古学家、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老师带来了题为《西北大学中亚考古工作的进展与展望》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考古系列讲座”第五场,由张良仁教授主持。

  王老师说,之所以开展中亚考古,首先是中国考古学科以及西北大学考古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中国考古学家长期停留在中国境内,而欧美、日本等国则掌握着国外考古的主导权和发言权,迫使我们走出国门开展考古工作。西北大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确立了“立足长安、面向西域、周秦汉唐、丝绸之路”的发展方针之后,就开展了中亚考古工作。

  其次,开展中亚考古是学术研究的需要。上世纪末中国文明探源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研究中国文明,就需要弄清楚中国文明和中国周边地区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中亚地区处于中西方文明交往之间的关键地区,更是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地区。带着这样的使命与责任,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队以古代月氏文化为切入点,从2000年开始,沿甘肃河西走廊至新疆东天山地区开展了近20年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初步确认了古代月氏文化在中国境内的特征和分布范围。为了进一步追寻月氏文化,他们将视野扩展到了中亚。

  最后,开展中亚考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做贡献。2013年9月7日,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陕西省政府拨付专项经费支持中亚考古工作,此后西北大学的中亚考古就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2013年和2015年,西北大学先后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签署了合作研究协议。

  王老师率领的联合中亚考古队采用大范围区域调查与小规模精准发掘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首先,通过大范围区域调查来熟悉地形、地貌和环境,进而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其次,中亚已发表的考古资料多为俄语,还有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等语言,即便存在语言障碍,考古队通过大量实地考察和遗物研究,依然较好地了解了已有的考古资料和成果。在此基础上,他们找到前人研究的空白,准确地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和要害,较快地超越了已有的研究。


康居文化分布范围及主要考古发现位置图

西天山指的是一直延伸入中亚的天山山脉最西端。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从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联合中亚考古队发掘了位于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撒扎干(Sazagan)遗址。该遗址是古代游牧文化的中型聚落遗址,2014年考古队调查发现了400余座各类墓葬、10余座居住遗迹,发掘了一座封土直径约40米的大型墓葬。该墓葬有M11-1和M11-2两个墓室,M11-1是泥坯封门的带台阶斜坡墓道的洞室墓,出土了金器、铁器等珍贵文物,考古队还发掘了一批小型墓葬和居住遗迹。经研究可知,该遗址的年代约在公元前后,与泽拉夫善河流域的考克特佩、奥拉特遗址的游牧人墓地、锡尔河流域的阿克塔姆和库里特佩墓地等遗存,应属同一考古学文化。由年代、地域分布和文化特征来看,考古队判断这可能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康居有关。


撒扎干遗址M11-2出土器物图

其次是古代月氏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王老师及其团队发掘了西天山南麓山前地带的拜松市(Boysun)南5公里处的拉巴特(Rabot)1号墓地,共清理了94座小型偏室墓葬。令人欣慰的是,随葬品保存相对完整。女性墓葬多随葬以玛瑙、青金石、玉石、玻璃等制作的臂钏、戒指、铜镜、金带饰、蜻蜓眼等装饰品。让人好奇的是,一些戒指上的纹饰可能是某种符号;男性墓葬通常随葬武器和工具。这批墓葬规模并不大,但从随葬品看,墓主们至少是下层贵族。最吸引人的当属墓葬的多样文化因素,如M44出土了曾流行于古埃及、波斯的玻璃狮身人面像。值得关注的是,拉巴特1号墓地的墓葬是公元前2世纪新出现的一种墓葬。由墓葬形制、埋葬习俗和随葬品组合来看,拉巴特墓地与塔吉克斯坦贝希肯特谷地过去发现的阿鲁克陶(Aruqtao)、图尔喀(Tulha)等墓地相似。王老师团队通过仔细研究,发现公元前2世纪末期至公元1世纪前期,在北巴克特里亚(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的苏尔汉河(Surkhandarya)河谷平原、瓦赫什(Vakhsh)盆地周边的山前和丘陵地带,分布着一种特征明显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与北巴克特里亚之前的墓葬不同。这类遗存分布的时间、空间和文化特征均与文献记载的月氏人相一致,应该是古代月氏人留下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月氏文化分布区域示意图

最后,王老师向听众娓娓道来古代月氏与贵霜关系的考古学研究。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贵霜帝国是由月氏人建立的,甚至将此看法写入了教科书。然而根据王老师及其团队几年来在中亚地区的工作来看,这一问题需要重新考虑。另外,由于城址众多,人们称北巴克特里亚为“千城之国”,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点,从青铜时代至贵霜帝国时期的城址都有发现,仅在苏尔汉河流域目前就已经发现了上百座城址。但是,过去欧美、俄罗斯、日本学者在巴克特里亚的工作都偏重于城址,导致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十分薄弱。目前为止,青铜时代的墓地有发现,但是波斯帝国和希腊化时期的墓葬一座都没有发现,贵霜帝国时期的墓葬也仅仅发现了三处地面式的、琐罗亚斯德教的墓地。贵霜人信仰多样,墓葬应远不止这些。王老师强调,在研究月氏人同贵霜人的关系时,墓葬是成为重要的切入点。

拉巴特遗址M36出土器物图

2017年冬季、2018年春季和冬季,联合中亚考古队在乌尊市的谢尔哈拉卡特(Serkharakat)村和德尔康(Derkan)村发现了古希腊至贵霜时期农业人群的墓地。随后在2019年2月至4月,考古队对这两处墓地做了小规模发掘。在谢尔哈拉卡特墓地发掘了38座墓葬,其中有竖穴墓道偏室墓、斜坡墓道洞室墓、竖穴土坑墓等,以及15座灰坑。在德尔康墓地发掘了4座被盗墓葬。值得称赞的是,王老师及其团队通过仔细考察研究,最终判断这两处墓地的主体属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农业人群,更重要的是,在此地发掘这一时期的大型公共墓地还是首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探讨月氏与贵霜关系、贵霜帝国建立前的文化面貌和历史等问题的重要新资料!

  另外,在两处墓地之间还新发现了希腊--贵霜时期的柴纳尔(chinar)古城遗址。2019年11月至12月,中乌联合考古队在柴纳尔遗址及周边区域勘探调查时,发现了城址南北两侧的古代城址墓地。这两处墓地种类不同,既有琐罗亚斯德教的地面式墓葬,也有地下式的墓葬。另人激动的是这种情况在巴克特里亚还是第一次!过去人们认为公元1世纪中叶月氏人建立了贵霜帝国,但是据西北大学考古队最新的考古资料表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上半叶,生活在苏尔汉河河谷平原地带的早期贵霜人继承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传统,是以灌溉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建立城邦社会的农业人群。王老师强调,他们与同时期生活于苏尔汉河河谷山前和丘陵地带以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月氏人是不同人群!贵霜帝国的建立者应该是贵霜人,而不是月氏人!


月氏人和贵霜人分布示意图

讲座最后,王老师表示要继续深入开展西天山考古,并且计划开展费尔干纳盆地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的联合考古工作,开展伊犁河与楚河流域的考古工作,开展中亚的佛教考古和古代粟特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希望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亚的联合考古工作能够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理解与合作!

  

欢迎继续关注『世界考古』

走进世界 走出自己认识世界 认识自己

审稿 | 李泽群 陈晓红

编辑|汪亦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