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張騫“鑿空”鑿出了什麼來?

摘要: “鑿空”,這是個常用的詞彙,也是個有“故事”的詞語。現在比較權威一些的漢語詞書,譬如《漢語大詞典》對它的解釋是:1.開通道路。2.憑空無據;穿鑿。顯而易見,後者應是前者的引申,也就是從開通道路引申出“憑空無據”或“穿鑿”的語義來。不管是隨山刊木,還是濬川啓航,都是實打實的事兒,怎麼會引申出來個“憑空無據”或“穿鑿”這樣的意思來?這實 ...

鑿空,這是個常用的詞彙,也是個有故事的詞語。現在比較權威一些的漢語詞書,譬如《漢語大詞典》對它的解釋是:

1.開通道路。

2.憑空無據;穿鑿。

顯而易見,後者應是前者的引申,也就是從開通道路引申出憑空無據穿鑿的語義來。不管是隨山刊木,還是濬川啓航,都是實打實的事兒,怎麼會引申出來個憑空無據穿鑿這樣的意思來?這實在讓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要想很好地理解這一語義產生的緣由,還是回到其原初詞義那裏去,看看所謂開通道路這一解釋是怎麼來的,其語出自《史記·大宛列傳》。

《大宛列傳》記述張騫在漢武帝時期出使西域之後述云:

還到,拜爲大行,列於九卿。歲餘,卒。

烏孫使既見漢人懈缓瘢瑲w報其國,其國乃益重漢。其後歲餘,騫所遣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爲質於外國,外國由此信之。

《史記》三家注中最早的一家、亦即劉宋裴駰的《史記集解》釋此鑿空之語曰:

蘇林曰:鑿,開;空,通也。騫開通西域道。

簡而言之,鑿空字面上的涵義即爲開通,至於開通的對象是普通的道路還是具體的西域道或是其他什麼東西,不過是隨文釋義而已,並不是鑿空一語固有的涵義。

這種解釋,通,還是不通?上下文順着讀過來,通是通了,但卻並不一定符合鑿空二字的本義。因爲單純看其構詞形式,鑿空更像是一個動賓結構,即是動詞,而的賓語。

至唐人司馬貞撰著《史記索隱》,又對鑿空一詞解釋說:

謂西域險阨,本無道路,今鑿空而通之也。

鑿空而通之也的表述,顯示出在司馬貞看來,鑿空似不必理解爲開通,更應該是我所說的一個動賓結構的詞組。因爲若是那樣,他就應該說成鑿而通之也,而不會是鑿空而通之這樣的說法。


明末汲古閣刻本

《史記索隱》

稍微瞭解一些秦漢歷史的人都知道,班固撰著的《漢書》習用了很多《史記》的內容。在《漢書》的《張騫傳》中,敘及相關事項時也有同《史記·大宛列傳》大體相同的記載,前面引述的曹魏時人蘇林的說法,原本就是出自蘇林對《漢書·張騫傳》的注解。不過唐人顏師古在引述蘇林的說法之後,卻又另外做出了自己的注解:

空,孔也。猶言始鑿起孔穴也。故此下當空道,而《西域傳》謂孔道也。

顏師古所說此下當空道’”,即此《漢書·張騫傳》下文所述漢使乏絕,責怨,至相攻擊。樓蘭、姑師小國,當空道,攻劫漢使王恢等尤甚云云事,而這個空道,似指《漢書·西域傳》中如下文句:

初,武帝感張騫之言,甘心欲通大宛諸國,使者相望於道,一歲中多至十餘輩。樓蘭、姑師當道,苦之,攻劫漢使王恢等。

文中的當道正與《張騫傳》的記載相對應,故頗疑當年顏師古所據《漢書》,乃是書作當孔道,不過今本已逸去字,所以顏氏纔會在《張騫傳》裏做出上述注釋。

不過即使《漢書·西域傳》此處不做孔道,這篇書中也還另有孔道的記載:

出陽關,自近者始,曰婼羌。婼羌國王號去胡來王。去陽關千八百里,去長安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當孔道。

不當孔道的說法,同《張騫傳》的當空道文字結構完全相同,如顏師古所云,二字理當具有相同的語義。顏師古還具體注釋《西域傳》此語云:孔道者,穿山險而爲道,猶今言穴徑耳。

據此,皆猶言耳,張騫鑿空亦猶言鑿孔,用老百姓的大白話講,也就是鑿出個窟窿眼兒。

顏師古這種以的訓釋,在《史記·大宛列傳》中還可以找到有力的佐證,即當漢武帝大舉征伐大宛的時候:

宛王城中無井,皆汲城外流水。於是乃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空其城。

這個水空,《史記集解》引劉宋時人徐廣語釋云:空,一作,蓋以水蕩敗其城也。言者,令城中渴乏。這個解釋,實在不大得體,讀之令人莫名其妙。《漢書·張騫傳》亦敘及此事,乃依徐廣所見別本,書作於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穴其城,顏師古乃釋之曰:

空,孔也。徙其城下水者,令從他道流,不迫其城也。空以穴其城者圍而攻之,令作孔使穿穴也。……一曰:既徙其水,不令於城下流,而因其舊引水入城之孔,攻而穴之。

顏氏顯然是把這個句子從中截斷,分作兩句,讀作:於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穴其城。實則結合前述顏師古空道孔道的注解,這裏的水空二字理應連讀爲一詞,意即水孔,而《漢書》取用穴其城者自較今本《史記》作空其城者爲宜。蓋《大宛列傳》所述,乃謂移開城牆下引水入城的孔道,再進一步拓展這一孔道而攻城。這樣,兩相印證,足以進一步證成前說。

其實義解之,在《史記》中還有更爲突出的例證,這就是《五帝本紀》記舜帝之父瞽叟欲加害其身的故事:

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爲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爲已死。

這裏所說匿空,唐張守節《史記正義》釋云:言舜潛匿穿孔旁,從他井而出也。所說雖然不夠清楚,但將字解作義應該是明確無疑的。清人方苞疏釋《史記》這一記載,稱太史公乃謂舜於井中爲可以自匿之空,而其空旁通可出也(見方氏《史記注補正》),這樣的旁通可出當然就是個孔道。所以,準確地講,匿空應即暗孔。《五帝本紀》乃謂舜在水井側壁上掏挖暗孔旁出,當乃父填埋井口時由此逃逸。


約清乾隆年間刻本

方苞《史記注補正》

另外,兴?熘?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